这简直就是心怀叵测了!
于学忠作难就作难在这里,东北军根子里是一支张氏军阀部队,没有强有力的指导思想,不要说与八路军、中央军比了,就是和桂军、晋绥军也比不起。象缪征流,那就是一个纯粹的旧军人,脑子里恐怕就没有什么正义不正义的想法,只认枪杆子。
不等于学忠说话,王敬轩就忧虑地说:“先不要想的那么好,刘一民注定是要反击的。别说是表妹夫,就是亲妹夫也不行。[***]人我们见的多了,那都是一群为了理想连命都不要的人。看看刘一民在长征路上的表现,他什么时候对[***]手软过?要不是为了打鬼子,恐怕我们进入山东时候,刘一民就会对我们动手。张里元、吴化文部就算占了临沂也守不住,损兵折将是一定的。问题是刘一民现在怀疑我军和张里元、吴化文串通,把我军主力在费县、峄县地区的布防看做是早有预谋,那样子的话,恐怕我们也会成为他的打击对象。这一点,必须未雨绸缪。这事确实是张里元他们理亏,吴化文在万松山防线临阵撤退,原来就是去执行这个任务去了。要是八路军把这些情况说出来,苏鲁战区马上就会成为国人指责对象。我考虑,军委会的命令对于刘一民约束力不大,很可能八路军的主力正向临沂方向前进呢!最起码,鲁南八路军洪超远部那是一定星夜兼程回援临沂。请于总司令斟酌,尽快和八路军联络,不能让冲突升级,特别是不能让八路军把51军、57军当成重点打击对象。那样,我们恐怕就得逃离山东了。”
这事是于学忠现在最担心的。蒋委员长、张副总司令和军委会诸位大佬都呆在大后方,只知道通过电报下命令,根本就不了解山东的情况,最起码是不全面了解山东的情况,还自以为得计,让张里元和吴化文袭占临沂,以为只要有军委会命令,又有自己这个苏鲁战区总司令出面协调,刘一民就会喝下这壶苦酒。简直是瞎指挥!
于学忠和刘一民、罗荣桓深谈过,他人老成精,从言谈中对刘一民、罗荣桓的人品、胸怀、志向、谋略都有了解。他知道,这两个人都是他这一辈子见过的最优秀的人才。罗荣桓绵里藏针,意志坚如钢铁,只要是他认定的事,刀架到脖子上也不会皱眉头的。刘一民英气勃勃,言谈举止之间,都是心怀天下,连那么强横的小曰本都不放在眼里,又岂会把张里元、吴化文之流放在眼里?说不定他表面上给雷法章、宁春霖回电说希望让临沂留守部队安全撤离,实际上已经率主力星夜南下了。如果说刘一民胸怀宽广,可能还会看在团结抗曰的份上对自己的51军、57军网开一面,但是罗荣桓、蔡中包括远在西安的[***]等人就很难说了,恐怕他们都有趁机驱逐苏鲁战区出山东的想法。防人之心不可无,无论如何不能让刘一民对51军、57军采取行动。
于学忠一念至此,马上就挥手制止了众人,开口说道:“参谋长,给军委会回电,坚决执行委座和张副司令命令,出面调解临沂冲突。但是我军势单力孤,不能与八路军正面相抗,只能居中调解。给刘、罗回电,惊闻临沂之事,五内俱焚。张部、吴部行动奉有军委会命令,任务是护送山东省政斧、山东保安司令部和平进驻临沂。于某添为苏鲁战区总司令,职责所在,定当尽心尽力斡旋,解决临沂冲突。万望八路军克制,协商解决此事,万万不可动武,让曰本人笑话我军打内战。”
等王敬轩拟好电报稿,于学忠看完签发后,这才再次命令道:“51军、57军立即结束休整,进入战斗状态。51军派出一个营,封锁滋临公路。一旦发现八路军增援临沂部队,坚决不能开枪,设置路障阻挡八路军前进即可。立即报告,我亲自去见刘师长,澄清误会,调停冲突。”
周复问道:“临沂到峄县的公路呢?”
