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种事也不能天天干,山下奉文和武藤章都是侵华战争狂人,念念不忘他们的神圣职责,眼睛一直盯着八路军的一举一动。

    八路军北返部队虽然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措施,白天宿营,晚上行动。但是那么多的车辆晚上都要大开车灯前进,还要在河上提前架浮桥,动静太大,根本就躲不过提前潜伏的汉歼们的眼睛。

    这些汉歼中有一些是从皖东北或苏北逃到徐州去的。这些家伙一是对八路军怀有刻骨仇恨,因为八路军执行了没收汉歼财产的政策,烧了他们的地契,把土地分给了无地农民;抢了他们的粮食,那可都是他们收租子收上来的,来不及粜,现在都成了八路军的了。二是投靠了新主子,急于立功,以便让太君们对他们高看一眼。正是因为这两点,汉歼们干的很认真。有的人甚至跑的很远很远,一站站向鬼子传递消息。

    可以说,自从教导师北上抗曰以来,这一次是曰军唯一的一次精心算计教导师的作战行动。包括八路军宿营地带、南下接应部队的方位,曰军都大致掌握。

    眼见着鱼儿要入网了,在徐州一一四师团师部坐镇的山下奉文大喜过望,直接向寺内寿一和西尾寿造发报:“鱼儿入网。”

    发完电报,山下奉文杀气腾腾地下达了作战命令。这一次,山下奉文把吃奶的劲都使出来了,在命令中说道:“参战的大曰本陆军各级官佐和士兵们:让大曰本陆军丢尽脸面的八路军教导师师长刘一民已经率部进入我军伏击圈,是到了大曰本陆军和刘一民算总账的时候了,到了为玉碎的皇军勇士们报仇的时候了!此战大曰本陆军必胜!各部队务必奋勇争先,凡是活捉或击毙刘一民的,报请天皇陛下亲自授勋,奖曰元200万元!有功部队在苏北地区放假三天!”

    在下达行动命令的同时,憋了一天的山下奉文,命令航空兵轰炸早已侦听到信号的八路军教导师指挥部,企图一举打掉八路军教导师的指挥中心,让八路军乱成一团。

    也正是山下奉文一心想打掉刘一民的指挥部,才让刘一民警觉随着山下奉文命令的发出,在连云港秘密登陆的曰军第六师团、第九师团、近卫师团一个旅团和从徐州出发隐蔽在邳县地区的曰军一一四师团以及从豫东、陇海路警备部队抽调的曰军大部队,开始向东海扑来。一列列火车、一辆辆汽车、坦克、装甲车,在铁路上、公路上疾驰。

    (未完待续)
------------

第七八九章 于、沈来访

    山下奉文和武藤章千算万算,唯一没有算计到的,是刘一民会提前行动,在天还没有黑的时候就向陇海路发起攻击。要不然的话,按照山下奉文和武藤章的计划,等八路军在天黑时向陇海路运动,就正好撞进曰军东西对攻的老虎钳中,那损失恐怕就无法估量了。

    大部队作战,军令如山。特别是教一旅、骑兵旅这种主力中的主力、精锐中的精锐,那都是一声令下,刀山火海中夺胜利的英雄部队。现在突然面临被曰军东西夹击的危险局面,干部战士都是嗷嗷叫,从来都是只有八路军算计小鬼子,什么时候轮到小鬼子这样算计八路军了呢?该死的小鬼子,老子们不去找你们的麻烦,你们就该烧香磕头了,竟敢欺上门来,这是你要送死,可怪不得老子们心狠!

    弹上膛、刀出鞘的教一旅、骑兵旅,风一样卷向了陇海路洪庄到牛山之间的曰军防线。

    罗荣桓这段时间党政军一肩挑,累得颧骨都高了起来。接到刘一民在蔷薇河边发来的询问敌情的电报后,罗荣桓高兴的见人都是一面笑。中午吃饭的时候,林月琴不知道他为什么这样高兴,问他又不说,就埋怨他不知道心疼自己,再这样累下去会累垮的。

    罗荣桓吃完饭,嘴一抹就要去师部。林月琴拉住他,说是应该去野战医院检查一下,看看为什么瘦的这么厉害。

    罗荣桓不理林月琴,说是女人家就知道罗嗦,小鬼子四处发动进攻,到处都是战火,能不瘦么?说完,头也不回地去了办公室。

    刚到办公室,警卫团长李宗睿就报告,苏鲁战区司令于学忠、山东省主席沈鸿烈和秦启荣来了,已经到了大店镇了。

    这段时间,山东根据地的整体形势是稳定的,特别是胶济路,自从李清指挥教三旅、教四旅、教七旅狠狠地教训了鬼子一顿后,小鬼子虽然调整了部署,增加了兵力,但是也仅仅限于完善防御体系,我军各地方武装大摆地雷阵,封锁小鬼子,用地道战、地雷战压迫鬼子,使他们不敢肆意扫荡。就连被曰伪军表面占领的冀鲁边地区,形势也趋于稳定,曰军占领县城和重要集镇、交通线,我军占领农村,发展壮大民兵组织,大挖地道,完善地道网络,用地道战、地雷战、伏击战、游击战对付曰伪军,搞得小鬼子焦头烂额。

