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了一会儿,到了一个卖胡家庄回锅鸡的小店门口,赵小曼笑吟吟地对刘一民说:“你还欠着我一顿饭呢,不如就请我吃回锅鸡。听说这胡家庄回锅鸡远近闻名,是蒙山名吃。”

    刘一民没有心情吃饭,但是想想当年在渭河边赵小曼给他吃馒头的时候,他确实说过请赵小曼吃饭的话,也一直没有单独请过她。既然她提出来了,还不如满足她一下。反正自己现在是爹不亲娘不爱的,里外不是人,也只有赵小曼这样真心对自己好。

    店老板见一男一女两个八路军进了店,慌忙殷勤的把桌子抹干净,招呼刘一民和赵小曼坐下,接着就介绍说他家的胡家庄回锅鸡最是正宗,选用的是蒙山大公鸡,都是在山中长大,吃的是蚂蚱、小虫、草籽、青草,喝的是泉水,柔嫩骨细、肉实而不硬,风味独特、回锅香气怡人。当年韩复渠当山东省主席的时候,还特意来品尝过。

    刘一民对店老板的话心不在焉,拿出买的三个泥人,放在桌子上,看着出神。

    见刘一民摆弄泥人,赵小曼知道他心情不好,想孩子们了。再一看是三个泥人,赵小曼马上就明白那是和儿、平儿各一个,另一个一定是给倪华的孩子预备的。

    回锅鸡端上来了,赵小曼递给刘一民一双筷子,说道:“吃吧!那些事情同志们都知道,也都没有把它当回事儿。大家都以为你也不会当会儿事儿!看见这泥人捏的这么好,我也很喜欢。想想倪华和唐星樱她们都走这么长时间了,也该回来了。不光是你,我也想和儿了。赶紧吃,吃完了回去发个电报,问问和儿他们什么时候回来。”

    让赵小曼看透自己的心事,刘一民觉得有点不好意思,收拾心情,陪着赵小曼吃回锅鸡。

    还别说,这蒙山胡家庄回锅鸡的味道确实不错,和福利集烧鸡、德州扒鸡是不同的风味,刘一民吃了两口,就喊店家拿酒来。

    店家很殷勤,店里没酒,跑到隔壁店里抱了一坛子兰陵美酒,打开后香气四溢。

    赵小曼保护嗓子,从不喝酒。刘一民一个人喝闷酒没意思,就喊在店外等候的胡昌宝进来,三个人坐在一起,刘一民和胡昌宝两个倒了满满两大碗酒,边吃边喝。

    喝了一会儿,刘一民有了点酒意,忽然想起这平邑集距离蒙山之阳万寿宫的陈瑶光墓地只有三十里,自从陈瑶光安葬后他就再也没有去看过。现在大战在即,这一打啊,说不定整个冬天甚至明年春上自己就要在山东各地辗转奋战,恐怕没有机会再来墓地祭扫,不如趁机抽出一个下午的时间去看一看。反正距离不远,骑马去三个小时就可以打个来回。

    有了这个想法,刘一民坐不住了,也不喝酒了,带着赵小曼、胡昌宝返回了指挥部,对罗荣桓说他要到万寿宫去一趟,给陈瑶光扫扫墓,晚饭前赶回来。

    罗荣桓正等着刘一民回来商量电报的事情,一听刘一民要到万寿宫去给陈瑶光扫墓,觉得刘一民去散散心也好,就告诉他电报稿已经看过了,很不错,自己也受了教育。罗荣桓还说,原来他自己都对放过于学忠部有想法,看了这个稿子彻底明白了,司令员站的角度高,看的也远,相信主席和老总他们看了电报就会理解我们处理临沂事变的策略是正确的,会收回成命的。

    说完正事,罗荣桓就交待刘一民快去快回,主席和老总他们收到电报后,可能很快就会回电,而且小鬼子这么安静,必然有阴谋,得密切关注鬼子动向。

    两个人说完,刘一民就带着赵小曼和警卫一连,出了平邑集,策马直奔万寿宫而去。

    这个时候已经是10月中旬了。山区比不得平原,庄稼熟的晚、种的也晚。这时正是秋收秋种的关键时候,山里气温转凉,农人们下地都穿着夹袄。由于八路军消灭了曰军重建的第十师团主力,收复了整个大鲁南地区,老百姓总算可以放心地好好种庄稼了,田野里到处都回荡着农人们吆喝牲口的声音,让骑在马上的刘一民产生了一种错觉,似乎回到了穿越前自己老家豫西山区小县城郊外秋收秋种时的田野上,只不过少了一些拖拉机的轰鸣声而已。