于学忠淡淡地说:“命令张里元派部队封锁。你亲自到张里元部去,办法和滋临公路一样,谁敢开枪,就以军法处置。一定要告诉八路军,我正和刘一民将军联系,妥善解决此事。”
缪征流冷笑一声:“妥善解决?怎么个妥善法?”
于学忠手往桌子上一拍,指着缪征流鼻子训斥到:“你给我闭嘴!管好你的人,如果57军发生意外,决不宽贷!”
缪征流总算不说话了。
就在这个时候,周复的副官来找周复了。
周复出门时间不长,就铁青着脸回来了,手里拿着张里元、吴化文请求51军、57军增援的电报,向于学忠报告说:“于总司令,情况有变,临沂城的八路军留守部队向张里元部进入临沂城内的弟兄们开火了,打死了很多人。张里元部入城部队已经退出了临沂城。张里元和吴化文率主力赶到后,对临沂城发动强攻,结果攻击失利。请求于总司令派51军、57军增援。”
于学忠一听,眼睛象叨一样在周复脸上扫来扫去。
周复有点懊丧地说:“张里元下决心强攻临沂后,给我发了一封电报。可惜我在这里开会,副官没有及时向我报告,导致他们对临沂发动强攻。”
于学忠冷冷地说:“恐怕不是副官没有及时向你报告,而是他和你一样都认为拿下临沂不在话下,不用报告吧!”
周复张口结舌。
今天晚上的事情从头到尾都透着诡异,突然之间张里元部袭占了八路军鲁南军区司令部所在地临沂城,众人刚刚还在争论不休呢,现在就又传来了张里元、吴化文攻城失利的消息,前后反差之大让人接受不了。王敬轩等人算是彻底明白了,整个事件都是周复在幕后艹作,看他的眼神都变了。
别说其他人了,事情逆转之快,让于学忠都接受不了。他死死地盯着周复,半天才问道:“你告诉我,是不是这个计划一开始就确定了武力占领临沂的原则?”
周复摇摇头:“不是,是要和平进占。只是张里元发报副官没有及时向我报告,才导致了张里元和吴化文强攻临沂。”
于学忠恨恨地说道:“张里元、吴化文混蛋之极。这么大的事情就敢没有命令就行动,应该军法处置。现在的事情已经彻底恶化,八路军一定会武力解决张里元、吴化文部的。你给他们回电,要他们立即撤离临沂城,向51军、57军靠拢。撤退要快,晚了的话,等八路军主力赶到,想撤都撤不了。”
(未完待续)
------------
第九一四章 抉择(续)
于学忠让周复命令张里元、吴化文撤退,迅速向51军、57军靠拢,目的是为了庇护张里元部和吴化文部。
现在的事情已经很清楚了,张里元混进临沂城的部队被逐出了城,而且是被八路军打出城来的。紧接着张里元和吴化文又指挥部队围攻临沂城失败,等于是和八路军彻底撕破脸了。临沂城的八路军一定会向刘一民报告战况,刘一民得知临沂城还在八路军手中后,该怎么做根本就不用问,一定会回师围歼张里元部、吴化文部。这是个小孩子都明白的道理。
周复也是黄埔毕业的,可不光是会搞政治宣传,对军事也不外行,眼下的情况他看的很清楚,如果51军、57军全力增援张里元、吴化文,拿下临沂城应该没有太大问题。但是,周复也知道事情不能那么做,蒋委员长是让悄悄地进占临沂城,可没有让他们和八路军教导师全面开战,他们不是对手。包括51军、57军在内,都不是八路军教导师的对手。那样做的话,很可能就正中刘一民的下怀,给他提供武力解决张里元部、吴化文部甚至整个山东地区[***]武装的借口。那就得不偿失了。
周复这次坚决执行了于学忠的命令,当即给张里元、吴化文发报,要他们立即停止攻城,迅速撤兵,向51军、57军靠拢。
接到周复电报后,张里元看了一眼夜色中的临沂城,两眼迷离,喃喃自语:“这么多弟兄都躺在城下了啊!”
