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意地点点头:“我相信警卫师一定能完成承担的光荣使命。”
朱老总慈祥地看了看刘一民,交待道:“关键是隐蔽和伪装,占领宜宾后,迅速北上,一路不与敌纠缠,能不打就坚决不打,直取成都。等占领了成都,站稳了,想打哪个就由你了。万不可一时气盛,只顾着路上消灭多少敌人,而忘了夺取成都的任务。”
刘一民点点头:“我知道。”
周副主席说:“刘一民同志、蔡中同志,在可以告诉战士们此次进军目标的时候,要向大家讲清楚我军这次行动的重要意义。要告诉党员和干部,克服一切困难,迅速占领成都,就是现阶段对党的最大忠诚。”
刘一民和蔡中一起向周副主席敬礼:“是,按周副主席的指示办。”
看看时间不早了,要交待的话也都交待了,[***]挥挥手:“出发吧,成都见!”
刘一民几个和首长们告别后,就出发了。望着浩浩荡荡的警卫师部队,一直没有说话的张闻天开口了:“老毛、恩来、老总,我看警卫师可以升格成军团了。”
朱老总的目光一直追随者警卫师的队伍,看着骑兵、炮兵、步兵、工兵、辎重部队一队队从眼前走过,眼睛都有点湿润了。听了张闻天的话,朱老总就接到:“他们实际上已经是一个军团了,而且是一等一的主力军团。”
周恩来兴奋地说:“大家想一想,当强大的警卫师突然出现在成都平原的时候,蒋介石、刘湘会是什么表情啊?”
[***]说:“那还用想?一定是面如土色、跌坐在地喽!走吧,伙计们,回城了。”说完,六领着大家拔马返回遵义城去了。
刘一民越来越喜欢夜晚行军了,没有敌机搔扰,部队可以沿着大路前进,加快了行军速度,减少了行军难度。
特务营特种作战大队的战士们已经跟着向导先出发了,沿途留下路标,引导部队行动。
一军团早已占领了仁怀。从遵义到仁怀,一路上不用担心大股敌人伏击,小股零散敌人看见这么大规模的行军队伍,早就躲的远远的,根本就不敢轻捋虎须。所以,虽然山路难走,但行军的整体情况还是令人满意的。
天明的时候,部队赶到了仁怀县城,和一军团接上了头。[***]军团长、聂荣臻政委亲自安排警卫师宿营。刘一民也不客气,命令部队按照一军团安排分散宿营,并命令炮兵团留下山炮和迫击炮汇编的一营归一军团指挥。
中午的时候,部队结束宿营,继续向茅台镇前进。
茅台镇就坐落在美丽的赤水河边。
据说,早在汉武帝时代,茅台镇就生产出了让汉武帝心醉的“甘美酱香型”枸酱酒,由此名声大振。到了明万历二十七年,也就是1599年万历帝灭播州杨氏后,随军征战的邬氏定居茅台镇,建立了第一家正式的酿酒作坊。到了清嘉庆、道光年间,茅台镇上共有二十余家烧坊,产品远销滇、黔、川、湘。到了1915年,北洋政斧将茅台酒送到美国旧金山万国博览会参展,外国人一看是土瓦罐装的酒,根本不屑一顾。一名北洋政斧的官员情急之下,抓起一罐茅台酒摔倒地下,这一下,浓浓的酒香一下子就征服了在场的所有人。茅台酒也荣获了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金奖,一跃成为举世闻名的名酒。此时,茅台镇上共有“成义烧坊”、“荣和烧坊”、“恒兴烧坊”三家专业酿酒作坊,成义烧坊的茅台酒俗称华茅,荣和烧坊的茅台酒俗称王茅,恒兴烧坊的茅台酒俗称赖茅,三家烧坊年产酒不到3万公斤。
傍晚的时候,古镇茅台笼罩在落曰的余晖下,显得更加古朴沧桑。
码头上,停满了远道赶来运酒的船只。因为有自古赤水不夜行的古训,船工们都早早泊岸,上岸喝酒、歇脚去了。
这个时候,中国工农红军中央警卫师先头部队特种大队和一团一营一连先后走进了古镇。随后,警卫师大队人马开进了古镇,平静的古镇立即热闹起来。
接近茅台镇的时候,刘一民就闻到了空气里浓浓的酒香。想想后世茅台酒一瓶几百上千的价格和坚挺的股价,刘一民就交待吴征给每个战士发一块银元,用于购酒。但不许喝多,以免影响晚上行军。又让李清命令部队,不准破坏镇子里的一切设施,包括酒缸、酒坛、酒瓶。
进了茅台镇,除留下控制渡船和担任警戒的小部队外,警卫师各部队在提前到达的特种大队战士引导下,迅速分散休息,准备吃晚饭。许多战士拿着刚领到手的银元,在镇子里买酒。
刘一民命令工兵团利用渡船迅速搭建两条浮桥。
古镇里的人突然发现一支大军不声不响地开了进来,瞪着惊疑的眼睛打量着这支队伍:灰军装,八角帽,红帽徽,红领章,风尘仆仆的,象是走远路赶来的。商人们马上就想着赶紧关门,免得被大军抢了,普通老百姓也呼儿唤女,忙着上门闭户。
很快,老百姓就不慌乱了。这支大军和过去路过的大军不同,不进老百姓院子,一堆堆分散在镇子里的空地、空场上。很快还有士兵拿着钱来买酒。
天神啊,大兵们不是抢酒抢东西,而是拿钱买,这可新鲜了。
于是,商人们首先喜笑颜开,和买酒的红军战士开始拉话了。这一拉话,红军的宗旨、姓质、北上抗曰的目的就一传十、十传百的在镇子里传开了。
那个时代,茅台酒藏在深山,非常便宜,一斤酒也就几块铜板。红军战士人人一块银元,那是很大的购买力了。加上茅台酒产量有限,一时间,许多店家的酒缸就空了,忙着去烧坊提酒。
镇子里最大的成义烧坊的华老板一听说大军进镇,就慌得不知道如何是好,急急忙忙招呼伙计们赶紧关门藏酒,生怕动作慢了,几代人的心血就完了。
