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一民听后,就让曾中生安排部队坐车,能坐一个团是一个团,能坐一个师是一个师,赶快向西安前进。

    一夜行军,天明时分,赶到了户县境内。看看离西安已经不远了,刘一民下令部队宿营,电台开机。

    联系上张洪涛后,得知独三师全歼渡口守军一个团,晋绥军主力随后就向渡口攻击,扑空后,已开始渡河回山西。现在晋绥军主力正在渡河,张洪涛请示,是不是可以干他一下。

    想不到啊,一夜之间,阎锡山竟然撤军,自己累死累活的赶回来,他们却跑了,那中央军会不会也跑啊?难道他们已经知道自己的主力回师了?

    感觉战局发展扑朔迷离的刘一民,命令张洪涛,待晋绥军主力渡过河后,攻击其殿后部队。如果对方防守严密,无机可乘就放弃攻击,不要做无谓牺牲。

    然后刘一民就和洪超远联系,洪超远报告,中央军攻占潼关后,只是派小部队搜索,主力在潼关休整。

    真不知道中央军搞什么名堂,占了潼关,等于敲开了陕西的大门,接下来就是一马平川,再也无险可守。这中央军为什么就不进攻呢?难道是在潼关伤亡过大,需要休整编组部队?

    想一想,刘一民自己都摇了摇头,独二师是打的不错,是重创了敌人,可蒋鼎文部兵力雄厚,单凭一个独二师和红二十五军,是不可能让他们因为伤亡大而停步不前的。

    那是什么原因呢?难道蒋介石突发善心了?还是蒋鼎文惧怕被歼,故意在潼关逗留不进啊?

    百思不得其解,刘一民干脆走出军团部宿营地,到外面转转。

    大路上都是各工作队组织的骡马大车和牛车,许多战士都坐在车上睡着了。赶车的老乡大都是刚刚分得土地的农民,觉悟高,精神头也大,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抽烟拉闲话。

    刘一民一脑子疑问,所以,也不想和老乡们拉话,就向渭河边走去。几个警卫战士在身后悄悄地跟着。

    春天的早晨,渭河薄雾缭绕,鸟儿在树林里婉转鸣唱。附近的村庄里,炊烟飘起,间或还有狗叫声、叫声和牛铃声,伴随着农人们要和牲口的喊声,确实是一幅天然的田园画卷。

    刘一民就坐在一片草地上,心思还在战事上考虑。

    本来,阎锡山撤军、中央军撤军都在意料之中,天水之战打响前,就预测过战场的几种走势,其中一种就是七军团主力回师后,晋绥军自行撤退,中央军害怕孤军吃亏,也随即撤退。但是,现在的情况似乎有点不正常,为什么川东、川北都没有认真打,只是潼关一线在激战呢?这蒋介石葫芦里装的什么药啊?

    有机会的话,真想去见见蒋介石,和他认真谈谈,让他赶快觉悟,赶紧准备抗战,免得到时候手忙脚乱,损失惨重。

    正在想,就感觉身边有人,扭头一看,赵小曼不知道什么时候坐到了身边,见他回头,就递给他一个馒头,让他吃。

    刘一民感觉确实饿了,接过馒头三下五除二就吃完了。吃完,感觉不饱,就伸手向赵小曼再要,赵小曼扑哧一笑,又拿出一个馒头递给他。

    刘一民吃完后,就问赵小曼为什么不休息?

    赵小曼叹了口气,说道:“睡不着。见你一个人出来散步,怕你饿,就跟过来了。”

    刘一民一笑:“想不到我们的才女还知道关心人啊!这两个馒头我记住了,我们马上就要回西安了,到西安我请你吃饭,还这两个馒头。”

    赵小曼不说话,眼睛看着渭水,默默出神。

    刘一民站起来,说到:“走,我们回去,准备回西安。”

    赵小曼说:“你等一下,我有点事要和你说。”

    刘一民只好重新坐下。

    赵小曼见他坐下,就说:“我知道你很忙、很累,但是要是现在不说,回到西安怕是没有机会再说了。其实,我不想回西安,我想跟着你出去打仗。你告诉我,这次战役结束后,你是不是要和小唐结婚了?”

    刘一民点点头。

    赵小曼就又看着渭水出神了。

    刘一民心想,赵小曼的心事他何尝不知道,自己马上要结婚了,得明确地告诉她,让她断了想法,这么好的姑娘,还怕找不到理想爱人么?

    刘一民正要说话,就听赵小曼说:“小唐是个好姑娘,我祝福你们!”

