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学忠的态度激怒了张里元,他和行伍出身的吴化文、荣子恒不同,一肚子两肋巴的学问,写文章、发表谈话易如反掌。

    临沂事变中冲在最前的是张里元部,损失最大的也是张里元部。之所以是这结果,主要是因为吴化文部和荣子恒派去的那个团都是老牌军阀部队,也就是老牌子杂牌军,军官统带部队,除了军法军纪,主要靠的是恩义相结,部队凝聚力强,打散了还可以一股股逐渐收拢。而且吴化文部、荣子恒的那个团骨干都是老西北军、老东北军的骨干军官,战场经验丰富,滑溜的很,打老曰提不起裤子,逃跑却很有办法。弄来弄去,兵力最大的张里元部反而成了最不经打的地方武装,战斗力比不上吴化文部、荣子恒的那个团,逃跑也比不上。除了小部分土匪出身的家伙趁夜色溜出来外,绝大多数冲着张里元抗曰的名头参军的沂蒙子弟见了八路军都主动缴枪了,弄得张里元到台儿庄一收拢部队,原来上万人的武装只剩下六、七百号人。他要是不恼才怪了呢!

    张里元现在算是把于学忠和东北军看扁了,觉得这帮家伙根本就指靠不住,想让他们来制约山东的八路军还不如指望母猪能上树呢!

    按照张里元开始时的想法,蒋委员长已经下令取消八路军教导师的番号了,八路军建立的各级政权、组织也都被明令取缔了,刘一民也被撤职了,由中将师长变成了少尉见习排长,在全国人面前大大丢人了,于学忠就应该去找刘一民,要求他把俘虏放回来,把缴获的武器装备交出来。还应该让八路军教导师撤离山东前把他们所有的库存武器弹药和辎重物资统统向苏鲁战区移交。

    八路军教导师奉命回撤陕西,苏鲁战区却还得坚持山东抗战,没有武器弹药怎么行?

    等到[***]中央和十八集团军总部成立山东局、山东军区的命令以新华社通电形式播发后,张里元才知道自己想的简单了,这[***]、八路军根本就没打算服从蒋委员长指挥,军委会的命令竟然是一纸空文!如此乱党叛军,简直是目无[***]法令,是可忍孰不可忍?

    恼羞成怒的张里元拉着吴化文又去找了周复,三个人商量来商量去,觉得山东的问题一是八路军违抗军令政令,二是委员长用人不当,根本就不应该派靠不住的于学忠部来山东。要是让陈长官或者汤军团长率部来山东,八路军就不可能这样嚣张。

    周复把三人商量的结果和于学忠部与八路军关系密切的情况用密电报告军委会。

    张里元鼓动吴化文不停地给远在渝城的沈鸿烈发报,告于学忠私通[***],坐视八路军消灭保安第一师、游击第一纵队主力和新四师而不救,擅自放弃费县根据地,致使军委会建立鲁南山区根据地的计划失败,并且派参谋长王敬轩与八路军教导师政治部主任蔡中秘密谈判,将部队开往台儿庄一线,替八路军守山东南大门。一旦曰军向鲁南发起进攻,八路军再不准许于学忠部向八路军山区根据地撤退,于学忠部就将死无葬身之地。

    就这还不算,张里元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临沂事变纪略》。

    在这篇文章里,张里元把自己打扮成了悲情英雄,先是写了台儿庄大捷时他率两个保安团协助庞炳勋部死守临沂的战斗经过,用浓笔重墨描写了曰军攻破城门时,他率弟兄们增援城门,用手榴弹、刺刀击退鬼子的经过。

    张里元是这样写的:“当曰曰军攻破临沂北门,庞军团长无预备队可调,遂令第三专区保安司令部增援北门,务必夺回北门,巩固城防。职亲率两个残缺不全的保安团赶往北门,与攻城曰军当面相撞。职高呼中华民国万岁、蒋委员长万岁口号,一马当先,从弟兄们手中接过手榴弹,一连投出五颗。手榴弹在曰军群中爆炸,弹片横飞,曰军死伤狼藉。职随令吹响冲锋号,指挥弟兄们扑上去,与曰寇短兵相接,用枪打,用刺刀戳,用手榴弹炸,用嘴咬,激战数小时,终将攻入北门之曰寇驱逐出北门。”

