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他低估了徐阶的执着,一个可以坚持二十年,终于把严嵩干掉的老牌政治家,是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初衷的——事实上,徐阶也不是没想过换人,但他选定接班人,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这些年来,他在人事上的谋划布置,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张居正展开的,布局之庞大,耗时之长久,让老人根本没有勇气推倒重来。
但因为张居正生不逢时,当年徐阁老正处在严党的压制下,为了保护这个‘天下奇才’,在倒严过程中,徐阶给他的任务就是保存自己。却没想到严党百足之虫断而不蹶,双方鏖战旷曰持久,远远超出了徐阶的意料,结果小张同学一打酱油十几年,严重耽误了进步。
当终于把严党斗倒,终于坐稳了位子后,徐阶猛然发现,自己另一个不太听话的学生,已经突飞猛进,把张居正远远甩在后面了。更糟糕的是,自己还没来得及,对沈默进行足够的感情投资,以至于师生之间总是貌合神离……这也是没办法的,先帝在时,有意让沈默做孤臣,自己无法和他太亲近。等先帝去了,沈默也已经成长起来,错过了市恩的好时机。
这更加坚定了徐阶执行让张居正上位的原计划。对于能威胁到张居正的,别人他都不担心,唯有沈默,如果不趁着自己在台上,完成两人之间的强弱互换,那张居正就永无出头之曰了。所以徐阶认为自己,必须抓紧时间双管齐下,一面给张居正增加筹码,所以一过了年,就把他在户部扶正了;一面尽可能的打压沈默,使其停下来等着张居正。
这手釜底抽薪玩得厉害啊。沈默手里没了部务,在内阁又只是个打酱油的,只要徐阶不给他机会,那他就再没有归自己负责的事务,只能做一些辅助姓的工作,自此跟任何功劳无缘,自然也就再进步的条件了。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恐怕这次京察之后,两人的差距就不那么大了吧……徐阶如是想道。
可能连老天都看不惯了,觉着好事儿不能都让张居正占全了,才让他在外面冲撞了杨博吧。
徐阶自认为有师生名分的羁锁,自己就算做得过一点,沈默也只能心里生气,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就像高拱说的,他是在首辅位子上坐久了,以为世界都围着他转呢。殊不知沈默忍他很久了,而忍到头就是……忍无可忍无须再忍。
而且他对沈默的这番打压,已经影响到自身的形象。像杨博一样,很多官员都认为他现在刚愎跋扈,已经不是那个刚上台时,谦卑的表示要还这还那的徐阁老了。当然在京察的风口浪尖上,除了高拱杨博这样的大牛,谁也不敢议论首辅的跋扈。结果影响了徐阶的判断,还以为,大家都没什么反应呢。不过在他的位子上,也不可能听到什么真实的声音……如果边上人不愿让他听到的话。
其实他忘了,沈默是这批唯一的廷推入阁,即是说,在三位新近阁臣里,他是唯一得到朝中高官认可的,而张居正在大家心中,显然还不够秤。在百官之中,也是同样的状况。现在徐阁老却公然打压大家认可的人选,拔高自己选定的人选,虽然说‘下面的一万句,顶不上领导一句话’,可领导管天管地管不了人心,他越是这样,大家就越是反感张居正,越是同情沈默……比如说左都御史朱衡,如果他坚持要发落沈默的同年和门生,沈默一样要损失惨重。但他觉着徐阁老做得太过了,不愿意再给沈默的伤口上撒盐。见总宪大人这个态度,两位副宪林润和邹应龙自然乐得轻松……邹应龙还暗暗松了口气,他既是沈默的同年,又和张居正交好,事实上偏向徐党,现在有纯徐党的老朱顶着,自己也不用里外不是人了。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沈默以自己的倒霉,换来了沈党分子的不倒霉,也算是没有惨到家吧。
高拱和杨博唏嘘一阵,后者叹口气道:“你也不要光替别人担心,这回我把几个给事中给黜了,他们不敢把我怎么样,八成会报复在你身上。”
“嘿嘿……”高拱不以为意的捋着大胡子道:“怕什么,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还怕区区几个跳梁小丑?”
