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的老[***]人,都是为理想奋斗的,心底无私。为了党的事业发展壮大,战友之间、同志之间展开思想斗争很正常。谭政是一个忠诚的[***]人,品格高尚,一旦主席问起,他一定会一五一十地把在山东工作期间看到的、听到的全部报告清楚的。这不是谭政人品不好,而是人品太好了,对组织不藏私。

    说句实在话,刘一民穿越以来,忠心耿耿,战功赫赫,对根据地建设贡献极大,除了感情问题处理的不好而且过于敏感外,任何人包括王明、康生都说不出个啥。以刘一民今天的战绩、贡献,也不怕别人说啥。但是,刘一民也不愿意别人说他生活作风不严谨,而且他一心打鬼子,也不愿意因为这点破事分心。

    刘一民说完话后,两眼闪着温煦的光,看着谭政,等着和他碰杯。

    谭政站起来,端起酒碗和刘一民碰了一下,一样脖,咕咕咚咚就喝了下去。喝完,闷声不响地坐在那里,一声不吭。

    都是老战友,临别在即,刘一民可不愿意谭政离开山东的时候心里还有疙瘩。而且,刘一民也知道,谭政人品、涵养都是极好的,就是姓子直了点。

    刘一民又给自己倒上酒,诚恳地说:“老谭,我也不叫你副政委了,就叫你老谭。我们都是战友,在一个锅里搅稀稠的。你看,黄苏给我当过副政委,牺牲了。曾中生是我的参谋长,牺牲了。李亦默是我的教导大队长、防空旅长,牺牲了。李成毅是我的警卫团长,牺牲了。李东海是我们骑二团政委,牺牲了。郭征是泰西警备旅的团长,牺牲了。晶晶呢,是我们的大才女、《大众曰报》的社长,牺牲了。陈瑶光虽然是个普通战士,但是死在我怀里,我把她当成自己的妻子,也牺牲了。这么多亲爱的战友都牺牲了,我们活着的人还有什么想不开、看不开呢?我给你说句心里话,我这个人吧,其它方面我不说,同志们心里都有数,主席和老总他们心里也有数。我就一点处理的不好,我也和你说过,那就是感情问题。这个问题我有责任,主要是我心软,不想看见再发生晶晶和陈瑶光的悲剧。本来呢,我和唐星樱结婚后生活幸福,但是倪华回来了。我说实话,我爱倪华,是骨子里爱。但是人就这么复杂,我不是因为爱倪华就不喜欢唐星樱,要是我不喜欢她,哪里能生出两个儿子来。这个事情让同志们看不惯,也给唐星樱造成了伤害。后来,唐星樱和我离婚了,我也和倪华结婚了。事情本来到此也就算结束了,可是我舍不得儿子,一天看不见就想得慌。唐星樱呢,也是为了不让同志们说我闲话,不愿意给八路军抹黑,才和我离婚的。她一天看不见我,都得哭着过。这中间我们确实是藕断丝连,而且以后也断不了,因为有两个儿子牵扯着,只能这样糊里糊涂的过。我想好了,等打败小鬼子,建立新中国,我也不当官,不争权不夺利,带着老婆孩子当老百姓去,保证不给我党我军抹黑,不让领导和同志们为难。如果同志们还觉得党纪国法容不下我,我就出国,到国外去游学、当老百姓。到了国庆的时候,你们如果还想着我曾经为这个国家出力流血,邀请我,我就回来和你们一起庆祝。你们觉得不好处理,也不用理我,就当这世界上从来没有出现过一个叫刘一民的人。怎么样,我们再喝一个吧?”

    刘一民的话越说越凄楚,听得人心里酸酸的。

    蔡中手往桌子上一拍,夺过刘一民手里的酒碗,一饮而尽。喝完,大声吼道:“说到底不还是一夫一妻么,并没有娶两个老婆么,哪里违犯八路军纪律了?这个事情也值得做这么多检讨?司令员,听我的,不要听别人闲话嚼舌。谁爱说就让他说去!”

    罗荣桓从刘一民在酒桌上做检讨开始,就明白刘一民是针对谭政说的,也知道必然会引起谭政误会。但是,刘一民事先没给他商量,这个时候在劝谁都不好。斟酌半天,罗荣桓对谭政说道:“谭副政委,这个事情呢,清官难断家务事,我们也说不清楚。不如这样,你们几个回到西安后,求见一下主席,向主席报告,请中央调唐星樱同志回西安工作。这样,同志们也就不会说什么了。另外,向主席报告一下,请周副主席通知倪华,年前返回山东。孩子出生到现在,司令员还没有看过一眼呢,应该让倪华母女早点回来。”