    写完死守临沂的战绩,张里元就开始写坚持鲁南敌后游击的事情了。

    在张里元笔下,八路军就是山东的灾星,刘一民走到哪里,就会把鬼子重兵集团引到哪里。由于八路军进军山东,导致曰军对山东两次重兵扫荡。曰军兵锋所到之处,焚村烧庄,屠杀民众,破坏山东经济。在刘一民夸耀战绩的背后,是无辜民众被曰军疯狂报复、血腥屠杀的斑斑血泪。

    张里元用痛楚的笔触写道,最困难的时候,他和弟兄们被曰军困在临沂西南山中,内无粮草,外无援兵,一心盼望中央派大军增援。盼星星盼月亮,总算盼来了苏鲁战区总司令于学忠率军进入山东。不料于学忠到山东后一屁股坐到了八路军一边,八路军投桃报李,支援的粮食大部分都给了于学忠部,沈主席的山东省政斧、省党部和新四师还能得到一部分,他的保安部队困守临沂西南山中,曰寇来了打曰寇,打完曰寇还得饿肚子。不但八路军不曾给他支援一粒粮食,还不允许部队出山征粮派捐。一旦部队征粮,八路军就会指责搔扰民众、祸害地方。相反,老百姓向八路军缴军粮、纳税都是天经地义的。对这种不符合国家法令的事情,于学忠置若罔闻,既不向八路军据理力争,又不协助解决各部缺粮、却弹药、缺服装、缺军饷的实际困难,反而和八路军打的火热,让山东所有坚持敌后抗战的[***]武装都心凉胆寒。

    写完了这两部分,张里元才开始写临沂事变。

    在张里元笔下,之所以会发生临沂事变,背景是八路军在山东大肆破坏国民政斧基层政权,整编敌后游击武装,压缩敌后游击武装生存空间;前提是军委会审时度势,看到了鲁南山区对于山东敌后抗战的重要姓,因而命令山东省政斧、山东省保安司令部进驻临沂,统一领导鲁南地区的敌后抗战,团结八路军,统一政令、统一军令、统一行政、统一粮秣筹措供应,并令新四师、保安第一师、游击第一纵队承担山东省政斧、山东省保安司令部的警卫任务。诱因是八路军拒不执行军委会命令,无视国家政令军令,蔑视领袖权威。

    在张里元眼里,八路军进入山东后除了打鬼子以外就没有干过一场好事。他在文章中说,自从八路军在山东建立根据地后,打着组织民众起来抗曰的旗号,废除国民政斧的保甲制度,以选举愚弄无知民众。村一级建立[***]的党支部和民兵队,让老百姓用在碗里投黄豆或玉米粒的办法,选举所谓的抗曰村长、民兵队长、妇救会主任。连小孩子都被[***]组织起来,成立儿童团。搞的山东老百姓只知道[***]而不知道国民党;只知道[***]、朱德、刘一民、罗荣桓,而不知道蒋委员长;只知道八路军抗曰而不知道[***]也抗曰,而且[***]的牺牲要比八路军大的多。长此下去,即令没有曰寇侵略,山东也会被全部赤化。小鬼子等于是在给[***]发展实力开路,曰军在前面打,八路军在曰军后方又是建根据地,又是建行署、军区和县政斧、区政斧、村政权,忙的不亦乐乎。曰军攻到哪里,国民政斧的基层政权就消亡到哪里,[***]的政权就兴起在哪里。这种情况非常可怕!每当想及此事,夜不成寐。这是之所以发生临沂事变的背景。

    张里元写道:“接到军委会和省政斧、省保安司令部进驻临沂命令后,保安第一师、游击第一纵队会同新四师制定行动方案。这是发生临沂事变的前提。考虑到临沂城虽然是山东第三专区驻地,但毕竟是八路军从曰军手中收复的,被八路军占据,因此行动方案充分考虑照顾八路军情绪,计划有新四师、游击第一纵队和自愿增援的57军荣子恒旅一个团各派一部分弟兄随难民进入临沂城,侦查情况,并向守军传达军委会命令,申明省政斧、省保安司令部是和平进驻,八路军驻临沂各机关、部队无须撤退,共同将临沂城建成鲁南抗曰中心。职与吴师长化文分率保安第一师、游击第一纵队、新四师主力随后跟进”。

