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点倒是和蒋介石把刘一民由中将师长降为少尉见习排长很相像,只不过东北军不管怎么说还是[***]序列,八路军是[***]部队,蒋介石对作战有功的刘一民下手格外狠了一点而已。
蒋介石对49军的处罚没有完,接着就将105师师长王铁汉撤职留任,责令戴罪立功;副军长高鹏云、参谋长秦靖宇相继调离,另派中央嫡系林耀堂和凌振仓分别继任。自此,东北军第49军也算是名存实亡了。等王铁汉以后升任49军军长,49军就已经彻底中央化了。
再接着倒霉的是骑兵第2军。这个军三个师战前分驻三地,军长何柱国率骑3师驻洛阳,骑4师驻绥远,骑6师驻河北。太原会战前夕,骑2军奉命北上大同增援,大同失守后退守晋西北,1937年9月下旬在井坪镇一役中,骑兵第2军被曰军击溃,损失惨重。结果,到了去年,蒋介石借口马匹少,将在河北的骑4师撤销番号,改为步兵第25师,脱离了东北军序列。现在,蒋介石下令骑2军调往豫皖边区的沈丘、项城一带,归第一战区前方指挥官孙桐方指挥,并将骑3师、骑6师合并,保留骑3师番号,眼见三个师的骑兵第2军也变成一个师了。张学良又是找蒋介石,又是找何应钦,要求保留骑6师番号,就地补充,结果蒋介石固执己见,将非东北军系的暂编第14师廖远泽部划归骑兵第2军。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要不了多久,廖远泽将来铁定会成为骑兵第2军军长的,骑兵第2军已经不能算是东北军了。
到现在为止,东北军整编后的六个乙种军只剩下于学忠率领的51军、57军和在鄂南的53军了,且三个军都是遍体鳞伤,加到一起,兵力也只是几万人。
这年头,在张学良这些人的心目中,枪杆子比爹妈还亲呢!蒋介石把东北军弄成这样,张学良心里把他当成了最大的仇人,只不过碍于抗战和名义上的兄弟情分,不好反抗而已。蒋介石这一辱骂,张学良心里就想老蒋八成是又要借着这几封告密电报打于学忠和51军、57军的主意了,心头的火苗腾腾腾直往上蹿,自然是针尖对麦芒,你不让我好过我也要让你好过不成,噼里啪啦就骂开了。
[***]各部队打仗不怕死人多,怕的是不给补充和撤消番号,那等于是踢了[***]将领们的饭碗。蒋介石就是要踢杂牌军的饭碗,别说是东北军了,就是阎锡山的晋绥军、李宗仁和白崇禧的桂军、以及川军、滇军都要被踢饭碗,最好全部中央化,让黄埔学生来率领。
这是杨永泰早在追击长征中的红军的时候就定下的计策。
现在粤军、黔军、湘军已经中央化,原来实力最强的东北军也被弱化,成了最弱小的杂牌军。张学良不识趣,还端着副总司令的架子几次三番地找蒋介石、找何应钦,给49军、骑二军要补充,蒋介石早已经恼透了,早就想好好教训教训张学良了。
也不光是蒋介石,包括何应钦、陈诚等中央军大将在内,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要通过抗战,在打鬼子的同时消耗杂牌军。
蒋介石刚刚把有中华抗曰无敌名将之称的刘一民由中将降为少尉,有不抵抗将军称号的张学良竟然敢和他对骂,是可忍孰不可忍!
蒋介石的骂声越来越高,脸也气的通红,眼睛饿狼一样,盯着张学良痛骂:“你老子是军阀,你也是军阀!你老子是胡子,你也是胡子!你老子怕曰本人,你也怕曰本人!父子两个一丘之貉,没有一个好人,统统都是饭桶!”
两个人骂架,最怕辱及先人,那是要拼命的!
