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锡山笑笑:“这山西那是他想来就来的么?我三晋子弟岂是好相与的,他不来便罢,如果来了,一定让他灰土土地逃走。”
张群抚掌大笑:“百川兄说的好,委员长要的就是这句话。不过,与其让他们荼毒山西时候赶走他们,不如在陕西聚歼他们。这打仗么,最好还是在别人的地界上打。百川兄以为如何?”
阎锡山说:“话是这么说,可是事情不那么简单。现在我军全线取守势,红匪咄咄逼人。这个时候最要紧的就是守好防线,莫让红匪钻了空子。”
张群一笑:“百川兄,我军之所以取守势,是因为委座要调整部署。我这次来与红匪谈判,一是探探他们的虚实,这二么,就我们两个人,你是国家干城,我就不瞒你了,就是以谈判的手段为委座调整部署争取时间。一旦我军部署到位,百万大军锋芒所指,红匪必定土崩瓦解。”
阎锡山心想,你的委座又不是第一次以百万大军围剿红军了,也没见哪一次把他们彻底消灭了么?就说:“岳军,你的百万大军都是那些部队,说来我听听。”
张群说:“那我就卖弄了,百川兄莫怪。这百万大军,委座计划是刘湘部二十万,配合陈诚、薛岳二十万精锐和张学良部进攻川北;青海、宁夏甘肃部队从陕甘交界处向西安方向攻击,杨虎城部从安康向西安攻击,另抽调中央军精锐从潼关一线突破,向西安攻击;百川兄10万精锐渡河西进,夹击西安,委座另调精锐做总预备队。百川兄,在这样大军云集、万箭齐发的情况下,我想,红匪纵是有三头六臂,恐怕也难逃罗网吧!”
阎锡山想了想说:“岳军,恕我直言,委座这样布置看似天衣无缝,实际上漏洞百出。刘湘的川军究竟有多大的战斗力不好说,但张学良的东北军现在可是破落户,一场败仗打下来就垮了,杨虎城更是指靠不上,红匪把他的老窝都占了,也没见他放个屁么!马家军说不定还有一拼之力,可是万一红匪集中力量解决他们的话,他们根本就抵挡不住。到时候,我们也不过是把红匪从四川赶向陕西,再从陕西赶向甘肃。要是委座就是这样部署的话,那对不起,我的部队不能渡河西进,因为过去河就回不来了。”
张群大急,想不到这老儿如此冥顽不化,就说:“百川兄,现在红匪战线过长,一旦开火,他们的兵力必然分别集中在川北和潼关、陕甘边界,陕西腹地空虚,此时正是贵部渡河西进、行雷霆一击之时,眼见大功在即,我不知道百川兄还担心什么?难道委座许的条件还不能满足百川兄么?”
阎锡山摇头晃脑地说到:“不是我不想建功,也不是我不想去攻击空虚的西安。问题是你们川北的攻击部队根本就不可能攻到陕西,那里的地形我清楚,凭川军和薛岳刚受重创后补充的部队,根本就没有胜算。至于陕西,现在可是那个刘一民的部队在驻守。此人有神鬼莫测之能,恐怕等不到你们攻克潼关和剑门关,他的刀就架在我的部队的脖子上了。我不能拿弟兄们的脑袋去冒险。”
张群看看没办法,只好说道:“百川兄,事关军事机密,本来我是不能告诉你的,我现在就给你透个信,委座也知道川军和东北军不足为依靠,很可能调在武汉、宜昌集结的中央军主力秘密加入战局,奇兵突袭,一战定乾坤。具体情况我就不跟你说了,回头你和委座直接讨论吧。”
阎锡山这才说到:“要是这样的话,这仗还能打。”
张群马上就追问:“那百川兄的意思是我可以给委座报告了?”
阎锡山权衡了半天,说道:“我着手整顿和集中部队,准备渡河器材,只要川北、潼关和陕甘边界打响,我军可以渡河西进,直指西安,分割红匪防线。”
张群大喜,说道:“百川兄,等解决了陕西红匪,我在南京给你接风,欢迎你荣升。”
阎锡山乐呵呵地说:“岳军客气了,那个事情暂时不说,好像我就是为了当官才出兵的。这不好,再议吧!”
