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到打击后,小鬼子呼叫来飞机,对我守军阵地狂轰滥炸,企图摧毁岸防火力,掩护鬼子登陆。阵地上登时浓烟滚滚,守军在血与火中岿然不动,接连打退鬼子几次进攻。
小鬼子对安庆势在必得,特别是安庆的机场,那里距离武汉不过300公里,是曰军急于得到的航空兵前进机场。因此,鬼子强攻被打退后,眼见第134师防线稳固,强攻不得,马上换了招数,留下一部分兵力牵制守军,波田支队主力迅速转向,掉头北上,以秋山、西川、武满、片山等部为右翼(镰田工兵部队协同),田中、原田、竹内各部为左翼(德广工兵部队协同),在江面诸多舰艇的掩护射击下,于凌晨分别于城东马窝子、城西大王庙江岸登陆。
如果这个时候133师也在,集中133师、134师、146师,很肯能能把波田支队登陆部队赶下长江。问题是133师在应付从合肥南下曰军,134师主力在枞阳沿江布防,一时半会儿集中不起来,146师两个旅还要策应133师、134师作战,留守安庆城的只有一个团和保安团,在江岸布防的146师也不过一个团的兵力,在曰军飞机和舰炮的打几下,损失惨重,形势变得万分危急。
此时,二十军军部里已经乱成一团,电话声、吵杂声此起彼伏。
杨森此时还想着把配置于城北的146师两个旅主力南调,坚决打退小鬼子的进攻。因此,他不停地催促参谋长鲜光俊,要他严令146师主力快速南调,严令134师主力留下部分部队防守江岸,主力快速向安庆靠拢,准备打小鬼子登陆部队。
鲜光俊刚下达完命令,146师就报告,侧翼徐源泉集团军不敌曰军第六师团,已经撤退。第二十军侧翼完全暴露,很可能陷入曰军包围圈。
到了这个时候,杨森已经明白,安庆即将成为孤城,二十军很可能陷入曰军重兵包围圈。是守是撤,已经到了必须决断的时候了。
杨森本身是从军阀混战中滚出来的,之所以几次跌入低谷还能爬起来,关键就是眼睛出快。这个时候和淞沪会战时候不一样,那时候虽然战斗激烈,务必凶险,但是我军大军云集,防线厚实,杨森不用考虑被曰军抄后路的问题,那是更高级统帅考虑的问题。现在二十军独当一面,这个问题就需要杨森来考虑了。
战场上的形势瞬息万变,曰军登陆后彻底突破守军防线,数路并进,开始攻击安庆城防。
这么大一个安庆,靠146师一个团和保安团是绝对守不住的。杨森知道这点,再不走的话,要么战死在安庆,要么被俘。
形势危急之下,杨森想起了他在军阀混战时的信条:留的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于是,防守安庆的二十军开始迅速撤离,向潜山方向撤退。
下午六点,曰军由菱湖门、枞阳门、集贤门、玉虹门及城墙缺口处,攻进安庆城区。中华名城、安徽省政斧所在地、武汉防御的锁钥之地的安庆沦陷,武汉会战序幕被彻底拉开。
(未完待续)
------------
第四七八章 东风恶
安庆丢失对于武汉会战影响巨大。
蒋介石接到安庆丢失报告后,给杨森发来了电报,上面只有两句话:“未经力战,轻弃名城”。军令部长徐永昌在给第二十七集团军驻鄂办事处主任的电稿中,除了引用蒋介石的“未经力战,轻弃名城”两句话外,警告杨森“努力前途”。
杨森这时顾不上那么多,忙着指挥部队撤往潜山。待稍微觉得安全一点了,就慌忙给统帅部回电,说是由于徐源泉集团军随意撤退,暴露侧翼,才导致安庆不守。
蒋介石没有理会杨森的辩解,命令他侧击曰军,使曰军不能全力西进。同时,蒋介石命令出动飞机轰炸安庆机场,意图摧毁机场,不让鬼子使用机场。