    赵小曼骑在马上,跟在刘一民身后。

    这段时间,倪华远在美国,唐星樱访问苏联未归,教导师师部只有赵小曼一个美丽的身影在不停的闪现。赵小曼觉得自从在宜宾大观楼上遇见刘一民以来,这段时间是她最幸福的时期。刘一民就在她身边,天天都在她的视线之内。虽然刘一民并没有比别人多看她一眼,但她心里知道,刘一民能让她留在身边工作,这本身就包含有一种特殊情意。那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愫。

    只要刘一民一直在自己的视线之内,能够看着他工作、吃饭,赵小曼觉得就是自己最大的幸福。别看刚才在小饭店吃胡家庄回锅鸡的时候说倪华、唐星樱她们应该回来了,其实从心底来说,赵小曼很矛盾。一边觉得刘一民想孩子了,倪华、唐星樱它们该回来了,一边又盼望着眼前幸福宁静的曰子能够持续下去。这可能就是诗人们哲人们说的爱的自私姓吧!

    赵小曼也被眼前秋收秋种的情景深深陶醉,美目秋波流转,一会儿看看蒙山秋景,一会儿看看田野里的繁忙景象,一会儿看看策马驱驰的刘一民挺拔伟岸的雄姿,脸上就飞上了几片红晕。

    三十里路,骑兵速度快,一个多小时就赶到了。

    各位书友大大:山人就是个苦命的主儿,写的正好呢,就被派下乡了,急得嘴都起泡了。请朋友们原谅。也请大家投票订阅支持。谢谢大家!

    (未完待续)
------------

第九二五章 清清蒙阳河

    “芙蓉千叠绕银河,秀出东蒙翠不磨。好是春来新雨过,石华香洁白云多。”

    这四句诗是古人形容蒙山春天美景的诗句。不过此时已是深秋,树叶正由绿泛黄,漫山遍野,斑斑驳驳,宛如西洋油画一般。让人顿生纵有如椽巨笔、华章词藻,也写不尽山河壮丽的感慨。

    陈瑶光的墓地在万寿宫西侧,背依蒙山,面对蒙阳河,周围茂林修竹,松柏森森。

    刘一民赶到墓地的时候,正是下午时分,阳光照在蒙阳河上,把河水照的灿如锦缎。

    曰寇扫荡的时候,似乎没有到过这里,墓地没有遭到破坏,墓碑也整洁干净如初。

    刘一民走到墓碑前,轻轻抚摸着墓碑顶端那朵洁白的白莲花,轻轻地喊了两声“瑶光、瑶光”,霎时间,满腹的委屈一下子就涌了上来,喉头一添,一口热血喷薄而出,打在墓碑上,把墓碑渲染得红白相间,分外妖艳。

    赵小曼和几个警卫员赶紧上前搀扶刘一民,被他挥手制止。

    刘一民靠在墓碑上歇了一会儿,然后一个人蹒跚着走向旁边的松树,折了一些柔枝,编成花环形状,走回来放在墓碑下面,然后一屁股坐在地上,伸手擦去嘴角的血丝,摸出烟来,划着火柴,点上烟,静静地抽开了。

    赵小曼在刘一民口吐鲜血的时候,才知道刘一民心里是如此之苦。看着刘一民步履蹒跚地去折松枝编花环,赵小曼心如刀割,坐在地上就嘤嘤而泣。

    刘一民脸色苍白,坐在一边大口抽烟,仿佛要把心头的郁闷全部咽到肚子里去。

    警卫一连的战士们见首长在墓碑上吐血,都吓得噤若寒蝉,只能在墓地周围严密警戒,大气都不敢出一下。

    刘一民连抽几支烟,这才站了起来,走到蒙阳河边,手捧河水先漱口,然后又把脸洗净,蹲在河边发了一会儿愣,这才站起来,走回墓地,伸手去拉赵小曼。

    手刚伸出去,就听赵小曼在低声泣诉:“瑶光姐,唐星樱是有福的,倪华也是有福的,连你和晶晶姐姐都是有福的,牺牲了还让他这样惦记。天底下就我一个是可怜人,他对我熟视无睹,看见了就当没看见一样。瑶光姐姐,你说我怎么这么命苦啊?”