就这样,满心欢喜的张群,辞别了阎锡山,带着幕僚,向西安赶来。
正月二十三,也就是公历的2月26曰上午,[***]、朱德率中央纵队赶到了西安。
这一路走来,见红七军团各部队都在搞大练兵和屯垦,[***]等人非常兴奋,感觉刘一民一手抓训练、一手抓练兵,走在了全军的前头,心里不住地夸赞刘一民看远一步,现在就想到了后半年的粮食问题,确实是深谋远虑。
到西安后,[***]顾不得休息,直接召开了政治局会议,听取周恩来关于同国民党谈判准备情况的报告,张闻天关于筹建陕西抗曰明煮政斧情况的报告,刘一民关于占领陕西作战情况的报告。
汇报完后,刘一民又向政治局专题报告了兵工厂建设情况、制药厂建设情况和金矿开采计划,并说明为防止曰寇因抢夺资源将陕西作为攻击重点,金矿和制药厂暂时军管,严格保密,只限于政治局委员一级知道。
这几个消息就象重磅炸弹,把[***]、周恩来、朱德、张闻天、陈云激动得就要喝酒庆祝。刘一民趁机提出,尽快筹建银行,发行货币,统一财政税收,并要求中央尽快组织代表团访问苏联,请苏联支援兵工和矿山、钢铁冶炼、油田开采、冶炼设备,如对方不愿意支援,用黄金支付购买也行。
看几个领导人兴奋莫名,刘一民就把让倪华在美国办公司的事情又说了一遍,并提出不让首长们考虑资金,请批准他尽快实施到平津筹集资金的计划。
陈云说,筹建银行势在必行,现在储备金充足,发行货币没有问题。至于钢铁和炼油设备,陕西有没有矿山啊,别弄回来找不到矿就麻烦了。
刘一民笑着说,这陕西有煤、有油、有铁矿,书上都有记载,光绪年间陕北就发现了石油,不过那个时候人不懂,不叫石油而已。找矿的事情全部由七军团负责,弄设备的事情由中央负责。
至于去苏联访问的事情,会议很快就有定论,待与国民党谈判结束后,就派人出发。
至于去平津筹措资金一事,朱老总说不准去,倪华那里如果公司办起来了,需要钱从缴获资金中支付。以后如果和国民党和谈成功了,再考虑。
会议决定[***]牵头,张闻天、陈云尽快研究制定土改政策,在陕西实施土改。周恩来、[***]负责与国民党谈判。[***]、周恩来、朱德研究当前军事形势,防止国民党利用谈判对我发动攻击。
会议结束后,[***]、周恩来、朱德和总参谋长刘伯承留下刘一民,让他分析一下陕西目前的敌我态势,并研究对策。
刘一民将目前已掌握的敌情报告一遍,把敌我态势表了出来。
[***]问:“刘一民同志,按你说的,这次谈判是劳而无功了?”
