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徐阶缓缓点头,没有言语。工部尚书雷礼却道:“离发俸尚有些时曰,不必这么着急吧?”
“这也是被逼的,”高拱哼一声道:“诸位当然不着急,但本部是个冷衙门,不像你们的堂口,逢年过节,烧香拜佛者络绎不绝。咱们上下百十号人,就靠那点干巴巴的薪俸过曰子。”说着朝徐阶笑笑道:“再说礼部人少,下官也不贪心,不要把历年积欠补齐,只请发足今年的即可,统共不到一万两,还请阁老行行好,先把这根蚊子腿发了吧。”
雷礼被他逗乐了,笑道:“一万两都算蚊子腿,那这蚊子莫非腿粗如象?”引得众人嗤嗤直笑,徐阶摆手止住笑声,正色对高拱道:“郭部堂管着吏部,全国两京十三省欠俸官员的怨气,都积在他的身上,只要他没意见,本座自然应允。”徐阁老把皮球踢给郭朴,让他们窝里斗去吧。
郭朴虽然跟高拱同盟,但那是在斗争层面上,真要到了政事上,还是要就事论事,他当即就不答应了,对高拱道:“等米下锅的岂止礼部一家?两京各衙门谁不嗷嗷待哺?河南、陕西、云南、贵州等五六个省,更是半年多没发俸了……这不正给那群王八蛋,贪污搜刮的借口吗?”说着转向徐阶道:“元辅,就是给地主家扛活,到了年底也不欠工钱,因为东家知道,不让长工们把年过好了,他们来年会捣蛋的,最后吃亏的还是东家。”郭朴也不是省油的灯,不是让我表态吗?那好,把大伙儿的欠俸都发下来,这就是我的态度。
“郭部堂话糙理不糙。”徐阶仿佛完全听不出高拱话语中的讽刺,缓缓点头道:“吏部这边共需多少银子?”
“知道朝廷不容易,减了又减,省了又省,”郭朴道:“也要一百七十万两。”
“这么多……”众位部堂大人纷纷倒吸冷气道。
“这还是只发了九个月的呢,若把历年积欠的都算上。”郭朴生怕他们你一言我一语、把自己的事情搅黄了,连忙道:“四百万两也不够。”
众人正在惊讶唏嘘,那边高拱却忍不住冷冷道:“可见大明冗官冗员,已经到了何等地步。”他是做过吏部尚书的,说出这话来自然有力。
听高拱又要说怪话,徐阶微不可察的皱皱眉,淡淡道:“今天只谈预算,不谈别的,若是散漫谈去,三天三夜也谈不完。”打住高拱的话头,他又对工部尚书雷礼道:“雷部堂,你说说工部这边吧?”
“工部这边,其实开支更为浩繁,但考虑朝廷的财政,下官已经尽量砍去一些不那么紧急,或者不那么重要的了。”能干到尚书的,怎么会有蠢蛋呢?雷礼一上来就声明,自己所说的,都是紧急而重要的,一刀也不砍:“主要有三部分,一个是两宫两大殿工程,一个是玉芝坛工程;还有一个,治理黄河的工程。”
“都需要多少银子?”徐阶其实早看过他们的呈本,但要让各方面达成妥协,只能让大家都听听。
“两宫两观是一百五十万两;玉芝坛七十万两;治理黄河八十万两。”雷礼马上爆出数字道:“一共是三百万两。”
“怎么这么多钱?”众尚书一下炸了锅,这个问道:“这些宫观已经修了好几年,每年都要花费巨资,怎么就没完没了了?”
“您有所不知,这工程越到尾期,花钱也就越厉害。”雷礼答道:“皇家的气派、帝王的尊贵,全靠‘装潢’二字,看不见的地方还能省一点,看得见的地方,可万万不能省。”
那个问道:“一个玉芝坛为何要花费这么多钱?莫非是黄金打造的不成?”
“修两宫两殿,已经把京城的存余全都耗光了,那些大理石、花岗岩和楠木红木檀木,都是临时从各省征调,走海路抢运进京的。”雷礼道:“七十万两还只是料钱,至于民夫的费用,工部都没干写在条陈上,准备从别处想辄呢。”
“那为什么治黄的花费却这么少?”众尚书又问道,他们的常识是,每次治黄都动辄百万,像这次这样仅花费几十万的,还从没出现过。
“嘿,能给朝廷省钱还不好?”雷礼笑骂道:“莫非你们吃了发昏药?”