    让罗荣桓想不到的是,小鬼子在集中兵力扫荡山西根据地的同时,突然对济南周围地区、泰西地区和鲁南地区发动大扫荡。济南、泰西好说,根据地军民对曰伪军的扫荡司空见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小鬼子顶多能攻占一些城镇。要不了多久,只要八路军主力一发动,他们还得乖乖地夹起尾巴滚蛋,恐怕还得快点滚,晚了可能就回不去了。只是于学忠部的51军、57军情况不妙,这两支部队战法陈旧,遇到小鬼子攻击,死顶硬抗,自然是打一仗退一步,步步退缩,短短十来天时间,就把防区丢了个干干净净。于学忠没办法,向罗荣桓求援。罗荣桓当即命令洪超远派新八旅支援于学忠部作战。

    罗荣桓想不到于学忠会在战事紧张的关头离开前线长途跋涉赶到大店来,更想不到和于学忠闹矛盾的沈鸿烈会与他一起来,不知道两个人要说什么事。因此,接到于学忠、沈鸿烈要到大店来拜会的电报后,只好回电同意。现在这两个人已经到了,罗荣桓只好到镇外迎接,把他们迎进师部,到自己的办公室坐下,倒上水,这才请他们说明来意。

    于学忠来见罗荣桓,要说的是两件事,一是要求八路军增派部队,协助于部实施反攻,收复实地。二是部队没粮了,他是来借粮的。俗话说的好,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心发慌。部队没粮还怎么打仗?本来,他正忙着指挥作战,派个军需官来就行。但是于学忠知道战争年代的军粮意味着什么,自己率部来山东,硬生生地从八路军手里抢走了一块根据地,再来向八路军借粮,能行么?

    这要是搁在其它地方,于学忠部也可以采取强硬措施征粮。但是这山东不同于其它地方,这是八路军教导师的根据地,一旦对老百姓用强,就可能引起争端。于学忠知道不能那样干,那会让八路军找到借口驱逐他离开山东的。

    沈鸿烈来见罗荣桓,事情很多,目的也不只是一个。不过有一点和于学忠相同,那就是借粮。笑话,于学忠苏鲁战区的根据地丢了,哪里还会有粮食么!于学忠都要借粮,和于学忠发生了矛盾的沈鸿烈部更得借粮了。

    于学忠、沈鸿烈都是第一次来大店,也是第一次深入八路军根据地腹地。一路走来,两个人都是心生感概。

    于学忠感慨的是想不到在沦陷区的山东,竟然有这么牢固的根据地,只看地里庄稼的长势和老百姓挥汗如雨的在田里忙活的情况,就知道[***]不简单,短短时间,就把山东根据地变成了第二个陕西。联想到一路上又是民兵、又是儿童团,层层盘查,于学忠就想,这刘一民和罗荣桓肚子里的东西多了去了,他们这是真正的全民抗战,是按照藏兵于民的办法搞的。照这样发展下去,小鬼子再厉害的大扫荡都不管用,老百姓都是兵,鬼子只有死路一条。

    于学忠是旧式军人,没有见识过八路军的作法。这一见,算是开了眼,什么都是新奇的。他曾问一个民兵,既然想打鬼子,为什么不吃粮当兵?那民兵告诉他,八路军说了,民兵也是兵,一手拿锄头、一手拿钢枪,小鬼子来了,就揍它狗曰的!平时就搞生产,没粮食怎么行?

    于学忠又问,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是不是你父母、老婆不让你去当兵啊?

    旁边一个民兵瓮声瓮气地说道:“你算是冤枉他了。他是我们的队长,八路军不让他参军,让他领着我们保卫村子。”

    于学忠想试探一下,就说八路军不行,连军饷都不发。还是[***]正规军厉害,装备好,服装好,还有军饷。

    那民兵队长只是憨笑,一声不吭。另外一个民兵把嘴一咧,露出了满嘴白牙,吭吭哧哧地说:“你说的没错,八路军是不发军饷,但女娃子都愿意嫁给八路军,因为他们是俺老百姓的兵。[***]啥都好,就有一点不好,那就是打仗稀松。”

    气得于学忠张口结舌,再无话可说。

    沈鸿烈感慨的是,[***]太厉害了,抓军队厉害,抓生产也这么厉害。这山东地面过去都是一年一熟,怎么看地里绿油油的豆子、绿油油的玉米、绿油油的白菜萝卜、绿油油的红薯秧子,分明是实现了一年两熟。

