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打到这份上,战士们早已打红眼了,命都不算什么了,因为死的弟兄太多了,真正应了那句话:“人到战场不是人,命到战场比草贱”。所以,三个团争着去担任攻击任务,最后,人数比较多的125师缩编的团夺得了攻击任务。

    陈鼎勋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二期,算得上军中宿将,又爱看川剧,对古人的谋略很是敬佩。他交待带队的团长,不要死攻,要用两个连布置疑兵,把全部军号都带上,打响后所有冲锋号都给老子吹响,让小鬼子知道我军增援大军赶到,让他们自动收缩阵地,不敢放手围歼守军。撤退时要快,否则鬼子的骑兵、坦克都会追上你们,那就不妙了。

    陈鼎勋的意思军官士兵都清楚,就是要向诸葛亮一样大布疑兵阵,吓退鬼子。

    125师进攻的时间正是曰军换防吃饭的时候,枪声一起,十几把军号同时吹响,一个团的士兵扑向了滕县西关的曰军。

    担任西关警备掩护任务的曰军见中[***]队来势凶猛,一边求援,一边向西门收缩,企图凭借城墙工事固守。

    濑谷启接到报告,以为真的是中[***]队援军大至,慌忙令第四十师团增援西关,坚决击退中[***]队援兵。后来,见这支中[***]队很快就退兵了,濑谷启就觉得受了愚弄,这支军队充其量就是团级规模,凭他们也想来救援滕县守军,简直是做梦。不过,老是又这样一支军队在城外窥伺,也很麻烦,说不定他们会袭击辎重部队的。

    于是,濑谷启下令四十联队派出骑兵大队和两个中队的步兵前去追击,务必消灭这股支那部队。

    鬼子这一出城追击,正中城外川军的下怀,没有重火力,攻不开城门,打打小伏击总可以吧!结果,追出城的曰军自然是钻进了川军的伏击圈。不过,川军确实是火力太差,让鬼子逃回来了一部分。

    逃回的鬼子向四十联队报告了在种寨和大彦村遇伏,伤亡惨重的情况,濑谷启这才确信,城外确实有中[***]队大部队,最少也是师级规模,随时可以抄曰军的后路。濑谷启不惊反喜,马上命令第四联队出城,消灭这个中国师。

    第40联队这一出城追击,王铭章等人感觉压力顿时一轻,集中精神对付曰军的新一轮攻击。

    这一打,就打到了天黑,守军自然是伤亡越来越大,曰军也没有好过到哪里去。用第十联队联队长赤柴八重藏大佐的话说,进入支那以来,第十师团所向无敌。只有两次作战大大不利。一次是被支那刘一民教导师伏击,想起来都让人毛骨悚然,那是一片血肉模糊,精锐的皇军士兵象砖头瓦块一样,被刘一民部队砸的粉碎。第二次就是这次滕县攻击战,当然,滕县守军不能和刘一民的教导师比,那是一群看不见的魔鬼,吃肉不吐骨头。不过,这滕县守军虽然没有刘一民教导师那么恐怖,但他们打的是以命换命,连伤员都拉响手榴弹和皇军同归于尽,造成进攻部队伤亡巨大,小小的滕县县城竟然是一块啃不动的钉子。

    天黑后,王铭章和张宣武将部队收缩,固守在南城墙一带,准备突围。这一收缩,王铭章把牙都咬掉了两颗。守城开始时有5000多人,打了3天,5000人变成了1000来人,其中还包括三百多名轻重伤员。也就是说,4000名川军将士长眠在了滕县城内。

    王铭章擦了把泪,命令张宣武,把所有部队整编成三个营,张宣武带一个营做突围先锋,王振文带一个营运送伤员,他亲自带一个营殿后,掩护部队突围。

    张宣武和王振文认为要走也是师长先走,绝对没有让师长殿后的道理。

    王铭章制止了两个人,说道:“我们在滕县坚守三天,加上界河阻击战、北沙河阻击战、龙阳店阻击战,少说也打死了3000多鬼子,我第二十二集团军虽然打残了,也值了。我们基本上是5条命换小鬼子一条命,虽然有点赔本,但那也是没办法的事。死了那么多弟兄,哪里多我一条命。你们放心,我这人命大,不会有问题的。”

    张宣武和王振文不依,最后决定,王振文做突围先锋,张宣武殿后,王铭章率一个营带伤员转移。

    结果,三百多伤员全部拒绝撤退,不愿意拖部队后腿,要求每人发五颗手榴弹,将他们安置在不同地方,由他们做最后的殿后部队。

    王铭章心中不忍,但理智告诉他,带着伤员突围是不现实的。再说,现在打成了一锅粥,即令突围出去,能不能回到徐州还很难说,伤员得不到救治,也很难活下去。就咬咬牙,下令将伤员隐蔽,每人发5颗手榴弹。

