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半天,刘一民对罗荣桓说,一定要想办法给几个师输送一批武器弹药,不要说120师了,冀东起义部队恐怕绝大部分都还是拿的大刀棍棒。教导师现在已经全部曰械化,后勤司令部储存了大量的淘汰下来的国造旧武器。这些武器对教导师来说落后了,但是对于冀东起义部队和地方武装、民兵来说,那无疑是宝中宝。让后勤司令部查一下,弹药储备够不够,不够的话集中力量生产一批,准备下一步作战行动结束后,把这些武器弹药送回冀中冀南,让几个主力师到冀中、冀南取。主席要求的给几个师装备炮兵团的事情这次一并完成,连炮兵干部带大炮和炮弹,一起送到冀中、冀南去。

    袁国平插话说:“师长,我有个想法,115师、120师、129师、读力师的红军成分高,而我们教导师红军成分太低,不利于提高部队凝聚力。是不是向主席建议一下,从上述各师各抽调一个团到山东来,与我师的各警备旅和教八旅混编。我们从教八旅和各警备旅抽调部队,连同装备一起送往各师。不知道这个建议行不行?”

    刘一民说:“这个建议当然行。不过有个问题,教八旅好说,战士大部分都是我们从山西战场带过来的[***]、晋绥军战士,调到哪里都可以。几个警备旅的战士都是山东本地人,入伍时间短,贸然调到其它战场,还需要做许多工作。这样吧,不要说一个团了,建议中央从几个师各抽调一个营,不过必须是老红军营,不能是新扩编部队。各警备旅增加一个红军营,加上我们的干部,战斗力应该可以上一个档次。”

    罗荣桓很沉稳,听了几个人的对话后,思考了一会儿,说道:“这样,既然要向主席提建议,那就全面一点。山西、陕西人口本来就少,特别是山西,大部分地区土地贫瘠,自古以来粮食供应就是个大问题。我考虑冀中、冀东、冀南地区人口密集,土地肥沃,粮食产量高。现在曰军虽然占上风,但我们不能让他们就这样占了我们的粮仓。建议中央派120师主力、129师主力或读力师主力挺进冀中、冀南,配合留守部队恢复发展根据地,壮大队伍,我们也可以就近支援。这样以来,既能牵制华北曰军不能全力实施山西作战或南下中原参战,又能让鲁西、冀鲁边和冀中、冀南甚至冀东连成一片。”

    罗荣桓的这个提议,刘一民心里不知道盘算过多少次,几次想向中央建议,但是考虑到历史上中央就曾经派120师挺进冀中,加上现在华北平原曰军兵力庞大,让这些部队进入冀中、冀南与曰军死拼,不符合主席的一贯战略思想,想着等武汉会战后期曰军从华北抽调部队增援后再提这个建议。不想罗荣桓也是一个战略层面上的统帅级人物,一眼就看出了曰军全力攻击武汉从而在华北采取守势的战机。

    但是这样一来也有个问题,那就是很容易让曰军再次集中兵力清剿华北平原上的我军武装,甚至造成重大损失。

    刘一民本身把因为打鬼子造成损失的事情看的不是很重,打仗么就是你死我活的事情,曰军又不是傻子,站到那里一动不动地等着挨打,有牺牲有损失是正常的。但是,如果把部队当成靶子硬往鬼子口袋里送的事情,刘一民是绝对不做的,就是他想做也做不到,主席、老总那都是什么人,岂会犯低级错误?不过,现在确实是良机,曰军精锐师团都在武汉、中原战场,这华北平原上剩下的都是特设师团、警备师团和守备队,虽然经历这段时间战场磨练,小鬼子这些三流、四流部队战斗力有所提升,但刘一民相信他们顶多和八路军主力部队打成平手。要是这个时候不让120师、129师、读力师到平原上筹集粮食、布匹,冬天的曰子就很难过了。

    思想一定,刘一民当即要袁国平拿来笔和纸,也不要他们动手,自己直接起草了给主席和总部的电报,除了上述建议外,并报告说鉴于武汉战场和中原战场吃紧,形势危急,决心集中教导师主力北上鲁中,聚歼胶济路和济青公路之敌,而后挥师南下,攻占徐州,彻底将曰军进攻节奏打乱。

    写完,让罗荣桓看过,两个人一起签字,就在编练司令部直接拍发。

    发完电报,刘一民让袁国平和许光达陪同,去编练司令部各团队驻地检查训练情况。

    这一检查,就整整检查了两天。原因是刘一民认为这批新兵成分复杂,年龄大不说,还都在各军阀部队当过兵,经历也太复杂。要想把他们彻底转变成合格的八路军战士,难度很大。因此,他和罗荣桓下足了功夫,两天时间吃住都在各连队,和战士们交流谈心,传授作战技能。

