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完待续)
------------
第一二九二章 奉召回国
轻飘飘的信霎时间变得如重千钧,袁家骝的手都紧张的抖了起来,只能强忍住激动,往下看落款。只见落款处写的是:“吴博士,因为太平洋战争爆发,邮路中断,此信是刘一民将军用电报拍发、我们译出后转交给你的。请立即与我们联系。”
再下面是民华公司的电话和准确地址。
看完,袁家骝又看了一遍,嘴里喃喃自语:“是刘一民将军的邀请和命令啊!他可是举世闻名的抗曰名将、传奇英雄啊!”
说完,袁家骝脑子里再次回味了一遍,半天才又说到:“素不相识,我们又不属于他的部下,他就敢这样命令我们。够霸气!够男人!我喜欢刘将军的作风!”
吴健雄看着袁家骝,轻声说到:“家骝,我今天早上从无线电广播中得知,刘一民将军组建的东北人民抗曰明煮联军已经攻占沈阳、旅顺、大连。这封信应该是他率军前往沈阳前用电报给我们发出来的。我看信后心里很激动,想和你商量一下,我们回国吧!”
袁家骝激动过后,冷静了下来,想了一会儿,说到:“亲爱的,现在曰军发动太平洋战争,切断了通往国内的交通,我们就是想回也回不去啊!再说了,你的专业对实验条件要求极高,国内有进行实验的基础设施么?”
吴健雄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刘将军能知道我学的是什么,说明他了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条件。他说在沈阳给我建实验室,我相信他能办到。再说了,刘将军的夫人倪华是哥伦比亚大学的医学博士,都毅然决然的回国参加抗战,我为什么不能?我想好了,一定要回去。至于怎么回,刘将军不是说了么?有华民公司负责安排,不用我们艹心。”
袁家骝的父亲袁克文原本是袁世凯的庶出儿子,当年因为写诗劝阻袁世凯称帝,被袁世凯软禁失宠,袁家骝愤恨之下回到河南商丘老家,发愤读书。他之所以能到美国读博士,是得到了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腾先生的支持,与袁世凯家族没有什么关系。
袁家骝对国内的政治环境心存顾忌,又说到:“健雄,我的意思是国内政治派系林立,很复杂,我们还是不要卷进去为好。我觉得在美国工作也是为反法西斯战争服务,你再想想。”
话还没说完,吴健雄就说:“我已经决定,非回国不可。你要是不想回国,我们就结束恋爱关系。从此各走各的路,两不相干!”
吴健雄这一发火,袁家骝登时就软了,马上就改口说到:“亲爱的,我支持你!无论你走到哪里我都跟着。中,我们回国!”
吴健雄学识好,人长的也好,从来就不乏追求者,袁家骝遇见吴健雄后,那是心无旁骛、矢志追求才赢得芳心的。见吴健雄执意回国,袁家骝哪里能舍得让心上人孤身远行?再也不敢说别的了,慌忙答应一起回国。
吴健雄这才转嗔为喜,伸手挽着袁家骝的胳膊,边散步边商量需要准备的事项。
几乎是在同时,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冯?卡门教授的办公室里也在进行着一场艰难的谈话。
冯?卡门教授是这个时代世界最著名的空气动力学专家,是世界公认的导弹之父。站在他面前的是他最得意的弟子、加州理工学院航空、数学双料博士钱学森。
钱学森是浙江杭州临安人,1934年6月考取清华大学第二届庚子赔款公费留学生,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次年转入加州理工学院,成了冯?卡门教授的得意弟子。此时,他已经和恩师一起,共同完成了高速空气动力学问题研究课题,建立了著名的“卡门-钱近似”公式,二十八岁就成了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
钱学森是来向冯?卡门教授辞行的,他也接到了华民公司转交的刘一民的命令式来信,命令他立即回国参加抗战,到沈阳从事科研工作。
这是来自祖国抗曰前线的召唤和命令,钱学森义无反顾,必须执行。
此时,核物理和空间科学都处于萌芽状态,中美之间又处于团结合作时期,钱学森不可能遭遇历史上他回国时所遇到的那么复杂的环境,只要华民公司安排好,他随时就可以走。现在,他就是来和恩师辞行,前去华民公司报到。
冯?卡门教授听了钱学森的话,吃惊得嘴都长成了“0”型,头摇得象拨浪鼓一样,不住声地说着“no!no!no!”
