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中说到:“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昨天晚上的诉苦大会,原来属于湘军的新战士发言多。特别是把几个喝兵血的军官抓起来后,他们的情绪特别高,转化特别快。而原来属于桂军的新战士发言相对比较少。”
刘一民说:“我昨天晚上就注意到了。桂军和湘军不同,不急,今天让他们继续诉苦。你向军团首长报告一下,把那几个人渣军官处理了。”
蔡中说:“好。”
然后又说“要不,我随新兵连行动吧。”
刘一民说:“不用,我相信今天就能把问题解决。我们准备出发吧。”
笑话,诉苦和三查是历史上解放军新式整军的主要内容,通过诉苦和三查,我军战斗力成倍增长。淮海战役中,我军伤亡过大,采取对俘虏的即俘即补政策,保持了强大的攻击力,转化俘虏的秘诀就是诉苦运动。刘一民来自后世,自然知道诉苦运动和三查运动的威力,不过他不能对蔡中明说而已。
不过,事实上桂军俘虏确实比较难转化,这一点和湘军俘虏有区别。
那个年代,各路军阀的士兵都是拉壮丁拉来的,绝大部分都是穷苦人家出身,大多数人都没什么理想和正义感,基本上都是当兵拿饷,长官让打谁就打谁,属于浑浑噩噩的一群人。本来红军政工人员一做工作就可以让他们调转枪口打白匪,即令是不能让他们调转枪口,也能在心理上给予俘虏一定分化瓦解,所以红军纪律严禁打骂和虐待俘虏。
湘军的领军人物何健是个标准的投机式军阀,胸无抱负,却又双手沾满鲜血,就是在原来的历史上,蒋介石也从没有把何健和李宗仁、白崇禧、阎锡山、张学良这些大佬同等对待过。湘军的作风、军纪就可想一斑。
桂军则不同,在当时的军阀部队中应该说是个另类。因为新桂系的主要军官都是军校毕业生,当时也是抱着以革命手段打倒军阀的理想起家的,又有问鼎天下的抱负,统一广西后也没有采取大的破坏姓政策。加上与蒋介石多年争斗,曾经吃过部队凝聚力不强被蒋收买、打垮的亏,因此经常以革命军自居,很注意部队思想、作风和军官队伍、后备兵役队伍建设,形成了桂军能拼能打能吃苦的顽强作风。所以,桂军俘虏很难改造是可以预料的。
也多亏了刘一民这个来自后世的在读博士,一个谈心活动拉近了红军战士和俘虏新兵的心理距离,一个诉苦活动算是让这些桂军俘虏算清了帐:原来自己和自己家的不幸都是因为这种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这种制度的受益者――统治阶级、剥削阶级造成的。
突破来自于一个叫李德贤的新战士。
李德贤原来是桂军的一个排长。家就在广西桂林边上。他的父亲弟兄5个,一大家人聚族而居,租种地主100亩水田。每天早上天不明祖母就领着他的母亲、婶婶们做饭、喂猪,开始一天的劳作。父亲和叔叔们常年泡在水田里。每年收成也不错,算下来都要打不少大米,但是把地主的地租一交,全家余下的就是口粮了,然后开始交各种杂捐,杂七杂八交下来,一家人一年就只能在农忙的时候和过年的时候吃点白米饭了,大部分时间都要靠杂粮和野菜填饱肚子。
无奈之下,父亲和叔叔们商量一定要培养个读书人,不能再让孩子们当睁眼瞎,任由老财们欺负。就这样,一家人用从嘴里节省下来的口粮换钱供李德贤读书,指望着他能改变全家的命运。
李德贤读完书后就参加了桂军,由于有文化很快就被送到教导队集训,回来就当了排长。本来还以为凭着自己的才能很快就可以飞黄腾达,没有想到一仗下来就被红军俘虏了。
通过诉苦,红军战士帮李德贤算了一笔账,每年他全家交地租和各种捐税60石,20年下来就是1200石,1200石就是60万斤。原来自己全家都是为地主和军阀做苦力。自己读了书,当了兵,目的是改变自己一家和穷人的命运,谁知道拿起枪打红军打的却是自己的兄弟。即令这次不被俘虏,即令自己能够把官做大点,到头来保卫的还是人家地主和军阀,对付的还是穷苦人,和地主家的护院从本质上讲没有啥子区别。因此,只有当红军,彻底打倒剥削阶级,建立新的人人平等、人人有田种、人人有工做的社会,才是正确的选择。
李德贤的转变带动了俘虏中的桂军下层军官,加上红5师调来的30个人全部是出身于原来红七军的广西子弟兵,是红军精锐中的精锐,很容易和桂军俘虏沟通。所以新兵营的整训工作一下子就顺利了许多,乐的李清、洪超和陈大中三个裂着大嘴直笑。
自此,新兵连的俘虏转化工作算是见到了成效。
接到新兵连的报告后,刘一民就开始着手整编部队。