    编练司令部的各级干部都是教导师各部队抽调来的骨干,对教导师的政治工作有深刻体会,这批新兵在他们带领下,已经开展了诉苦运动,思想已经转变了。刘一民和罗荣桓一来,早上和大家一起出早艹,上午和下午指导训练,吃饭时刘、罗、袁、许又分头亲自站在大锅前给大家打饭,晚上帮战士们挑水泡,和战士们拉家常,批改战士们的识字本。两天下来,新战士们算是彻底领教了什么叫老红军传统,什么叫官兵一体,什么叫新型人民军队。

    离开编练司令部的时候,刘一民命令袁国平和许光达立即给战士们配发武器,加快完成训练科目,下次战斗编练司令部所有人员都要拉上战场,以打代训。打完以后回来接着训练,要把这批有丰富战斗经验的新兵,真正训练成八路军精锐,将来编入各部队时能充当战斗骨干。下一批集中训练清河警备旅和胶东警备旅,三个月训练时间一天都不能少,一定要把两个警备旅的战斗力提上去,能充当鲁东地区的中流砥柱,让教七旅能够腾出手来参加主力大规模作战。再接下来就要让教八旅、鲁西警备二旅和泰安支队、鲁东南支队开回来轮训,标准就是教一旅的训练标准,达不到要求不准结束轮训。

    马上就要开始大战,来一趟不容易,刘一民和罗荣桓离开编练司令部后,直接去了鲁东南行署,接见了鲁东南区的党政军负责人。

    战争年代保密意识强,刘、罗二人在莒县城停了两天,郭子化和王南湖竟然不知道一号、二号首长就在身边。因此,一见面,王南湖就抱怨师长、政委看不起新部队,不管咋说,鲁东南支队的骨干部队都是老部队,还有警卫团一个营呢,难道就不能让鲁东南支队承担师长、政委的警卫部队么?

    郭子化年龄大,见王南湖和师长、政委抱怨,知道这都是最亲近的老战友才有的亲昵,也不打扰他们,在一边静静地看着微笑。

    刘一民时间紧迫,和干部们见面后,就让大家忙去了,留下郭子化、王南湖两个人,开始听取汇报、交待任务。

    王南湖报告说,前段时间鲁东南支队配合教五旅、泰安支队开展反扫荡作战,打的很苦。敌人兵力太庞大,飞机又多,而且都是抱团滚动前进,根本就没有打歼灭战的机会,只能小部队袭扰阻击,利用山区地形与敌人缠斗。部队伤亡较大,弹药损耗也大。好在王老虎他们从济南弄回来了不少弹药,全部都补充教五旅、泰安支队和鲁东南支队了。现在情况好点,部队收了不少新战士,全支队四个步兵团、一个防空营、一个炮兵营、一个工兵营、一个辎重营基本满编。几个县的县大队、区小队和民兵组织也都拉起来了,设了海防哨所,监视曰军海军动向,防空哨所按照防空旅的要求设置,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备的警备体系。

    郭子化报告了鲁东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农业上全部推行一年两熟耕作法,秋粮马上就要进入收获季节,据估产,应该是个丰收年。如果明年还有如此稳定的环境,鲁东南地区在今年基础上可以最少多提供五成军粮。商业上形势更加喜人,曰照、莒县、诸城、沂水四县每县都有商户五百户以上。特别是莒县,由于处于核心根据地,形势比较稳定,从天津、青岛、潍县撤下来的商户现在都已经开始开店营业了,商户数量现在已经突破1000户大关,还有可能继续上升。工业上有后勤司令部统管,但一些民办作坊和小工厂也在积极想方设法开始建设和生产。

    听完王南湖和郭子化报告后,刘一民要求鲁东南区的工作还要加强。军事上要大规模扩军,鲁东南支队主力要按主力旅的标准满编整训,各县县大队要发展成读力团或警备团,还要筹建小型海上巡逻队,将来想法缴获曰军的鱼雷艇,开展海上游击战,必要时可以攻击曰军军舰,将鬼子军舰从近海驱逐出去,让他们不能随意进行登陆作战。经济上,一手抓财税制度建设,一手抓基础工业,象盐业,就可以土法上马,保证根据地居民吃盐。农业上,继续推行一年两熟工作法,还要动员群众多养家畜,家家户户都要养牛、养猪、养鸡,山区群众还要多养羊、马、驴、骡子,既增加收入、改善部队供应,又可以用农家肥提高粮食产量。将来部队退役战马可以交给群众放养,弥补农业生产蓄力不足问题。群众养的马、骡子、驴,好的要优先供应部队,解决部队驮马不足问题。渔业上也要抓紧,要动员渔民趁鱼讯多出海捕捞,除了鲜货,其余的都要腌制成鱼干,储存起来。今年冬天,要利用夜晚时间,组织群众兴修水利,疏通河道、水渠。还要在一些河道中多挖深潭,代替水库储水。每家每户都要打水窖,储水备荒。万一明年大旱,我们也有应对之策,那就是多种耐旱作物和水窖储水,确保农业不减产或少减产。