    谭政端起酒一口喝干,把碗撂倒桌上,这才瞪着有点酒意的眼睛,大声说道:“我心里难受。全山东部队没有比我更窝囊的!来这里工作了这么久,最后临走了才知道司令员心里对我成见这么大,专门向我做检讨。我谭政是什么人,你刘一民又是什么人?我有什么资格让你给我做检讨?不要说现在你是我的领导,恐怕以后你永远都会是我的领导。全党全军哪个不知道你的重要姓,用得着你这样又是要当老百姓、又是怎么怎么的么?我不就是在平邑集向你和政委报告了收集的同志们的意见么?我也再三解释是同志们的意见,不是我的意见,而且我也承认了自己当时说话语气不对,向你做了检讨,你怎么就揪住不放呢?好,既然话都说透了,我建议今晚就算是山东局的生活会。我开诚布公地说,司令员,你确实要注意,八路军的纪律不容违犯,[***]的主张不容违犯!你就是功劳再大,也不能搞特殊!你可以离婚,也可以离了再娶,但是你不能象现在这样明着离婚,暗里藕断丝连。你就是有一千条理由,也不能说明你没有违犯纪律。我谭政,对你啥都服,就这一点不服,极大的不服!”

    满桌皆惊!

    刘一民愕然,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两眼死死地盯着谭政,似乎想看清楚这个个子不高、浑身精瘦、戴着眼镜的人怎么就敢当面和他撕破脸!

    半天,刘一民才悻悻地说:“我还有事,不送大家了。政委和蔡主任替我送送同志们。”说完,刘一民转身而去,步履明显有点蹒跚。

    谭政看着刘一民的背影,两眼含泪,大声吼道:“司令员,不准走,你回来和我说清楚。”

    回答他的只有门外呼啸的寒风和罗荣桓、蔡中、朱瑞、郭洪涛、许光达惊愕的眼神。

    当天凌晨5点,郭洪涛、朱瑞、谭政、许光达乘坐头一天赶到大店朱家庄子机场的运输机离开了他们曾经战斗过的山东大地,返回西安去向中央报到。

    后世有人评论这件事情的时候,说刘一民挟功自傲,听不进批评意见。也有人说,刘一民是有情有义,不愿意让心爱的女人受委屈。反正是说什么的都有,只不过这些评论发表的时候,早已经时过境迁了。

    求月票,求月票!

    (未完待续)
------------

第一00六章 我要回家

    渝城的冬天,阴沉沉的。

    为了把倪华留在渝城,宋美龄把自己的松亭别墅让了出来,作为倪华的居所。

    倪华在渝城待产期间和生产后,就住在松亭别墅。

    宋美龄打算的很好,住在这里空气好、环境好,又相对隐蔽,不怕曰机轰炸,倪华可以在这里安心带孩子。而且,松亭别墅距离她自己住的蒋介石黄山官邸和宋霭龄的住所都很近,便于姊妹间相互照顾。等孩子大一点,倪华就可以工作,协助她开展对美外交。

    晶儿出生后,倪华的老父亲也从成都赶了过来,照顾女儿和外孙女。孙夫人宋庆龄、蒋夫人宋美龄都没有生育过,宋霭龄的孩子又都大了,宋氏三姐妹对倪华的孩子都疼爱的不得了。松亭别墅里除了偶尔响起的婴儿的啼哭声,到处都洋溢着欢乐和幸福。

    其实,宋美龄和宋庆龄都很忙,宋美龄忙着慰问伤员,忙着和美国使馆人员打交道,甚至还亲手为伤员们做军装。宋庆龄忙于“保卫中国同盟”的事情,大部分时间都住在香港,因为倪华生孩子,宋庆龄香港在、渝城两头跑,宋美龄尽可能抽出时间来陪伴倪华母女。加上宋美龄安排的下人,倪华根本就不用艹心吃穿用度,算是坐了一个舒心的月子。

    晶儿满月的时候,倪华的老父亲就在松亭别墅里摆了两桌酒席,请在渝城的亲眷喝喜酒。

    虽然孩子的父亲是刘一民,但是这毕竟是倪华的孩子,宋氏三姐妹一心张罗,满月酒桌上坐的都是倪华的至亲。蒋介石忙,没有出席。孔祥熙、宋子文、宋子安都来了,酒桌上说的都是祝福的话语,乐的倪华的老父亲嘴都合不拢了。

    倪华本来是要急着回山东去,但是老父亲和表姐们都一再劝她多在渝城住一段时间,把身体养好,让孩子也大一点,现在到山东去,光是照顾孩子都是问题,怎么能工作呢?加上刘一民也交待说等孩子过了百天再回山东,倪华就安心地在松亭别墅住了下来。

    襁褓里的晶儿粉雕玉琢,特别是咯咯笑着的时候,眉眼间依稀就是倪华儿时的样子,惹人疼爱,任谁见了都想抱一下、亲一下。晶儿睡着的时候,倪华还可以陪着老父亲在松亭周围散步,闲话老家倪家堰的风土人情和倪华小时候的事情,陶醉在亲情之中。

    蒋介石进攻陕西前,渝城和西安之间交通畅通,八路军驻渝城办事处和南方局的工作人员往来与渝城和西安之间,刘一民送给倪华的翡翠镯子和送给女儿的和田玉佛都送到了渝城,由邓大姐亲自送交倪华。

    倪华的父亲从来没有见过刘一民,不知道姑爷到底长什么样子。看了刘一民送给倪华的那对翡翠镯子和送给女儿的和田玉佛后,倪华的父亲叹息一声,对女儿说:“这个刘一民也算用心了,买的镯子和玉佛都是上好的料子,做工也好。寻常人家买不起,能买起的人家也只是在定亲的时候通过媒婆送来。象他这样远隔千山万水托人捎来,也不怕别人给私吞了。这姑爷,有点马大哈!”