    张里元接下来写道:“进入临沂城的弟兄们在城里呆了两天都与八路军相安无事。等到八路军劝返难民时,弟兄们随即亮明身份,并传达军委会命令。开始时,八路军相当配合,我部进城弟兄赤手空拳,八路军也无向弟兄们开枪迹象,八路军留守临沂城的最高长官赵鎛还派人四处寻找职本人,说是奉命与职谈判,商量八路军各机关撤出临沂城事宜。由于职与吴师长率部队护送省政斧机关正往临沂赶,八路军又不愿意与入城的王洪久司令谈判,八路军也就不了了之。天黑后,八路军临沂医院方向突然响起枪声,医院警卫班和一群八路军轻伤员手持武器杀出医院,在一名军官指挥下开始枪杀医院附近的职部赤手空拳之弟兄,并污蔑准备到医院就诊的职部士兵企图歼污八路军女医护人员。临沂城遂陷入混乱。八路军驻临沂城部队和各机关人员全部持枪冲上街头,在一名轻伤军官指挥下围杀我入城士兵,并污蔑我部入城士兵为准备洗劫之土匪,山东无知愚民参与追杀弟兄们。王洪久司令无奈,下令撤出临沂城。

    职部与吴师长赶到临沂城下时,满眼都是职部和吴师长部、荣旅的伤兵。我三部入城弟兄共计3000人,逃出临沂城的只有1462人,且人人带伤。可怜死在临沂城内的那1500名弟兄没有死在曰寇枪下,却倒在了号称打鬼子最勇敢的八路军枪下。

    弟兄们群情激愤,质问职与吴师长执行军委会命令是对还是错?八路军到底是不是[***]?为什么八路军不执行蒋委员长命令?为什么八路军向赤手空拳的弟兄们开枪?

    此种情况下,职与吴师长商量,决心向临沂城的八路军传达军委会命令,为死难的弟兄们讨个说法,遂下令武力进入临沂城,并向苏鲁战区总司令部作了报告。

    不料,守城的八路军早已设好了圈套,严阵以待,他们以土匪围城为号召,组织临沂城内民众参与守城。我军接近城门即遭到八路军火力打击。八路军的轻重机枪、小炮比职部与新四师加起来都多得多,我军两次攻击均告失败。

    在此情况下,职与吴师长再次向苏鲁战区总司令于学忠上将报告,请求增援和指示。于学忠畏敌如虎,非但不予增援,反而下令我军撤出战斗并向其靠拢。面对坚城,又无援兵,八路军增援部队却正向临沂城赶来。无奈之下,处于维护团结抗战考虑,职与吴师长商量后下令部队沿台潍公路向台儿庄撤离,计划到台儿庄一线布防,对徐州之曰军实施侦察。结果在行军途中,遭到八路军地方武装袭扰,影响了撤退速度,被增援上来的八路军教导师骑兵主力追上。八路军骑兵摆出与曰军决战架势,重炮、小炮、轻重机枪齐上阵,杀得血流成河。职不得不下令部队分散突围。”

    张里元最后总结了临沂事变的教训:“此次临沂事变之所以酿成惨祸,教训有三:一是八路军对军委会命令从来都是阳奉阴违,这次更发展成了公然违抗。职部对八路军的叛乱行为认识不足,准备不足。二是于学忠之51军、57军本属东北军,与中央向来都是貌合神离。关键时候于学忠态度暧昧,出卖职部。三是职部长期孤悬敌后,等不到中央补给,武器装备落后,训练水平低下,士气不高,斗志不强,战斗力低下。”

    张里元这篇文章用电报发往渝城后,和周复的密电以及沈鸿烈呈报的吴化文告于学忠的密电一起,迅速摆在了蒋介石的案头。蒋介石看后,当即批示将张里元文章全文刊发,揭露八路军假借抗战名号占地盘、拉队伍、建政权的不法行为。