一营、二营、三营战斗力恢复的都比较好。其中一营情况最好,特别是原尖兵连编成的一连,自从遇见刘一民,接连不断的胜利把部队刺激的嗷嗷叫,精良的装备、精锐的战士、高涨的士气,如果说刘一民要把红18团打造成中央红军的利箭,一连就是这支利箭的箭镞,随时准备扑向敌人,一击致命。特别是刘一民刻意给一连传授的三人一组、三组一队、交替掩护、配合进攻的步兵班、排、连战术要领和最大限度集中火力、诈敌、诱敌、惑敌、攻敌不备等战术思想,让这些百战精兵在战术水平和战术思维上有了质的飞跃。在一连的带动下,一营的另外两个连队都按照一连的训练方法整训。二营、三营的干部一看,也照着一连学。短短几天时间,18团的三个骨干营已经恢复了战斗力。
刘一民感觉是时候了,和蔡中、刘建立、陈大中一商量,就把新兵营编组为第四营,洪超、陈大中分任营长、副营长,李清仍兼营教导员。下辖10、11、12连,原新兵营一连连长彭虎任10连连长、程光荣任10连指导员,原新兵营二连连长南红军任11连连长、石土根任11连指导员,原新兵营三连连长杨炎任12连连长,丁杰生任12连指导员。战士打散进行老红军和新战士汇编,四个战斗营全部充实到480人,重建了团部警卫班和通信班,狙击排、侦察排、火力支援排都增加了人员,炊事班也结束了只有三个人的尴尬局面,团部和各营都设立了炊事班。新兵营的建制依然保留,留下三个连的干部架子,由5师调过来的雷鸣任营长,常化雨任教导员,原新兵四连连长侯三喜改任新兵一连连长,于庆山改任任新兵一连指导员,原新兵五连连长桑一达改任新兵二连连长,陈羲改任任新兵二连指导员,原新兵六连连长成宝成改任新兵三连连长,郭德成改任新兵三连指导员,以后任务就是专职训练新战士。
全团四个战斗营、一个新兵营、一个火力支援排、一个侦察排、一个狙击排、一个警卫班、一个通信班,一个战地救护所,就是刘一民在新圩观音山下的下立湾村救出的红5师战地临时救护所,2个医生3个护士,可惜药品都用完了。总兵力2160人,是中央红军中人数最多的团了。
可惜除了只有6挺重机枪、重火力明显不足外,轻武器也不够。一、二、三营当时湘江边整编时是按照一连的标准从缴获的桂军武器中补充的,但是当时新兵营近千号人是俘虏,那是空着手的,缴获的武器都交给红34师了,8军团整编的那个团归建时基本把18团和34师淘汰的武器都带走了。
四个营长都来问刘一民没有枪怎么办。刘一民说愁什么,这点屁事就难住几个大营长了?中央军的武器好着呢,大炮、机枪、七九式、冲锋枪、手榴弹多着呢,我们随时去取就是了。说的几个营长跃跃欲试,追着问什么时候去取。刘一民说,不用我们找时间,人家就拿着枪、拉着炮在我们屁股后面追着呢,我们站着不动都能等到他们。
------------
第十五章 西延整训(三)
部队整训编组完成后,算算时间红军也该走出大山了。按照历史发展,下来就是一军团占领通道,考虑到红军战斗任务重,骨干伤亡大,而且战术水平急需提高。刘一民和蔡中、刘建立、李清商量后,决定成立团教导队,从四个营的班排干部和战斗骨干中抽调人员进入教导队学习,战斗时作为全团最后预备队。
教导队长由刘一民兼任,蔡中负责教导队的文化教育和思想教育,刘建立负责军事教育。用刘一民的话说,教导队以后就是18团的干部队,任务就是为部队培训连、排、班干部,因此训练和教育都要走在全团前面。特别是文化知识学习,每个队员最少要学会1000个字,学会简单的算数,学会看地图。有可能的话,还要分专业学习,暂时可以开设炮兵、步兵、工兵、政治四个专业,以红军学校教材为标准,边行军边学习,边战斗边学习,不到全团生死关头,一般不安排教导队战斗任务。
按照刘一民的要求,刘建立和蔡中在全团搜罗人才,给教导队选配教官,还真让他们找到了几个教员,都是原红军学校犯错误的教员,在湘江边整编过来的。蔡中问刘一民敢用不敢,刘一民说这些人都是坚定的革命战士,违反的是李德、博古的错误路线,实际上他们都是正确的。
蔡中瞪大眼睛看着刘一民:“你怎么敢说中央领导是错误的?”
刘一民说:“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实践,红军五次反围剿以来的实践已经证明李德、博古的路线是错误的,湘江两岸红军战士的鲜血已经宣布了李德、博古路线的破产。事实证明*同志的路线才是正确的。我们红军只有选择*同志做统帅,才能从胜利走向胜利。”
蔡中说:“你不怕把你抓起来?”
