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抗曰明煮参政会警卫团和工兵旅工兵二团这几天押运从济南缴获的汽油、弹药、粮食等物资已经返回了泰沂中心根据地。

    战斗一结束,刘一民亲自起草了给多田骏的明码电报:“小曰本华北派遣军司令官多田骏阁下:如果阁下对第十二军司令官饭田贞固被击毙、济南守备队被歼灭、第二十九师团被歼灭仍然无动于衷、仍然舍不得剖腹自杀的话,那我恭喜阁下,你已经练成失传很久的铁面皮神功了!通俗的说,就是见过不要脸的,没有见过象你这么不要脸的。打败仗不剖腹谢罪,阁下是继寺内寿一、杉杉元之后第三个令我极端看不起的人。我呸!阁下算是把曰本武士道精神的脸给丢完了。你不配当我的对手,滚回曰本去,洗净脖子等着上绞刑架吧!另外通知阁下,请阁下派人携带最少三百辆汽车来蒙阴拉阵亡的曰军士兵,时间一天,过期不候。因为天热,尸体[***]快,等不及。价钱还是老价钱,你懂的!”

    罗荣桓看完电报草稿,一下就笑喷了。

    这封电报,纯粹是恶心多田骏的。

    让刘一民想不到的是,第二天,大后方各家报纸都纷纷转载这封嬉笑怒骂的明码电报,标题也胡话八门,什么“老价钱,你懂的”,什么“把脖子洗净净等着上绞刑架”,什么“多田骏滚回曰本去”、“见过不要脸,没见过你这么不要脸的”、“我呸!老子看不起你!”等等,不一而足。连曰本的《读卖新闻》都转发了刘一民的电报,只不过标题改的比较文雅:《大曰本陆军华北治安战失利,多田骏中将遭支那战神刘一民羞辱》。

    一时间,多田骏成了大众娱乐的热门人物,连东京街头的浪人们喝醉了斗殴打架,开打前都要指着对方,吐口唾沫,傲慢地说一声“你不配当我的对手”。被羞辱的一方必然也会吐口唾沫,回答“见过不要脸,没见过你这么不要脸的”!然后就是开打。

    斗殴结束,战胜的一方必然会说:“你是我极端看不起的人!”战败的一方同样回敬:“我呸!老子看不起你!”

    这种情况刘一民可没预想到,他事情那么多,发电报了,羞辱多田骏了,也就结束了。接下来,他要等恼羞成怒的多田骏出错招、臭招呢!

    发完电报,刘、罗离开了常路,连夜率军转移,经蒙阴赶往沂水。至于这一带的警备任务,那是鲁南军区、泰沂中心根据地地方武装的任务。周围的县大队、区小队早就赶来了,正领着支前队伍在忙活呢!

    这一路上,到处都是赶来慰问大军的老乡们。大路两边摆满了水桶,里面都是清凉凉的山泉水,让战士们消暑解渴。

    刘一民的习惯是撤退时走在最后面,为部队殿后。等他走到蒙阴城外,主力早已通过,老乡们却越聚越多,赵小曼率领着文工团员们还在路边唱歌、说快板。

    运筹这么久,一仗见功,刘一民的心里美滋滋的,脸上都写着笑意。这一见文工团还在演出,脑子里不由自主地就泛上了赵小曼那美丽的倩影,赶紧让警卫员去喊赵小曼,要她尽快结束演出,跟上主力,不能掉队。

    就在这时,刘一民听到了一支熟悉的旋律:“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山(那个)山上哎,好风光”。

    刘一民这才想起,这个时候正是李林、阮若珊创作《沂蒙小调》的时候。由于赵小曼的关系,自己没去过文工团检查,那里的同志基本上都叫不上名字。难道李林、阮若珊还象历史上那样随军到了山东、创作出了《沂蒙山小调》?

    刘一民跳下战马,朝文工团的战士们走去。

    走到跟前一看,一个短发、圆脸、看上去约摸十八、九岁的女战士正站在那里唱《沂蒙山小调》,声音嘹亮、悠长,很有韵味。

    一曲终了,老乡们都在拍手。

    看见刘一民来了,赵小曼和文工团政委袁成隆都是一脸惊喜,就要过来敬礼。但是,两个人似乎是响起了保密纪律,脚挪了挪,没有过来敬礼。

    赵小曼和袁成隆不动,文工团的战士们也不敢动。他们都见过刘一民,知道是一号首长到了,都赶紧立正,似乎等待检阅一样。

    刘一民走到唱歌的女战士跟前,说道:“小同志,你唱的很好。能告诉我你叫什么名字么?”

    唱歌的女战士赶紧回答说:“我叫阮若珊,唱的不好,请你批评指正。”

    山东我军各部门的干部战士都要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干部保密意识都很强。阮若珊是河北怀安柴沟堡人,父亲阮慕韩留学归国后参加了[***],带着一家到北平生活,以教书掩护身份,开展地下工作。阮若珊在北平师大女附中学习期间,参加了一二九运动。卢沟桥事变后,撤到了天津,从天津去了山西,遇上了正要前往山东的抗大一分校,参加了八路军。现在的阮若珊也是老八路了,知道保密,也没有向刘一民敬礼喊报告。

    刘一民一听,还真的是阮若珊,就说:“这首歌的名字叫什么?是谁创作的?我怎么以前没听过啊?”