    紧接着,蒋介石招来了张学良,把周复、张里元、吴化文的电报摔到了张学良的脸上,让他好好看看,并辱骂说东北军就是一帮孬种,诺大个东北给丢了还不算,派去守山东,竟然想把山东也让给[***],简直是比饭桶还饭桶、比废物还废物,纯粹是虚耗国家钱粮。

    张学良是阔少脾气,哪里能受得了蒋介石的辱骂,当下就和蒋介石对骂起来。

    一时间,德安里101号官邸的办公室里,宁波腔的娘希匹和东北腔的妈拉巴子混到了一起,听得在门外值班的侍卫官都想捂着嘴笑。

    蒋介石也是急恼急恼,他想不到精心策划的进占临沂、掣肘八路军的计划竟然让张里元部一群土匪出身的士兵给彻底搞砸;想不到于学忠竟然如此不听话、不配合;也想不到[***]八路军敢无视他接见周恩来时说的不准对张里元、吴化文部动武的警告,竟然把张里元部、吴化文部打了个稀里哗啦;更想不到刘一民会使出打张里元、吴化文拉于学忠的办法,放51军57军平安抵达台儿庄。这个时候刘一民或于学忠任谁站在他面前,他都可能按响门铃,叫来侍卫官,将其一枪击毙。

    特别让蒋介石下不来台的是,[***]竟然敢和他叫板。他下令取消教导师番号、取缔[***]在山东建立的非法政权、非法组织,撤销刘一民职务,[***]却针锋相对,公开通电拒不奉命,并且通电成立山东局、山东省军区,任命刘一民为山东局书记、山东军区司令。一帮子围剿苏区时漏网的红匪头目,象罗荣桓、曾中生、蔡中、陈士渠、程翠林全部沐猴而冠,当了什么山东军区的政委副政委、参谋长副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副主任。按照这架势,说不定[***]很快就会成立自己的山东省政斧,让刘一民当山东省主席。

    急恼急恼的蒋介石,心里已经把刘一民的教导师和于学忠的51军、57军划成必须设法消灭的叛军了。

    张学良这个时候还不能忍口气、反而和蒋介石对骂,会有好果子吃么?

    (未完待续)
------------

第九一九章 官邸枪声

    德安里官邸院内有多栋各有特色的中西建筑,都是一楼一底格局。这个地方非常保密,邮递员投信都不知道德安里在上面地方,院内更是警卫森严,只有持有限期特别通行证才能入内。

    蒋介石居住的101号楼也是一楼一底的格局,此刻,不要说小楼内了,连院子里的卫兵都能听到蒋委员长与张副总司令的骂架声。

    蒋介石是被进占临沂失败和[***]公然宣布成立[***]中央山东局、山东军区的事情急红了眼,周复、张里元、吴化文告于学忠刁状的密电只是个导火索,张学良成了他的发泄对象。

    张学良本来就窝了一肚子火,原因就是蒋介石对东北军太不公平了。

    东北军原来有三、四十万兵力,陆海空齐全,装备为全国之冠,他们的兵工厂每天的产量都可以装备一个营。“九一八”事变不抵抗退出东北后,空军、海军损失殆尽,部队散失严重。后来经过长城抗战、围剿苏区等战斗,到赴四川追击长征中的中央红军时,东北军尚有十六万左右兵力。

    国共开始谈判后,张学良受刘一民在成都记者见面会上说的那句“我要是张汉卿,早就拿一根绳子吊死了”的刺激,辞职出国游历。蒋介石大力拉拢分化东北军,鼓动东北军106师、骑兵第10师、炮兵第6旅、炮兵第8旅叛离东北军,纳入中央军体系,然后又趁机整编东北军,化大为小、化强为弱,将东北军整编为第49、第51、第53、第57、第67和骑兵第2军共六个军,撤销了东北军在长城抗战和围剿红军中损失较大的几个师的番号,八路军115师、120师、129师的番号就是使用的东北军被撤销的番号,连马占山以东北义勇军为基础编成的第63军的番号也被撤销,仅保留了第91师。

    整编后的东北军各军,由原来的一军四师的甲种军缩编为一军二师、一师二旅的乙种军,只有骑兵第2军编有骑兵第3师、骑兵第4师、骑兵第6师三个骑兵师。部队也被分散调驻川东、华北、豫南、皖北、苏北等地,互不统属。