“能省钱固然好。”高拱代表众人提出疑问道:“可河工关系国民安危,万不可一味省钱而偷工减料。”
“高大人借我个胆儿也不敢,”雷礼正色道:“是这样的,沈大人经略东南时,向工部推荐了一个河工人才,我便把他派去河道衙门,结果此人确实不凡,竟设计出一套极巧妙的方案,使工程量大减,费用竟省了足足一半。”
“竟有此事?”众大人惊讶不已道。
“确实。”这时首辅大人开腔道:“那人叫潘季驯,老夫还专门询问过他,的确是个难得的人才,”说着看看众人道:“主动想办法为朝廷减负,才是为国分忧,而不是只知道伸着手要钱。”把众大人说得颇不好意思,劲头也没那么足了。
徐阶端起茶盏,轻啜一口道:“还有哪家要讨债,继续吧。”
几位大人互相看看,最后目光都落在兵部尚书江东身上。江东乃是德高望重的北方儒将,长期在蓟辽、宣大等苦寒之地担任总督,健康状况十分糟糕,所以秋里鞑子犯通州,他奉命回京坐镇后,朝廷体恤,让他担任兵部尚书,不再驻守边疆了。
进京后他便一直生病,部务大都交由两位侍郎艹持,但这次干系到来年军费,派个侍郎出席肯定受欺负,他才勉强支撑着过来。只见这位老帅身材瘦削、面庞没有一点血色,但依然笔挺的坐在那里。病虎虽老,谁也丝毫不敢小觑。
拳头印在唇边,艰难的咳嗽两声,江东终于缓缓开口道:“我一张嘴就是扫兴的话,可不说又不行。如今四川白莲教造反、广东李亚元造反,北边烽火不断,长城要修、军械要买……各地催饷的奏疏,能把我这把老骨头埋了。”说着又咳嗽几声道:“我也知道朝廷的难处,但想要来年不出大乱子,鞑子犯通州的悲剧不再重演,最少四百万两是打不住的。”虽然这数字比哪个部的都大,但众大人却纷纷点头,暗道‘武阳公’是厚道人啊,国家频频用兵,比去年的预算却低八十万两,任谁也说不出个不字来。
徐阶却面无表情,道:“还有谁要钱?”
这时唯一没开口的高耀,才低声道:“户部这边,也是有开销的。这老天爷不知怎么了,连续好几年不是大旱就是大寒,今年又是六个省都遭了灾,老百姓确实无以为继了,卖儿鬻女,舍家逃亡的现象十分普遍,有些地方据说都吃人了……”说到这儿他的声音有些发颤,眼眶通红道:“天恩浩荡,皇上已经免了这些地方明年的赋税,还要户部拨款买粮赈济……这最少也得三百万两,才能让受灾百姓度过灾年,不然就连这天子脚下,宛平大兴二县,都要十室九空了,我这个尚书实在是无地自容啊……”忍不住心头的无助,他竟然伤心落泪了。
但徐阶不会被打动的,老首辅早就修炼成了火眼金睛,他知道这帮子部堂,各个身怀绝技,不论是倚老卖老、还是装苦情扮可怜,所为不过是多要点银子,可他手头就这么点钱,怎么能分得过来呢?
徐阶拿起一张纸,看了看上面的数字道:“各位的预算加起来,是一千一百七十万两,而且还要加上,拨给宫里供皇上修玄的一百万两。可我手里的银子,满打满算不过九百万两。”
“市舶司不是解来一千万两吗?”高拱奇怪道。
“这些年向曰昇隆拆借了上千万两银子。”高耀小声解释道:“每年都要还一百万两的。”
“唉……”高拱叹口气道:“真是滑稽,我大明的户部还比不了区区一个钱庄,要是没有市舶司,咱们是不是要统统上吊去?”
高耀尴尬的笑笑道:“其实国税收得不少,听说有些地方,已经收到嘉靖六十年了,只是到国库里的,向来十中无一,杯水车薪啊。”
“这是什么狗屁规矩。”高拱愤怒道:“恶人让朝廷当了,好处却全让那帮地方官贪了,愚蠢!蠢不可及!”众人闻言无不变色,心说高肃卿你也太大胆了,连太祖爷的祖制也敢骂……不过骂得真对呀。
“肃卿,不要跑题。”徐阶严厉的看一眼高拱道:“与其说些气话,还不如说说,三百七十万两的缺口该怎么办呢。”
“能怎么办?砍预算。”高拱粗声道:“各部都缩减一些,把那些能缓一缓的先放放呗。”
众尚书却一齐摇头道:“已经是压了又压,可不能再减了。”
“想想办法吧。”徐阶难得和高拱保持一致道:“我知道你们难,可我也难,朝廷更难,咱们大家都勉为其难吧。”
众尚书这下没有立即拒绝,但下一刻,首辅值房就变成了菜市场,一番割肉似的痛苦还价后,统共才减下来七十万两,还有三百万两没着落。
争吵还在继续,徐阶揉着突突直跳的太阳穴,一阵阵疲惫涌上心头,他知道靠这些人自觉,是不可能达成目标了。
这时外面突然响起突突的脚步声,军机重地中出现这种声音,必然有大事发生。众大人的声音渐渐压低,便听见笃笃的敲门声响起:“元辅,湖广八百里加急。”
徐阶平复一下情绪,道:“拿进来。”便有个司直郎端个托盘进来,盘中摆着个火漆密封的竹筒。
众人的目光随着那竹筒而动,最终定格在徐阶的手上。
在众人的注视之下,徐阁老沉稳的打开竹筒,抽出中间卷起来的信笺,戴上眼镜,展开在灯下一看,不由面色大变。
(未完待续)
------------
第七五六章 文章憎命达 (上)
见首辅脸色大变,众大人忍不住询问道:“发生什么事了?”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68901
68902
68903
68904
68905
68906
68907
68908
68909
68910
68911
68912
68913
68914
68915
68916
68917
68918
68919
68920
68921
68922
68923
68924
68925
68926
68927
68928
68929
68930
68931
68932
68933
68934
68935
68936
68937
68938
68939
68940
68941
68942
68943
68944
68945
68946
68947
68948
68949
68950
68951
68952
68953
68954
68955
68956
68957
68958
68959
68960
68961
68962
68963
68964
68965
68966
68967
68968
68969
68970
68971
68972
68973
68974
68975
68976
68977
68978
68979
68980
68981
68982
68983
68984
68985
68986
68987
68988
68989
68990
68991
68992
68993
68994
68995
68996
68997
68998
68999
69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