吴化文没有张里元那么伤感,满心都是愤怒,觉得自己又被出卖了一把,愤愤地说:“于学忠老朽,不足与谋,东北军也不足为凭。这些人都怕刘一民,我们要是向他们靠拢,一旦刘一民援军抵达,说不定他们就会把我们绑起来送给刘一民,顺手把我们的队伍补充51军、57军。”
吴化文这话不是胡说的,刘一民在费县联合军事会议上提出为了保证51军、57军主力战斗力,建议于学忠下令从张里元部抽调部队补充51军、57军。吴化文和张里元当时虽然没有参加这个会议,但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何况还有参加会议的周复呢?
一夜之间,从控制临沂城到被赶出临沂城再到攻城失败再到向周复求援无果,巨大的反差打的张里元有点头晕。听了吴化文的话,张里元顺嘴就说:“我们退回西南山区!”
吴化文之所以不愿意向51军、57军靠拢,除了怕于学忠顶不住八路军的压力出卖他们外,还有一层意思,那就是他不愿意再过寄人篱下的生活了。原来沈鸿烈在的时候,就不愿意和于学忠的苏鲁战区总司令部一起行动,沈鸿烈走了,山东省政斧主席空缺,吴化文成了孤军,更不愿意和苏鲁战区总司令部搅合在一起了。也不光是吴化文,暂时署理山东省政斧的雷法章和署理山东省保安司令部的宁春霖都不愿意和苏鲁战区一起行动。
张里元提出退回临沂西南山区,因为那里是他的老根据地。但是吴化文不同意。吴化文是在军阀混战中滚打出来的,知道一旦双方撕破脸,都是要置对手于死地的。他虽然和刘一民没有什么交往,但是刘一民的事情大报小报上都有,他知道的很清,撤进西南山区好是好,就怕被八路军增援临沂的主力部队追上,那就只剩死路一条了。
吴化文提出,不能撤向西南山区,只能立即撤到台儿庄一线去。如果八路军追的急,就从台儿庄南下到豫皖边区去。到了那里才安全。
张里元舍不得离开山东,署理山东省保安司令部的参谋长宁春霖提醒说,攻击临沂的事情办砸了,八路军各路援军很快就会赶到,撤进西南山区摆脱不了八路军的追击,去台儿庄不错,那里有51军、57军的两个先头团,可以接应。实在不行,就按吴师长说的,越过陇海路,撤到苏皖边区去,再不行就南下大别山。只要一过铁路,就安全了。将来还可以和李仙洲的九十二军汇合,再打回山东来。
结果,几个人一商量,马上就给周复回电,报告说要撤向台儿庄地区。
接到张里元、吴化文的电报后,于学忠和周复等人会商后觉得这也不失为一个权宜之计,张里元和吴化文戳的窟窿太大了,八路军必然不会放过他们,就算是和51军、57军合兵一处,只要在费县和临沂之间,那就是在八路军的包围圈中,随时随地仍然有危险,还不如撤到台儿庄去,可以彻底摆脱八路军可能的追击。
于学忠马上以苏鲁战区总司令名义电令张里元、吴化文向台儿庄方向撤退,又让电台给八路军教导师刘、罗发报,说是张里元部、吴化文部已经接受苏鲁战区命令,向台儿庄一线集结,执行配合八路军作战任务。
刘、罗呼叫不通,张里元、吴化文那里情况越发严峻了。
临沂之变开始的时候,张里元部是伪装难民涌进临沂城的。当时,因为八路军主力在费县县城围歼曰军重建的第十师团主力,老乡们坚壁清野跑老曰是很正常的,八路军的地方武装不但不加阻拦,还得引导老乡们撤离,也就不容易发现张里元部的企图。等到张里元、吴化文率主力向临沂前进的时候,又都走的是滋临公路转台潍公路,八路军根据地里各地方武装、基层政权接到的通知是苏鲁战区部队要开向台儿庄,向徐州布防,也不存在阻截他们的问题。等到接到监视张里元部和吴化文部主力的特战小队的报告、刘一民下令临沂各地方武装阻击拦截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这才让张里元、吴化文率主力顺利抵达临沂城下。到了这个时候,张里元、吴化文部竟敢攻击临沂城,一切都真相大白,临沂根据地里的各地方武装、民兵都行动了起来,开始从四面八方向临沂城涌来,增援临沂守军作战。
张里元、吴化文在撤退的时候,眼见辽阔的原野上到处都是星星点点的火把朝临沂城和公路上赶,吓得肝胆欲裂,知道行动稍有迟缓就可能陷入八路军地方的四面合围中。再也顾不上罗嗦了,草草地给周复和于学忠发了封告急电报,就沿着台潍公路,向台儿庄方向逃跑。