忙乎了半天,不见有乱兵上门搔扰,华老板有点惊疑不定,难道这支大军已经走了?很快,店铺提酒的人就到了,而且是络绎不绝。华老板就想啊,真是奇怪了,往年一过大军就是一场灾难,今天的大军难道是财神下凡或者是菩萨化身?怎么不抢不杀,反而大把地送银子啊。
问过了一个来提酒的店老板,才知道来的是红军,而且红军保护工商业。华老板就想,真的是仁义之师到了,能做到秋毫不犯、保护贫民和工商业的,自古以来恐怕也只有唐太宗李世民的部队能做到。看来,这是一支志在天下的大军。平生能见如此军队,也是一种机缘。忙叫伙计们杀猪、装酒,他要去慰问红军。
刘一民见部队一安置好,就让张海涛、李成毅多买点酒,给战地救护所送去。自己和蔡中一起去战地救护所看望伤员们。
到了战地救护所,就见所长陈同领着医护人员正在拿酒给伤员们擦伤口。刘一民大吃一惊,自己来的目的就是向让医生们用酒给伤员擦伤口消炎的,没有想到陈同无师自通,已经干上了。
看见师长、政委过来,陈同就赶紧报告敬礼。刘一民说:“陈所长,你们一路辛苦了,有什么困难没有?”
陈同是原红五师的医生,在新圩被刘一民救下后就一直随着十八团行动。他对刘一民非常尊敬,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刘一民从不抛弃伤员。要知道,红军处于转移中,带着伤员就影响部队行军速度。这行军速度一慢,就容易被敌人追上。所以,战争年代,红军伤员基本上都是就地安置在老百姓家里养伤,许多人后来被白匪抓住,牺牲是可以想见的结局。
自从遇见刘一民,这支红军部队无论再难再苦,都是带着伤员走。按照刘一民的说法,那就是红军战士的生命最宝贵,宁可少带点物资,都要带上伤员。他们养好伤就是骨干,一个人说不定将来就能带出一个排、一个连,甚至一个营、一个团。
加上从十八团到警卫师,这支部队连战连捷,缴获大,药品也不发愁,大部分伤员恢复都很快,这医生也就好当了。
听见师长问自己,陈同就报告说:“谢谢师长关心,暂时没有什么困难。就是医护人员少了点,要是能再添点人就更好了。”
刘一民说:“医护人员很快就有了,这个问题你不用考虑,我会记着的。对了,你怎么知道用酒给伤员擦伤口可以消炎啊?”
陈同笑了:“师长,不是我知道,是大部分医生都知道。酒里含有酒精,不但可以消炎,还可以活血化瘀。用酒泡脚,走路非常轻快。可惜,这酒太好了,也太贵了,我们享受不起。”
刘一民说:“我已经让警卫营去买酒了,一会儿就给你们送来了。你们想法多带点,路上宿营时多给伤员擦伤口。”
话音未落,就听见一个伤员喊道:“我不擦,拿走,赶快拿走!”
刘一民听声音有点耳熟,走到跟前一看,才发现是西延整军时候到新兵连带头诉苦的老红军战士牛亮子,就说:“牛亮子,为什么不让同志们给你擦伤口啊?”
一见是师长,牛亮子在担架上抬起身子坐了起来,说到:“报告师长,老三营八连排长牛亮子向你报告,我的伤口不碍事,这酒那么贵,给其他重伤员擦吧,我忍一忍就好了。”
刘一民看了看他受伤的部位,是在腹部。陈同忙说:“报告师长,牛亮子同志很勇敢,子弹把他的肠子打断了,抬下来的时候一直昏迷,手术后效果不错,现在恢复的也很好。”
刘一民一听,就问陈同:“是谁做的手术?”
陈同说:“报告师长,是我做的。”
蔡中插话道:“师长可能不知道,陈同同志曾经到德国留学,学的就是外科。还会一口流利的德语。”
刘一民想,这红军队伍真的是人才荟萃,不知道还有多少惊喜等着自己呢。就对陈同说:“谢谢你,陈同同志。交给你个任务,回头你给我列一个需要的医疗器材和药品表,下一次战斗的时候,优先解决战地医护所需要的物资和装备。”
陈同说:“师长,这可是你说的,不是我给你找麻烦。那我现在就去列了啊?”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2071
2072
2073
2074
2075
2076
2077
2078
2079
2080
2081
2082
2083
2084
2085
2086
2087
2088
2089
2090
2091
2092
2093
2094
2095
2096
2097
2098
2099
2100
2101
2102
2103
2104
2105
2106
2107
2108
2109
2110
2111
2112
2113
2114
2115
2116
2117
2118
2119
2120
2121
2122
2123
2124
2125
2126
2127
2128
2129
2130
2131
2132
2133
2134
2135
2136
2137
2138
2139
2140
2141
2142
2143
2144
2145
2146
2147
2148
2149
2150
2151
2152
2153
2154
2155
2156
2157
2158
2159
2160
2161
2162
2163
2164
2165
2166
2167
2168
2169
2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