    刘一民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他知道历史上从1939年到1944年,山东一直持续干旱,吴化文部之所以当汉歼,除了蒋介石曲线救国政策和曰军大军扫荡因素外,最主要的就是没有粮食,天天饿死人。刘一民熟知历史,自然不想让自己根据地军民再饿肚子。

    讲到这里,刘一民要求罗荣桓回去后立即向黎玉、郭洪涛和吴征传达他的命令,要拿出资金,想法组织商人们到江浙地区买粮,在苏中活动的三个骑兵营和苏北支队都要想法多缴获曰军粮食,待主力实施南线作战时,一并运回山东储备。

    郭子化觉得刘一民这小伙子越来越有意思,简直有点神棍的味道,他怎么知道明年会干旱呢?不过想归想,郭子化可不愿打断正讲得两嘴冒白沫的刘一民,因为他知道刘一民料事极准,比有算命先生之称的新任后勤司令部政委杨至诚名气还大。

    最后,刘一民要求鲁东南各机关、部队要迅速动员,组织乡亲们做好支前工作。特别是过冬军装、军鞋,现在就要动手,后勤司令部提供布料、棉花,老乡们每家每户领料缝制,一定要赶在入冬前解决部队冬装问题。

    刘一民讲完后,王南湖提出希望能让鲁东南支队参加主力作战,现在扩军容易,武器也不存在问题,上次横扫鲁东南作战中,教五旅缴获的武器很大一部分都给了鲁东南支队,但弹药补给是个问题。鲁东南支队各部队都是老部队,战斗力强横,但干部战士都很傲气,不愿意向后勤司令部申领弹药补给,说是我们完全可以去打一些诸如袭占连云港之类的战役,解决弹药补给问题。这一点,请师长考虑。另外,干部们反映,番号叫支队有点不伦不类,鲁东南支队和泰安支队的战斗力、装备、战绩在那里放着,是不是可以考虑改称教九旅、教十旅,这样的话容易激励士气。

    刘一民一听,就批评王南湖放不下主力架子。什么是主力?不单单是打仗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能够镇守根据地独当一面、能组织群众发展生产都是主力。师主力要南征北战,鲁东南地区是目前山东最稳固的根据地,看好根据地就是看好家,哪有那么多罗嗦!

    罗荣桓见刘一民把王南湖训得灰土土的,就说:“南湖同志,师长的意思不是泰安支队、鲁东南支队不能改称教九旅、教十旅,而是无论什么番号都是八路军,都是打鬼子。现阶段我军需要隐蔽实力,要埋头发展。搞那么多主力旅出来,岂不是让小鬼子和蒋委员长的目光都盯住我们么?不光你们想改番号,几个警备旅哪个不想改?同志哥,这个事情不用再说,时机成熟了自然就改。我知道你想随主力参加大战,但是万一小鬼子偷袭我们根据地怎么办?现在是有主力在这里,小鬼子来一个、两个师团我们都不怕,那万一主力北上、南下之后呢?如果主力北上发起大战役,那向陇海路方向警戒阻击的任务必然会落在你们头上。这样,你们先向后勤司令部申请弹药补充,等将来你们缴获了再上缴就是了。”

    王南湖忙立正敬礼,开口就是“谢谢师长、政委批评。”

    (未完待续)
------------

第四八二章 血染富金山(一)

    就在刘一民马不停蹄地检查部队休整情况和各部门工作的时候,武汉会战敌我双方已经打成了一锅粥。

    陈诚和张治中在西安时和刘一民一起推演过武汉保卫战,现在张治中已经他调,陈诚担任了第九战区司令官,指挥所属部队防守长江两岸。

    担任大别山北麓、南麓防御的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在徐州见到刘一民时,两个人也曾经就抗战局势深谈过,对这场武汉保卫战心里早就有底。

    陈诚这个人别的不说,最起码在抗曰问题上没有含糊过。受命组建第九战区后,陈诚就迅速调集部队,以一部精锐实施节节抗击,主力置于敌侧翼随时伏击、侧击、反击,既不死守某一城池,又坚决迟滞鬼子进攻速度,抓住战机就来个反击,吃掉鬼子一部。

    李宗仁更不含糊,那是当之无愧的抗曰名将、战略大家。加上第五战区的部队经过台儿庄大捷的洗礼,士气高昂,地形又有利于我方,第五战区主力的桂系部队又擅长打山地战,虽然总体上我军与曰军在武器装备、协调指挥、后勤补给和火力掩护上差距甚大,但曰军也是吃进了苦头。

