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老总惊闻:“这个情报准确么?”
刘一民回答:“是截获的敌电台情报,应该是准确的。”
刘伯承说:“你们打完清溪镇战斗后,中央军的密码好像又换了,军委尚未破译,你们怎么知道?”
刘一民说:“报告参谋长,我师在清溪镇战斗当曰尚能截听敌电报,中央军调动情况截听不止一次,蒋介石并且指令薛岳部补充不足部分可以援军处获得弥补。另外,我们审问了敌五十九师师长韩汉英,知道了蒋介石的部署。至于川敌,不用情报,靠分析就能推断出来,刘湘和何健、白崇禧的想法一样,对我们必然是严防死堵,阻止我军进入四川,甚至可能会把战斗放在黔北来打。”
刘伯承忙用铅笔在地图上一一标注。
好在朱老总、刘参谋长对川军非常熟悉,对潘文华此人也很熟悉,刘一民这一提醒,二人忙着去翻看截获电报和四方面军电报,对川军调动情况进行研究。
刘一民知道,这都是有军神称号的人物,稍微一提醒,自然情况就会发生大的变化。看看朱老总和刘参谋长谁也顾不上理他,就去找陈云同志李富春同志去了。
陈云同志和李富春同志已经接到了[***]的电话,在设在天主教堂的总政治部里等他。
一见二位,刘一民就发现二人和后世照片上的形象相差不大,只不过看上去更年轻。
陈云同志一见刘一民,就拉着他的手,感谢警卫师几次送来的物资和资金。弄得刘一民都不好意思。
李富春同志到是没有那么多的寒暄,直接就问为什么要把1000多万现大洋退回去。
刘一民知道,这两个人是党内的经济大家,人品好,德望高,深受大家敬重。忙一五一十地作了汇报。
听完汇报,陈云同志说:“你做的对,我们红军不是土匪,我们不能干自毁长城的事情。刚开始的时候,一听说你把缴获的1000多万银元退了回去,心疼的我直跺脚。1000多万呐,我们能办多少事啊!说实话,想去打你的心都有。听了你的汇报,我就明白了,为什么苏区肃反的时候,做生意的都跑了,是我们的政策不对路。[***]说,让我们三个拿出一个红军的工商业政策草稿,我看,你起草,我和富春同志研究把关。你看怎么样?”
刘一民笑着说:“服从命令听指挥!”
三个人爬在一张桌子上,刘一民写,陈云和李富春研究,很快就形成了几条意见,这就是红军第一个比较规范的保护工商业的条例,后世俗称刘八条。
中国工农红军工商企业保护条例:中国工农红军是中国人民民族读力解放的先锋队,负有保护和促进民族工商业发展的重任。
第二条:民族工商企业是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遵守本条例、合法经营、合理赚取利润的工商企业主及其雇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组成部分。
第三条:中国工农红军保护中国境内民族工业和商业、金融等工商企业利益不受侵犯,反对一切官僚资本、殖民资本侵吞民族工商企业。
第四条:反对一切破坏民族工商企业发展的行为。
第五条:红军各部队在战斗中,严禁向工商企业摊派、挖浮财,严禁拘禁工商企业主及其雇员。
第六条:欢迎有识之士进入红军根据地创办企业、从事商品贸易、物资交流,税率一律按根据地优惠税率计算。
第七条:严禁工商企业有下列行为:
1、以工商企业资本、生产资料、产品和商品资助曰本侵略者,违者以汉歼论处;2、严禁工商企业囤积居奇,哄抬物价,谋取暴利;3、严禁工商企业剥削工人,践踏工人权利;4、严禁进入红军根据地的工商企业偷税、漏税、逃税。
第八条:处罚:
1、对汉歼工商企业,除没收资产外,当事人一律论罪处理。
2、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官僚资本,一律予以没收。抓获的官僚资本家,按俘虏对待。
3、对剥削工人、践踏工人权利、有血债的,除没收资产外,对当事人审判处理;4、对囤积居奇,哄抬物价,谋取暴利的,除没收非法所得外,对当事人审判处理;5、对在红军根据地内偷税、漏税、逃税的,除追缴税款外,追究当事人责任。
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四年十二月写完后,三个人又逐条交换意见,最后决定合适时机交中央讨论施行。
末了,陈云感叹道:“红军里象你这样对经济有所研究的干部太少了,很想把你调来给我做助手,可惜现在战事紧张,你又有很高的军事才能,遗憾啊。”
李富春说:“不用遗憾,他在前面给我们弄钱、弄物资就行了,其他活我们干。”
刘一民笑着说:“看看,一会儿就又给我布置任务了。如果有可能,多支援我点干部,才是真的支持我。”
陈云说:“别的不好说,给你管后勤的干部我负责解决。上次已经去了个吴征和几个干部,不够的话再派。只要你能弄来钱、粮、军火,让我去给你当兵都行!”
