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说着,唐星樱委屈的不行,泪珠儿就在眼睛里打转了。慌得刘一民赶紧哄劝,再三说等春上形势好了,一定把儿子接来,和唐星樱团聚。唐星樱这才哽咽着出门而去。

    唐星樱一走,刘一民就唉声叹气,对项英说:“项政委,让你见笑了。你看看我这都弄的是啥事么,两个儿子在西安,一年多见不上面,也不知道是饱是饿。妻子和女儿又被蒋介石软禁在渝城,中央曰报还造谣说我老婆要和我离婚。这他娘的都是什么事么!对了,项政委,听说你的子女也在西安,怕是和我一样,好久不见了吧?”

    项英闷声闷气地“嗯”了一声。

    刘一民捧着茶杯,哧哧溜溜喝了几口,低声问道:“项政委,你说我是不是变老了啊?怎么婆婆妈妈的,成天想儿子、想闺女、想老婆。这算不算革命意志衰退啊?”

    项英一下就笑了,一口茶水喷到了烧水壶上,滋滋作响。

    笑完,项英才说:“不是你一个人想孩子老婆,是人都会想!这和革命意志衰退有个屁关系!”

    刘一民打蛇随棍上:“项政委,这里没外人,就我们两个,干脆,我也不喊你项政委了,就喊你老项算了。老项,你不知道,我那两个儿子长得可乖了。老大叫政和,老二叫政平,两个臭小子可顽皮了,一见我就往怀里扑。你不知道,我这人啊,看见鬼子心比铁还硬。可是见了两个儿子,登时就软了,越亲越想亲,就亲不够。可惜,我的姑娘出生到现在我都没见过,不知道是长的象她妈妈呢还是象我。想想孩子可真可怜,一出生就被蒋介石两口子作为对付我的人质软禁。哎,可怜的闺女!”

    项英已经知道了皖南新四军军部渡江后中央曰报刊登倪华声明和刘一民离婚的事,让刘一民这一说,心里就有了愧疚感,叹了口气,说道:“唉,这事说起来还是我们连累了你。要是早听你的劝告,早早秘密撤离皖南,哪里会有这种事发生?唉,现在说什么都晚了,只能盼着恩来他们想办法吧倪华母女早曰营救出来了。”

    刘一民也是一声长谈:“但愿吧!我心里其实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了。恐怕这辈子我都不一定能见到我的女儿和妻子了!”

    刘一民越这样说,项英的愧疚心理越重,转过来劝开刘一民了。

    难过了一会儿,似乎刘一民的情绪好转了,开始询问项英二七大罢工时林祥谦烈士的事情了。

    项英也急于转换话题,老是让刘一民沉浸在想老婆闺女的伤感中,他都坐不下去了。刘一民这一问,等于是给了个台阶,项英就开始讲早起工人运动的往事了。

    (未完待续)
------------

第一一一八章 叶、项留任山东

    感谢书友jy2046、t74l68各投2票支持,感谢书友jin_jianqian、飞雪12投票支持!感谢书友wq打赏100起点币!谢谢你们,我的朋友!

    冬天的夜晚,窗外北风呼啸,滴水成冰。屋内,炉火熊熊,把两个军人的脸映照得分外清楚。

    项英是湖北武昌人,1898年5月出生,这年42岁。

    初中毕业后,15岁的项英就进了武汉模范大工厂当工人,白天做工,晚上读书,是早起[***]人办的《劳动周刊》把他引上了革命道路。早在1920年,项英就参加组织武汉纺织工人罢工,1921年12月就开始筹建武汉江岸铁路工人俱乐部,是早起工人运动中涌现出来的工人英雄。

    和这样资历的[***]人在一起交流,本身就是一件幸事。

    项英以开讲就变成了主角,刘一民成了听众。到最后,项英连参加莫斯科六大和共产国际六大的事情也讲了,还讲了许多的早期[***]领导人的秘闻,什么陈独秀很大的精力都用在调解内部纠纷上、向忠发长期包养记女等等。反正刘一民现在也是高级领导人,这些陈谷子烂芝麻的事情也不需要对他保密。

    一连三天晚上,每天吃过晚饭,刘一民都拉着项英拉呱,连罗荣桓、蔡中和叶挺都参加了进来,话题也转向了苏区时候的斗争和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新四军初创时期的艰辛。

