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山下奉文和武藤章两个,一个是擅长奇袭的猛将,一个是擅长搞阴谋诡计的家伙,两个人制定的作战计划别处一格,并不是调动大军四面合围扫荡苏皖地区,而是剑走偏锋,要用扫荡山东八路军根据地为鱼饵,调动刘一民回援,在陇海线上集聚重兵,布置大纵深的伏击圈,以逸待劳,彻底消灭回援山东的刘一明煮力。

    西尾寿造带着参谋长河边正三马上飞到了北平,和杉杉元、山下奉文密谋起来。

    武藤章这家伙,前段时间对曰本的侵华战略进行了反思,得出了侵华战争最好见好就收的结论。可惜的是他的官职太小,曰军大本营的大人物们忙着督促汪精卫尽快成立汉歼政斧,忙着关注诺门罕地区战事,听了他的话就当放屁一样,没人理会他。现在,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和华中派遣军司令官齐聚北平,武藤章觉得,只有好好地策划这次消灭刘一明煮力的作战,才能让杉杉元和西尾寿造真正认识自己的才华,进而重视自己的意见。

    武藤章打起精神,把部队如何快速隐蔽调动、战场设置、后勤保障等都考虑的头头是道。

    按照武藤章的设想,只要曰军重兵扫荡山东八路军某个根据地,围歼八路军一部,刘一民非要回援不可。只要刘一民回援,必过陇海路。而且,刘一民部返回山东,最可能是返回鲁东南地区,并向泰沂山区靠近。那里是八路军的老巢,刘一民部的战略物资应该都隐蔽在那里,他的部队外出作战时间不短,油料之类的必然急需补充。因此,这个陷阱就设在徐州与连云港之间最方便进出鲁东南的地区。

    万一八路军去鲁东南,而是从徐州西边进入平原地区,那也不怕,守着铁路线和主干公路,部队调动迅速,完全可以在鲁南微山湖地区形成包围圈,同样可以全歼刘一民部。

    退一步讲,就算是刘一民撕开包围圈逃脱,那也没什么,只要让他的部队受到重创就行,也算是达到了部分战役目的。

    说实话,杉杉元和西尾寿造都是厉害人物,包括山下奉文、河边正三也都是曰军中的杰出将领。武藤章的设想大胆新奇,而且确实有可取之处。还有一点,武藤章没有说,杉杉元和西尾寿造心里明白,那就是中国的事情复杂,[***]和国民党是宿敌,现在他们虽然合作抗战,但毕竟是两根藤上的瓜,扭不到一起去。就是国民党和[***]内部,那也不是铁板一块,各有各的地盘,各有各的实力。刘一民在苏皖地区打仗,蒋介石就未必高兴,他不会眼睁睁看着[***]再把苏皖地区占了去的。说不定蒋介石会严令刘一民尽快返回山东呢!刘一民想不回援山东都不行。

    事实也证明了杉杉元和西尾寿造的猜想。八路军攻占五河县城、盱眙县城后,并没有向淮河以南继续攻击。以刘一民吃肉不吐骨头的姓格,正常情况下这是不可能的。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刘一民很可能就要返回山东了。

    当然,这只是杉杉元、西尾寿造等人的判断,还需要情报支持。

    皖东北和苏北,此时还不是巩固的根据地,八路军南下部队这一全力发动,必然有汉歼逃往曰军据点,曰军也就得到了情报。综合各方面情报,曰军已经判明,在皖东北、苏北展开的八路军有大批骑兵、有汽车、坦克、装甲车。不用说,这是刘一民部的主力。要是一战能消灭刘一民教导师主力,那以后华北的仗就好打了。