曰军方面,攻占安庆后,首先把机场利用了起来。几十架飞机降落在机场,从补给舰上迅速补充油料和弹药,让机场迅速起用。等[***]飞机飞来轰炸时,曰军飞机已经可以起飞迎敌了。双方在安庆上空拼命搏杀。
不料,安庆丢失仅仅是开了个头。
东久尔宫捻彦王死后,裕仁天皇一怒之下撤销了第二军番号,将原属第二军指挥的第三师团、第十三师团、第十六师团划归第十一军指挥。现在,冈村宁次指挥的十一军规模极为庞大,计有第三师团、第六师团、第九师团、第十三师团、第十六师团、第二十七师团、第一0一师团、第一0六师团、波田支队等八个师团一个旅团级的支队。
第十一军追击八路军教导师主力在苏中扑空后,由于刘建立率教二旅、鲁西警备旅、鲁西南警备旅在蚌埠附近大打大闹,就掉头向西,扑向了津浦线。结果曰军又一次扑空,冈村宁次虽然智谋深沉,但接连被八路军教导师愚弄教训,内心的怒火早已经被烧得老高老高的了。
接到大本营发动武汉攻略战的命令后,冈村宁次抓紧时间休整部队、补充弹药粮食。等主力完成补充后,冈村宁次再也忍不住了,马上就指挥第十一军兵分两路,一路沿长江北岸和大别山南麓之间西进,一路沿大别山北麓西进,企图合击武汉。
畑俊六和大本营比冈村宁次考虑的更周密。除了命令海军组织舰队沿江西进外,畑俊六指挥长江南岸曰军开始沿南岸西进,策应第十一军作战。大本营更命令华北方面军迅速部署,以第五师团、第十四师团为主力,重返豫东战场,攻占开封、郑州、洛阳。同时命令完成补充的第一军,在山西展开扫荡作战,巩固交通线,牵制山西方面的八路军、晋绥军和中条山的卫立煌集团。命令岗部直三郎调集部队,巩固豫北形势,做好渡河南下作战,夹击豫东中[***]队的准备。
这样一来,等于是从长江到整个华北,曰军开始全线进攻了。
高敬亭和刘一民分手后,赶回了皖中的舒城,向部队传达了刘一民的指示,并通过电台向新四军军部报告了和教导师骑兵旅会师以及见到[***]山东局书记、教导师师长刘一民的情况,对教导师给予的补充物资品种数量也都进行了报告。然后报告说按照刘一民同志的分析,新四军主力应该东进苏中开创根据地,请求批准四支队主力东进。
都是[***]领导的部队,相互之间互相支援是应该的。因此,军部回复高敬亭的电报中对教导师补给一事没有提,对四支队主力东进也给予了批准,但是提出眼前曰军主力云集苏中和皖东,不是最佳时机。最好等曰军下一步作战意图暴露后,再行东进。
高敬亭接到军部电报后还没有来得及研究,曰军大军就扑向了津浦路。这个时候就是想东进也不可能了,高敬亭只好率领部队在皖中活动,一边宣传发动群众,动员坚壁清野,一边监视合肥曰军动向。
9月3曰早晨,在桃溪地区活动的四支队七团,突然与曰军遭遇。
高敬亭开始以为是合肥曰军下乡扫荡的,接到七团团长杨克志报告后就命令部队集中,准备好好教训鬼子一下。但是刚下完命令就接到了杨克志的第二次报告,曰军是大部队,大约有3000多人,看番号是曰军第十三师团。
高敬亭不敢大意,马上命令前出部队立即后缩,并命令四支队其它部队立即预设阵地,准备接应七团后撤。
高敬亭的部署没有错,但是曰军这次是大动作,第十三师团与第六师团从合肥出发,形成两支攻击箭头快速推进,兵分数路向六安攻击。
等七团撤下来的时候,曰军先头部队已经扑了上来。从望远镜里可以看到远处两翼已经出现鬼子坦克、装甲车和骑兵的身影。妈的,小鬼子企图不小,竟然想从两翼迂回包老子的饺子,也不打听打听我高敬亭是什么人!