刘一民连忙说承受不起,三个人哈哈大笑。
(未完待续)
------------
第七十三章 遵义会议(四)
从陈云、李富春同志那里出来,看看天色还早,刘一民没有急着回红军总部,也没有回随行的骑兵连驻地,而是带着李成毅和唐星樱在遵义街上漫步。
那个时候的遵义,虽然号称贵州第二大城市,但以刘一民的眼光看来,还属于山区小城。
一路走来,刘一民对当初选择在遵义建城的杨轸敬佩不已。
民间传说杨轸坐虎车到穆家川,看见这里水草丰美、林木苍翠,有王者之气,才选择在这里建城,作为自己的统治中心。刘一民不这样看,这一路看来,刘一民心里就明白,杨轸只所以在这里建城,主要是看中了遵义的地形。
遵义老城三面环山,一面临水。西面是府后山,北面是小龙山,南面是红花岗,东面是湘江,四面都有屏障。城墙就是从磨刀溪到府后山,再到小龙山,沿小龙山山麓顺湘江到碧云路口,依山造势,守江成险。
在冷兵器时代,这样的地形易守难攻,基本上就可以保证安全了。
刘一民想,幸亏刘伯承采取的是骗开城门的办法,不然,在没有炮的情况下,遵义城确实不好打。历史上红军二占遵义的时候,就付出了包括三军团参谋长邓萍在内的巨大伤亡,三军团打的基本可以撤销建制了。
边走边想,不知不觉绕遵义老城转了一圈。转完了,刘一民对遵义的地形也了然于胸了。
从观察情况看,老城是黔北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学校、医院、图书馆应有仅有,孔庙、佛寺、道观、教堂、清真寺一应俱全,东门周家、北门李家、西门蔡家、南门蹇家、大坝子杨家、协台坝罗家、大仁阁蒋家、杨柳街刘家、经历司唐家等一个个优雅的世家庭院和王家烈、柏辉章、刘建群、犹国材、郭惠苍、刘思齐等黔军将领、民国要员的公馆杂处其间,还有洗马滩、马草街、轿子街等专门为达官贵人服务的行业聚集区。看的刘一民眼花缭乱,忍不住感叹这小小的黔北名城规模虽然不大,但确实是文化底蕴浓厚。
而湘江对岸的新城区则为商业区和工业区,商号、金号、银行、货栈、工厂作坊、集贸市场大多集中于此。由于丝织工业比较发达,加上桐梓系军阀把遵义作为自己最主要的根据地,在这里大兴土木,因此,遵义的工人比较多。历史上红军占领遵义后,[***]、朱德都曾亲自向群众演讲,红军也组织了各行业工会,单是这些工会就组织工人为红军加工了10万斤大米、1万套军装,而且输送了5000名工人新兵,让红军实力有所恢复。现在红军占领遵义后比历史上的情况大有改变,参军的人应该更多才是。
看完了,天爷黑了,唐星樱也跟着走累了,刘一民三人就进了一家小吃店,想品尝一下遵义名吃。
老板是一个40来岁的汉子,一见是红军战士,就主动向刘一民推荐店里的民吃豆花面和羊肉粉。
刘一民问豆花面是怎么做的,老板就说:“这位红军长官,豆花就是水豆腐,是用前一次点豆腐的窖水存放几天后成为酸汤,用这种酸汤点的豆腐,没有石膏或卤水的苦涩味,比一般豆腐细嫩,比豆腐脑紧扎。面条捞上来后,上面放上豆花,让面条浸在豆浆中,再放上做好的肉梢子,那味道美极了!小店经营时间很长了,客人们都很喜欢。”
刘一民一听就觉得食欲大开,就说:“来三碗。”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23633
23634
23635
23636
23637
23638
23639
23640
23641
23642
23643
23644
23645
23646
23647
23648
23649
23650
23651
23652
23653
23654
23655
23656
23657
23658
23659
23660
23661
23662
23663
23664
23665
23666
23667
23668
23669
23670
23671
23672
23673
23674
23675
23676
23677
23678
23679
23680
23681
23682
23683
23684
23685
23686
23687
23688
23689
23690
23691
23692
23693
23694
23695
23696
23697
23698
23699
23700
23701
23702
23703
23704
23705
23706
23707
23708
23709
23710
23711
23712
23713
23714
23715
23716
23717
23718
23719
23720
23721
23722
23723
23724
23725
23726
23727
23728
23729
23730
23731
23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