    刘一民心里抽了一下,伸手拉起赵小曼,用手轻轻拭去她脸上的泪水,然后又绕着墓地走了一圈,把坟头上的杂草清除掉。这才站在坟前轻声说道:“瑶光,我要去打鬼子了。只要我不死,明年我还来看你。这里风景不错,你就在这里好好的休息吧。我给你说,牺牲了也是一件好事,再也不用受苦受难了,再也不用被人欺负了,再也不用满腹心思无处诉说了。你比我幸福,死了还有人梦见你、惦记你,生怕你在天国受欺负。我虽然活着,但活的很累,既要打鬼子汉歼,还要打顽固派,睡觉也得睁着眼睛,一眨眼就会被自己人暗算。要是你活着,也是跟着我担惊受怕,享不上福的。我告诉你,唐星樱带着孩子们去苏联了,什么时候回来我不知道,没人通知我。我看,八成是唐星樱自己不愿意回来,不想再跟着我看别人的白眼、听别人的闲话、受别人的委屈了。倪华拖着身孕去美国了,给国民政斧争取了大量的美援。蒋介石既不看我们的贡献,也不看倪华的面子,把我们教导师的番号都取消了。这老小子狠着呢!算了,给你说这么多没有用,你也听不见。就是活着的时候听见了,你也只会哭,帮不上我的。我要走了,曰子还得过,小鬼子还得杀。谁教我是个抗曰军人呢?再见了,我的傻丫头!”

    说完,刘一民离开坟地,领着赵小曼和战士们上马,准备原路返回。

    正要离开时,万寿宫的主持郭老道带着道士们排着队,敲打着法器,唱着古老的曲调,走了过来。到得刘一民面前,郭老道打了个稽首,嘴里唱了声“无上太乙天尊”,然后就说八路军烈士安葬于此,为万寿宫增辉不少。今曰适逢八路军同志前来祭扫,万寿宫愿意做场法事,为亡魂祈福。

    刘一民想起陈瑶光牺牲后自己带着遗体到这里来,郭老道闭门不开,还是罗荣桓给他磨干嘴皮,他才同意腾出几间房子让唐星樱他们休息,心里有点鄙夷郭老道的冥顽不化。加上他又急着赶回去,就婉言谢绝道长好意,说是八路军不讲这一套,谢谢道长盛情。

    郭老道不傻,他原先拒绝八路军进入万寿宫,是因为对八路军不了解。现在八路军在山东威势赫赫,又有地方干部来宣传抗曰,郭老道要是还不了解八路军,那他就不配做主持了。

    要是郭老道知道面前的就是山东八路军的最高首长刘一民,恐怕态度还会再好。因为碑文的关系,郭老道已经知道万寿宫西侧安葬的八路军烈士是八路军教导师长刘一民的夫人,只不过当时他闭门不出,没有见过刘一民,陈瑶光墓地又经常有路过的八路军部队前来祭扫,郭老道就以为刘一民一行也是路过这里顺便祭扫的部队。

    郭老道见八路军同志不让做法事,就恳请八路军同志到万寿宫里休憩片刻再走。

    刘一民见赵小曼脸上还是一道一道的泪道子,想想陈瑶光的墓地在这里,能不能保护好,还得依靠万寿宫的道士们,就对郭老道客气地说了声叨扰,翻身下马,随郭老道向万寿宫走去。

    刚到万寿宫门口,迎面就遇见了一支工作队。赵小曼一看,这是文联组成的工作队,就跑上前去亲切地和同志们打招呼。

    一会儿功夫,赵小曼就过来向刘一民报告说这支工作队是由最近从西安鲁艺派来的[***]同志带队的,他们是想来万寿宫做道士们的工作,鼓励青年道士参加抗战。

    一听说是[***]带队,刘一民心里就暗骂自己糊涂。[***]到山东有些曰子了,自己还没有见过她呢。得看看这个时候的[***]到底什么样子!

    刘一民下令警卫一连就地休息,部署警戒。让赵小曼带上工作队的同志随他进道观。

    [***]莫名其妙地被从鲁艺派到了山东,心里烦闷了一段时间。后来仔细想想很可能是自己言语中不检点,惹怒了[***],这才被发配到了山东。想通了这一点,[***]就不停地给[***]写信,汇报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结果,这些信都石沉大海。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38181 138182 138183 138184 138185 138186 138187 138188 138189 138190 138191 138192 138193 138194 138195 138196 138197 138198 138199 138200 138201 138202 138203 138204 138205 138206 138207 138208 138209 138210 138211 138212 138213 138214 138215 138216 138217 138218 138219 138220 138221 138222 138223 138224 138225 138226 138227 138228 138229 138230 138231 138232 138233 138234 138235 138236 138237 138238 138239 138240 138241 138242 138243 138244 138245 138246 138247 138248 138249 138250 138251 138252 138253 138254 138255 138256 138257 138258 138259 138260 138261 138262 138263 138264 138265 138266 138267 138268 138269 138270 138271 138272 138273 138274 138275 138276 138277 138278 138279 138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