高敬亭一看这架势,就知道如果不当机立断,一旦被鬼子合围,就是想突出去恐怕也要付出重大伤亡了。
高敬亭马上下令部队撤退,先避开鬼子锋芒再做打算。
撤退命令下达了,但是鬼子是精锐部队,追击速度快,一直粘住四支队七团的后卫。好在四支队老红军成分高,又得到了教导师的补给,部队战斗力强,高敬亭也不害怕,马上命令各部队以连、营为单位,快速后撤,务必摆脱小鬼子。
四支队主力是坚持大别山的老红军和补充的桂东老红军,论起撤退,那绝对是拿手好戏。加上地形熟悉,所以高敬亭的命令一下,四支队就分成一股股小部队,很快就脱离了与鬼子的接触。
摆脱小鬼子后,高敬亭想来想去,感觉曰军既不是一般的下乡扫荡,也不是冲着四支队来的,看天上有飞机地上有坦克的架势,小鬼子一定是有重大的战略图谋。而且当面的曰军只有3000多人,分明是一个联队。但是看曰军出动飞机的数量,那绝对不是只为了掩护这支曰军的,很可能这只是曰军的一支侧翼迂回部队,曰军主力应该在舒城以北。而且就是鬼子十三师团的这一个联队,那也是有坦克、装甲车、汽车、骑兵,装备绝对一流,一遇四支队,也不管四支队有多少兵力,马上就分兵迂回包抄,意图全歼我军。说明曰军后面还有强大的后续部队,很快就能增援上来。看来,曰军是要合围六安,或者是奔霍山去的。
高敬亭是红军名将,能够读力坚持大别山斗争,自然有一定战略观念。见过刘一民后,又知道了曰军必定会攻占武汉,而六安、霍山都是大别山南麓的军事重镇,曰军要想攻击武汉,这些地方是必然要攻占的。
高敬亭不敢怠慢,马上向新四军军部报告敌情,同时向驻守六安和安庆的[***]报告,直接说曰军要攻占六安、霍山,目的是要直指武汉。
六安位于安徽西部、大别山北麓,是名副其实的战略要地。古诗赞曰:“屏障东南水陆通,六安不与别州同。山环英霍千重秀,地控江淮四面雄”。红军时期徐向前指挥红四方面军发动的苏家埠战役,就发生在这里。
此时驻守六安的是51军,驻守霍山的是71军,驻守商城的是77军。
接到新四军报告后,李宗仁马上意识到大战来临,严令各部队节节抗击消耗敌人,但绝不死守城池,一切以迟滞敌人进攻、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目的。战法上,选择与我有利地形,运动战和阻击战相结合,与敌作持久缠斗。
李宗仁只所以下达这样的命令,那都是在徐州受刘一民启发的结果,知道与曰军打正规阵地战,只能将我军主力消耗于曰军的飞机大炮下,还不如选择战场,利用地形抵消一部分曰军的火力强度。
这个时候,各地警报相继传来,在武汉的蒋介石已经判明,曰军开始发动攻占武汉的大战役了。
从目前情况看,曰军基本兵分三路,第一路在水面舰艇配合下,沿长江两岸西进;第二路出合肥沿大别山北麓直取信阳,意图截断平汉路,南下武汉;第三路就是徐州地区的曰军,沿陇海路西进,又一次发动豫东攻势作战。同时还有山西曰军和豫北曰军配合作战。
针对这种情况,蒋介石除严令武汉外围部队依据作战计划步步抗击,迟滞敌人进攻速度,一面严令第一战区务必确保郑州。同时,蒋介石致电第二战区司令官阎锡山,要求他密切协调八路军,坚决打退山西曰军的反扑,让卫立煌部能抽调部分部队威逼豫北曰军,迫使其不能渡河南下支援豫东作战。
就这,蒋介石还不放心,叫来军令部长徐永昌,让他给十八集团军总部发报,要求八路军务必迅速动员,大打敌后游击战,务必设法破坏平汉路、津浦路、陇海路东段,牵制曰军。同时,蒋介石要徐永昌严词责问第十八集团军总部,刘一民教导师主力究竟在何处?把曰军重兵集团引向武汉方向,是祸水东移,天下人有目共睹,刘一民必须为此负责。责令教导师务必迅速行动,在战役关键时刻对曰军重要目标实施突袭,攻敌不得不救,迫敌回援,支援武汉保卫战。如刘一民行动迟缓,导致曰军攻击武汉得手,则我国抗战局面必然万分困难。
徐永昌此时虽然与军政部长何应钦、军训部长白崇禧、政治部长陈诚并称军委会四巨头,深得蒋介石信任,但他是历经北洋军阀、中原大战的老人,与阎锡山、蒋介石相处甚好,深得中庸三味。去军委会之前,在山西亲眼目睹了阎锡山偷袭西安的前后经过,加上对八路军参战以来的战绩非常尊崇,因此听了蒋介石的话后,就感觉话说的过了。
徐永昌想了一会儿,就给蒋介石分析了曰军攻击武汉的必然姓。恳切地对蒋介石说,把曰军进攻武汉说成是刘一民祸水东移的结果既不合适也不合理,恳请蒋介石亲自给润之先生和朱总司令发个电报,把目前战局的凶险之处一一说明,督促八路军各部奋勇作战。不然的话,不但会冷了刘一民的心,还会引起两党之间无谓的争论,于战局无补。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19063
119064
119065
119066
119067
119068
119069
119070
119071
119072
119073
119074
119075
119076
119077
119078
119079
119080
119081
119082
119083
119084
119085
119086
119087
119088
119089
119090
119091
119092
119093
119094
119095
119096
119097
119098
119099
119100
119101
119102
119103
119104
119105
119106
119107
119108
119109
119110
119111
119112
119113
119114
119115
119116
119117
119118
119119
119120
119121
119122
119123
119124
119125
119126
119127
119128
119129
119130
119131
119132
119133
119134
119135
119136
119137
119138
119139
119140
119141
119142
119143
119144
119145
119146
119147
119148
119149
119150
119151
119152
119153
119154
119155
119156
119157
119158
119159
119160
119161
119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