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荣桓比较冷静,刘一民见这两个女记者的前后情况他都清楚,而且都在场,很明显,这是有人提前写好的文章、印好的报纸,等记者们一走,直接就发出来了。再说,看那两个女记者的样子,也都是有学识、有修养的清白人,根本不可能是什么女特务。只不过写这文章的人提前就知道她们的身份、家庭和经历,把屎盆子往她们身上扣而已。
罗荣桓把自己的判断说了出来,几个人一听,觉得分析的基本正确。当务之急,是收缴报纸,避免扩散,查找印报纸的地点,抓写文章的人和策划这个事情的特务。
刘一民现在心里很乱,听罗荣桓他们说收缴报纸,就说晚了,策划此事的特务怕是跑了,该看的人怕是也都看到了,现在恐怕只有印刷这张报纸的印刷厂和卖报人跑不掉。
果然,一会儿功夫,总政治部、保卫部都打电话询问七军团见没见到这张报纸,要他们去汇报工作。
曾中生见刘一民有点消沉,就说:“战场上拿不到的东西,凭这些下三滥的手段就能拿走了?军团长放心,你和政委去汇报,我和老蔡马上顺藤摸瓜,先把印刷这份报纸的人抓起来,审问一下,等胡底回来,再把西安过一下筛子,把那些狗特务给他抓完。”
刘一民想了想,就知道这一定是戴笠那家伙搞的鬼,上次刺杀不成,这次又来了这一手,简直是黔驴技穷。再一思索,他无非是想搞臭自己,给中央领导心里留下阴影,不敢重用自己。不过这特务的手段太下作了,不要说[***]那种智慧,就街上卖菜的老头都不会相信。这也好,可以让同志们知道蒋介石、戴笠对自己是必欲除之而后快,省的有其他麻烦。
于是,刘一民就和罗荣桓一起去总部汇报,让蔡中、曾中生、钱壮飞指挥警卫团去寻找印刷报纸的窝点。
这事情很简单,罗荣桓从前到后都清楚、都在场,刘一民连一句话都没有说,罗荣桓就汇报得一清二楚。最后,到几个中央领导面前时,都已经成了笑话了。刘一民当着[***]、周恩来、朱德的面叫屈,说是后悔死了,他现在一听是女人就头大,当时根本不敢看那两个女记者长啥样,要知道她们那么漂亮,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她们就这样走了,最起码得认真接受采访,也不落那个不绅士的名誉。
说得几个人都是哈哈大笑。
回到军团部后,警卫团已经把印刷厂的老板跟抓来了,这老板此时才知道闯了大祸,交代说,两个月前,他收了个排版师父,叫屈通,人很能干,而且很有眼色,还会算账,他就让屈通多艹点心,多拉点业务。几天前,这屈通对他说,拉了一个客户,印一份小报,报酬比西安其它报纸都略高一点。条件是先印一份看看效果,如果印刷质量符合要求,以后就一直在这里印。他没有多想,就接下了,让屈通负责排版印刷。谁知道竟然闯了这么大的祸。
刘一民听了钱壮飞和胡底汇报,就批评他们两个失职,这戴笠都欺上门来了,我们竟然一点防范都没有。现在中央首长都在西安,这万一要是出个啥意外,七军团能负起那么大的责任么?
批评完,刘一民就让钱壮飞和胡底,调动特战大队和保卫部力量,迅速秘密行动,彻底清查西安的特务,不管是曰本的特务还是国民党的特务,统统连根拔起,一个不留。
回到家里,就见唐星樱正爬在桌上看报纸,李韵坐在边上陪着她。刘一民心里咯噔一下,难道特务们已经知道他的住所了?这可不好。
见刘一民回来,唐星樱笑盈盈地站起来,吧报纸放到一边,让他坐下吃饭。
刘一民急着问这报纸从哪里来的,唐星樱告诉他是母亲下班回家的时候从报贩子那里买的,因为西北大学已经有这报纸了,不少人都在传着看,母亲不好意思,就去报贩子那里买了一份。
刘一民这才放下心来,边吃饭边问唐星樱怎么看这件事?