张学良也急红了眼,张嘴就骂:“艹你姥姥的,你敢辱骂先父?”边骂边拔出了手枪,朝着蒋介石“砰”的就是一枪。
本来,德安里101号警卫森严,进入院内都要接受严格检查,更不用说接近委员长的人了。凡是蒋介石召见的人,别说带枪带刀了,就是身上想带个铁钉之类的东西都不可能。而且,受委员长召见的人也没有带武器的想法。但是凡事都有例外,张学良就是个例外,他是海陆空副总司令,又是蒋委员长的拜把子兄弟,他那胡子出身的父亲张作霖张大帅平生都是枪不离身,他从小受父亲熏陶,也是枪不离身,随身总带着一支小手枪,以防万一。他的这个习惯蒋介石很清楚,当年二人结拜时张学良都带着枪,蒋介石浑不在意,从此以后全中国也就只有张学良能够佩枪见蒋介石了。
蒋介石在张学良伸手拔枪的时候就已经警觉了,伸手按响了桌铃,身体也本能地向下蹲,想躲到桌子下面,就听“砰”的一声,子弹打在了蒋介石的左臂上。就听蒋介石哎呦一声,一屁股坐到了地上。
枪声惊动了门外执勤的侍卫官,推开房门就冲了进来,抬手就朝张学良射击,“砰”的一枪,击中了张学良的后背。张学良一下子扑到在了蒋介石的办公桌上,鲜血汩汩直流。
其实,张学良开枪后马上就惊醒了,扔掉了手枪,想跑到桌子后面去看蒋介石伤着没有。可惜,蒋介石身边的侍卫都是千挑万选的,对蒋介石忠心不二,根本就不会给张学良机会。
蒋介石办公室里的枪声把全楼都惊动了,侍一处主任张治中、侍卫长王世和、侍二处主任陈布雷都跌跌撞撞地跑了进来,几个人七手八脚地把蒋介石从桌子后面扶了起来,喊医生进来包扎。
张治中胆子大,伸手一试张学良鼻子,还有气,忙“张副总紫菱、张副总司令”地喊了两声,张学良含含糊糊地“嗯”了一声。
王世和瞪着眼睛大叫:“张汉卿胆敢行刺领袖,死有余辜!”边喊边举起手枪,对准了张学良的脑门就要再补枪。
张治中忙制止了他,喊侍卫官快叫救护车。
蒋介石瞪着惊惧的眼睛看着爬在桌子上一动不动的张学良,半天才反应过来,张学良敢枪杀领袖,十恶不赦!但是东北军还有好几万部队呢,一旦让他们知道张学良死在自己的办公室,那就是大祸。张学良不能死!
蒋介石当即下令找最好的医生抢救,严格保密,谁敢传出去一律枪毙!
等救护车赶到,蒋介石官邸的医生已经给蒋介石和张学良进行了包扎。张学良躺在担架上,身上蒙上了一块绿军毯,被抬上了救护车。
也是张学良命大,侍卫官的那一枪打在了他的后背,伤势很严重,但是子弹都没有伤及心脏。这也是那侍卫官第一次遇到有人敢向蒋介石开枪,生怕追究他值班警卫不严的失职责任,心慌意乱之下,枪口偏了。不然的话,堂堂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哪里还有命在!