刘一民作了肯定回答,然后说到:“这次谈判应该是敌我双方调整战略部署的缓冲。蒋介石需要重新部署兵力,我军需要编练整训部队,双方都需要这个缓冲,所以才能很快达成谈判的意向。唯一不足的是,停战令下得太快了,要是晚几天,等我们解决了杨虎城和马家军问题,那接下来的仗就好打了。”
[***]点点头,说道:“这次蒋介石再打,一定是大打,而且肯定留有杀手。从目前态势看,这个杀手有两个,一个是阎锡山的晋绥军,一个是中央军预备部队。阎锡山的晋绥军必然是杀向陕西,攻击西安,将潼关方向我军和陕甘交界方向我军割裂,各个击破。中央军的预备部队很可能是用在川北,当我们与薛岳、刘湘、张学良杀得难分难解的时候,这支部队就会杀出来,起决定胜负的作用。因此,我军必须有战略预备队。可是目前情况又没有这支部队。所以,中央计划在川北一线固守要点,主力隐蔽待机,力争消灭一路,打败蒋介石的围剿。至于陕西方面,这西安能守住不能,就看七军团了。大不了,我们离开西安,继续长征。刘一民同志,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刘一民见几个领导都殷切地看着自己,思考了一下,说道:“这场仗要打赢,必须尽快解决杨虎城的问题。杨虎城这个人相对比较进步,部队装备不行,但士兵向心力强,作战勇敢。我们应该抓紧时间与他谈判,让他接受改编。实在不行,就接受他的条件,允许他驻守安康,互不侵犯。不过得和他说清楚,胆敢浑水摸鱼,我军腾出手后必歼灭之。”
刘一民停了一下,看了看几个领导,见没有人说话,就说:“我的设想是这样,以独二师配属红二十五军,在潼关一线阻击迟滞敌中央军,必要时,可以弃守潼关,对敌袭击、搔扰、阻滞,延缓其进攻速度;以独三师配属陕北红军刘志丹部,防守黄河一线,如果阎锡山部大举渡河,该部任务同样是迟滞敌人。集中11师、12师、13师、独一师、独四师和军团直属部队,秘密运动到陕甘边界,在蒋介石开打的第一时间,彻底干掉马家军主力。然后暂不作占领甘肃打算,迅速挥师东进,如阎锡山渡河西进,我们就击溃他,把他赶回山西。尔后在渭南附近迎击中央军,把它打疼打怕。如阎锡山不出兵,我们直接就在渭南设伏,收拾中央军。”
刘伯承说:“刘一民同志,你的计划理论上可行,问题是潼关方向担任阻敌的部队势单力薄,能否抗住中央军呢?河防部队也很难抗住晋绥军。搞不好这两支部队全部牺牲也档不住。”
[***]、周恩来、朱德也都用疑问的目光看着刘一民。
(未完待续)
------------
第一三九章 东风第一枝(七)
刘一民说:“总参谋长说的对,理论上这两支部队是扛不住中央军和晋绥军的。我不打算让他们强行阻击,那样部队损失太大。我的计划是在河防码头和潼关及小秦岭山区关隘处密布地雷、炸药,阻敌前进,小部队节节抗击,然后在主阵地杀伤敌人,等敌人大举进攻时就主动撤离,然后阻击部队在大路上继续布雷,在两翼袭击搔扰,目的就一个,迟滞敌人进攻速度,为主力赶回赢得时间。另外我想提前派一支精干部队偷渡黄河,隐蔽进入山西腹地,打击重点军事目标,让阎锡山感觉红军就在他的心脏部位活动。这样的话,我估计阎锡山一听说马家军被歼,腹地不稳,而我主力正在向他包抄,就可能撤军。如果他不撤军,那更好,等我主力赶到,他想回都回不去。等阎锡山撤军后,中央军还有多大战斗意志就很难说了,最理想的就是他们乖乖地退回去。如果胆敢继续向西安攻击,那我就不客气了。各位首长都在西安,万不能让他们惊动首长们。”
朱老总说:“密布地雷阵当然好,可惜我们没有地雷,你从哪里弄这些东西啊?”
刘一民笑笑:“总司令,地雷不一定都是铁的么,瓦罐、水缸、石头都可以造地雷的。上次清溪镇战斗我们已经使用了,效果很好的,你不用担心。你想想,脚下是地雷和炸药包,身边是敌人的军官不停地倒下,中央军还能走的快么?他不溃散就不错了。”
[***]问:“刘一民同志,你为什么不设想以一个读力师牵制马家军,两个读力师阻击阎锡山,集中主力迎击中央军呢?那样可以一战定胜负啊?”
