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阶见自己这招‘置之死地而后生’起了作用,赶紧鼓起余勇道:“臣不知那奏本上写了什么,竟让天心如此震怒。臣只知道,一个海瑞代表不了别人,代表不了百官,更代表不了天下人。如果皇上因一人之言、一时之气发下这道诏书,将天下百姓弃于不顾,乃是置裕王殿下于不忠不孝之绝境!他还有何面目立足于世,恐怕只有自裁以谢天下了……”

    “看吧看吧,满心都向着裕王……”虽然仍在挖苦,但嘉靖的声音,已经不像方才那么决然了。

    “臣当然只向着皇上,”徐阶知道这时候,就像过独木桥,万万不能再首鼠两端,索姓大声道:“但裕王是皇上的长子,实际上的一国之本!臣身为国之宰辅,为大明千秋江山计,必须保护他,更不能使皇上背上逼死儿子的恶名!”

    “他算什么国本!”嘉靖突兀的激动起来,声音尖锐道:“别以为朕就剩这一个儿子,就拿他没办法!别忘了,朕还有孙子,实在不行,朕就是把皇位送给哪个藩王家,也不会落入逆子手中!横竖这皇位是白捡来的,朕送出去也不心疼!!”疯了,彻底疯了,这种大失国体的话都说出来,所有人都觉着皇帝已经疯了。

    但徐阶不这么看,他知道嘉靖说这些气话,正说明接受了他的说法,无奈发泄一阵之后,不会再有动裕王的心思了。

    可过了许久,也没听到嘉靖说话,反倒里面再次乱起来,好一会儿,马森出来道:“皇上又昏过去了……”

    “可有旨意?”徐阶头上起了个大包,小心的问道。

    马森摇摇头道:“没有,先把海瑞抓起来再说吧。”

    徐阶想一想,对马森道:“请马公公带我等去一间偏殿禁闭起来,一切等皇上醒来,圣心读才吧……”

    马森想想,这确实是让皇帝消气的办法,点点头道:“如此,委屈国老了。”

    “这种时候,”徐阶无奈的摇头道:“什么都不必多说,先过去这关再说吧。”

    (未完待续)
------------

第七五八章 治安疏 (中)

    棋盘胡同,沈府。

    沈明臣悄然走进小佛堂中,看见大人仍端正的跪在菩萨像前,背影真像虔诚的佛教徒。他不由怪异的想道:‘如果菩萨能让这个人皈依了,那真叫佛法无边了。’

    听到背后有轻微的脚步声,沈默没有回头,低声问道:“什么事?”

    “大人,击登闻鼓的是海刚峰,他上了一道奏章,把皇帝气得死去活来,雷霆震怒后,直接晕了过去,现在仍未醒来。”沈明臣赶紧收起胡思乱想,低声禀报道:“还有……徐阁老等人被禁闭在偏殿,看来是出大事了。”

    沈默闻言沉默良久,才轻声问道:“海瑞他……”

    “被收监了。”沈明臣给出答案。

    沈默的身体明显一松,重重给菩萨磕了三个头,这才站起身来,揉着酸麻的大腿道:“想不到这玩意儿还挺灵的……”

    沈明臣这个汗啊,心说把菩萨当什么了?狗皮膏药还是大力丸子。

    沈默也知道自己一时兴奋,有些失态了,转身朝菩萨合十,算是赔了礼。回身后对沈明臣道:“这方清静之地,不适合谈政事。”说着离开了小佛堂,沈明臣赶紧跟出来。

    这时外面已经天光大亮,沈府中却一片静悄悄,一点过年的气氛都没有。为防有变,前天他就把老婆孩子送到京郊庄园去了,在那里和她们提前过了年,然后再回京城静观其变。

    回到书房里,把门一关好,沈明臣便迫不及待的问道:“大人是不是早知道,海瑞会上这道疏?”

    沈默正往主位上走去,闻言站住脚步,回头看看他道:“是又怎样,不是又怎样?”

    “大人不要误会,”沈明臣连忙道:“在下只是不明白,您为什么不拦着他呢?”

    站在一边的王寅也接话道:“是的,大人,在下对您此举很不理解,这不是多此一举吗?”身为谋士,主公却没有对自己坦诚相告,这让几人心中有些不快。而王寅所说的‘多此一举’,是指嘉靖皇帝的健康状况十分糟糕,这在京城上层已经不是新闻了,就算海瑞不知道,沈默也可以如实相告,八成就能打消他这个念头――谁会跟一个将死之人一般见识,等他死了再行清算,岂不简单许多?

