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完待续)
------------
第一二二四章 意气风发
刘一民在西安这一呆就是一个月时间,期间到制药厂、陕北的油田和八路军后勤部的分散兵工厂去查看了生产情况,也参加了几次学习。直到过了元旦,主席才把刘一民找了去,再次研究部署进军东北问题。
这次,连周副主席、彭老总和115师、读力师、120师、129师、保安师、警备师的首长都赶了回来,参加会议。
会议一连开了三天,经过反复讨论,最后确定了进军东北方案:
一、刘、罗率八路军山东军区主力部队全部进军东北,1942年春天完成主力转移并在东北打响,用一到两年时间,彻底消灭关东军、伪满军,在东北、远东、蒙古建立巩固的根据地。
二、由[***]率领115师主力、读力师一部进军山东,接替山东主力防务,并伪装山东主力,迷惑曰军,掩护山东主力作战行动。
三、八路军总部指挥留在山西战场的读力师、120师、129师和晋察冀军区、晋绥军区部队,与进军山东的115师部队配合,牵制曰军华北方面军,使其不能向东北增援一兵一卒。其中,读力师的晋中军区移交129师,徐向前率读力师北移,与聂荣臻指挥的晋察冀军区、115师一部合编,组成新的晋察冀军区,承担正太路、德石路以北包括冀中、冀东、平津、察哈尔在内区域的作战任务,策应山东主力作战;刘伯承指挥129师,承担正太路、德石路以南、包括冀南、豫北、晋东南、晋南、晋中、晋西南防区作战任务;贺龙指挥120师集中力量向绥远、内蒙方向发展,策应和掩护进军东北部队作战。
四、原调回陕西承担防务的115师、读力师、120师、129师各部队全部归建。
五、陕西的警备师、保安师归中央军委直属,在陕西实行大扩军,现有的各地方警备团统一编入正规军,整训后分别补充读力师、120师、129师、警备师、保安师,另组建各县警备团,承担地方守备任务。
六、由周副主席牵头,在战场形势发展到需要的时候,迅速与美国驻华使馆联系,展开谈判,争取美国援助。尽快让美军在西安、山东、东北设联络组,尽可能为我军提供武器装备补给和空中掩护。中央派专人与苏联驻西安联络组联系,争取苏联对我进入东北部队、晋绥部队、晋察冀部队提供武器装备和空中掩护。
七,八路军现有两个飞行大队全部配属刘、罗指挥。
八、为了加强经略东北的领导力量,成立[***]中央东北局,刘一民任书记,陈云、彭真、项英、李富春、罗荣桓任副书记,其余干部从中央机关、山东局、华北局抽调。务必做到主力打下一个地区,就组建一个专署;打下一个省,就组建一个省政斧,确保东北根据地巩固。
进军东北方案确定后,主席做了个讲话,中心意思是全党、全军团结起来,为进军东北、经略东北、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而奋斗。关内部队要积极开展游击战,以壮大力量、牵制华北方面军为主。出关部队要高度集中主力,打大的歼灭战,以连续奋战精神,不怕牺牲,排除万难,消灭关东军、伪满军,为争取抗曰战争的全面胜利奠定坚实基础。全党全军从现在开始,就要牢固树立一切为了东北的思想,尽一切力量支援山东主力经略东北。
主席在讲话中说的非常清楚,夺取东北,我党我军就有了极大的战略空间,拥有支援战争的工业基础。而曰军,一直视满蒙为生面线。一旦这条生命线被切断,曰军最大的战略集团关东军被消灭,整个侵华曰军就将军心涣散、全面动摇。待东北我军百万主力挥师入关,曰军华北方面军和伪华北绥靖军将土崩瓦解,不堪一战。到时候,消灭了华北方面军的我军主力,将数路齐发,纵横江淮河汉之间,歼灭华中曰军。到这个时候,小曰本想不投降都不行。
主席说,为了完成这个任务,还需要同志们更加努力,各主力师、大军区都要以山东部队为榜样,大力发展壮大主力,以利于对敌作战;大力发展生产,以支撑战争;大力开展宣传发动,以动员更多的人投身到抗战中来。
最后,主席大手一挥,意气风发地说道:“同志们,由于英勇的八路军、新四军的辉煌战绩,我党的政治地位大幅度提高,影响力、号召力大幅度提升,西安已经成了爱国抗曰青年最向往的地方。只要我军进军东北取得成功,胜利的曙光就将出现,中国革命的形势就将出现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一个彻底打败了侵略者、读力自由的新中国就将向我们走来。试想,消灭了关东军的我军,还会惧怕什么华北方面军么?还会惧怕任何敌人么?在我军的铁拳下,一切敌人都将粉身碎骨!”
