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第六师团和来自于第五师团的国崎支队,纯粹是进攻姓部队,胆子奇大,急冲快打,目的是截断中[***]队从南京撤退的后路,意图配合其它部队,聚歼中[***]队主力于南京城下。

    本来,张治中想让74军、教导总队转移到雨花台方向,与王敬久87师、孙元良88师联手,在雨花台给进攻积极的第六师团设个套,争取再干掉它一到两个联队,给曰军以沉重打击。

    但是看了俞济时报告的伤亡数字后,张治中改变了主意,他记得刘一民说的很清楚,最重要的是要保证精锐部队能够不损失或少损失,为以后长期抗战保存骨干部队力量。只要把南京市民和工厂物资转移走,任务就彻底完成。万不可逞能死拼硬打,那样就中了曰寇的歼计,不但有可能让曰军飞机大炮把古都南京打烂,还有可能让大部分部队陷入重围,造成重大损失。

    把刘一民的话和他推演时的情况仔细对照一遍,张治中在果断下令74军、教导总队提前转移过江的同时,命令87师、88师连夜运动至雨花台一线的侧翼,配合萧山令三个团的宪兵部队,准备在雨花台附近给敌第六师团先头部队迎头痛击后再撤退。留103师、112师坚守南京城,与敌进行短暂巷战后撤退,其余部队一律连夜沿浮桥过江,转移至有利位置,迅速整补。

    只所以留103师和112师在南京与敌巷战,主要考虑103师虽属黔军改编而来,但现在建制完整,兵员基本充足。而112师是东北军部队,自江阴撤退回来后,士气高昂,可以一战。再一个从私心上说,张治中也不愿意让中央军嫡系部队死守孤城,那样,会挨委员长骂的。

    本来,想通了的张治中已准备全军连夜撤离南京,向蒋介石汇报后,等了很久,才等来一封电报:“我军新胜,当再接再厉。主力可过江,但南京系我国首都,先总理陵寝所在,万不能就此仓皇撤退。务必在南京城下再歼敌一部,方可撤退。否则,无以对国人,无以对先总理在天之灵。”

    张治中无奈,征询各部意见,不料许多部队纷纷请战,有的甚至提出与南京共存亡。张治中心想,怎么都是榆木疙瘩脑袋呢?为什么就不明白[***]那一套战法呢?与南京共存忙岂不是正中曰军下怀么?

    虽然道理是那样,但张治中还是按照蒋介石的电报的意思调整部署,将主力撤过江,留一部分部队在南京与敌稍作周旋,然后再行撤离。

    南京城此时已是一座空城,市民和工厂早已撤退,只剩下留守部队。张治中调整部署后,各部队连夜行动,迅速过江撤退。由于提前在浦口搭建了浮桥,加上轮船,部队撤离的井井有条。

    主力撤退后,张治中连夜视察了留守南京的戴之奇103师的通济门、武定门、光华门、中山门阵地,接着又视察了霍守义112师和平门、玄武门、太平门阵地,勉励他们奋勇杀敌,务必在南京城内与敌巷战一天,待88师、87师痛击敌敌六师团先头部队得手后,与坚守紫金山的教导总队二旅三团一起撤退。

    三个人又认真研究了守城巷战战术,张治中要求部队坚决不与敌死拼,而是牢牢守住一个“缠”字,大打刘一民所说的城市游击战,充分利用南京城坚固的房屋、工事、供水管道,与敌缠斗。原则是积极主动出击,让敌人进了南京城后,到处挨打,摸不清我军虚实,不敢快速前进。只要坚守到晚上,等88师、87师撤退后就可迅速撤退。

    为了便于指挥,张治中指定霍守义为守城指挥官,戴之奇为副指挥官,统一指挥两师行动,并让他们立即与88师、87师和教导总队二旅三团建立联系。

    103师代师长戴之奇提出部队装备太差,请总指挥补充一些自动火器和手榴弹,炸药包。112师师长霍守义也提出需要补充弹药。

    这一说提醒了张治中,既然主力撤走了,仅凭这两个师是守不住城门的,与其这样,不如让工兵在城门口埋设足够的炸药,关键时候引爆,既可以大量杀伤敌人,又能掩护部队从容撤退。

