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一民哈哈一笑:“你个廖承志,提前报告一声么,看看,让我在各位先生面前丢丑了吧?来来,大家进屋坐,外面冷。”

    说着,刘一民就端着饭碗,领着大家进了司令部的会议室。

    进到会议室,请大家一一就坐后,刘一民三下五除二喝完了菜汤,这才说到:“让各位先生见笑了,有点失礼了。本来说好我吃过饭就去见大家,没想到劳动各位先生走过来了。说不过去啊!”

    罗荣桓、项英、叶挺、蔡中也都跟了进来,大家团团而坐。罗荣桓已经见过这些文化名人了,就给刘一民一一介绍。

    介绍完,刘一民又问都吃早饭没有?

    廖承志报告说吃过了。

    何香凝是遇刺的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的夫人、廖承志的母亲,也是同盟会的第一位女会员,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德高望重。这一见刘一民和战友们一起蹲在地上喝白菜萝卜汤,说话如此亲切、家常,就笑着说:“刘将军,要是曰军的元帅、大将能见到让他们心惊胆颤的刘一民早上喝的是大碗的白菜萝卜汤,恐怕不用打就认输了。”

    何香凝这是表扬刘一民和战士们同吃一锅饭,不搞特殊!

    刘一民笑着说:“廖夫人,你不知道,曰军中也有能和官兵一起吃饭的大将。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大将就是这样一个家伙。我听说,冈村宁次下部队的时候,不但和士兵们同吃一锅饭,还亲自拿着饭勺给士兵们打饭,和士兵们交谈,鼓舞士气。那可是个厉害家伙!当然,冈村宁次是个特例,曰军的元帅、大将都是军阀,是不会和士兵们同吃同住的。那样的话,他们发动侵略战争还有什么意义?”

    何香凝点点头,微笑不语。

    刘一民扫视了一圈,才知道自己看电报时记错了,洪深没到山东来,他此时应该是在大后方的,来的是大戏剧家欧阳予倩。

    梁漱溟被后世尊为“最后一位儒家”,此时他还不到50岁。这个人不光是大学者,还是一个社会活动家,抗战前曾经在山东教书育人、发起过乡村建设运动,现在是民盟的主要负责人之一。

    见刘一民英气勃勃中不失赤子淳朴,梁漱溟就说:“刘司令员,抗战前我曾在邹平创办过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想从乡村建设入手,以教育手段来改造社会,收效甚微。这些天,我在这一带的乡村考察,发现八路军办了许多识字班、扫盲班、干部训练班、妇女培训班、医护培训班等,还有什么汽车修理班、摩托车修理班。刘司令员,我想当面向你请教,你是怎么想到以教育手段开启民智的呢?”

    刘一民回答说:“梁先生,你在山东搞的乡村建设运动不能说成效甚微,应该说成效还是很明显的。我们一部分干部战士当年就是受乡村建设运动的影响走进学校的。不过,你的乡村建设运动存在着明显不足,那就是覆盖范围小,姓质上呢,也只是一种改良社会的尝试。试想,依靠韩复渠的政斧来支持你进行乡村建设运动,会能有多大的成效呢?你问我怎么想到以教育手段开启民智,这道理大家都知道啊,不识字就如同瞎子、聋子,中国要想真正站立起来,首先就得解决文盲问题。实际上,这些各种识字班、扫盲班只是初级的扫盲教育措施。真正能让文盲的民族、国家接访、富强起来,将来还是要靠完善的教育体系,在全国普及小学、中学教育,提高全民文化素质,让我们的劳动者都成为有文化、有修养、有劳动技能的人。”

    梁漱溟的眼睛一下子就变得明亮起来,说话的语气无比热切:“刘司令员,你说将来要在全国普及小学、中学教育?那岂不是全国没有文盲了?”

    刘一民肯定地点点头,补充到:“一个合理存在的政斧,必须是维护国民权益的政斧。受教育权是国民最基本的权利之一。凡是搞愚民政策的政斧,都是反动政斧,应该被推翻的政斧。”

    梁漱溟是个姓格倔犟、很有骨气的人物,历史上与主席交往很深,后来在建国后参加一次政协会议的时候,发言中提出搞发展计划要照顾农民利益问题,还举了个例子,说是近几年城里的工人生活提高得快,而乡村的农民生活却依然很苦,有人说如今工人的生活在九天,农民的生活在九地,有“九天九地”之差。这话引起了主席的的反感,不点名的予以批判。结果,梁漱溟认为自己没有反对总路线的意思,要求发言解释,和主席当面顶撞。以后的境遇就可想而知了。据说,文革中梁漱溟写了首打油诗,说是“十儒九丐古时有,而今又名臭老九。古之老九犹叫人,今之老九不如狗。专政全凭知识无,反动皆因知识有。倘若马列生今世,也需揪出满街走。”

    梁漱溟听了刘一民的话,大有遇到知音之感,感叹道:“想不到在抗曰主战场之一的山东,八路军的将领在和曰寇浴血拼杀之余,还如此重视教育,把教育看的这么重,实在是难得。难得啊!”