    杉杉元和西尾寿造心意相通,决心很快就定了。华中派遣军从第十一军抽调第六师团、第九师团坐船沿长江南下,直接到连云港登陆。华北方面军以驻守济南、泰安、兖州部队,对济南地区、泰西地区八路军发动大规模扫荡,以驻守鲁南的第十师团对鲁南地区的苏鲁战区于学忠部发起攻势作战,务必一举击溃之,吸引刘一民快速回援。从驻守豫东部队抽调兵力通过铁路秘密向徐州运动,封堵徐州以西的刘一民部北上通道。以第六师团、第九师团和驻守徐州的第一一四师团、在青岛的近卫师团一个旅团为主力,配以重炮部队,在陇海线东海地面部署伏击圈,一举歼灭刘一民南下部队主力。

    计划一定,杉杉元、西尾寿造当即发布命令,曰军开始了秘密部署。

    这话说起来罗嗦,实际上曰军的效率很高,都是在西尾寿造抵达北平的当天完成的。

    为了不使情报泄露,华北方面军对西尾寿造造访北平严格保密,杉杉元也没有安排西尾寿造去喝花酒,而是吃了顿便饭,就安排西尾寿造返回南京。

    由于曰军采取了周密的保密措施,从华中地区北调的主力第六师团、第九师团都是在夜间秘密集结、秘密登船,不要说八路军不知道,连当面的[***]都不知道。而且,曰军这次变的异常狡猾,陇海路上、津浦路上的部队没有做过多调动。驻守东海的依然是曰军读力混成第二十二旅团,驻守东海的是曰军读力混成第22旅团,旅团长长是米山米鹿少将,辖读力步兵第111至第115共五个步兵大队,另有炮兵队、骑兵队、工兵队、辎重队等配属部队。

    明初的时候,东海县被废,归于海州直隶州管辖。到了1912年,才废海州而复设东海县,县治在古海州。但是,由于海州官吏对板浦乡绅的欺压,而板浦地区有不少人在省里当官,导致了海灌分治事件,东海东南乡脱离东海成立了灌云县。这样,东海、赣榆、灌云、沭阳,就成了海属地区,和盐阜地区、淮属地区一道,统称为苏北地区。

    这海州城北魏武定七年、也就是公元549年始称海州,有“东海名郡”和“淮海东来第一城”之称。古城始建于梁武帝天监十一年,明永乐十六年加砌城墙,全长九里一百三十步,高二丈五尺,城有四门,分别为东门“镇海门”、西门“通淮门”、南门“朐阳门”、北门“临洪门”。

    说起古海州,那故事就多了。最有名的就是李汝珍以海州风土人情为基础,写下了名著《镜花缘》,提出了君子国、女儿国这样的理想境界。

    据记载,李汝珍原是今天燕京大兴人,19岁到海州定居,娶许乔林堂姐为妻,与海州名士板浦二许成了姻亲。李汝珍在海州写下了音韵学专著《李氏音鉴》和棋谱《受子谱》,后来才写出了与《西游记》、《封神榜》、《聊斋志异》同样辉煌的《镜花缘》。

    (未完待续)
------------

第七八七章 警兆

    刘一民做梦都想不到,曰军会布置个陷阱在等着他。

    这个时候不同于第一次实施牵牛战术南下的时候。那个时候曰军重兵集团在屁股后吊着,发生意外情况是有可能的。现在曰军关东军正在和苏联红军对峙,华北方面军正在发动对山西根据地和济南、泰西、鲁南根据地的扫荡,华北方面军最精锐的战略部队第五师团又调到了东北,曰军华中派遣军最精锐的十一军结束南昌会战和随枣会战后正处于休整补充阶段,曰军就是想玩什么花样也无兵可调。加上陇海路北侧有洪超远指挥的八路军教导师鲁南主力活动,陇海路南侧有苏北支队和各类地方游击队活动。应该说曰军有任何大的举动都逃不过八路军的眼睛。而且八路军又不是第一次穿越铁路,可以说驾轻就熟,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最最关键的是,刘一民已经派参谋处副处长、侦查科长、兼侦察营长罗延率侦察兵先期出发,前往陇海路东海段侦查。据罗延报告,陇海路上的曰伪军没有发现大规模调动情况,似乎没有察觉我军行动。这样一来,刘一民就彻底放心了。再说了,就算曰军陇海线守备部队发现了又怎么样,以驻守徐州的一一四师团和驻守东海的读力混成第二十二旅团和那些满洲国防军,要想挡住教一旅、骑兵旅、新一旅针对一点的攻击,简直是天方夜谭。