关键时候,还是吴化文部队管用,那是西北军老底子,官兵之间层层结恩,凝聚力强,撤退中队伍不散。吴化文这个时候也顾不上说什么吃亏不吃亏了,就让他的新四师一马当先开路,领着张里元部和周复调来的荣子恒旅一部,护卫着山东省政斧和山东省保安司令部人员南撤。
张里元、吴化文吓得肝胆欲裂,在费县县城的缪征流也坐不住了,周复抽调荣子恒旅一个团参与进占临沂的行动他是知道的。如果他不同意,荣子恒想调动一个团根本就办不到。一见张里元、吴化文发报说八路军开始四面合围,缪征流以为八路军主力增援部队赶到,再也不敢替周复隐瞒了,慌忙一五一十地向于学忠报告。
于学忠气得只想照着缪征流脸上煽几巴掌,忍了忍没有出手。他原以为临沂之事是张里元、吴化文背着他干的,与他的51军、57军无关。刘一民不是目光短浅、不分是非之辈,知道内情后一定不会拿51军、57军怎么样。毕竟现在是国共合作、团结抗曰时期,曰军又即将发起对山东的重兵围剿,51军、57军虽然伤亡惨重,毕竟还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正规军,八路军也需要和51军、57军联手对敌。现在这一切都变了,57军一部竟然背着他参与了临沂事件,这个事情瞒不住,刘一民一定会知道的,这下算是倒霉到家了。
牟中珩不愿意了,指着缪征流的鼻子骂他不顾大局,私底下拆于总司令的台。接着又骂周复不是东西,设圈套让东北军跳。
骂着骂着,牟中珩就骂出了更难听的话,说是自从抗战开始,蒋介石就居心叵测,把东北军以军、师为单位分拆使用,导致东北军建制被打乱,彻底消耗在战场上。
于学忠制止了牟中珩,责令缪征流立即返回防地,切实控制部队,没有他的命令,不得调动一兵一卒。
缪征流灰头土脸的正要走,于学忠就接到了报告,说是留在费县县城给苏鲁战区部队伤员疗伤的八路军医疗队悄悄撤离了,连医疗器械和药品都没带走。
于学忠一下子就懵了,八路军医疗队走的如此匆忙,分明是接到了紧急命令,什么都不要了,匆匆撤退了。这意味着什么?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38857
138858
138859
138860
138861
138862
138863
138864
138865
138866
138867
138868
138869
138870
138871
138872
138873
138874
138875
138876
138877
138878
138879
138880
138881
138882
138883
138884
138885
138886
138887
138888
138889
138890
138891
138892
138893
138894
138895
138896
138897
138898
138899
138900
138901
138902
138903
138904
138905
138906
138907
138908
138909
138910
138911
138912
138913
138914
138915
138916
138917
138918
138919
138920
138921
138922
138923
138924
138925
138926
138927
138928
138929
138930
138931
138932
138933
138934
138935
138936
138937
138938
138939
138940
138941
138942
138943
138944
138945
138946
138947
138948
138949
138950
138951
138952
138953
138954
138955
138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