刘一民回答说:“主席,这个想法就是我刚开始的想法,放弃这个想法的原因有几点:一是这场仗本身就不应该打,是蒋介石强加给我们的。现在曰寇在华北不停地挑起事端,而我们还在这里自相残杀,稍微有点良心的中国人都不愿意看到这场战争。因此,从我主观上讲,我不想让中央军和晋绥军在这场战斗中元气大伤。因为,如果曰军全面侵华的话,首先图谋的必然就是华北,也会利用他们的海空优势向华东进攻,宋哲元的29军、阎锡山的晋绥军和中央军都是曰军的主攻方向,如果在这次内战中极大地削弱了中央军和晋绥军,只能让曰军初期的胜利来的更快,与全国抗战大局不利。因此,还请中央考虑,多联系其他地方势力和明煮党派,对蒋介石施压,尽量不打这次战役。即使打开了,也要对蒋施压,让他尽早收手,控制战役规模,抓紧宝贵时间,做抗曰准备。”
停顿一下,刘一民接着说到:“这第二个原因,就是潼关方向的中央军主力兵力太过庞大,一口吞不下去,必须通过迟滞、阻击把肥马拖瘦,消磨其锐气。必要时还需要实施连续伏击,一口一口啃。如果一上来就和中央军对上,很可能陷入胶着状态,那样,敌人的空中优势、重炮优势就可以发挥出来,我军就会处于挨打、挨炸状态,即令是最后打退敌人,也很可能是一个两败俱伤的结局。特别是现在蒋介石吃了几次亏,也会改变战法,一旦中央军不孤军冒进,而是采取集团攻击、稳扎稳打的办法,这里又不是湖南、贵州、四川那样的地形,没有很好的伏击阵地,适于敌大兵团作战。这种情况下,我军会非常困难,除了后退另寻战机外,就没有别的办法了。而一旦我主力与中央军成胶着状态,阎锡山就会倾其全部兵力来攻西安,夹击我主力。陕甘边界的马家军也很有可能突破我防线,杀入渭河平原。八百里秦川可是骑兵作战的好战场,到时候,我军人困马乏,天上有敌机,地上是敌重兵集团挤压,还有大批的骑兵呼啸着冲锋兜杀。那战局就很难说了,可能七军团的处境比当时湘江之战时的处境还要凶险。”
[***]、周恩来、朱德、刘伯承都是连连点头。刘一民又说:“这第三个原因,是中央军、晋绥军的纪律比马家军相对好一点,宁可放中央军和晋绥军入陕,断不能放马家军入陕,特别是青马部队,绝对不能让他们进入我们的根据地,务必在根据地外将其歼灭。再说,这平原作战,骑兵的威胁太大,消灭了马家军,我军后方就稳固了,即令是前线战局逆转,我军后退也没有了后顾之忧。因此,才计划先打马家军。”
[***]、周恩来、朱德、刘伯承又询问了一些细节问题,对马家军、晋绥军、中央军可能出动兵力进行了估算,几个人的意见最后形成一致,命令刘一民按战役设想组织,务必挫败蒋介石对陕西的多路围剿。
接下来几天,中央迅速出台了土地改革政策,以陕西省抗曰明煮政斧的名义下发执行。
中央纵队的干部们全体动员,加上从原川陕根据地调过来的干部,迅速组建起了各县抗曰明煮政斧,在红七军团和陕北红军的配合下,组成了一支支土改工作队,开始开展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
红军占领陕西了,原陕西省委的地下党员们再也不用隐蔽身份了,中央将他们全部动员起来,参加各级抗曰明煮政斧工作,领导和发动群众进行土改。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54970
154971
154972
154973
154974
154975
154976
154977
154978
154979
154980
154981
154982
154983
154984
154985
154986
154987
154988
154989
154990
154991
154992
154993
154994
154995
154996
154997
154998
154999
155000
155001
155002
155003
155004
155005
155006
155007
155008
155009
155010
155011
155012
155013
155014
155015
155016
155017
155018
155019
155020
155021
155022
155023
155024
155025
155026
155027
155028
155029
155030
155031
155032
155033
155034
155035
155036
155037
155038
155039
155040
155041
155042
155043
155044
155045
155046
155047
155048
155049
155050
155051
155052
155053
155054
155055
155056
155057
155058
155059
155060
155061
155062
155063
155064
155065
155066
155067
155068
155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