(未完待续)
------------
第九二0章 官邸枪声(续)
历史上发生西安事变的时候,蒋介石没有防备,带着一众大员晕晕乎乎成了张学良的俘虏。这次官邸之变蒋介石同样没有防备,稀里糊涂挨了张学良一枪,只不过主客易势,张学良落到了蒋介石手里。
西安事变的背景很复杂,那个时候张学良率东北军进驻陕西,与杨虎城的17路军一起围剿红军,遭到红军痛击后,蒋介石又撤销了东北军三个师的番号,张学良认识到打内战没有前途,这才与[***]秘密接触,与红军签订秘密协定。现在由于刘一民的出现,西安事变发生的前提都不存在了,而且刘一民谈话中暴露出对张学良放弃东北的反感和鄙夷,张学良与[***]联系和合作的前提也不存在了。就这,老蒋还是逼得张学良二百五脾气大爆发,拔枪相向。结果,总司令与副总司令一重伤一轻伤,造就了一段中外战史上的千古奇谈。
把张学良送往医院后,蒋介石交待王世和亲自去医院安排张学良治疗期间的安全保卫工作,务必不能传出一丝风声。
这个时候,在德安里居住的宋美龄、何应钦、张群都来了,包括还留在渝城的贺国光和住在其它地方的孔祥熙、宋子文都被紧急召来,商讨对策。
跟随张学良来晋见蒋介石的警卫早已被侍卫官们控制,此刻德安里风声鹤唳,警卫组的卫士都是头戴钢盔、手持冲锋枪,在101号前前后后布设了防线。
宋美龄一到蒋介石办公室,看见蒋介石胳膊上缠着绷带,眼泪就扑扑簌簌往下掉,拉着蒋介石坐到一边的沙发上,小心翼翼地捧着蒋介石受伤的胳膊,破口大骂张学良丧心病狂,竟敢戕害领袖,罪责难逃。
宋美龄虽然是女中豪杰,但是丈夫遇刺,关心则乱,露出小儿女情态非常自然,在场的这些大佬们没有一个人觉得肉麻,反而觉得再正常不过。
实际上张学良对宋美龄很好,都到了崇拜的地步。他也最听宋美龄的话。宋美龄对张学良也很好,关爱有加。但是张学良想要蒋介石的命,宋美龄那是万万不依的。
也难怪宋美龄对张学良破口大骂,要不是蒋介石机警,那一枪说不定就要了蒋介石的命,抗战进程和宋美龄的命运马上就会逆转。
蒋介石烦躁地制止了宋美龄的罗嗦,忍着疼痛,让大家抓紧讨论该怎么办。
此时蒋介石办公室里聚集了他的幕僚班子和最亲近的人,宋美龄低低的啜泣声在每个人的脑海中放大、回荡。
陈布雷建议立即公告中外,将张学良绳之以法,让军事法庭审判其谋杀领袖之罪。理由是国之四维,礼义廉耻。张学良冒犯领袖,无礼;谋害兄长,无义;一二八上海抗战时,张学良不遵从国民政斧调其增援上海命令,狮子大开口,以巨额军费要挟政斧,坐视不救,寡廉;九一八事变时,曰军在东北仅有第二师团10500人的兵力,张学良坐拥陆海空齐全的四十万精锐,不放一枪退出东北,还往领袖身上泼脏水,说是奉命不抵抗,做人无耻到这种地步,可谓少耻。如此无礼、无义、寡廉、少耻之人,竟然窃据中华民国陆海空三军副总司令高位,早就应该绳之以法,从严审判以谢天下!
陈布雷是蒋介石的文胆,对蒋忠心耿耿,说话义正词严,以儒家正统学说来界定张学良,听在国学修养深厚的蒋介石耳中倒没有什么,但是听在擅长纵横捭阖的贺国光耳中,就变成了不识时务的夫子之言。张学良无礼、无义、寡廉、少耻,阎锡山、李宗仁、白崇禧、龙云,哪一个从心眼里尊敬过蒋委员长?难道都要把他们绳之以法么?特别是[***],喊着团结抗曰的口号,行扩大势力之实,但他们就是那样干了,你有本事把[***]、朱德绳之以法让我看看?
今天的事情太突然了,饶是贺国光足智多谋,也觉得棘手。本来这东北军已经被削弱的差不多了,再也不可能掀起大浪了。而且,开战以来,东北军各部队虽说战绩不咋样,但都打的很苦,确实是服从命令听指挥,没有发生过抗命不尊之类的事情。特别是于学忠部刚刚配合八路军教导师取得了鲁南大捷,虽然[***]大佬们都知道鲁南大捷是以八路军为主取得的,于学忠部只是起了诱敌、阻敌作用,没有八路军说不定51军、57军会被曰军消灭的,但那毕竟是大捷,实实在在的大捷。贺国光就想不通,怎么在这个节骨眼上发生了这种事情呢?难道是委座艹之过急么?