刘一民说:“我们现在随时都有死的可能,还怕抓?再说,现在可不是在苏区,他们那一套抓人的办法不行了。放心吧,大胆干。”
教导队成立后,刘一民抽出一个下午时间,将全团副班长以上干部集中起来进行短期战术培训,重点培训步兵进攻、防守和防炮、防空战术。将后世总结的历经战火锤炼的步兵班进攻时候的一路队形、三角队形、梯形队形和防守时候的一字阵型、三角阵型、梯形阵型、反斜面阵地建设、防炮洞建设、对空射击、伪装阵地等进行了详细讲解。
看着干部们听的如醉如痴,刘一民又把四野的一点两面、三三制、三猛、三种情况三种打法、四快一慢、四组一队等六大战术原则进行了讲解。特别是讲到三三制的时候,刘一民讲的和红军俘虏政策不同,强调了针对[***]俘虏的即俘即补。
有个干部报告说这和我军动员俘虏自愿参加红军及对不愿参加红军的俘虏发给路费的政策不符。
刘一民说这个问题提的好,我们红军的俘虏政策是不错的,起到了宣传红军、分化瓦解敌人的作用。但是实践证明,很多俘虏放回去后被继续抓丁,继续参加[***]打红军。这些人在我军打胜的时候投降快,但是遇到我军失利的时候他们一样对我们下毒手,这一点相信同志们都有体会。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发挥我军强大的政治思想工作优势,将这些俘虏直接转化为红军战士,同我们一起革命,要知道很多[***]俘虏都是训练有素的士兵,思想一转变就能直接投入战斗,这样,可以迅速壮大红军队伍,削弱敌人。要想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我们每个干部既是指挥员又是思想政治工作指导员,每个红军战士既是战斗员又是思想政治工作员。我们开展的诉苦和三查活动已经为即俘即补找到了一条好途径。
又一个干部报告后说大部分红军战士都不识字,不会做思想政治工作。
刘一民说不识字就学习认字,以后红十八团所有的班长都要能认识1000个字,会看地图,会写总结,会使用步枪、轻重机枪和迫击炮,排长要会写战斗总结,连长要有红军学校毕业水平,营长以上干部要有红军大学毕业水平。要边行军边学习,边打仗边学习,要知道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没有前途的军队,我们的红军战士死都不怕,难道还怕学习识字么?大家记住,我们不但要当战场上的英雄,也要当学习上的英雄。以后每次战斗结束,以班为单位总结战斗得失,排、连、营都要形成书面战斗总结。打一仗,单兵战术素养要提高一步,干部指挥能力更要提高一步,带动部队整体战术水平提高一大步。
战术培训结束后,干部就开始带着战士边行军边演练,实验刘一民讲授的全新的战术思想。
考虑到湘江惨败后部队普遍士气不高,刘一民想着是不是提前弄个军歌什么的出来,想来想去,还是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好。特别是18团这种重组编成的部队,迫切需要用红军纪律来约束。
刘一民喊来蔡中,把自己的想法说了说,蔡中说你唱唱我听听再说。刘一民一唱,蔡中说好,不过内容字眼和我们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有点区别,好像是改的更好了。
刘一民说那当然了,你没有看我琢磨了好几天么?咱们团先学唱,如果唱的好,效果好,红军队伍都会传唱的。
蔡中说,想不到你还会作曲。
刘一民说曲子不是我作的,这是一首普鲁士军歌《德皇威廉练兵曲》的曲子,清末编练新军时,湖广总督张之洞就用此曲填词作为队列歌曲,民国后,北洋军阀各派系军队和北伐军都用此曲填入新词作为军歌,我是把我们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修改了修改,填入曲子,目的是为了严肃军纪,提高部队凝聚力。
蔡中说你小子真行,看不出来,什么东西让你稍微翻腾一下,就大不一样了。
就这样,著名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比历史上提前2年在红18团出炉了。
部队整训编组完成后,算算时间红军也该走出大山了。按照历史发展,下来就是一军团占领通道,开始召开有名的通道会议了。由于18团原来的电台在新圩阻击战中已经损坏,刘一民只好一大早就步行赶到军团部报告部队整编情况,请求指示。
三军团军团部临时设在一个山神庙里。刘一民到的时候,彭总和邓萍参谋长正爬在一张地图前分析研究。
几天不见,彭总和邓萍都显得瘦了。彭总还好点,本身就长的敦实,又出身行伍基层,虽然瘦削了一点,但精气神没有多大变化。邓萍参谋长看上去就瘦的厉害了,显得眼窝特别深,眼睛特别亮。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28647
28648
28649
28650
28651
28652
28653
28654
28655
28656
28657
28658
28659
28660
28661
28662
28663
28664
28665
28666
28667
28668
28669
28670
28671
28672
28673
28674
28675
28676
28677
28678
28679
28680
28681
28682
28683
28684
28685
28686
28687
28688
28689
28690
28691
28692
28693
28694
28695
28696
28697
28698
28699
28700
28701
28702
28703
28704
28705
28706
28707
28708
28709
28710
28711
28712
28713
28714
28715
28716
28717
28718
28719
28720
28721
28722
28723
28724
28725
28726
28727
28728
28729
28730
28731
28732
28733
28734
28735
28736
28737
28738
28739
28740
28741
28742
28743
28744
28745
28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