    刘一民疑惑地看看赵小曼,这姑娘难道是要和自己说这个?

    赵小曼接着说道:“我的心思你应该明白,可是你选择了小唐,她很爱你,我想,你会很幸福的。”

    刘一民觉得需要认真地和这丫头谈谈,就说:“小曼,我们参加红军可不是为了谈情说爱。在我眼里,你是我的好战友,好同志。我对你没有其他想法。你呢,对我可能有一点好感。我想,这都是少女情怀,很美好,很正常。但这不是爱,仅仅是好感而已。你这么优秀,将来一定能找到理想的对象的。你没事多和唐星樱她们交流交流,要是遇到合适的对象,你不好意思说,可以让她们帮你说。”

    赵小曼摇摇头:“我的事情不用你管,你好好带着部队打仗吧。我想好了,我要到抗曰前线去打鬼子,你把我调到特战队去吧,我要当一名女特战队员。要是将来我牺牲了,你要是有心,念着一个可怜丫头曾经的痴情,就在我的墓碑上刻上‘亡妻赵小曼’五个字,我这一辈子就知足了。”

    赵小曼说的可怜,刘一民听的也难受,就说:“大清早,说这么不吉利的话,应该打嘴。好了,你哪里也不要去,把文工团好好带着。我希望你将来能成为一个我们红军的艺术家,等建立了新中国,说不定你还会成为新中国文艺界的泰山北斗呢!走吧,该出发了。”

    说完,刘一民转身就走。

    赵小曼说完这番话,浑身的劲都用完了,加上连续行军,疲劳过度,挣扎着想站起来,但怎么也站不起来了。

    刘一民走了几步,见赵小曼没动,过来一看,这丫头竟然站不起来了,忙伸手把她拉了起来。扶着她走了几步,让她慢慢活动活动筋脉,一起回到军团部宿营点。

    回到军团部后,见干部战士都还在沉睡,就知道大家实在是太累了。想想也是,从西安到天水,从天水到西安,连续急行军,是个铁人也累趴下了。

    但是还得走,中央军还占着潼关呢,说不定还有一场硬仗呢!

    刘一民狠狠心,叫醒了曾中生,让他通知部队出发。

    下午,部队终于回到了西安。刘一民让蔡中、曾中生、吴征安排部队宿营,赶紧恢复体力。自己就打马去见主席他们。

    见了主席、周副主席和朱老总,刘一民就把天水之战大致将了一下,然后又把潼关情况和晋绥军撤军情况讲了一下。

    朱老总说:“这些情况我们都知道。我们疑惑的是,蒋介石的中央军为什么不往前走了,晋绥军为什么突然就撤军了?这绝对不是害怕我军主力回师,要知道,蒋鼎文部可是有20万人呢!”

    刘一民说:“不只是这些,还有疑点,为什么川北、川东不打而只是潼关和河防大打?蒋介石说的30万中央军精锐到底进入川东没有?这里面一定有鬼,但是这个鬼到底在哪里呢?”

    几个人还是百思不得其解,就一起来到地图跟前,看看陕西、看看川东、川北,看着看着,目光就聚到了青海。

    这一下,问题就清楚了。刘伯承马上就去跟[***]发电报,要求他务必搞清楚对面到底是什么部队,薛岳在那里?

    [***]叹息了一声:晚了!

    刘一民气的拿过主席的烟就抽,连抽两根,才恨恨地说:“想不到被蒋介石就这么摆了一道,我们辛苦来辛苦去,又替他消灭了一个军阀。这一定是杨永泰那家伙出的主意,一般人没有这种水平。”

    [***]马上问:“你说的这个杨永泰是不是蒋介石称为当代卧龙的那个人啊?”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63044 63045 63046 63047 63048 63049 63050 63051 63052 63053 63054 63055 63056 63057 63058 63059 63060 63061 63062 63063 63064 63065 63066 63067 63068 63069 63070 63071 63072 63073 63074 63075 63076 63077 63078 63079 63080 63081 63082 63083 63084 63085 63086 63087 63088 63089 63090 63091 63092 63093 63094 63095 63096 63097 63098 63099 63100 63101 63102 63103 63104 63105 63106 63107 63108 63109 63110 63111 63112 63113 63114 63115 63116 63117 63118 63119 63120 63121 63122 63123 63124 63125 63126 63127 63128 63129 63130 63131 63132 63133 63134 63135 63136 63137 63138 63139 63140 63141 63142 63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