唐星樱笑着说:“这写文章的人根本就不了解你,你从来就不会去主动追求女人。我还不是苦巴巴上杆子追着你,把你逼到死角逃不掉了,你才就范?我一看,这家伙就是一个造谣都不会造的笨蛋,竟然说你一见那两个女的,马上就眼放绿光、目摇神驰、涎水直流,一副猪哥样。要真是那样,怕是那些苦恋你的姑娘就幸福了。那家伙还说什么你就在办公室和两个女记者乱来,见他的大头鬼!他以为军团长办公室是干什么事情的?门口的警卫、参谋是干什么吃的?隔壁的政委、参谋长、政治部主任是干什么吃的?总之,这些家伙是白痴,他们不知道我男人多优秀,扣屎盆子都不会扣!”
刘一民听唐星樱这样说,哈哈大笑,直夸老婆越来越聪明,忍不住就抱着唐星樱亲了一口,亲完才想起岳母就在旁边站着,扭头看了一眼李韵,见岳母脸上都是笑意,就赶紧低下头大口吃饭。心疼得唐星樱在一边直喊慢点吃、没人和你抢、小心呛着!
(未完待续)
------------
第一七六章 色诱(四)
钱壮飞、胡底对西安的暗中调查没有取得多大成果,仅仅是抓住了一些国民党特务机构外围组织的小鱼小虾,顺路抓了4个曰本特务。
这也在刘一民的意料之中,想那戴笠虽然好色成姓,但确实是现代史上的特工奇才,哪里会不想到可能招致的报复?其核心成员自然是一击即退,岂能让红军抓住,再去和他搞交换?
其实,刘一民、罗荣桓判断的都很准确,这起事件确实是戴笠策划的。不过,执行时候发生了一些变故,才不得不采取这种上不得台面的手段。
原来,蒋介石要求戴笠对刘一民采取色诱行动的指令下达后,戴笠就赶紧布置。他已经从各种渠道对刘一民有所了解,建立了专门档案,知道此人学识渊博、才情横溢、英姿勃发、身手绝佳,身边的护卫力量又很强大,如果再派人去搞刺杀,可能都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因此,接到校长让他不要再搞刺杀,而是抓紧用女色诱惑、让[***]不再信任和重用刘一民的指令后,戴笠费尽心机,制定了上中下三策:
上策是让刘一民彻底爱上他派去的女人,最后因情率部队叛逃,给[***]致命一击;中策是让自己挑选的女特务能吸引刘一民注意,到刘一民身边工作,掌握红军机密,长期潜伏,关键时候反戈一击;下策是让刘一民堕入他派去的女特务的桃色陷阱,造成刘一民与特务感情纠葛,诱发[***]高层对刘一民政治品格的怀疑,最起码削去其兵权,把刘一民对党国的破坏作用降低到较低层次。
考虑到刘一民年轻有为、多才多艺,眼界必定极高,寻常女子难入法眼,戴笠下了番功夫,从金陵大学找到了一个身世清白、品貌一流的女学生,然后指示特务捏造罪名,把她的父母抓了起来,让这女学生为了救父母而四处求人,最后在好心人的指点下,自然而然地求到了戴笠面前。一番威逼利诱后,救父母心切的女学生终于屈服。戴笠又对她进行了训练,掌握一些基本技能。确认万事俱备后,戴笠就派了几个心腹护送这女学生潜入了西安。
在戴笠想来,这女子如此学养、如此品貌,绝对是万里挑一的人尖子,刘一民想不上钩都不可能。只等捷报传来,让委座论功行赏了!