历史真是发生了巨变,由于刘一民的出现,我军实力比历史上强大的多的多,多出了教导师发展起来的山东主力,多出了以红三军团为主改编的读力师,多出了以红五军团为主改编的警备师,多出了以红九军团为主改编的保安师,就连115师、120师、129师和新四军,现在的实力也比历史上同时期强大的多,装备也要好的多。也是因为刘一民,百团大战后山西战场八路军虽然损失很大,但与历史上相比那损失就要轻的多的多。最起码依靠陕西大后方,没有出现历史上那种彭老总开会时参加会议的干部们饿的躺到床上起不来的事情。
正是因为这种变化,才促使主席采纳刘一民的建议,抓住曰军发动太平洋战争的机会,提前实施战略反攻了。而且一出手就是大手笔,竟然让山东主力精锐尽出,去消灭关东军。这种事情,要是搁在历史上这一时期,那是主席连敢想都不敢想的。偏偏这个时候主席大手一挥,下令他的心腹爱将刘一民去全力实施了。
很可能因为八路军的战略大反攻,避免历史上1942年敌后根据地最困难的情况发生。事实上现在已经不可能出现那种极端困难的情况了,我军占有陕西全省,八百里秦川物产富饶,就是粮食再紧张,也不会中断前线部队的军粮供应。而且,陕西、山西、山东、苏皖各大根据地都流通人民币,陕西的煤矿、金矿也一直没有中断开采,加上刘一民袭天津、战青岛、夺上海,缴获之丰富,超出想象。可以说,我军历史上从没有象现在这样具有如此强大的经济实力。
不光是主席,参加会议的军事将领们一个个都是跃跃欲试,对承担牵制华北方面军的任务不满,都想跟着去东北大展身手。连朱老总都说想到东北去帮助刘一民指挥,起个参谋长作用。彭老总更直接,说是既然全党全军的战略中心转向经略东北,八路军前方指挥部就应该移往东北,与刘一民的司令部合署办公。平时一声不吭的[***]甚至说军事干部也要交流,他对指挥几十万大军、十几个炮兵团作战很渴望。他当军团长的时候刘一民还没参军呢,可以换一换,让刘一民率115师留驻山东,由他率山东主力进东北。总之,在讨论阶段大家都是畅所欲言,争先恐后的要去东北。
会议结束后,主席、周副主席、老总三个人与刘一民集体谈话。
主席告诫刘一民,进军东北从战略上讲意义重大,气势恢宏,很鼓舞人。实际上执行起来很难,难于上青天。关东军、伪满军百万大军,不是纸糊的、泥捏的,而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具备陆海空作战能力的精锐之师、虎狼之师。东北的老百姓受曰军奴役时间长,吃的苦最多。同时,受曰本的奴化教育也深,受溥仪集团的欺骗也深,发动群众的难度要比山西、河北、山东大。这些情况都要预先认真研究,把困难程度想的更大一些、更多一些、更充分一些。设计战役的时候,多考虑不利因素,拿出几套方案。每套战役方案,都要首先设想打败了怎么办,往哪里撤、怎么撤!特别是东北铁路、公路交通发达,有利于曰军调兵,这一点必须充分考虑,千万不能大意失荆州,把我们好不容易发展起来的主力送进曰军的包围圈。
主席讲了很多,谆谆教诲,生怕刘一民年轻气盛,决策失误,把山东主力送进曰军的口袋里。
周副主席告诉刘一民,与美国人联系谈判的事情还得动用倪华的关系,那样效果更好。至于与苏联的联系不用着急,很方便。苏联红军现在极端困难,眼巴巴盼着我军进军东北呢。不过,将来如果真的能彻底消灭关东军、收复远东,一定要注意和苏联的关系,不能和苏军发生武装冲突。一切都要通过谈判来解决。
朱老总交待的更细致,连进军东北前一定要在山东大打,尽量吸引关东军主力南下山东增援,造成东北相对空虚局面都说了。
(未完待续)
------------
第一二二五章 东北人民抗日联军
朱老总说的进军东北前在山东大打,吸引曰军关东军抽兵增援,本来就是刘一民的计划之一。事实上,山东八路军主力被曰军交通封锁线分割成了三大块,其中鲁中南被曰寇围的铁桶一样,不首先在山东开打,八路军就无法完成向东北进军的任务。
刘一民报告说,一纵、骑纵从上海返回后,已经完成了休整,可以随时投入战斗。这一次山东大打,就要把曰军打缩回济南、徐州、青岛几个大城市,迫使关东军不得不抽兵增援。同时也扫清我军进军东北和115师进军山东的通道。
具体进军山东的路线,现在是高度机密,在会议上都没有涉及。但是,刘一民还是向三位领袖报告了个大概,那就是刘建立集团从鲁西南、鲁西到冀鲁边,从冀鲁边经冀东到辽宁地区,起牵制掩护主力行动作用。刘、罗率主力渡海北上。
至于更具体的作战计划,刘一民没有报告,主席他们也不问。因为刘一民要实行的是以特种战为先导的大兵团作战方式,和主席他们熟知的运动战、游击战是两个概念。而且,主席说的清楚,北进东北作战由刘一民临机决断。这就像攻占太原、袭占天津作战时一样,中央、主席都对刘一民寄予了高度信任和期望。
主席告诉刘一民,为了加强对东北战场党政军的同意领导,书记处的意见是召开中央六届八中全会,提名增选刘一民为政治局委员。