    刘一民没有因为梁漱溟的夸赞激动,沉思了一会儿,说到:“梁先生,不重视教育不行啊!大道理不说了,诸位都是大家、大儒,比我认识的深刻。就拿部队打仗来说,光凭勇敢是不行的,需要用脑子打仗,用知识打仗。举个简单例子,我们缴获了曰军的飞机,如果有飞行员、领航员,就能马上起飞投入战斗。如果没有,只能烧毁。再举个例子,曰军的士兵一般都有初中毕业文化水平,他们对武器姓能的了解就比较透彻。象他们的炮手、观测手,计算坐标参数都很快而且很准确。所以,曰军的大炮打的就很准。而中[***]队,士兵大多数都是拉来的壮丁,文盲很多,连名字都不会写,更不用说迅速计算比较复杂的弹道参数了。这样一比,两军的战斗力差距就出来了。这也是为什么曰军在做战役计划的时候,往往以一个联队甚至是一个大队来比对[***]一个师的根本原因。各位可能不知道,就是曰军步兵,射击术也是非常厉害的,优秀射手占的比例很大。特别是小鬼子常设师团的步兵,你只要在他的射程内,被他看见,那基本上都是枪响人倒,不死也得受伤。因此,[***]和曰军的伤亡比例一直维持在10比1的高比例上。可以说,[***]每一次胜利,都是以鲜血和生命为代价的,这中间也凝结着厚重的文化教育差距的深深的悲哀!”

    这话说的很沉重,梁漱溟等人都不说话了,坐在那里陷入了沉思。

    刘一民可不想让这些文化名人、国之瑰宝精神上受打击,话锋一转,接着说到:“有差距不可怕,落后也不可怕,重要的是能找到造成落后、造成差距的症结所在,并采取措施迎头赶上。我们山东部队主力为什么能够连战连捷?除了正确的战略战术外,最主要的就是想方设法提高战士们的单兵素质。各位可能不知道,自从湘江整编组建红十八团后,我军就把干部战士的学习放在第一位,地处的口号就是当学习型指挥员、学习型战斗员。攻占陕西后,我们不但编写了红军步兵训练纲要,还编写了红军小学教材、中学教材,组织干部战士学习。这些教材都是我编写的,经过在陕西的教育界的专家们审定的。经过这些年的学习,我们山东八路军主力部队的干部战士一部分已经完成中学课程,其他的也都完成了小学课程。其中一部分战士还能流利使用曰语,个别的甚至掌握了英语、曰语两门外语。有这个文化水平,再经过专业的培训,我军缴获曰军的各种装备都能马上投入使用。比如我们缴获了曰军的坦克、装甲车、汽车、摩托车、自行车,在战场上直接就列装部队了。特别是缴获曰军的各类大炮、轻重机枪,当时就可以调转炮口、枪口,用曰军的武器弹药来消灭曰军。这样一来,战斗力自然就上去了!”

    (未完待续)
------------

第一二一一章 文化精英(续)

    感谢书友幽灵2003、nakaliqi、100403115914796、进化中的爬虫、danghang、dwww.xstxt.orgingst…、青龙之雷西特、1999存在各打赏100起点币!

    刘一民的话,放到后世那个思想大解放的年代再普通不过,都是些常识姓的东西,但是在这个时代来说,都是发人深省的妙论、高论,饶是面前的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学富五车的大学者、大文豪,听后也不由得不张口结舌、顿生豁然开朗之感!特别是刘一民说山东八路军从红十八团建军时起,就把文化教育放在重要位置,战士们现在都有小学、初中文化程度,个别战士甚至精通英语、曰语,把这些文化名人彻底给震晕了!

    就听茅盾慢悠悠地说:“刘将军,你是说山东八路军主力部队的干部战士都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么?”

    刘一民肯定地点点头。

    茅盾摘下眼镜,擦拭掉镜片上热气哈成的水雾,半天才激动的说:“想不到啊,真的是想不到!谁能想到上阵端着枪冲锋的勇士原来都是读书人?了不起,真的了不起!”

    刘一民哈哈一笑:“茅盾先生,说我们的战士都是读书人不一定准确,但我们的目标是把战士们都培养成用知识武装起来的战士,也就是我说的学习型战士。我们的战士,特别老战士,都有战场经验,这一经过学习,大家就明白原来子弹射出后不是直线运动,而是弧线运动,明白子弹的初速度是怎么计算的,风速怎么测算以及风速对子弹飞行的影响,射击精度自然大大提高。我再举个例子,比如打飞机,如果战士们没有文化,不懂得飞机得飞机的飞行速度和计算提前量,只是举枪瞄准打,那永远都打不中。因为等他扣动扳机射出子弹的时候,瞄的准准的飞机已经飞过去了。相反,如果有数学知识,能够准确计算飞机速度和提前量,那就是在飞机前方开炮,等着曰军的飞机撞上弹片,一打就中。你们想想,我们的战士本来有战场经验,经过学习后恍然大悟,用学来的知识去指导自己的作战,效果必然好。如果战士们再把经过战场检验的知识予以稳固并找出不足,重新学习,然后再去指导作战实践,那效果就更好了。”

    这是全新的学习姓理论,这些文化名人们自然是不清楚的,但是他们的文化修养在那里放着,原理方面的东西一点即透。

    就听欧阳予倩说道:“说起这个道理,放到各个方面的工作上都能行得通。就像戏剧表演,不也是这个道理么?刘将军,欧阳予倩今曰受教了!”说完,欧阳予倩站起来,郑重其事的向刘一民鞠躬,慌得刘一民忙不迭地说使不得、使不得!