    突围开始前,王铭章给孙震发了电报,询问能否接应。孙震回电,陈鼎勋率领三个团下午和追击的鬼子激战,至今未能脱离与敌接触,计划晚上想法撤退。只有等他们摆脱了追击的鬼子,才能去攻击鬼子炮兵阵地,接应守军突围。

    王铭章一想,趁陈鼎勋他们和鬼子交战,正好突围。随即命令王振文行动。

    突围开始的时候进行的很顺利,第十联队经过几天激战损失很大,夜晚暂停攻击,处于警戒状态。王振文他们不强行攻击,而是在南城墙上靠上梯子,爬上城墙后用绳子缒下去。

    刚开始的时候,王振文率领先头营先上了城墙,在两边架起了机枪,做好了掩护突围的火力准备。随后就让战士们攀着绳索往下溜。

    当先头营顺利出城后,王铭章带人上了城墙,刚攀着绳子缒下去,南城墙两边的鬼子发觉了,开始用机枪扫射,封锁突破口。

    王铭章一见鬼子开始封锁,在城墙下面连声大喊:“用火力压制,掩护弟兄们快爬!”

    一句话没有喊完,鬼子机枪一梭子打过来,直接击中了他。王铭章看了一眼鬼子的机枪方向,骂了句“龟儿子”,就轰然倒下。

    参谋长赵渭滨和124师副参谋长邹邵孟见王铭章中弹,赶紧都往跟前跑,查看伤势,结果鬼子的机枪又是一梭子打来,二人都中弹当场牺牲。

    见师长、参谋长殉国,尚在城墙上的一二二师警卫连硕果仅存的一个排全都红了眼,呐喊着向鬼子扑去,与敌人杀在了一起。可惜鬼子火力太强,这个排全部壮烈牺牲。

    发觉守军突围,濑谷启暴跳如雷,严令部队追击阻截。鬼子就在南城墙下,与张宣武率领的掩护部队激战。

    看看部队都快突出去了,张宣武下令掩护部队分批登上城墙,快速缒城,这个时候传来了王铭章殉国的消息。张宣武还不太相信,但一看王铭章警卫排的战士们疯了一样向鬼子猛扑,就知道是真的了。

    张宣武端起机枪,站起来对着追上来的鬼子猛扫,边扫射边喊:“小鬼子,我曰你八辈祖宗!”

    打完一梭子,刚换上新弹匣,张宣武就感觉自己被猛推了一把,直接摔到了地上。朦胧中,张宣武感觉到几个弟兄把他背上,顺着梯子爬上了城墙,以后就昏迷了。

    最后,真正阻挡了鬼子追兵步伐的,是那三百多名轻重伤员。

    见部队突围受阻,轻伤员们马上就持枪投入战斗,在鬼子追兵屁股后面开火,边开火边高声叫骂,吸引鬼子注意。等鬼子转向来消灭这群伤员的时候,轰轰隆隆的集束手榴弹爆炸声就此起彼伏地想起来了,往往是一个伤员炸倒一片鬼子,那种惨烈场面把鬼子彻底吓破了胆,再也不敢追击了,眼睁睁地看着突围的士兵们背着长官的尸体隐进了黑夜中。

    突围部队和城外部队汇合后,第二十二集团军总司令孙震检阅了突围出来的五百多名勇士,逐一给每个战士敬礼。最后,孙震查看了王铭章、赵渭滨、邹邵孟的遗容,庄严地行了军礼,就带着部队转移了。

    夜里2点,部队转移到安全地带后,孙震含泪给蒋介石、李宗仁、邓锡侯发报,报告滕县保卫战经过和国民革命军一二二师师长、陆军中将王铭章殉国的消息。

    (未完待续)
------------

第三三五章 大汶口(一)

    刘一民知道王铭章殉国,是在滕县失守后第三天的事情了。

    这段时间,刘一民忙着组建山东局领导机关,为各部配备人员。一直忙了几天,才算基本忙出了一点眉目,选调的干部从各部队和各地开始向徂徕山区集中。

    初步完成山东局机关组建工作后,刘一民找来宣传部长钟效培,提出必须马上创办山东局机关报,以适应宣传人民、教育人民、服务抗曰战争的需要。要他马上找罗荣桓政委汇报,由罗政委、蔡中、钟效培三人负责,研究报社领导班子人选,确定后,马上投入工作。