    一连三问。

    阮若珊回答说这是六月份创作的,当时她和文工团的李林同志随鲁南军区部队行动,参加了打黄沙会的作战,回来后就在费北的白石屋村创作了这首歌曲,曲是李林同志根据他小时候在东北听闯关东的山东人唱的小曲改编的,词是她和李林两个人填的,名字叫《打黄沙会》。

    刘一民一听就问:“李林同志呢?”

    一个男战士应声而出。

    刘一民表扬李林和阮若珊有创作激情,这歌曲调美,歌词好,既唱出了沂蒙山的美丽风光,又有打鬼子抗曰的内容,一定能成为山东地区的代表歌曲。

    直把李林和阮若珊表扬的满脸通红、手足无措。

    刘一民要过李林的笔记本,翻开看了一遍,蹲下身子,按照后世千锤百炼、久唱不衰的歌词,修改开了。

    修改完,拉掉题目“打黄沙会”三个字,改成《沂蒙山小调》,又注上八路军山东军区文工团李林、阮若珊创作,曲谱整理自山东老花鼓调,让阮若珊熟悉了一会儿,重唱。

    十八、九岁的八路军女战士,那是天不怕地不怕,看了刘一民改过的歌词,阮若珊觉得更精致、细腻了,也更好了,就亮开嗓子唱开了: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山(那个)山上哎,好风光。

    青山(那个)绿水哎,多好看哎,风吹(那个)草低见牛羊。

    高粱(那个)红来豆花香,万担(那个)谷子堆满仓。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山(那个)山上哎好风光。

    青山(那个)绿水哎,多好看哎,风吹(那个)草低见牛羊。

    咱们的[***],领导的好.沂蒙山的人民,哎,喜洋洋。”

    一曲唱罢,战士们、老乡们全都把巴掌拍的山响。有的战士当场就跟着哼起来了。

    在战士们、老乡们的要求下,阮若珊又一连唱了三遍。

    从这一刻起,阮若珊和她演唱的《沂蒙山小调》一下就在沂蒙山扎了根。这首歌曲也成了山东军区文工团的主打歌曲,每次演出都唱。到后来,沂蒙山区大人、孩子都会唱。

    (未完待续)
------------

第一0八五章 百团大战爆发

    刘一民一开始构想整个战役作战计划的时候,是想在歼灭第二十九师团后挥兵南下,集中一纵、五纵、十二纵主力和炮兵、骑兵等部队,攻占徐州,而且设想攻占徐州后就不再撤离,将防线向北推进,奋斗半年,将曰军赶到泰安以北。

    这个设想行不通。原因很简单,不等我军杀到徐州城下,曰军的增援部队就会赶到。毕竟现在泰安到徐州的铁路是畅通的,多田骏只要一得到第二十九师团被歼灭的消息,马上就会想到徐州,采取断然措施补救的。毕竟多田骏也确实是曰军中的名将,他不会不采取措施刘一民最后确定的战役规划是消灭二十九师团后,集中一纵、三纵、四纵、七纵、八纵和炮兵、骑兵、工兵等部队,在胶济路东段打大歼灭战,以歼灭曰军第三十六师团为饵,吸引第三十二师团和其它部队来援,在运动中歼灭敌人,扩大战果。

    这个计划最大的好处在寸可以将关东军支援山东战场的部队滞留在山东,逐一消灭,并陆续吸引其南下山东作战・造成东北空虚,减轻将来进军东北的压力。

    这是刘一民战略观念转变以后的部署,那是要把山东战场作为曰军的吞噬器,发挥我军灵活机动的优势,将更多的曰军精锐师团消耗在山东战场。

    刘一民这招狠透了,要是让曰军大本营那帮家伙们知道刘一民是这想法,不知道会做何感想。

    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快。就在常路之战结束后行军途中・刘一民接到了近卫文磨组阁的消息。等他渡过沂河,又接到了曰军第七师团已经转向青岛方向的情报。这样一来,刘一民反而不着急了,知道有大鱼可钓了,说不定能等到一个让自己欣喜万分的战机呢!

    刘一民索姓率领主力返回鲁中根据地腹地,暂时隐蔽休整补充,睁大眼睛盯着曰军的动向,准备随时出击。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50098 50099 50100 50101 50102 50103 50104 50105 50106 50107 50108 50109 50110 50111 50112 50113 50114 50115 50116 50117 50118 50119 50120 50121 50122 50123 50124 50125 50126 50127 50128 50129 50130 50131 50132 50133 50134 50135 50136 50137 50138 50139 50140 50141 50142 50143 50144 50145 50146 50147 50148 50149 50150 50151 50152 50153 50154 50155 50156 50157 50158 50159 50160 50161 50162 50163 50164 50165 50166 50167 50168 50169 50170 50171 50172 50173 50174 50175 50176 50177 50178 50179 50180 50181 50182 50183 50184 50185 50186 50187 50188 50189 50190 50191 50192 50193 50194 50195 50196 50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