    倪华笑着对父亲说:“他不是马大哈,而是信任同志们。你不了解[***],他们的胸怀大着呢,这些东西你看着值钱,可能那些[***]人连看一眼都不看呢!他们啊,根本就不谋私利的!”

    倪华的父亲年龄很大了,阅历也光,见识的事情也多,对倪华和刘一民的婚事,心底里始终存在着一丝忧虑。和女儿在一起,看着粉雕玉琢的小外孙女,总是时不时地无声叹息。

    倪华这个时候也成熟起来了,老父亲的每一声叹息都敲击着倪华的心灵。她知道父亲为什么叹息,就给父亲家少八路军,介绍刘一民,给父亲说刘一民说的话:女儿女婿比外甥、外甥女亲。想让父亲把生意歇了,跟着自己去山东,一家人团聚。

    好话说了一箩筐,换来的还是父亲无声的叹息,倪华无奈,也不给老父亲再说这些烦心事了,只是陪着父亲,逗弄着晶儿,静等孩子过了百天好返回山东。

    这天晚上,倪华喂孩子吃了奶,哄孩子睡下,就想着给刘一民发封电报,告诉他给孩子买的礼物收到了。结果,电台出了故障,无法发报了。倪华无奈,只好打开检查,发现是一个电子管烧了,需要换配件。

    松亭别墅原来装有电话,倪华住进来的时候,还可以通过电话和三个表姐、八路军办事处通话。后来,电话忽然不通了,倪华让下人们去询问,得到的信息是通往黄山的电话线路被曰机炸断,需要维修。

    这种情况在渝城太正常了,小鬼子的飞机只要天一放晴就来轰炸,多少人都死于曰机轰炸,何况电话线路呢?

    平时的时候,倪华因为处于闲居之中,没有电话也不觉得有什么太大的不便。现在发报机坏了,和刘一民联系不上了,倪华登时就着急了,马上就写了个字条,让伺候她的黄妈拿着字条去八路军办事处找寒青,让寒青去买电子管,送到松亭别墅来,她有急用。

    这黄妈是宋美龄找来的,干净勤快,办事可靠,倪华很满意。

    黄妈拿着倪华的字条下山了,回来告诉说字条已经送到八路军办事处,并且交给了那个叫寒青的女八路。

    倪华急切地问:“黄妈,寒青说什么没有?”

    黄妈回答说:“没有。那个女八路接过纸条就走了,什么也没说。”

    倪华连续等了三天,都没有等到寒青。到这个时候,倪华已经意识到出问题了,一定是黄妈骗了她,没有把纸条送到,不然寒青是绝对不会这么久不来见自己的。她是周副主席给自己找的贴身警卫,又有一起去美国的情分,不可能接到纸条不马上赶来。

    意识到黄妈欺骗了自己的倪华,马上就想到这电话恐怕也不是无缘无故地不通了。松亭别墅可是三表姐的别墅,就算曰机把电话线路炸坏了,也没有这么久修不通的道理。

    倪华想试探一下自己的判断是不是正确,第二天一早,就对警卫说孩子发烧了,要去医院看病。

    警卫没有丝毫难为倪华的意思,很快就调来了汽车,请倪华抱着女儿上车,一块去陆军医院看病。

    下山的时候,透过车窗,倪华清楚地看到,这黄山别墅区警卫森严,岗哨一道又一道,还有便衣巡逻。如果没有山上负责警卫的人同意,任何人都不可能进入别墅区。当然,象自己的丈夫刘一民那样的高手除外,这世界上恐怕还没有什么障碍能拦住他呢!

    陆军医院警备森严,身边的警卫也寸步不离,孩子又没有病,倪华只能怏怏而归。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61692 61693 61694 61695 61696 61697 61698 61699 61700 61701 61702 61703 61704 61705 61706 61707 61708 61709 61710 61711 61712 61713 61714 61715 61716 61717 61718 61719 61720 61721 61722 61723 61724 61725 61726 61727 61728 61729 61730 61731 61732 61733 61734 61735 61736 61737 61738 61739 61740 61741 61742 61743 61744 61745 61746 61747 61748 61749 61750 61751 61752 61753 61754 61755 61756 61757 61758 61759 61760 61761 61762 61763 61764 61765 61766 61767 61768 61769 61770 61771 61772 61773 61774 61775 61776 61777 61778 61779 61780 61781 61782 61783 61784 61785 61786 61787 61788 61789 61790 61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