    抗战军兴,东北军在张学良没有回国、群龙无首的情况下,将士们慷慨请缨,勇赴国难,作为第一批拉上战场的部队与曰军在南北两大战场浴血拼杀,以鲜血洗刷东北军不抵抗的耻辱。

    让东北军将士心寒的是,蒋介石对东北军很不公正。

    最先倒霉的是吴克仁第67军。该军在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开赴河北大城一线布防,与曰军拼杀,掩护友军撤退,得到最高长官部的嘉奖。10月底南调增援淞沪战场后,奉命协同郭汝瑰43军死守松江,结果战局不顺,43军和67军都伤亡惨重,退往苏州。吴克仁让43军残部百余人先行撤退,他率67军殿后掩护,在苏后河泅渡时,43岁的中将军长吴克仁被曰军一支便衣队偷袭,光荣牺牲,成了正面战场上第一个战死的中将军长。松江保卫战中,67军107师损耗殆尽,108师也伤亡惨重,军长吴克仁、军参谋长吴桐岗、师参谋长邓玉琢、322旅旅长刘启文、321旅旅长朱之荣和王熙瑞等八名团长以及绝大多数的营、连、排长殉国。

    让人气愤的是,吴克仁死不瞑目,他和他的67军被别有用心的宣传机构诬蔑为“吴克仁率部叛乱,67军临阵投敌”,蒋介石乘机取消了67军番号,缩编为108师,师长为张文清,拨归中央军王敬久的第25军。

    接着倒霉的是49军。这个军也是先增援华北作战,然后调往淞沪战场。49军有两个师,一个是105师,一个是109师。淞沪战场一番激战过后,109师基本上被打光了,105师也伤亡惨重。如果说在华北战场上中[***]队都是一溃千里的话,在淞沪战场上那却是死战不退,109师理应优先补充。但是蒋介石急着补充中央军,眼里哪有东北军?万般无奈之下,49军军长刘多荃带着109师师长赵毅跑到武汉去钻门子,花大价钱疏通关系,调来了全部徒手的预5师补充109师。提前就把条件讲好了,赵毅仍为109师师长,原预5师的团长以上主官全部留任。就这刘多荃都喜不自禁,慌忙拿出东北军库存装备,给补充后的109师配备了一色捷克式步枪,每连配有六挺捷克式轻机枪,每营配有重机枪连,团有迫击炮连。结果,等49军开拔时,109师里原预5师留任的四个黄埔出身的团长全部请假,部队纹丝不动。刘多荃知道这四个团长都是天子门生,自己惹不起,只好向蒋介石告状。蒋介石处理的倒也干净利落,不但将109师师长赵毅撤职,还把赵毅任命的东北军旅、团、营、连干部全部就地免职,换上了自己的嫡系李树德当109师师长,把109师划归刘峙指挥。等于是蒋介石让东北军替他装备了一个师。就这还不算完,南昌会战时,只有一个105师的49军防守修水的松山、万家埠一线,作战失利,蒋介石一怒之下,把49军军长刘多荃由中将降为上校,成了上校军长。

    这一点倒是和蒋介石把刘一民由中将师长降为少尉见习排长很相像,只不过东北军不管怎么说还是[***]序列,八路军是[***]部队,蒋介石对作战有功的刘一民下手格外狠了一点而已。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09724 109725 109726 109727 109728 109729 109730 109731 109732 109733 109734 109735 109736 109737 109738 109739 109740 109741 109742 109743 109744 109745 109746 109747 109748 109749 109750 109751 109752 109753 109754 109755 109756 109757 109758 109759 109760 109761 109762 109763 109764 109765 109766 109767 109768 109769 109770 109771 109772 109773 109774 109775 109776 109777 109778 109779 109780 109781 109782 109783 109784 109785 109786 109787 109788 109789 109790 109791 109792 109793 109794 109795 109796 109797 109798 109799 109800 109801 109802 109803 109804 109805 109806 109807 109808 109809 109810 109811 109812 109813 109814 109815 109816 109817 109818 109819 109820 109821 109822 109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