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小川军连长钻了出来:“报告军团长,我在这里呢。”

    刘一民拍拍他的肩膀:“干的不错,我都看见了,刚参军就立了大功。很好!不过你不能休息,马上动员老乡给我们防守汉阳镇的部队让房子,部队要隐蔽在街道两边的院子里。敌主力部队快到了,动作要快。”

    王鹏举喊了声“是”,转身就跑走了。

    看着王鹏举的背影,刘一民满脸都是赞赏。原来,刘一民上次在成都领着李成毅、唐星樱、赵小曼去喝茶的时候,王鹏举替他们付过茶钱。这小伙子是阆中人,川军师长王铭章是他的族叔,从小喜欢舞枪弄棒,是川大中文系毕业的,在成都照看家族的几个铺子,生意做的也不错,和袍哥们多有联系。七军团在成都招知识分子的时候,他就报名参军了,不过他不愿随辎重团行动,非要去当骑兵。胡老虎一试,枪法、骑术都还可以,就把他留在了骑兵营。行军路上,他认出了刘一民,两个人一交谈,刘一民就发现这个新兵胆大心细,又是地道的四川人,在设计如何俘虏敌骑兵团时,就想起了他,让他伪装川军连长。还真不错,小试身手,就手到擒来,硬是把胡宗南的骑兵团给留在了汉阳镇。

    这边刚收拾完胡宗南骑兵团,红11师就上来了。

    刘一民把自己的部署给高原、黄苏简单讲了一下,命令他们立即按照部署在汉阳镇以北的翠云廊两侧占领阵地。

    高原问,如果前面打响了敌人后续部队还没有过完怎么办?

    刘一民想了想说:“应该没问题,阵地前后十几公里长,现在这么晚了,敌人急于赶路,队形一定比较密集,敌后卫应该能进入包围圈的。再说,天太黑了,不能打火把,往上去都是深山峡谷,攀爬难度太大。都怪敌人来的太快,我们赶不到剑门关镇了。如果敌人后续部队没有进入伏击圈,而是向剑门关逃跑,关上有我们的特编支队,他们过不去。你们留一个团原地监视敌人,主力向汉阳镇方向突击,把网里的敌人先解决,然后在回师追击。”

    高原、黄苏率部队走后,刘一民急令通讯连两个排骑上战马,打上火把,伪装敌骑兵团后卫,向剑阁县城前进,进一步迷惑敌人。

    等冯达飞率工兵团、辎重团、炮兵团步兵营赶到时,已经11点了,刘一民命令冯达飞将工兵团部署在镇子北端,阵地与11师相连;将辎重团部署在镇子南端,阵地与12师相连;炮兵团步兵营和骑兵营、埋伏在镇子里,提前建好隐蔽的机枪阵地。留下警卫营、侦察连、通讯连,由自己和罗荣桓率领,做全军团预备队。

    钱壮飞和贺兴华的工作取得了大进展。敌骑兵团电台报务员被俘后,密码本被搜了出来,以钱壮飞的本事,自然很快就和胡宗南联系上了。钱壮飞向胡宗南报告,骑兵团前锋已经进入剑阁县城,后卫也离开了汉阳镇,正向县城前进。

    刘一民大喜,这下等于牵住了牛鼻子,胡宗南要跟着自己的指挥棒转了。

    实际上就在刘一民调兵遣将,撒下铁网的时候,胡宗南已出了剑门关,率领担任第三梯队的第二旅向汉阳镇奔来。其第一梯队第一旅和第二梯队的读力旅、补充旅已经越过了剑门关镇,距离汉阳镇只有二十多里的路程了。

    晚上8点的时候,接到骑兵团报告进入剑门关,胡宗南就下令全师12点前赶到剑阁县城宿营。不料地图上距离并不是很远的剑阁道,走起来竟然这么难走,简直象蚂蚁搬家,累的腰酸背疼腿抽筋不说,一小时还走不了几里。直到晚上10点半,胡宗南才爬上了剑门关。

    (未完待续)
------------

第一一一章 涪嘉战役(六)

    大剑山七十二峰,绵延百里,到这里形成了一个高150多米,长500多米,顶部宽100多米,底部宽50多米的山口。山口东峰是营盘嘴,西峰是金城山。这个山口叫叫剑门。

    剑门关就在营盘嘴、金城山断崖之间的狭谷隘口上。

    从关下仰望,夜色中隐约可见山峰如剑,两崖石壁如刀砍斧劈,相对如门,真真是“两崖对峙侍霄汉,昂首只见一线天”,“乱石回抱蜀天昏,双剑为峰群一门”。

    剑门关楼,高三层,耸立在悬崖峭壁中间,显得巍峨壮观。由陕入川或出川入陕,都必须从关楼下的门洞里通过。守住此关,就等于守住了川陕门户。因此,防守非常严密,关楼上一排火把,把四周照的通明,哨兵们瞪着眼,警惕地注视着关外剑阁道。

    登上剑门关的胡宗南豪气大发,用他特有的浙江话放声吟诵李白的《蜀道难》: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颠。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曰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吟完,胡宗南哈哈大笑,对副师长彭启彪、参谋长胡受谦手一挥:“走,下绵阳了!”

    一行人在打着火把的卫士簇拥下,出了剑门关的内关楼,上马向山下赶去。

    胡宗南部全部通过剑门关后,防守剑门关的川军营长交待士兵注意警戒后,就去睡觉了。

    这剑门关自从诸葛亮设关守备后,历朝历代都有兵马守备。邓锡侯占据这一带后,在关上囤积弹药、粮食,派一个营驻守。又在关下的剑门场、汉阳镇各驻一个连防守,在剑阁县城和嘉陵江边驻有四个团的兵力,随时可以驰援剑门关。

    以剑门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形势,一般情况下,从剑门关外想攻下雄关,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在邓锡侯想来,谁想攻占剑门关,除非插上翅膀。

    可惜,现在不是一般情况,红军也不是一般的攻打剑门关的队伍。

    李凌风和王大湖带着队伍在剑门关南坡的丛林里已经隐蔽两天了,好不容易盼到胡宗南的第三梯队通过了剑门关,两个人眼光一碰,就决定行动。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29044 29045 29046 29047 29048 29049 29050 29051 29052 29053 29054 29055 29056 29057 29058 29059 29060 29061 29062 29063 29064 29065 29066 29067 29068 29069 29070 29071 29072 29073 29074 29075 29076 29077 29078 29079 29080 29081 29082 29083 29084 29085 29086 29087 29088 29089 29090 29091 29092 29093 29094 29095 29096 29097 29098 29099 29100 29101 29102 29103 29104 29105 29106 29107 29108 29109 29110 29111 29112 29113 29114 29115 29116 29117 29118 29119 29120 29121 29122 29123 29124 29125 29126 29127 29128 29129 29130 29131 29132 29133 29134 29135 29136 29137 29138 29139 29140 29141 29142 29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