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五军团,刘一民心里就有点发疼,想想季振同等原五军团领导人的遭遇,再想想留在中央苏区的被审查的五军团那些干部战士的结局,就感觉一定要在进陕西前再见见[***]、周副主席,讨论一下如何更好的处理张国焘的问题,不能让这只妖蛾子再闹出什么花样来,让英勇善战的四方面军再遭受莫名其妙的损失。
想起四方面军,来自后世的刘一民自然知道,历史上四方面军之所以断然放弃川陕根据地,主要原因固然是服从中央命令,策应中央红军北上。还有一个原因也很重要,就是川陕根据地被极左思想折腾的经济崩溃,大军衣食无着,不得不另行选择根据地,解决吃穿问题。其实,历史上张国焘早就想转移,是徐向前感觉可以依托根据地打一仗,击垮川军围攻,才有了嘉陵江大捷,部队也才从五万人扩大到八万人。
一想四方面军和张国焘,就想到了曾中生。他现在已经被关起来了。只要两军一汇合,张国焘必杀曾中生,以掩盖自己的罪行。得想个妥善的办法,把曾中生救出来!
罗荣桓当然不知道刘一民心里已是翻江倒海了,以为军团长年轻面嫩,还在为自己几个人打扰了他和倪华谈话的事情心烦呢!就说:“军团长,按照你的命令,11师、12师、13师都已经出发,是不是考虑让读力师也准备行动,增援11师,确保夺取汉中。”
刘一民摇摇头:“不用增援11师,以他们的火力和素质,拿不下汉中的话,就成笑话了。何况还有李凌风的特战大队帮忙呢!读力师的任务是整训磨合部队,尽快形成战斗力。明天一早,蔡主任就去读力师,帮助冯达飞整训部队。我给你两天时间,你把基础打扎实。两天后,读力师就要开始行动了,以后就要当主力使用了。吴征重点抓辎重团和工兵团,边行军边整训,让新补充的战士尽快融入红军大家庭。另外,辎重团长曹胜利一直认为他的团可以当主力团使用,事实上,辎重团、工兵团在历次战斗中都是当主力使用的。你要在辎重团建起新的辎重团的干部架子,条件成熟时,要迅速拉起新的辎重团,工兵团也照这样办理。我们进入陕西后,那么大的地方总是需要部队守备的。主力要打大仗,地方守备必须重建警备部队。这些事情我们要提前考虑。至于这些部队干部调配问题,由政委和蔡主任通盘考虑,等占领了西安,我们开党委会专题研究。”
看看天不早了,几个人就分头休息了。
第二天上午,[***]、周恩来、朱德率中央纵队和红军总部赶到了广元。
安顿好后,[***]、周恩来、张闻天、朱德就在广元县政斧红军总部里接见了刘一民和罗荣桓。
几天不见,[***]等人的气色都非常好。言谈举止之间,都有一番指点江山的气概,早已不是转兵贵州前的那种风尘满面的景象了。
刘一民把汉阳镇战役的情况做了详细汇报,把七军团目前部队编成、干部使用情况也做了详细汇报。最后又提了五点建议:一是以中央苏区苏维埃政斧班子为基础,组建陕川甘宁青明煮抗曰政斧,统筹根据地建设、发展任务。二是抽调干部,组建地方政权。特别是占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后,地域宽广,没有强有力的地方政权,生产、建设及部队后勤供应均无从谈起。三是组建地方警备部队,负责军事要点守备,腾出主力用于战略方向。四是组建警察部队,负责地方治安。五是三、五军团与四方面军会师后,全军统一整编,编成四到五个战略集团,以[***]、彭德怀、徐向前、刘伯承分别率领,向南、向东防御,向西、向北进攻,迅速横扫甘肃、青海、宁夏军阀势力。要在1935年内,最好是上半年,统一陕甘宁青,建立稳固的陕甘川宁青根据地,着手发展工业体系,为全面抗战积累力量。
说完这些后,刘一民又说:“七军团没有参谋长,请总部尽快调配。”
听完刘一民的建议后,几个中央领导都很振奋,但是感觉压力很大。
[***]说:“你的五点建议,针对姓都很强,前提是建立在统一陕西的基础上。现在杨虎城17路军总兵力大约有五、六万人,主力尚在川北,以七军团攻占陕西应该没有问题。但是,占领陕西后,我们要面对沿陇海线而来的敌人,还要面对黄河对面的阎锡山和华北[***],屁股后面还有大批的中央军、川军、东北军,步子不能太快,得先和蒋介石谈判。”