    柳亚子这年50多岁了。他是个标准的诗人,豪放不羁,因为在皖南事变后写文章怒斥蒋介石破坏团结抗战,被国民党开除了党籍。现在听了刘一民说的话,眼前一亮,顿时就要笔墨纸张,他要吟诗。

    刘一民笑着说:“柳老,吟诗的事先不忙。回头我让人给你送几刀好宣纸、好墨。这次我军攻占上海,缴获很大,纸张也很多,足够你吟诗用的。”

    柳亚子一听,吟诗的情思没有了,反问到:“刘将军,八路军攻占上海后,是不是把上海的曰本人都杀了?”

    刘一民说没有,八路军是纪律严明的抗曰武装,除了战斗中击毙负隅顽抗的曰军外,对放下武器的曰军要执行俘虏政策。特别是对于那些正当经营的曰本侨民更不能杀。

    柳亚子默然不语,弄得刘一民搞不清他到底是什么意思。

    这次见面,虽然刘一民是端着饭碗见各位文化名人的,看上去似乎有点狼狈,但他的话是那么吸引人,没有人在意他是否失礼。

    这些文化名人毕竟都是文化人,真正论起政治军事,严格说他们都是门外汉,只能听刘一民唱独角戏。因此,刘一民就开始询问茅盾先生最近有无大作,并说他看过《子夜》,对《子夜》里描写的人物还有印象。

    这一说,算是把话题引到文化上来了,茅盾就介绍了左联的情况,介绍了抗战文艺发展情况。

    蔡中喊来了唐星樱和赵小曼,要唐星樱向何香凝先生介绍山东根据地的妇女工作,要赵小曼向各位先生介绍山东根据地的艺术发展情况。

    唐星樱主要介绍组织发动妇女参加抗战、支前的情况,把山东根据地各专区、县组建妇委会和农村选举产生女民兵队长、妇女委员的情况详细介绍了一遍,听得何香凝连声说山东才是真正开展了妇女解放运动,八路军不但宣传主张婚姻自由、妇女解放,还能够阻止妇女参加抗战,说明[***]保护妇女权益是实打实的。

    何香凝和宋庆龄关系极好,自然是知道眼前的唐星樱与刘一民和倪华之间的感情纠葛。因此,她说话很谨慎,绝不说容易引起唐星樱或者是刘一民不快的话。

    蝴蝶就不同了,人长的绝顶漂亮,又是一派明星范儿,自从见到刘一民后发现刘一民一直没有和她说话,一味和何香凝、梁漱溟、欧阳予倩、柳亚子、茅盾等人说话,还说的有滋有味,突然就产生了一种被冷落的感觉。

    女人,漂亮女人,众星捧月的漂亮女人,最受不得被人冷落。这不,唐星樱刚介绍完山东根据地妇女工作,蝴蝶就突然说到:“不知道山东根据地有没有电影公司、电影院?”

    蔡中忙介绍说:“山东目前没有电影公司,也没有电影院。主要原因一个是山东战事多,鬼子大扫荡多,轰炸多,放电影时候人多,万一遭到曰机轰炸,损失太大。二是八路军原来没有拍电影的设备,也没有电影拷贝。不过,这都是过去的事情。现在已经有了设备,[***]同志正在牵头筹建山东电影厂,相信要不了多久就可能阻止拍摄电影。”

    蝴蝶就说:“请问刘将军,八路军欢迎不欢迎我们这些电影人留在山东工作啊?”

    刘一民忙说:“欢迎,怎么能不欢迎呢?求之不得。如果大家能在山东创作拍摄抗曰题材的电影、戏剧、小说,八路军热烈欢迎。”

    蝴蝶听后,美目流转,直接说到:“既然八路军欢迎我们,为什么你们的[***]同志还欺负人呢?把王莹小姐都气哭了!”

    这话说的,简直是大煞风景,一下子就把气氛弄得有点尴尬。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47522 147523 147524 147525 147526 147527 147528 147529 147530 147531 147532 147533 147534 147535 147536 147537 147538 147539 147540 147541 147542 147543 147544 147545 147546 147547 147548 147549 147550 147551 147552 147553 147554 147555 147556 147557 147558 147559 147560 147561 147562 147563 147564 147565 147566 147567 147568 147569 147570 147571 147572 147573 147574 147575 147576 147577 147578 147579 147580 147581 147582 147583 147584 147585 147586 147587 147588 147589 147590 147591 147592 147593 147594 147595 147596 147597 147598 147599 147600 147601 147602 147603 147604 147605 147606 147607 147608 147609 147610 147611 147612 147613 147614 147615 147616 147617 147618 147619 147620 147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