    沈默看看余寅,虽然没说话,但估计也是一肚子不理解。他歉意的朝三人笑笑道:“我并不是有意欺瞒,只是有些事情,不知道比知道更好……”他满含深情地接着道:“三位不只是我的幕僚,更是我的良师益友,我怎忍心让你们卷入麻烦中……”

    听到沈默这番‘表白’,三人的脸拉得很长,沈明臣没好气道:“来京这么久,就一直吃闲饭,原来大人是把咱们当成外人了,谁还有脸再赖下去,俺们这就收拾东西,回南方老家去。”

    向来沉默是金的王寅,今天也很痛快道:“正合吾意。”

    见有了支持者,沈明臣更来劲了,对余寅道:“你走不走?”

    余寅一脸为难道:“二位别激动嘛,还是听大人把话说完吧。”说着朝沈默拱手道:“大人,咱们朝夕相处这么长时间,难道连我们都信不过吗?”

    “当然信得过。”沈默苦笑道:“只是不想让你们也担上天大的干系。”

    “大人千金之躯都不怕,我们几个乡野草民怕什么?”沈明臣道:“说到底,您还是不信任我们。”

    “好利的一张嘴。”沈默和他对视片刻,突然笑骂一声道:“我算看出来了,你们这一唱一和的,是在逼我摊牌呢。”

    “呵呵……”沈明臣不置可否的笑笑道:“就像大人常说的,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嗨……”沈默苦笑一声,看看他们三个,知道要是再不给个说法,估计自己辛苦建起的智囊团,就该分崩离析了。

    而且在禅房静思良久,他深感若是再这样独自承受下去,恐怕未到曙光初现,自己便先崩溃了。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既然碰上这茬了,干脆就跟他们交交底吧。

    拉两下大案边的一根吊线,让外面的警卫最高戒备。沈默深吸口气,对三人道:“真想知道?”三人毫不犹豫的一齐点头,显然是早有预谋。

    “那好,咱们坐下说,”沈默走到圆桌边,给自己斟杯茶,便坐在正位上,目光在三人脸上巡梭,难掩心潮澎湃。

    沈明臣三个也围着圆桌坐下,默不作声,却紧紧地看着沈默。

    梳理下思路,沈默终于说话了:“三位都是海内名士,当年之所以能入幕胡府,应该是因为抗倭为国,人人有责吧?”王寅和沈明臣点点头,后者道:“不错。”余寅却摇头道:“学生可没入得了胡公的法眼。”

    沈默笑笑道:“那是他的损失。”便回到主题道:“三位当初愿意辅佐在下,恐怕多半是担心江南的大好局面,又毁于一旦吧?”

    三人笑笑,没有承认,但也没否认。

    “我想知道的是,”沈默轻声道:“东南已经平定,我进京后注定要赋闲很长时间,你们为何还愿意与我同舟呢?”

    三人交换下眼神,还是由沈明臣做代表道:“因为我们想辅佐大人,做一番大事业。”

    “呵呵……”不经意间沈默又反客为主了,恢复那种一切掌握的淡定微笑,问沈明臣道:“我一个文官能做什么大事业?”

    “大人却别想拿住我。”沈明臣笑道:“当初在徽州时,王老哥便说过,接下来的几十年,对文官来说,将是千年未有之良机,若英明筹谋、苦心经营,加之皇天保佑,或可创千年未有之局面,也未可知。”

    沈默缓缓颔首,当初王寅精妙的分析还历历在目――大明朝已然病入膏肓,大变革已是众望所归,此乃做一番事业的前提。再从国家的权力构成看,始终是皇帝与百官的博弈,皇帝势单力孤、百官人多势众,所以才有了宦官的加入,帮着皇帝一起制衡臣权。当然本朝嘉靖皇帝实在强悍,曾经根本不需要太监帮忙,就能把大臣整得屁都不敢放,所以他根本不需要那些奴才掌权,加之正德朝殷鉴未远,他对中官十分不信任,结果使大明宦官的势力,陷入前所谓的低潮期。

    但这样做的前提,是皇帝必须一直保持强势,而未来的皇帝、裕王殿下则姓格柔弱懈怠,实乃庸才之主……更为难得的是,因为一直以来处境维艰,全靠文官们不遗余力的保护,裕王对文官的感情十分厚重,更是无比信任。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27303 127304 127305 127306 127307 127308 127309 127310 127311 127312 127313 127314 127315 127316 127317 127318 127319 127320 127321 127322 127323 127324 127325 127326 127327 127328 127329 127330 127331 127332 127333 127334 127335 127336 127337 127338 127339 127340 127341 127342 127343 127344 127345 127346 127347 127348 127349 127350 127351 127352 127353 127354 127355 127356 127357 127358 127359 127360 127361 127362 127363 127364 127365 127366 127367 127368 127369 127370 127371 127372 127373 127374 127375 127376 127377 127378 127379 127380 127381 127382 127383 127384 127385 127386 127387 127388 127389 127390 127391 127392 127393 127394 127395 127396 127397 127398 127399 127400 127401 127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