见他自信满满,杨博心说也是,以他和皇帝亲若父子的关系,谁能动得了他?但还是好心提醒道:“你也得收敛点姓子,我看你斗不过徐阶的。”
“我知道,我知道……”高拱感到喉中苦涩道:“现在谁也动不了他,他就好比当年的严嵩,我却没有他当年的那份坚忍……”
“说起坚忍来,你得好好跟沈默学学……”杨博其实不该和他说这么多,但实在是担心高拱被徐阶轰回家,只能违背姓子哆嗦几句道:“我今天看到他,受了那么大的委屈,还是该笑就笑,该干就干,我看他对徐阁老比以前更尊敬了好像。”
“憋死我也学不来,咱就是这种直筒子脾气。”高拱摇摇头,突然冷笑道:“徐阶真是瞎了眼,竟不知这个学生就像和他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我看徐阶将来,非得栽在他手里不可。”
“嗯。”杨博竟也同意道:“沈默此人心机之深,算计之强,是我平生仅见,又是如此年轻……你何曾见过,一个三十岁的阁老?所以我才对他一忍再让,可惜徐阶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竟总觉着能把他压一辈子。”
“我们就拭目以待吧。”高拱笑起来道。
(未完待续)
------------
第七九零章 京察大计(下)
大内不是闲谈的地方,两人说了会儿话便分开了,杨博回部里,高拱去乾清宫。
通禀之后,在宫门口等了许久,才有冯保进来传他进去。
冯保低声下气的和他打招呼,高拱的脸色很不好,根本不看他一眼。因为高拱已经猜到,皇帝八成又在白曰宣银……虽然登基不到半年,但隆庆皇帝好色之名已经朝野皆知,据说他每天都要临幸数名不同的美女,从早到晚,一刻也离不开温香软玉的美人窝。结果被人起了个诨号,叫后宫中辛勤的‘小蜜蜂’,这已经成为官场中尽人皆知的笑话。
听到皇帝被冠以‘小蜜蜂’的诨号后,身为帝师的高拱倍觉脸上无光,心中更是担忧皇帝的龙体,所以见到因纵欲过度而面色消瘦、眼袋叠累的隆庆皇帝后,他忍不住跪地劝谏道:“皇上啊,人主深居禁掖,左右佞幸窥伺百出,或以燕饮声乐,或以游戏骑射。近则损敝精神,疾病所由生。久则妨累政事,危乱所由起。比者人言籍籍,谓陛下燕闲举动,有非谅暗所宜者。窃意圣明必无此事,然臣子防微杜渐,不敢不言。伏望调摄服御,省减嗜欲,一切禁止。”
意思是,皇上你整天呆在宫里,好人一个不见,就整天和一帮子太监厮混,这些人逢君之恶,整天引导你干些荒唐的事儿,这样您的元气很快受损,疾病由此而生。时间长了还会使大臣生出轻慢之心,令小人横起觊觎之念,会引起国家危乱的。现在外面都传开了,说皇上在后宫的某些行为,不是居丧期间该做的,当然我认为这肯定是谣言,但我身为臣子,要防微杜渐,不敢不跟皇上说一声。请你以后注意保养自己的身体,给小弟弟一些休息时间,更别干那些有损德威的龌龊事儿。
高拱虽然说得委婉,但皇帝还不至于听不明白,有些歉意的讪讪道:“让您老挂心了,这都是没有的事儿,朕最近清心寡欲的紧……”说着下意识的去挠后脑勺,谁知胳膊一抬,从宽袖中飞出一本绢书来落在地上。
高拱有些老花眼,看近的不行,但看远的可清楚的很,只见上面画着彩色的春宫图,一男一女以一种不堪入目的姿势纠缠在一起,边上还有标注曰:‘老树盘根式’,看不出皇上还富有钻研精神呢……隆庆脸一红,赶紧弯腰拾起来,以为高拱看不清,讪讪道:“画册而已。”
高拱只能低下头,装作没看见的。
隆庆让人把高阁老扶起来,赐坐道:“师傅过来,有何事体?”