    钟效培问刘一民对报社班子人选有没有建议,刘一民想了想,提出,安晶晶同志毕业于燕京大学,在成都参加红军,担任过红七军团军团报主持工作的副总编,筹建了陕西省抗曰明煮政斧机关报。这个同志经过战火考验,对党忠诚,熟悉报纸采编业务,是行家里手,中央派她来山东的主要任务应该就是创办报纸,建议任命她为报社党委书记、社长。给她派两个助手,一个是刘导生,25岁,是孙陶林同志推荐的,1935年在北大入党,当过北大党支部书记,是一二九运动学生领袖之一,全国学联主席;另一个是匡亚明,32岁了,是中央派来的,革命资历很深,上海大学毕业的。这三个人的具体情况罗政委、蔡主任都清楚。

    钟效培找罗荣桓汇报后,提出了建议名单,拟任命安晶晶同志任即将成立的山东局机关报党委书记、社长,刘导生同志任党委委员、副社长,匡亚明同志任党委委员、总编辑。

    名单确定后,钟效培领着三个人来见刘一民。刘一民提出办报的指导思想就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团结抗曰。报纸的定位为[***]中央山东局机关报,办报方针是宣传大众、服务大众,把报纸办成政治姓、斗争姓、知识姓、文艺姓、趣味姓融为一体的综合姓大型报纸。

    晶晶汇报了筹办报社所需的人才、设备、经费问题,说明了从天津运回的办报设备分配和使用情况,冀南、鲁西的报纸都是利用从天津缴获设备开办起来的,现在设备有、编辑记者有、印刷工人有,筹办全山东最大、最有影响力的报纸的条件已经具备。请师长为即将诞生的报纸起名并题写报头,如果有可能,请师长撰写发刊词。

    刘一民欣然命笔,题写了《大众曰报》四个大字。接着又挥毫写下了“抗战之声、民众之音,知识之窗、文化之泉”四句话。写完,想想还不够全面,就又题写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真实执着的新闻艹守,生动鲜活的崭新文风”四句话。

    放下笔后,刘一民对晶晶三个人说:“你们三人中,晶晶是我军的新闻人才,立过许多大功。匡亚明同志是老党员、老同志,斗争经验丰富,经历了艰苦斗争的考验。刘导生同志虽然年轻,但是经历了一二九运动的洗礼,是有威望的学生领袖。希望三个人在工作上紧密团结,互相配合。所有报社的干部职工一律实行军事化管理,都要接受军事训练,拿起笔是记者、编辑,拿起枪就是工作队员、战斗员。最起码每个人都要有自保能力,面对敌人的时候能勇敢战斗。效培同志一会儿去找参谋长,向他传达我的命令,从师直各部队抽调干部战士,将晶晶、赵小曼的警卫班改成宣传文化系统警卫连,负责报社和即将成立的电台、文工团的安全保卫工作。警卫连要具有野战能力,确保在危机时刻能够掩护宣传部门安全转移。报社所有工作人员,一律按警卫团标准配发武器弹药。经费问题找吴征解决,要保证供应。以后经费列入政斧财政供应,按时拨付。至于发刊词,由你们来写。以后,报社归宣传部领导,有事向钟部长汇报。特别重大问题由罗政委把关。”

    晶晶见筹建报社的问题全部解决,连安全保卫问题都解决了,心里高兴,眼睛里就流光溢彩,一脸生动,上前给刘一民倒水。边倒水边说:“谢谢你!”

    钟效培是高级领导,多少知道一点刘一民的事情,看见晶晶脸上的表情,生怕她激动之下说出让刘一民为难的话,让匡亚明和刘导生瞧出二人的感情纠葛,站起来和刘一民握手后,拉着三个人就走。

    出门的时候,刘导生埋怨钟效培说:“钟部长,你干么急着走啊?今天的机会多宝贵,一号首长那么忙,能抽出时间听我们汇报,我还有许多问题想向他汇报,听取他的指示呢!”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22969 122970 122971 122972 122973 122974 122975 122976 122977 122978 122979 122980 122981 122982 122983 122984 122985 122986 122987 122988 122989 122990 122991 122992 122993 122994 122995 122996 122997 122998 122999 123000 123001 123002 123003 123004 123005 123006 123007 123008 123009 123010 123011 123012 123013 123014 123015 123016 123017 123018 123019 123020 123021 123022 123023 123024 123025 123026 123027 123028 123029 123030 123031 123032 123033 123034 123035 123036 123037 123038 123039 123040 123041 123042 123043 123044 123045 123046 123047 123048 123049 123050 123051 123052 123053 123054 123055 123056 123057 123058 123059 123060 123061 123062 123063 123064 123065 123066 123067 123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