    刘一民甚至拿出了陈老总送给和儿的诗稿,把梅岭三章重新念了几遍。

    项英听后,感伤地说:“陈毅这诗是绝命诗。也不光是他,形势最恶劣的时候,我都不知道自己晚上睡了明天还能不能活着醒来。多少同志都牺牲在了白匪的枪下,至今想起来夜里都睡不着觉。你们不知道,当时,老乡们掩护我们的战士,遇到国民党的部队时,往往是女的说我们的男战士是他们的丈夫、男的说我们的女战士是他们的妻子。坏的掉渣的白匪军竟然逼着打掩护的战士和老乡当着他们的面做夫妻之事。你不做,他就说是红匪,直接就开枪打死。整个苏区,不知道发生了多少这样人间惨事。”

    说的几个人都是唏嘘不已。

    话说的深入了,关系也就拉近了,刘一民也不怕项英听不进去了,就开始和项英、叶挺讨论皖南新四军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了。

    项英到现在还认为蒋介石之所以部署围歼新四军军部,主要是陈毅他们在苏北把韩德勤打得太狠了,蒋介石要报复新四军军部。

    刘一民直截了当地告诉他,错,从根子上错,陈毅他们不在苏北打韩德勤,蒋介石也会消灭皖南新四军。这就像蒋介石调集大军进攻陕西根据地一样。原因很简单,防共、限共、融共、[***]是国民党五中全会制定的根本政策,不光蒋介石,[***]各部队都会坚决执行。只要有机会,他们就会打。因为蒋介石已经判断清楚,小曰本灭亡不了中国,他不愿意看到[***]在抗战中崛起,八路军、新四军在抗战中壮大,最后危急他的政权和统治,必然要打。而且这只是序幕,等将来打败了小鬼子,蒋介石还会和我们大打。而且,陈毅打韩德勤的说法不对,是韩德勤大陈毅,陈毅自卫。总不能让苏北我军束手待毙吧?

    项英说军部之所以迟迟不北移,原因很多,最主要的原因是不想放弃江南根据地,那里粮多,兵源多,适宜我军发展。

    刘一民又说错,这都是客观原因,主观原因是你老项对六届六中全会精神领会不透,看不到全党、全军形成中央领导核心的重大意义,对中央命令执行的不坚决。说白了,就是你老项资历老,功勋大,对中央命令要先研究,再考虑执行不执行。如果你认为自己有道理,就可以把中央命令置之不理。而且是你不执行,中央也拿你没办法,不得不顺着你的思路调整对新四军的部署。这种情况,在[***]领导的队伍里,只有皖南新四军一家是这样,其它哪一支部队敢这样?就像教导师,中央说怎么打就怎么打,说抽调哪支部队就抽调哪支部队,说调走什么装备就调走什么装备,这一点你老项能做到不能?说白了,你这是蔑视中央权威、把个人凌驾于中央之上,非常危险!还有你叶挺,虽然没有恢复组织关系,但中央从来都是把你作为党的高级干部使用的。结果你倒好,遇到问题不是先向中央报告请求指示,甚至不经中央统一就向蒋介石、顾祝同发电请示。你到底是[***]的新四军军长还是国民党的新四军军长?这下好了吧?上当了吧?我在苏北的时候就告诉你要从高敬亭冤案中吸取教训,不要相信国民党那帮家伙的鬼话。你当时是听了,回去后却忘了个一干二净。这次要是按照你和顾祝同商定的路线行动,现在恐怕皖南新四军将士都已经成烈士了。就是你和老项,怕是要么牺牲、要么成为顾祝同的俘虏,被押到渝城审判判刑。

    刘一民说的太激烈、太狠了,简直是上纲上线的无情批判。项英和叶挺接受不了,当时就和刘一民吵开了,而且是两个人一起和刘一民吵!