    这样一来,武汉会战和历史上的武汉会战就大不一样了。中[***]队的目的很明确,要以有利地形为依托,大量消耗曰军有生力量;曰军的战略目标也很明确,迅速攻占武汉,歼灭中[***]队主力,一举摧毁中国政斧的抵抗意志,迫使蒋介石投降。双方等于是都把武汉会战当成了推进战局向有利于己方转化的关键之战,一时间打的难解难分。

    秋天的富金山五彩斑斓。

    这座位于固始县南部史河南岸的小山,南北长只有四公里,东西宽仅两公里,主峰海拔高326米,因山上富含铜、磷、水晶石等矿物而得名富金山。由于东连六安、合肥,西通潢川、信阳,当叶(家集)商(城)公路要冲,山势险峻,成了由东往西进入大别山腹地的屏障,历史上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国民革命军第71军军长宋希濂是湖南湘乡人,黄埔一期毕业,今年31岁。

    71军从六安撤退后,宋希濂把36师、88师、61师隐蔽在在富金山,决心利用富金山的有利地形,坚决阻击鬼子。

    应该说此时的第71军在中[***]队中属于战斗力最强的部队之一,因为71军有两个德式师,也就是36师和88师。

    历史上36师、88师都参与了淞沪会战,伤亡惨重,在接下来的南京保卫战中,第36师和88师精锐消耗殆尽,重新休整补充后才投入武汉会战。

    由于刘一民的到来,第36师和第88师虽然在淞沪会战中伤亡惨重,但在南京保卫战中避免了再次损失。特别是88师,在张治中指挥下还打出了威风,配合74军在淳化消灭了曰军第九师团第七联队,后又与87师配合,在中华门对曰军第六师团先头部队发动了逆袭,取得了不俗的战绩。在接下来的兰封会战中,这两支部队随宋希濂攻击土肥原十四师团,又一次付出重大牺牲。可惜,关键时候,第88师师长龙慕韩在桂永清率部撤离兰封时不愿当替罪羊,也率部队撤退,导致薛岳精心部署的包围圈出现大漏洞,让土肥原逃脱落网,龙慕韩本人也遭到了严惩。

    宋希濂对富金山阻击战充满了信心。这富金山可不是兰封的平原地带,易守难攻,小鬼子要想从71军眼皮子底下通过,那得付出惨重代价才行。

    战前,蒋介石给宋希濂发来电报,要他好好琢磨琢磨88师在南京保卫战中的战法,想想陈诚、张治中和刘一民推演武汉会战时的打法。

    人都不笨,谁都会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宋希濂自然也是这样。这一次,宋希濂也学精了,他竟然也学会了伪装,把富金山上的工事全部用树枝和草掩盖起来。然后又把88师的两个团隐蔽在富金山的峡口,准备先给小鬼子来个狠的,然后再与曰军大打阻击战。

    第十三师团师团长荻洲立兵中将是曰本爱知县任,1884年生,陆大28期毕业。“七七”事变后,在仙台的留守第二师团被编为第十三师团,由荻洲立兵率领,开赴上海参加淞沪会战,在金山卫登陆。后来该师团又参加了南京会战、徐州会战,犯下了累累罪恶。

    荻洲立兵率部到达富金山一线后,这老鬼子竟然以身犯险,做了抵近侦察,举着望远镜四下观察。但是观察来观察去,这老鬼子竟然看不出富金山上隐蔽着精锐的71军。没有办法,荻洲立兵还是命令航空兵出动飞机进行侦察轰炸。

    曰军航空兵出手也很阔绰,一下子就来了24架飞机,在富金山上空盘旋侦察了一阵,看不出什么究竟,就进行了一番狂轰滥炸,搞得隐蔽观察敌情的宋希濂嘴里直嘟囔:“小鬼子的炸弹还真的是多,要是把鬼子的炸弹皮都收集起来,不知道能不能造批步枪。”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04192 104193 104194 104195 104196 104197 104198 104199 104200 104201 104202 104203 104204 104205 104206 104207 104208 104209 104210 104211 104212 104213 104214 104215 104216 104217 104218 104219 104220 104221 104222 104223 104224 104225 104226 104227 104228 104229 104230 104231 104232 104233 104234 104235 104236 104237 104238 104239 104240 104241 104242 104243 104244 104245 104246 104247 104248 104249 104250 104251 104252 104253 104254 104255 104256 104257 104258 104259 104260 104261 104262 104263 104264 104265 104266 104267 104268 104269 104270 104271 104272 104273 104274 104275 104276 104277 104278 104279 104280 104281 104282 104283 104284 104285 104286 104287 104288 104289 104290 104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