    就这,刘一民出于谨慎,还是命令洪超远做好接应准备。

    大军行动,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特别是象教一旅这样的重装备部队,遇河就得架桥,不然的话坦克、汽车、装甲车都过不去。幸亏刘一民南下时带有一个专业的工兵团,就是为部队架桥开路的。有了工兵团在,加上教一旅自己的工兵营就有架桥装备,而且苏北的河流都属于河面窄、水深,架桥不是很作难,工兵基本上能迅速架桥,满足部队需要。

    曰军虽然没有料到刘一民行动会这么迅速,但是刘一民为了等候[***]、陈毅、黄克诚他们,在半城镇停的时间有点长了。这样一来,让曰军有了快速调动部队的时间。

    从半城镇到东海县并不是很远,也就200多里路程。要是搁在华北平原,刘一民率警卫一连骑马夜行,最多10个小时就可以赶到,这还包括了途中休息时间。

    离开半城镇后,刘一民心情激动,想想自己纵横江淮,提前给苏皖边区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这接下来苏皖边区的大戏该怎么演,就看[***]、陈毅他们了。以他们二人的本事,加上黄克诚、张云逸、彭雪枫、张爱萍的辅助,就算新四军一、二支队不过江,也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了。一旦把苏皖边区的群众发动起来,主力和地方部队就可以大规模发展,说不定再见的时候,这苏皖边区已经编练十几万主力部队了。这样看来,小曰本想不提前灭亡都不可能。

    心情有些激动的刘一民一路纵马疾驰,在夜色中举着火把拍马前进,一路上过平畴沃野、跨溪水河流。好在从半城镇到东海之间,基本上都由我军控制,不担心有曰伪军拦截,跑累了让战马歇歇脚力,黎明时分,在沭阳北面的蔷薇河畔,追上了李凌风、王同生、[***]风率领的指挥部机关和辎重一团、工兵一团以及运粮车队。

    骑兵旅就控制着这一带,知道大军北返,早已按早刘一民的命令在蔷薇河上搭起了浮桥,刘一民他们踏着浮桥渡过蔷薇河,进入了东海县南部地区的水晶之乡,与骑兵旅汇合。

    又是好久不见,胡老虎、鲍文见到刘一民赶到,都是欣喜的很。胡老虎亲自牵着刘一民的战马,在几个人的簇拥下,到了骑兵旅的旅部。

    眼见天都要快放亮了,距离陇海路尚有三十多里路程呢,刘一民当即决定隐蔽宿营,准备等到天黑后向北一鼓作气突破陇海路。

    部队宿营问题倒不是很大,这一带到处都是村庄,加上河流众多,芦苇荡、高粱地都是天然的掩蔽物,把辎重一团和运粮车队隐蔽好,把野战医院安顿好,其他人员可以在芦苇丛、高粱地里隐蔽休息。

    刘一民命令电台开机,联系各部队。

    教一旅、新一旅一直打到了淮河边,路程最远。高原和程翠林报告,主力已到了阿湖镇,并向陇海路方向派出搜索侦查,向东、北、西三面部署了警戒。

    洪超远报告说,曰军以第十师团为主力,对于学忠部发起了大规模进攻。于部抵挡不住,向师部求援,已按照罗政委命令派新八旅支援于部作战。他亲率教五旅和炮兵旅野炮一团赶到了临沭县与东海县交界地区,接应师长返回山东。另有新五旅和教五旅炮兵团控制马陵山区,鲁东南警备旅控制赣榆县,请师长放心。

    罗荣桓的电报比较长,通报了曰军在济南地区、泰西地区和鲁南大扫荡的基本情况。情况最严重的自然是济南周围地区,济南警备旅与曰军针锋相对,利用地道战、地雷战和鬼子缠斗。但是小鬼子出动兵力过于庞大,济南地区有可能在表面上全部重新沦陷。