定定神,贺国光慢条斯理地开言了:“委座,处理这个事情还得戒急用忍,得服从于抗战的整体大局。张学良固然该杀,但是现在不是时候。这个事情还得从长计议。当务之急,是得找个合适理由,把张学良的家人和部属暂时蒙到鼓里,一切都要等张学良的伤势稳定以后再说。”
蒋介石实际上也是这想法,闻言忍不住点点头。
何应钦不干了,瞪着眼睛反驳道:“国有国法,军有军纪。张学良胆敢戕害领袖,就必须上军事法庭,公开审判,明正典刑,以儆效尤。这个事情没有什么戒急用忍,必须公审张汉卿,彻底解决东北军!”
何应钦是中央军的二把手,也是蒋介石最重要的大将。历史上,何应钦是因为在西安事变时主张武力解决,调遣中央军威逼西安,落下了企图借西安事变置蒋介石于死地好取而代之的嫌疑,等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才和蒋介石有了嫌隙。现在,没有发生西安事变,但是发生了官邸之变,何应钦态度依然如此强硬,可见有的历史书上把何应钦定为亲曰派未必靠谱,他要是亲曰派,那抗战就不用打了。
蒋介石的心理很矛盾,他知道此时不是严惩张学良的时候,但是也确实想一劳永逸地解决东北军问题。因此,虽然伤口一阵疼似一阵,额头上都是黄豆一样大的汗滴,害得宋美龄边用小手帕给他擦汗边掉泪,蒋介石还是想听听何应钦说说如何彻底解决东北军。
何应钦知道蒋介石急需止疼静养,见蒋朝他微微点头,也不罗嗦,接着说道:“东北军现在剩余的兵力不多,第49军只剩下一个105师,主官更换的差不多了,只余下上校军长刘多荃和戴罪立功的师长王铁汉,只要电令罗卓英以开会为名将二人扣留即可;67军已被撤销番号,余下的108师划归王敬久指挥,已经中央化,不存在问题。骑兵第二军现在只剩下一个骑兵第3师,位于河南的沈丘、项城一带,命令孙桐萱将其缴械;东北军建制完整的三个军一是鄂南的万福麟53军,二是于学忠的51军、57军。让薛岳解决53军一点问题都没有。剩下的51军、57军现在处于台儿庄一线,有两个办法处理,一是调往豫陕交界处,交蒋鼎文指挥,命其负责伺机收复商洛地区和渭南地区,如不执行命令,就在行军途中由蒋鼎文负责缴械整编;另一个办法是置之不理,暂时封锁张学良受伤消息,让曰军消灭他们。我判断,曰军对山东的大规模围攻就在眼前,只消严令于学忠死守台儿庄运河一线,他们就会成为曰军的靶子。以51军、57军鲁南大战后两万五千人的兵力,曰军一个师团就可以很轻松的消灭他们。就算刘一民增援,能救了于学忠一命,估计51军、57军也会十成去七成,再也不会成为我们的心腹之患。”
何应钦身为总参谋长,竟然对如何处置东北军各部队说出如此详尽的办法,足见其昼思夜想就是如何消耗杂牌军了。要是让于学忠他们听到,恐怕直接艹起枪就和中央军干开了。可惜,这是绝顶机密,于学忠他们听不到。
何应钦的话让张治中出了一身冷汗,真要是象何应钦计划的这样搞,东北军固然是没有丝毫反抗余地。但是,看到东北军下场的川军、桂军、晋绥军、滇军还会象现在这样与中央同心同德、死打硬拼么?此事万万不妥。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05485
105486
105487
105488
105489
105490
105491
105492
105493
105494
105495
105496
105497
105498
105499
105500
105501
105502
105503
105504
105505
105506
105507
105508
105509
105510
105511
105512
105513
105514
105515
105516
105517
105518
105519
105520
105521
105522
105523
105524
105525
105526
105527
105528
105529
105530
105531
105532
105533
105534
105535
105536
105537
105538
105539
105540
105541
105542
105543
105544
105545
105546
105547
105548
105549
105550
105551
105552
105553
105554
105555
105556
105557
105558
105559
105560
105561
105562
105563
105564
105565
105566
105567
105568
105569
105570
105571
105572
105573
105574
105575
105576
105577
105578
105579
105580
105581
105582
105583
105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