冯?卡门教授耐心地劝告钱学森,中国不具备航空研究的条件,回国是人才浪费,他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一颗科学巨星如此淹没在战火中,无论如何是不会同意钱学森中断研究回国的。
冯?卡门教授是好心,是不舍得钱学森走。这里面包含着太多的师徒情分,钱学森被感动的眼睛都潮湿了,对着恩师就是一个九十度的深深鞠躬。
钱学森告诉恩师,他的祖国正在曰寇铁蹄下蒙难,他有义务回国参加抗战,哪怕是战死沙场在所不惜。现在,他接到了中国抗曰名将刘一民将军的电召,命令他即刻回国协助研制武器,帮助抗曰武装对曰寇作战。作为中国学子,他没有拒绝命令的理由,必须马上走。请恩师支持!
冯?卡门教授很伤感,眼睛里也是包含热泪,再一次挽留到:“亲爱的钱,你还年轻,还搞不清哪里最需要你、哪里最适合你。听我的,留下来,和我一起做研究。我们的研究室需要你,我需要你!”
钱学森再一次深深鞠躬,告诉恩师,他已决定归国,请恩师成全。
为了打动冯?卡门教授,钱学森举出了倪华的例子,说倪华博士是道格教授的学生,据说是道格教授平生最得意的弟子。当初倪华辞行恩师回国参战的时候,道格先生也是恋恋不舍,但最后不但同意倪华回国,还带着倪华去见罗斯福总统,帮助倪华组织援华医疗队,捐助医疗设备和物资。恩师也是国际公认的空气动力大专家,气度不能比道格先生小,也得放弟子回国参加抗战。
这一说,冯?卡门教授就想起了倪华在美国宣传时形成的轰动效应,脸上总算浮上了一丝笑容,开始让钱学森介绍刘一民夫妇的情况。
详情钱学森哪里会知道,只不过他关心国内战事,对战绩最辉煌的八路军多关注了一点,了解刘一民的情况也多了一点。这不,钱学森就根据他从新闻报道中得来的信息,向冯?卡门教授介绍开了刘一民的战斗历程,什么初战山西,消灭曰军第五师团主力,夺取太原,全歼察哈尔兵团、袭占天津、攻占青岛、济南等,说的倒也绘声绘色,听的冯?卡门教授都激动了起来。
冯?卡门教授最后告诉钱学森,他不能那么自私,不能留着钱学森不让回国。但是,一旦战争结束,请钱学森立即返回美国,继续科学研究,争取在航空、火箭、导弹等领域能取得大的突破。
钱学森感动得啊,紧紧抱着冯?卡门教授,在恩师苍老的额头上深深亲吻。
同钱学森一同回国的,还有冯?卡门教授的另一个得意弟子、加州理工学院数学系博士钱伟长。
由于刘一民的相召,在美国留学的中国理工科博士都在准备回国。而此时,在法国巴黎第二代居里夫妇研究室工作的钱三强博士也接到了电令,开始打点行装,准备前往北非,从北非转道英国,到英国与在爱丁堡大学留学的彭恒武博士回合,一起从英国回国。
钱三强夫妇是历史上有名的“中国居里夫妇”,钱三强本人是历史上新中国发展核武器的组织协调者和总设计师,被誉为“中国原子能科学之父”。
这个时候,钱三强已经于1940年获得了法国国家博士学位,并有幸跟随居里夫妇学习和做实验,合作证明了核裂变理论。
这些人都是历史上科学界举足轻重的杰出人物。特别是钱学森、钱三强、彭恒武、钱伟长,那都是新中国高科技的奠基者、领头羊。让他们回国,意味着刘一民要先于美国组织研究原子弹、导弹了。
说来这事儿也不是刘一民架空中楼阁、画镜子里的烧饼,而是可行姓极强。这个时候,原子核物理学科处于萌芽状态,钱学森、钱三强、吴健雄都是第一流的人才,东北地区中朝边境又有铀矿,加上一个熟悉原理的刘一民,这事还别说,真的是可行。说不定将来等不到美国人向广岛、长崎扔原子弹,中国人就会把原子弹扔到小鬼子的头上去。哈哈哈!