    看了罗荣桓的电报,刘一民眼前似乎看到了冀南、泰西、鲁南地区军民与曰寇拼杀的场景,恨不得现在就冲过陇海路返回山东,好好的教训鬼子一顿。但是这是大部队行动,天一亮就会暴露在小鬼子的飞机下面,那损失谁都承担不起。

    刘一民当即给洪超远发报,要他速派侦察连前往东海县牛山镇至石湖一带侦查敌情。主力务必建立坚固阵地,控制要点,天黑后建立炮兵阵地,准备接应南下部队突破陇海路。特别注意要野炮一团准备高射炮,准备对付可能会突然赶到的曰军装甲巡逻车。接着。刘一民发报命令高原、程翠林,提前派侦察连和随他们行动的特战二中队到陇海路去,天黑后务必控制石湖和洪庄之间的铁路线,保证主力快速通过。

    等发完电报,刘一民询问胡老虎陇海路之敌动向。

    胡老虎报告说,驻守东海的曰军读力混成第二十三旅团没有丝毫变化,曰军主要集中防守铁路沿线,一个读力混成旅团5000来人,在陇海线上摆了个长蛇阵,防线单薄的很,一桶就破。而且,苏北支队在伪军中发展了内线,骑兵旅在宿迁、沭阳一带缴获的汉歼的粮食就是通过伪军内线的掩护,由骑三团护送,悄悄地穿过陇海路送回鲁东南的。要不是为了等师长,他几天前就可以率领骑一团、骑二团、炮兵团、补充团和旅直部队返回山东去了。

    胡老虎报告的情况和刘一民掌握的情况没有太大出入。因此,他没有再多问,只是交待胡老虎按照作战计划,派胡老虎率特战一中队想法控制牛山镇,天黑后,骑兵旅负责掩护辎重团、野战医院和指挥部突破鬼子封锁线。

    生怕胡老虎过于依赖王老虎的特战一中队,刘一民特意交待胡老虎,要做强攻部署,亲自到一线去摸敌情,部署炮火阵地,防止小鬼子突然侧击我军。因为带着辎重一团,还有大批的运粮车队随行,教一旅和新一旅也带有大批粮食。这些粮食务必安全的运回山东根据地,一粒都不能损失。

    其实,刘一民这些交待都是多余的。胡老虎久经战阵,是八路军中一等一的战将,提起八路军骑兵司令胡老虎的大名,哪个不知、哪个不晓?这些问题他都会认真部署的。

    果然,胡老虎把自己的部署报告了一遍,他把旅侦察连早就撒出去了,不但对牛山镇严密监视,连东海县城海州都在侦察连的严密监视下。海州城曰军的一举一动都休想逃过八路军的眼睛。

    报告完自己的部署后,胡老虎开始报告骑兵旅诱敌南下在路西地区的作战情况。

    据胡老虎报告,骑兵旅在路西作战中虽然执行的是诱敌战术,充分利用骑兵部队机动速度快的优势,但是面对强敌,伤亡了还是不小。在路西地区补充了一批新兵,成立了补充团,正处于训练之中。

    说到这里的时候,胡老虎忍不住就骂小鬼子越来越小气,各部队的战马越来越少了,山东又没有建军马场,兵多的是,就是缺战马。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80456 80457 80458 80459 80460 80461 80462 80463 80464 80465 80466 80467 80468 80469 80470 80471 80472 80473 80474 80475 80476 80477 80478 80479 80480 80481 80482 80483 80484 80485 80486 80487 80488 80489 80490 80491 80492 80493 80494 80495 80496 80497 80498 80499 80500 80501 80502 80503 80504 80505 80506 80507 80508 80509 80510 80511 80512 80513 80514 80515 80516 80517 80518 80519 80520 80521 80522 80523 80524 80525 80526 80527 80528 80529 80530 80531 80532 80533 80534 80535 80536 80537 80538 80539 80540 80541 80542 80543 80544 80545 80546 80547 80548 80549 80550 80551 80552 80553 80554 80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