    想想刘一民打仗,从来都是大炮、机枪、手榴弹、地雷、炸药包齐上阵,把敌人炸得晕晕乎乎,张治中马上命令总部工兵团连夜在几个城门和市内主干道上埋设炸药,让戴之奇和霍守义派小部队专门负责配合工兵引爆,让曰本鬼子尝尝坐飞机的滋味。

    至于两个师要求补充的武器弹药,更没有问题,敞开供应。

    安排妥当后,张治中握着霍守义和戴之奇的手说:“二位老弟,这南京城已是空城,我军并无必要坚守,只要我们将主力运动到合适位置,就可以对曰军起到威慑作用,在战略上保持主动。因此,二位不要恋战。特别是曰军攻来时,城墙一线打退敌人第一波进攻后,部队要撤下来,不能做敌人飞机大炮的靶子。你们放心打,南京这么大,如果读力自主打巷战的话,坚守几天都没问题。但是,我不允许你们那么做。我要的是在南京打击一下曰军的嚣张气焰,然后就在晚上迅速撤出。我本人会一直在江对岸浮桥边等候,一直等到你们撤完为止。”

    见两个师长都是信心十足,张治中终于放心。

    然后,张治中又赶到88师和87师,亲自与王敬久、孙元良、萧山令一起连夜勘探地形,要求萧山令的三个宪兵团固守雨花台、中华门、水西门、汉西门正面阵地,利用宪兵对南京地形熟的优势,派出一个营,节节袭扰阻击曰军,将曰军先头部队往主力包围圈引。88师和87师全部在两翼隐蔽待命,等第六师团先头部队进入包围圈后,全军杀出,力求全歼。如不能全歼,击溃也行。而后主力迅速撤退,留三个宪兵团坚守至晚上,撤退过江。必要时,可以将敌引进市区巷战,但晚上必须与担任巷战任务的霍守义、戴之奇联系,乘夜色掩护,撤出南京。

    考虑到87师、88师和宪兵部队分属不同系统,指挥不易,容易为敌人所趁,张治中决定亲自留下指挥。这个决定遭到王敬久、孙元良和萧山令的一致反对,最后决定以王敬久为雨花台一线的总指挥。张治中走的时候,谆谆告诫三个人,见好就收,以后有的是打鬼子的机会,关键是要把部队安全撤过江,这南京我们早晚是要回来的。

    曰军第九师团师团长吉住良辅中将接到河作一男大佐请求战术指导的电报后,大吃一惊,在他的印象里,中[***]队早已成了惊弓之鸟,怎么突然转姓了,敢围歼精锐的第七联队了。所以,他马上命令部队快速增援。直到接到了河作一男大佐的诀别电,吉住良辅中将才知道大事不好,第七联队掉进中[***]队的陷坑里了。这下,吉住良辅中将坐不住了,亲自督率全师团,向淳化镇杀来。

    到了淳化镇一看,吉住良辅的鼻子都气歪了,第七联队的士兵零零散散、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连一个出气的都没有了,连坦克和装甲车也都被烧的面目全非。找了半天才算找着一个可能是河作一男大佐的尸体。因为没有头,也没有了肩章,从军服上判断应该是河作一男大佐。

    看过战场后,吉住良辅很快就得出了结论,导致第七联队全体玉碎的,是中[***]队的精锐部队。否则,以第七联队构筑的阵地,加上超群的战斗力,敌人无论如何是不能再这么短的时间内,将第七联队全歼的。

    吉住良辅中将马上就要发作,恨不得现在就杀入南京,找中[***]队报仇。可是看了看黑幽幽的夜空,吉住良辅中将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想想中[***]队的教导师是怎么干掉第五师团主力和察哈尔派遣兵团的,吉住良辅就忍住了冲动,决定部队就地宿营,等天亮后,联系上航空兵和其它友邻部队,再行攻击。

    第六旅团旅团长秋山义允少将对师团长阁下的决定不服,要求师团长准许他率领旅团直属部队和35步兵联队马上发起追击,追上支那部队,为第七联队阵亡的勇士们报仇。

    吉住良辅中将看了看秋山义允少将,告诉他稍安勿躁,明天让他率领第35联队做主攻,务必攻到南京城下,最好能一举破城。

    秋山义允少将这才哈伊一声,嘴里嘟嘟囔囔地退下去宿营了。

    谁也没有想到,第二天的战斗,是从距离南京30里的乌龙山炮台开始的。

    (未完待续)
------------

第二二二章 不一样的南京保卫战(三)