(未完待续)
------------
第一二九三章 大起义
陈云、李富春等高、中级领导人是坐飞机到东北的,从陕西、晋察冀、晋绥、太行等根据地抽调的干部队大队还在以步行军的方式向东北赶,真正起作用的还是从山东乘船赶到东北的干部,但也只能暂时满足辽宁地区的部分需要。
鉴于这种情况,陈云去和刘一民、罗荣桓商量,要求从各部队抽调1500名年龄偏大的老红军干部转业,和山东来的干部一起,组成一支支工作队,到辽宁组建各级政权,接管工厂、矿山。
大战在即,抽调主力部队骨干是大忌。但是为了尽快稳定辽宁局势,使之成为与关东军决战的强大的保障基地,刘、罗二话没说,当即同意了陈云的意见,并且追加了500人,共抽调2000名年龄偏大的老红军干部转入地方工作。
一道道命令从东北人民抗曰明煮联军总司令部政治部发出,正在进军途中的许多干部接到命令后当即告别部队,到指定地区去开展工作。连罗荣桓夫人林月琴、蔡中夫人任莹都被抽调到地方工作,到新成立的沈阳市政斧去任职。
这中间有许多人想不通,纷纷向自己的旅长、政委、纵队司令员、政委甚至是给总部发电报,询问自己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部队不要自己了。
刘一民让谭政和蔡中两个专门起草了一封关于抽调红军骨干加强地方工作的指示电,向干部们说明加强地方工作的重要姓。
蔡中在起草电报的时候,专门申明:“刘一民同志早在西安视察驻防渭南的红11师一团的时候就指出:我军不仅是战斗队,更是工作队、生产队,每一个干部战士都应该拿起枪杆子是杀敌英雄,拿起锄头是生产模范,干起地方工作是清正廉洁的地方干部。自从我军进入陕西以来,多次抽调干部加强地方工作。这次抽调的干部仅仅是我军进军东北后抽调的第一批干部,以后随着经略东北的进程的加快,我军还会抽调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第五批甚至更多的干部加强地方工作。东北就是我军的家,我军要在这里生根发芽,融入东北人民之中。等将来我们打败曰本鬼子,建立了新中国,我们军队进入正规化建设时期,干部战士转业复员将成为正常制度,我们将集中力量发展经济、搞建设。因此,无论是抽调哪一个同志,都是无上光荣的,都应该心情愉快、充满自豪的走上新的岗位。同时,刘总和罗政委要求转业到地方工作的同志,要时刻牢记自己是经过长征的老红军,是与曰寇浴血拼杀的老八路,一定要把部队的优良作风带到地方工作中,克服一切困难,为组建新生的东北人民政权、发展工商业和农业生产贡献力量。”
在东北人民抗曰明煮联军政治部的命令下,各部队抽调的干部迅速到指定地点报到,组成一支支工作队,开往辽宁各地,开始轰轰烈烈的组建地方政权、地方武装工作。
这个时候,刘一民原来指示抗联分散隐蔽、发动群众的策略见效了。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9761
9762
9763
9764
9765
9766
9767
9768
9769
9770
9771
9772
9773
9774
9775
9776
9777
9778
9779
9780
9781
9782
9783
9784
9785
9786
9787
9788
9789
9790
9791
9792
9793
9794
9795
9796
9797
9798
9799
9800
9801
9802
9803
9804
9805
9806
9807
9808
9809
9810
9811
9812
9813
9814
9815
9816
9817
9818
9819
9820
9821
9822
9823
9824
9825
9826
9827
9828
9829
9830
9831
9832
9833
9834
9835
9836
9837
9838
9839
9840
9841
9842
9843
9844
9845
9846
9847
9848
9849
9850
9851
9852
9853
9854
9855
9856
9857
9858
9859
9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