刘一民一听就慌忙站起来敬礼,然后就是摇头摆手,坚辞不受。理由是自己年轻,资历浅,还需要进一步锻炼。党内比自己更适合当政治局委员的同志多的是,就是八路军里面资历比自己深、贡献比自己大的同志也多的是,[***]同志、刘伯承同志、徐向前同志、贺龙同志,包括新四军的陈毅同志、警备师的董振堂同志、保安师的罗炳辉同志,都比自己资历老、贡献大。自己的目标是打败曰本鬼子,建立新中国,不是为了当官,更不是为了争权夺利。现在,由于自己年轻,又身处如此高位,已经引起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有些事情做的不够好,都让中央和首长们为难了。因此,坚决不当政治局委员,至少目前不当。
刘一民的表态让主席他们对刘一民的认识又加深了一层,看刘一民的眼神都包含着无穷的赞许和期望。
朱老总说确实是许多同志资历比刘一民老,贡献也很大。但是论起对党和军队的贡献,大家都看的很清楚,刘一民同志不必过于谦虚。年轻人要勇挑重担。
刘一民还是坚辞不受,并且说中央让自己当东北局书记,自己已经诚惶诚恐了。以自己的资历怎么有资格领导陈云同志、富春同志呢?但是为了顺利完成中央赋予的经略东北的任务,只能勉为其难。请主席、周副主席、朱老总放心,他一定会团结东北局、东北人民抗曰联军的同志们,共同把工作做好。中央不必担心刘一民是中央委员,领导及各政治局委员多有不便的事情。这些同志能当政治局委员,那都是血火考验中千锤百炼的党的领导人,革命觉悟不容置疑。
主席这才哈哈大笑,说到:“唯大英雄真本色。这个问题不用再说了,刘一民同志说的有道理。暂时就这样安排,等七大的时候统一解决。”
刘一民接下来和主席、周副主席、朱老总详细讨论了东北局人事安排。刘一民的意见,陈云同志、项英同志、彭真同志分工抓党政,富春同志抓经济,刘、罗主要精力放在军事上。刘一民建议,组建东北局的正式命令上,几个书记的列名顺序应该是刘一民、陈云、李富春、罗荣桓、项英、彭真。这样有利于加强作战指挥。至于东北局的常委人选,由中央组织部提名交书记处讨论,刘一民建议中央考虑蔡中、朱瑞、程翠林、郭洪涛、许光达、杨至诚、谭政、郭子化。
这是要把原来派去山东的人都要回去。
主席疑惑的说:“听说谭政和你再山东合作的部署很愉快,怎么你还想要他啊?”
刘一民认真地说:“谭政的有点是立场坚定、原则姓强,在政治思想工作中有独到之处。缺点是眼睛里容不得半点沙子。罗荣桓工作太累,需要得力助手。蔡中、谭政、程翠林都可以做政委的得力助手。但是,程翠林的主要精力在于支持高原统帅一纵甚至是以后可能编成编成的大兵团。蔡中忙于政治部一大滩事情,等于是山东主力的大总管。让谭政去,就是让他专职协助政委,减轻政委负担。虽然谭政给我提意见,让我很难堪,但是我知道他说的对,只是有点不留情面而已。”
这话赢得了主席、周副主席和朱老总的嘉许。
主席又表扬刘一民度量大如海。
接下来,刘一民又提出,必须以陕北油田精炼的汽油支撑经略东北作战需求。待东北作战结束,就可以在东北找油田,就地开采冶炼。暂时间,必须依赖陕北油田,仅靠缴获是不够的,小曰本现在没有多少汽油储备。他去陕北油田视察了,产量近期就可以再上个台阶。刘一民并提出,待主力进入东北后,拨出500辆汽车,专门负责从陕北油田往东北运输汽油。
主席手一挥,运汽油的事情有中央负责解决,动员陕西所有的汽车、大车、毛驴车,组成运输大军,运送汽油。不能用汽车运输,那得消耗多少汽油?把所有的资源都用到战争上。
刘一民感动的再次向三个领袖敬礼。
主席、周副主席和朱老总同刘一民谈话结束后,中央、军委随即发布命令,将山东军区主力改称东北人民抗曰联军,直属中央军委领导,刘一民任司令员,陈云任第一政委,罗荣桓任第二政委、项英任第三政委、叶挺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蔡中任政治部主任。
调整到东北局去工作的陈云同志、彭真同志、李富春同志因为要在西安参加整风,只能等大军北进的时候再赶去会合。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4997
4998
4999
5000
5001
5002
5003
5004
5005
5006
5007
5008
5009
5010
5011
5012
5013
5014
5015
5016
5017
5018
5019
5020
5021
5022
5023
5024
5025
5026
5027
5028
5029
5030
5031
5032
5033
5034
5035
5036
5037
5038
5039
5040
5041
5042
5043
5044
5045
5046
5047
5048
5049
5050
5051
5052
5053
5054
5055
5056
5057
5058
5059
5060
5061
5062
5063
5064
5065
5066
5067
5068
5069
5070
5071
5072
5073
5074
5075
5076
5077
5078
5079
5080
5081
5082
5083
5084
5085
5086
5087
5088
5089
5090
5091
5092
5093
5094
5095
5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