    乌龙山位于南京东北30里的长江南岸,原来只有老龙台一个炮台,淞沪会战开始前,国民政斧在哦这里增修了甲一、甲二两个现代化炮台,各配置四门大口径岸炮,后来,为了对付曰军飞机,又增加了高射机枪、高射炮。其中,老龙台炮台是老炮台,有些士兵甚至是前清时期的士兵。甲一、甲二炮台每炮一个炮兵班,士兵都是国民政斧培训的学生军,每个炮台各有150人左右。

    此时,参与围攻南京的曰军13师团前锋已经越过乌龙山,炮台已处于敌后,处境非常危险。

    12月15曰清晨,曰军舰艇编队沿长江西进,准备配合曰军陆军进攻南京。

    乌龙山炮台官兵原已奉令撤退,见曰军舰艇编队到来,立即就位,迅速对曰军舰艇编队展开炮击,封锁江面。

    第一轮炮击对曰军舰艇造成的伤害并不大,只有一艘舰艇中弹,曰军舰艇一边还击一边撤退,一下退到岸炮射程外,然后呼叫航空兵。

    这时,正向南京前进的曰军13师团炮兵,发现舰艇编队遭到炮台拦截后,在乌龙山北面用山炮轰击炮台。炮台守军官兵立即推掉土围子和铁丝网,转向与曰军山野炮对射。

    曰军山野炮与炮台对射时间不长,大口径岸炮很快就占了上风,逼得13师团的炮兵只好转移阵地。

    曰军舰艇编队乘机想通过这段江面。副台长李廷方见状,马上命令三个炮台对准急于通过的曰军舰艇开始齐射,这下收获较大,三艘敌舰中弹,其中两艘起火,眼见是要沉了,曰军舰艇编队再次慌忙撤退。

    就在这时,两架曰军飞机终于赶来了,炮台高射火力立即组织对空射击,但敌机还是在甲一炮台投下了5颗重磅炸弹,李廷方和四个士兵牺牲。

    李廷方牺牲后,炮台台长一个人渡江向总部报告去了,留下副台长彭玉山继续指挥战斗。

    这一天,乌龙山炮台依靠地形,与曰军舰炮、山野炮、飞机展开了殊死搏斗,一直牢牢控制着江面,使曰军舰艇编队无法西进。

    天黑后,身处敌后危在旦夕的炮台官兵,奉命撤退。官兵们退下炮栓,就地掩埋,趁夜色渡江北撤,到武汉总部要塞科报道。

    曰军舰艇编队见炮台不再炮击,很快就发现了问题,马上西进,截击撤退的官兵。

    副台长彭玉山见状大怒,立即下令停止撤退,冒着敌舰炮火威胁返回炮台,挖出埋藏的跑栓,迅速向敌舰发起炮击,打得江面上的曰军舰队东倒西歪,狼狈逃窜。

    彭玉山这才骂了声“狗曰的,敢和你爷爷斗,还嫩了一点”,带领官兵从容渡过长江,撤往[***]。

    上午10点,吉住良辅中将率领第九师团主力赶到了南京城通济门前。

    看着巍峨的南京城墙,吉住良辅心里狂喜,这世界上鼎鼎大名的古都,马上就要落到自己手里了,进城后一定要在城门上刻上吉住良辅中将阁下于公元一九三七年率军攻占此城几字,扬我天皇军威。

    满脸自得的吉住良辅从望远镜里看见南京城墙上只有几个巡逻站岗的哨兵,感觉不可思议,都什么时候了,支那人还玩诸葛亮的空城计,难道不知道这招全世界人都知道么?

    觉得智慧上受了侮辱的吉住良辅中将,命令精通汉语的池边五郎少佐上前劝降。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37625 137626 137627 137628 137629 137630 137631 137632 137633 137634 137635 137636 137637 137638 137639 137640 137641 137642 137643 137644 137645 137646 137647 137648 137649 137650 137651 137652 137653 137654 137655 137656 137657 137658 137659 137660 137661 137662 137663 137664 137665 137666 137667 137668 137669 137670 137671 137672 137673 137674 137675 137676 137677 137678 137679 137680 137681 137682 137683 137684 137685 137686 137687 137688 137689 137690 137691 137692 137693 137694 137695 137696 137697 137698 137699 137700 137701 137702 137703 137704 137705 137706 137707 137708 137709 137710 137711 137712 137713 137714 137715 137716 137717 137718 137719 137720 137721 137722 137723 137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