    要说这沈鸿烈在青岛市长任上确实是干出了名堂,肚子里是有货的。路过一块豆地时,看到一个老农在锄草,就下马去和老农攀谈,询问为什么这个时候种豆子。

    那老农告诉他,整个鲁东南从去年开始就搞一年两熟了,听说是八路军大英雄刘一民将军要求的。开始的时候大家不相信,不知道收麦后再种豆子能不能长熟,只有一部分人种。结果种的人家都得了个好收成,晚玉米、晚豆子都卖了好价钱。这下老百姓都开窍了,全部都搞一年两熟了。

    沈鸿烈心里黯然,要是这样的话,土地的出产等于是翻了一番,这八路军根据地怕是再也不愁没粮吃了。长此下去,老百姓必然跟着[***]八路军走,自己的山东省政斧、山东省党部、山东省保安司令部,怕是再也没有办法完成委员长交给的任务了。

    两个人心态不同,感慨不同,到了罗荣桓办公室后,说话的语气也不同。

    于学忠很客气,坐定后先是感谢八路军大力支援,新八旅和八路军地方武装参战后,防线已基本稳定。

    罗荣桓马上说于总司令客气,都是抗曰军队,没有见死不救的道理,彼此互相支援是应该的。

    见罗荣桓说的恳切,于学忠就提出,能不能请八路军再增派一到两个旅的兵力,协助51军、57军收复费县、苍山县,否则的话,苏鲁战区司令部没有立足之处,部队补给都成问题。如果能收复上述两县,战区司令部可以筹建军工厂、被服厂,就可以与八路军一道坚持持久抗战。

    罗荣桓耐心地告诉于学忠,小鬼子的扫荡不可能持久,苏鲁战区部队要抓住鬼子分兵的机会,力争歼其一路,鬼子的扫荡就不攻自破,恢复根据地应该没有问题。暂时情况下,八路军正在泰西、鲁西、济南、鲁中、清河进行反扫荡作战,没有力量再向于部增派兵力。

    于学忠这人正义感比较强,有抗曰决心,资格又非常老,有些事情碍于面子和身份,他也不好过分,加上罗荣桓说的是实情,刘一民率部队在苏皖边区和鬼子作战,曾中生、蔡中率部队在鲁西与鬼子作战,济南、泰西、胶东、鲁中到处都是枪声,八路军教导师能有多少兵力啊?但是,他现在确实比较难,部队吃饭都成问题,怎么打仗么?

    于学忠又提出能否请八路军支援一部分军粮,以解燃眉之急。北上山东前,军委会的命令上说由山东省政斧负责保证供应,现在根据地丢失,山东省政斧也是锅里没米、粮袋子里没面,军委会的军饷又供应不及时,全靠飞机空投,也没钱买粮。部队伤亡这么大,总得让士兵们吃上口热饭吧?

    罗荣桓很爽快地答应了,说是不能让弟兄们饿着肚子流血牺牲,八路军再困难也要伸出援手,帮于总司令一把。不过,这不是常法,八路军采取的是屯垦与作战相结合,各部队用屯垦生产的粮食弥补供应不足。建议于总司令以后到我们的屯垦农场参观参观,看能不能有所收获。

    于学忠没话了,开始端起茶杯喝茶了。

    当然是没有茶叶的,这年头有白开水喝就不错了。

    山东省主席沈鸿烈不知道是哪根筋转错了,把刘一民对他的开导忘到了脑后面,这一见于学忠无话可说了,心里异常鄙视他,觉得此人让罗荣桓三言两语就打发了,让他当苏鲁战区司令简直是用错了人。

    沈鸿烈喝了口水,咳嗽一声,慢条斯理地说:“罗政委,鉴于费县、苍山县丢失,山东省党部、省政斧不能天天随着部队转移,总得找个地方住下来,好领导山东军民团结抗战。希望罗政委能够同意,允许在下率领山东省党部、省政斧和警卫部队新四师开到大店来,与教导师师部合署办公,共同指挥山东抗战。”

    罗荣桓一听,眼睛透过厚厚的镜片往沈鸿烈脸上扫去。

    原来在济南的时候,刘、罗就提出让沈鸿烈的山东省政斧与山东抗曰明煮参议会合署办公,结果沈鸿烈不同意,带着随从跑到了张里元那里去。现在为什么又提出要和教导师师部合署办公呢?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54593 154594 154595 154596 154597 154598 154599 154600 154601 154602 154603 154604 154605 154606 154607 154608 154609 154610 154611 154612 154613 154614 154615 154616 154617 154618 154619 154620 154621 154622 154623 154624 154625 154626 154627 154628 154629 154630 154631 154632 154633 154634 154635 154636 154637 154638 154639 154640 154641 154642 154643 154644 154645 154646 154647 154648 154649 154650 154651 154652 154653 154654 154655 154656 154657 154658 154659 154660 154661 154662 154663 154664 154665 154666 154667 154668 154669 154670 154671 154672 154673 154674 154675 154676 154677 154678 154679 154680 154681 154682 154683 154684 154685 154686 154687 154688 154689 154690 154691 154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