谁知这么完美的计划却执行不了,原因无他,这几个特务和那女子在西安住了好久,钱花了不少,却根本就见不到刘一民。特务们没有办法,就想着利用红军扩红的机会,让女子参加红军,好接近刘一民。
女子也确实参加红军了,因为她的文化,却被分配到了工作队,天天在西安走街串巷,动员妇女们起来识字、搞生产、支持红军。一来二去,这女子就不怎么听指挥了。几个特务看不是戏,要是一不留神这女子被转化了思想,就可能奋起反抗,带人把他们抓起来。无奈,几个特务只好挟持这女子悄悄脱离工作队,逃出了西安,回南京汇报去了。
戴笠见行动失败,反思一番,知道刘一民自从遇刺后,警卫森严,不通过[***]的特殊渠道,任你是个仙女,也得不到信任,更别谈其他了。
戴笠无奈,只好采取不是办法的办法,搞臭刘一民。
他想了想,要想搞臭刘一民,根本就不需要花那么大的心血,只要机缘凑巧,随便一招就能成功。正好,上海的几家报纸申请去西安采访,一直得不到批准,戴笠略施手段,就让四家报纸派出了女记者。在戴笠想来,这些女记者文化水平高,一般思想都比较激进,作风也比较大胆,猎奇心理浓厚,说不定其中就会有一个爱上刘一民,来上一出美女爱英雄的闹剧。
至于在记者中安排女特务的事情,戴笠连想都不想,他知道那样会被[***]的红色特工识破,弄巧成拙。但他物色了一个男记者,许以重利,任务就是观察哪个女记者能获准单独采访刘一民。
记者采访团从上海刚一出发,戴笠就命令特务行动,在西安编造文章、准备印刷、发放,完成任务迅速撤退。至于文章中的女主角是谁,戴笠的指令很明确,谁能单独采访刘一民就是谁。
事情还真的象戴笠估计的那样,由于这些记者的身份都经过核查,没有复杂背景,在西安采访很顺利,而且也集体采访了刘一民。其中两个年轻女记者出于新闻职业敏感,对刘一民产生了兴趣,死缠硬打,又得到了一次采访机会。
于是,特务们编造的文章中的女主角出现了,有名有姓,连长相、身高、年龄、学历、籍贯都是清清楚楚的,不怕[***]不相信。
戴笠想不到,他对刘一民的了解连皮毛都谈不上,这种下三滥的手段不但没有达到目的,反而引起了红军保卫部门的警惕,对刘一民警卫等级又提高了一级。
不过,戴笠也有后手,他相信终有一天会和刘一民碰面,那千挑万选的女子终能派上用场。因此,他没有为难那女子,而是让她回去继续读书,随时等候命令。
这个事情的处理风平浪静:抓获的曰本特务在审讯过程中都被特战队给整了个活不见人、死不见尸,那些小鱼小虾也都被弄去修路了,印刷厂的老板在报纸上说清事情来龙去脉后,也被释放了。至于蔡中、胡底、钱壮飞提出彻底整顿西安的新闻业、关停几家不是很进步的报纸、电台的建议,被刘一民坚决否决。理由很简单,[***]要做维护人民言论自由、新闻自由的模范,要是所有的报纸、电台都是一个声音,那岂不是连个不同意见都听不到?
事情本来到这里就结束了,谁也没想到,晶晶却给刘一民惹来了麻烦。
看到特务们散发的报纸后,晶晶气得浑身发抖,一个人躲在被窝里哭了一晚上。
哭完了,晶晶就想,都怨自己工作没做好,早就应该好好宣传一下他的事迹,让群众了解他。总是考虑着他不愿意宣传自己,作为军团报副总编,要执行他的命令,这才让特务们钻了空子,编造谎言,蒙蔽群众。现在这些坏蛋如此糟蹋他、糟蹋自己的心上人,让他在西安百姓心目中威信扫地。再不反击,自己的军团报副总编就白干了!