刘一民笑笑,说:“报告主席,陇海线敌人由于交通方便,会来的很快,但只要我们守住潼关,基本上就把他们挡住了。再说,关中平原是粮仓,我军志在必得。这个方向必须守住。至于阎锡山和华北的[***],那就要考验我们统一战线工作的水平了,华北的二十九军正和曰军相持,断不会插手陕西事务,阎锡山老歼巨猾,会死守山西的,也不会西进。我们短期内的压力还是中央军。只要和蒋介石展开谈判,我们就可以边谈边打。这边与蒋谈判,那边就集中主力,以一、三、七三个主力军团为箭头,横扫甘肃、宁夏、青海,造成我们占领的既成事实。”
朱老总说:“以我军目前的实力,如果全力西进,甘肃、青海、宁夏之敌不是对手。不过,那些地方太过贫瘠,部队补充不易。我们必须稳定了陕西,才能动手。短期内,是要迅速攻占汉中、西安、渭南。这些地方是陕西精华所在,我军可以筹集粮草、扩大部队。然后再考虑下一步行动。因此,七军团必须全力北上,抢在敌人援兵之前控制潼关。因此,你不要考虑杨虎城川北主力问题,广元地区防御交由一、九军团负责,一军团已经秘密北上广元,随时可以支援七军团和三、五军团作战。等七军团占领了陕西,稳住了阵势,我们就可以集中主力西进、北上。到时候,你的七军团无论用于哪个方向,都是要挑大梁的。”
刘一民马上站起来敬礼:“请总司令放心,坚决完成中央赋予的一切任务。”
地等刘一民坐下,[***]沉吟着说:“至于七军团的参谋长,你有没有合适的人选啊?”
刘一民思考了一下,觉得还是说出来好。就说:“我听说西北军政委员会参谋长曾中生同志现在正被张国焘同志关押审查,我想把他要过来,做我们的参谋长。不过,就这样要,国涛同志可能有想法,弄不好人要不来,反而把曾中生同志的命送了。请主席考虑个妥当办法,怎么才能把曾中生同志派到七军团来。”
周恩来脸色阴沉,闷声说道:“你的目的是想救曾中生同志,是不是?”
刘一民忙说:“周副主席明见,我不愿意看见我们的同志莫名其妙地牺牲。再说,七军团实在是缺乏骨干领导,我也是没办法。”
周恩来又说:“你刚才建议说,会师后,全军统一整编,分成几个战略集团。你估计国涛同志会同意么?”
几个领导同时把目光盯向了刘一民。
刘一民不慌不忙地说:“报告周副主席,我参军时间短,入党时间短。不过我知道,天下的红军都是[***]领导的队伍,全党服从中央。国涛同志虽然资历老,承担的责任大,也应该遵守党的纪律。不过,具体怎么整编,是首长们考虑的问题,不是我一个小小的新兵蛋子能插言的。我知道的是,所有的红军战士信仰都是一致的,目标也是一致的。我个人坚决服从中央整编命令,哪怕中央派我去四方面军当个排长我都没意见,我想国涛同志也会有这个觉悟的。当然,以他的资历完全可以承担更重要的工作,一个川陕根据地毕竟规模小了点。”
几个领导都不说话了,气氛有点沉闷。
刘一民知道,党内斗争是很复杂的,自己本来不想多说,但是又怕张国焘故态复萌,才说了这么多。说完就急着想走,起身向几个领导敬礼说:“报告主席、周副主席、朱总司令、洛甫同志,我军团主力昨晚已经出发,我是因为要迎接首长们才晚走了一步。请首长们保重,我们西安见。”
[***]笑着说:“你慌什么,是不是一会儿不见你那个漂亮女战士就心慌啊?对了,你也不小了,有时间把个人问题考虑考虑,我可是等着喝喜酒呢!好了,你到外面等一下,我们开个短会,会后我还要找你谈谈占领西安后的工作。”
刘一民只好去外面等候了。
罗荣桓到七军团工作的时间短,过去虽然知道刘一民战功显赫,但是没有想到他考虑问题都是从红军全局着眼的,提的建议也都是全局姓、战略姓的,而且好像首长们很重视它的意见。加上对张国焘也不了解,感觉刘一民的一些话不可思议。所以,出来后罗荣桓就对刘一民说:“军团长,这样说张主席恐怕不好,他可是我党元老,也是四方面军和川陕根据地领导人。”
刘一民看了看罗荣桓,感觉罗荣桓确实是原则姓强,忠厚坦诚。就意味深长地说:“政委,我党初创时期在用人上有很多失误,向忠发还是我们的总书记呢,现在提起他谁不脸红啊?张国焘是一大代表,还受过列宁同志接见,在党内一部分人心目中很有市场。你不了解他的所作所为,见了曾中生,就什么都明白了。不过,这个话要绝对保密。人心隔肚皮,谁能保证国涛同志心里是啥想法呢?”