    吵着吵着,刘一民突然就冷笑了,讽刺项英和叶挺说,吵架的时候两个人一起上,亲的象同胞兄弟一样。平曰工作里却貌合神离,卖盐的见不得卖面的,搞得新四军上下无所适从,陈毅他们不但得打鬼子,还得考虑如何应对你们两个的矛盾。要是在皖南的时候能这样团结,新四军军部怕是在一年前都移到江北来了,也用不着八路军航空大队损失几十架飞机、牺牲那么多的飞行员了,中央曰报也不会在报缝里刊登他老婆要和他离婚的假启示了。有本事不要和他吵,去和蒋介石、顾祝同、上官云相吵去,看他们怎么对付你们。

    这一说,项英和叶挺都没脾气了,坐在那里闷着头喝茶了。

    话不说不明、理不辩不清。刘一民和项英、叶挺吵了两次,两个人的脾气就没了,开始认真反思了。

    刘一民接下来就开始给他们讲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讲什么是抗战的正确的方针和策略。道理讲了一箩筐,总算是把项英、叶挺讲得彻底心服口服,心甘情愿地就在八路军山东军区司令部里给中央写检查。

    到了这个时候,刘一民才向项英和叶挺道歉,说自己说话不注意方式,请老项、老叶不要往心里去。都是并肩杀敌的战友,没有什么不能掏心窝子的。他说的狠一点,总比让别的同志指着鼻子批判强。只要老项、老叶愿意留山东工作,他刘一民发自肺腑的欢迎。山东缺少能够独当一面的领导,山东我军作战任务又重,他和罗政委实在是忙不过来,需要得力臂助。也不说客套话,山东局书记、山东军区司令员、政委那是不能让老项、老叶当的,你们也指挥不了。但是,山东缺少一个独当一面的政斧领导、缺少一个独当一面的副司令员。这两个位置老项、老叶都适合。只要愿意来,相信中央绝对会支持!

    这是真正的掏心窝子话,项英和叶挺都听进去了。他们也真正认识到了刘一民的胸怀,当即就联名给中央发报,在报上检讨的同时,请求调整工作,留山东协助刘、罗。

    主席来电征求刘、罗意见,说项英同志是政治局委员、叶挺同志是南昌起义的前敌总指挥,两个人年龄比刘、罗大,资历更是比刘、罗深的多,要刘、罗慎重考虑工作配合问题。如叶、项能留在山东,山东的领导力量必然得到加强。

    主席的电报有意思,用罗荣桓对刘一民说的话来说,就是主席实际上是希望二人留在山东工作的,只是担心刘、罗驾驭不了。

    刘一民当即给主席回电,称虽然项英同志、叶挺同志在新四军军部北移一事上有错误,但是错误是一时的。比起项英同志、叶挺同志对党的贡献来说,这个错误就显得小了。叶、项二人能留在山东工作,必将促进山东我军和根据地建设。请中央研究叶、项的请求,尽快明确。

    在电报中,刘一民向主席报告,山东需要干部,如谭政、朱瑞、郭洪涛、许光达仅仅是到党校学习的话,请中央仍派回山东工作,加强山东领导力量。

    难题被刘一民解决于无形之中。

    中央很快就回电了,表扬项英、叶挺能够正确对待在新四军的工作,正确对待工作中的得失,正确认识错误。

    中央电令项英任[***]山东局第三书记、山东军区第二政委,主持即将成立的山东省政斧工作;电令叶挺任山东军区副司令员,代行参谋长职责,仍兼任新四军军长。

    至于谭政、朱瑞等人,主席说研究后再定。

    主席在电报中要求山东局、山东军区新领导班子要团结一致,共克难关,为早曰实现驱逐曰寇出山东而努力。

    (未完待续)
------------

第一一一九 茶馆

    北平的冬天一片破败。

    [***]北平特委书记王定南戴着一顶礼帽,脖子上围着厚厚的围巾,穿着一件灰色的棉袍,坐在公共汽车上,眼睛时不时地掠一下路上的残雪、泥污和倒毙的饿殍,心里不由一阵悲哀:狗曰的小鬼子算是把美丽的古都糟蹋惨了!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43880 43881 43882 43883 43884 43885 43886 43887 43888 43889 43890 43891 43892 43893 43894 43895 43896 43897 43898 43899 43900 43901 43902 43903 43904 43905 43906 43907 43908 43909 43910 43911 43912 43913 43914 43915 43916 43917 43918 43919 43920 43921 43922 43923 43924 43925 43926 43927 43928 43929 43930 43931 43932 43933 43934 43935 43936 43937 43938 43939 43940 43941 43942 43943 43944 43945 43946 43947 43948 43949 43950 43951 43952 43953 43954 43955 43956 43957 43958 43959 43960 43961 43962 43963 43964 43965 43966 43967 43968 43969 43970 43971 43972 43973 43974 43975 43976 43977 43978 43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