必须拿起手中笔,把一个真实的刘一民告诉西安人民!
于是,晶晶撰写了长篇通讯《人民英雄刘一民》,把刘一民的事迹全部写了出来,包括在乌江边给船工一家送衣服粮食、在镇远退还缴获工商界资产、在茅台镇为茅台酒题词、在成都去茶馆喝茶听戏、武侯祠遇刺、汉中挽救炊事班长生命、祭拜黄帝陵、榆林红石峡题词和与蒙族同胞联欢、在汉中农家做客、在陕北为唐星樱画油画等等。直把刘益民写成了一个赤胆忠心、战功赫赫、英俊不凡、多才多艺、重情重义、洁身自好、天上没有地上缺的时代楷模。
最后,晶晶脑子进水,竟然写到:“刘一民同志不但是人民英雄、时代楷模,也是我女儿家的梦想。我虽然称不上国色天香,但我毕业于北*大学,容貌尚可,算得上大家闺秀。以我的条件,想求他看顾一眼都不可能,哪里轮到那些不知廉耻的女特务粉墨登场、污人耳目?可见特务伎俩不过如此!”
这篇文章里面的事实,有些是晶晶亲历的,有些是战友们告诉她的,但确实都是事实。加上晶晶心情激动、文字功力深厚,写的是有根有据、条理分明,声情并茂、花团锦簇,整整两大版,分量极重。因此,蔡中在审阅时,并没有想那么多,他也觉得有必要为军团长正名。至于文章中最后一段说的话,晶晶解释说,这是为了从侧面反证特务造谣的虚假。因罗荣桓去黄苏那里检查新兵训练情况不在军团部,所以,蔡中就同意刊发了。
文章在《战旗报》登出后,首先在七军团部队引起了轰动,免费赠阅的报纸被一抢而空,只好加印。许多战士拿出津贴和奖励的钱来购买。然后就是在西安市民中引起了轰动,西安所有的报馆都转载了这篇文章,销售量连续翻番。最后,竟然连太原、北平、上海、南京、广州、桂林这些很远很远的城市的报纸,都收到了西安报馆的通电稿,开始全文转发,继续制造轰动效应。
蒋介石看到这篇文章后,把戴笠叫了去,询问他为什么每次事情都办的一塌糊涂。
戴笠笔直地站着,额头上都是虚汗,毕恭毕敬地向校长详细报告了这次行动的前后经过。不过他辩解说,这个行动应当说成功了,没有这篇反击文章的话,这次行动也仅仅是在西安民众中恶心刘一民、恶心[***]一把,能不能让[***]高层疑心刘一民,还很不好说。现在好了,有了这篇文章,[***]高层一定会认为刘一民这是为自己歌功颂德、伸手要官要权,他们之间必然会产生裂痕。特别是写这文章的傻丫头,在最后公然表明暗恋刘一民的心迹,必然会引起[***]高层的反感,甚至为刘一民招来大祸。从这点上说,有了这傻丫头的配合,我们的行动算是完满了,成功了。
这一解释,蒋介石脸色好看了。因为蒋介石深谙权术之道,明白上位者喜欢什么、讨厌什么、猜忌什么。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97019
97020
97021
97022
97023
97024
97025
97026
97027
97028
97029
97030
97031
97032
97033
97034
97035
97036
97037
97038
97039
97040
97041
97042
97043
97044
97045
97046
97047
97048
97049
97050
97051
97052
97053
97054
97055
97056
97057
97058
97059
97060
97061
97062
97063
97064
97065
97066
97067
97068
97069
97070
97071
97072
97073
97074
97075
97076
97077
97078
97079
97080
97081
97082
97083
97084
97085
97086
97087
97088
97089
97090
97091
97092
97093
97094
97095
97096
97097
97098
97099
97100
97101
97102
97103
97104
97105
97106
97107
97108
97109
97110
97111
97112
97113
97114
97115
97116
97117
9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