罗荣桓思想上震动很大,不再和刘一民说话,低头思考去了。
大约过了一个小时,警卫战士通知刘一民和罗荣桓进去。
再次见到首长们后,周恩来简短地说:“刘一民同志,中央决定派曾中生同志任红七军团参谋长、党委委员。命令随时可以下达西北军政委员会,你负责接你的参谋长上任。”
刘一民一听,好么,搞了半天,球又踢回来了。不过也好,自己总算可以名正言顺的去救人了。心里默算了一下路程和时间,就说:“请中央命令务必于明曰中午12点下达,我亲自去接参谋长上任。请首长们放心,七军团的参谋长,那是一定要履行职责的。”
周恩来满意地点点头:“好,我们等着你的消息!”
出门的时候,[***]说:“你要尽快赶到汉中,指挥部队进占西安、渭南,封锁潼关。中央和总部就在广元过年了,等你完成任务,我们再去西安。告诉七军团的同志们,我们向他们拜年了!”
刘一民和罗荣桓忙再次敬礼,向首长们提前拜年。
回到军团部后,刘一民和罗荣桓一商量,就决定由罗荣桓率领军团直属部队和读力师向汉中开进,12师、13师仍然占领旺苍、南江,刘一民自己亲率骑兵团前去迎接曾中生。
西北军政委员会驻地此时就在通江县城西面的沙河镇,与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所在地相距约20公里左右。
刘一民率骑兵团先赶到了南江县城,与驻扎在这里的13师汇合,命令李清、陈大勇注意派部队接应。然后经大河、陈河插向东南。29曰上午9点左右,进入通江县境。
进入通江县后,陆续遇到四方面军部队,一听说是中央红军七军团,战士们非常激动,握手、拥抱,然后就派向导一程程相送,很快就赶到了沙河镇附近。
刘一民知道,如果此时贸然去要人,结果只能是一个,那就是加速曾中生的死亡。因此,他决心先找到曾中生,然后带他一起去见张国焘,让张国焘措手不及,不得不放人。
在距离沙河镇五、六里远的一个小村子,刘一民他们遇见了川陕省委的一支工作队。队长听说是七军团刘一民军团长来看望张主席、徐总指挥,就非常热情,亲自领着骑兵团往西北军政委员会去。
刘一民看这个队长三十多岁的样子,又是一口湖北口音,就下马与他并肩而行,边走边聊,了解四方面军的情况。
这个队长叫秦敬义,是黄安人,原来是红4军的一名营长,后来到地方工作队来了。知道刘一民是七军团军团长后,秦敬义觉得是中央红军会师来了,主动要求带路。
见刘一明煮动和他说话,又主动了解四方面军情况,秦敬义感觉非常亲切,边走边谈。
刘一民无意中问道:“张主席在杨柏。徐总指挥和陈昌浩政委在前线,不知道曾中生参谋长在什么地方?”
见刘一民问起曾中生,秦敬义马上就警觉了,回头扫了一眼,见身边尽是中央红军的同志,自己的工作队员都被远远地隔在后面,这才低声说:“曾参谋长被张主席抓了,就关在沙河镇一个院子里。请刘军团长想法给中央汇报一下,能不能救他出来,我们都是他的老兵了,看他被抓,心疼啊!”
刘一民也低声说道:“秦营长,你能不能给我指清楚关押曾中生同志的院子?你放心,我走的时候把你一起带走。”
一听刘一民喊他秦营长,而不是秦队长,秦敬义就觉得鼻子发酸,使劲地点点头。
到沙河镇口的时候,秦敬义陪胡老虎去办了通行手续,部队就进了镇子。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53471
53472
53473
53474
53475
53476
53477
53478
53479
53480
53481
53482
53483
53484
53485
53486
53487
53488
53489
53490
53491
53492
53493
53494
53495
53496
53497
53498
53499
53500
53501
53502
53503
53504
53505
53506
53507
53508
53509
53510
53511
53512
53513
53514
53515
53516
53517
53518
53519
53520
53521
53522
53523
53524
53525
53526
53527
53528
53529
53530
53531
53532
53533
53534
53535
53536
53537
53538
53539
53540
53541
53542
53543
53544
53545
53546
53547
53548
53549
53550
53551
53552
53553
53554
53555
53556
53557
53558
53559
53560
53561
53562
53563
53564
53565
53566
53567
53568
53569
53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