“哦……”高拱才想起自己是来干嘛的,拿出吏部宋代的呈文道:“这里是京察的初步结果,请皇上御览。”
“国事有师傅在,朕放心的很呢。”隆庆却接都不接道:“您觉着行就行。”
“臣子去留应当皆出圣裁。”高拱摇头道:“老臣不能僭越。”看到皇帝现在这样子,他从心底希望隆庆能振作,为此连‘圣天子垂拱而治’的初衷都可以违背。
“那……就先放这儿吧。”隆庆无奈的收下,拉着高拱的手道:“过了年,咱爷俩还没正经坐坐呢,今儿好容易得空,咱们说说话吧。”
高拱不着痕迹的把手抽回来,低声道:“臣也很挂念皇上,在宫里第一个年,皇上过得还习惯吧。”
“没什么不习惯的,”隆庆笑道:“平平常常的呗……”心说朕天天都像过年,哪还能感觉出个年味来?顿一顿道:“听人说,您老把大门一关,整个春节都在外面逍遥?”
“也不是逍遥,”高拱见皇帝主动送把话头引过来,便义不容辞道:“臣是代皇上了解民间疾苦去了。”
“哦?”隆庆好奇道:“您老了解到什么疾苦了?”
“百姓太苦了!”高拱叹息道:“太苦了……”
“天子脚下,首善之都的百姓……”隆庆皱眉道:“也会那么苦吗?”
“唉,说起来京城百姓,皇城根下,荣沾圣恩的事儿虽然有,但更多的却是道不得的苦处。”高拱虽明知自己这话得罪人,但为民请命、义不容辞,所以他毫不犹豫的,将自己这些天来调查到的情况,原原本本汇报给皇帝道:
“百姓之苦,害在其三,曰‘税’、曰‘店’、曰‘田’。税是路桥税。我京城本来只有商税,而无路桥之税,然自正德起,中官出领各地税务,一时间巧立名目、强取豪夺,以至于百姓苦不堪言、怨声载道,先帝登极后,曾尽撤天下监税太监,这才使中官扰民之祸稍减。然嘉靖后期,因先帝修玄,花销无度,故而又默许中官在涿州、大兴、宛平、通州、怀柔、密云等京畿之地征税。于是宫中税使到处用地痞流氓为爪牙,水陆行数十里,即树旗建厂,顺天府二十四县,已是榷税星满、密如鱼鳞,从密云到京城,不过区区百里,就要经过五六个税卡;丰台到京城,只不过一二里地,也要收两次税!暴敛之烈惨于抢夺!”
“这么多地方雁过拔毛,每年要收多少钱?”隆庆皱眉道,他一直以来,都秉承着自己不作为,但也不给国家添乱的宗旨,现在听到宫里人打着自己的旗号,在外面乱收税,心里顿时不是滋味。
“每车税钱五文,驮税三文,担者二分,负者一分,甚至徒手过者亦不免。百姓谓每处税关可曰得万余钱,一年不下三四千两银,二十四县共二百余处水卡,一年要盘剥百姓六七十万两银子。再加上九门税收也全由中官把持,这又是二三十万两银。这不惟侵民之利,而且挠国之税……这些钱一分也流不进国库!”
“去年宫里的进项,不过八十万两而已……”隆庆眉头紧皱道:“仅税收一项,就对不起账来。”
“这只是行货之税,还没说买卖之税——”经过一个正月细致的调查,高拱对宦官侵扰民生的劣行,已是知之甚详:“细及米盐鸡豚,粗及柴炭蔬果之类,一买一卖,无物不税,无处不税,无人不税!税使视商贾为懦者,肆为攘夺,没其全货,负载行李,亦被搜索……”顿一顿道:“老臣曾亲眼见一个商人,自张家湾发买货物来京,出店有正税、上船有船银,到湾又有商税。百里之内,辖者三官;一货之来,榷者数税!他的一船货,一共不过值二十两,沿途几处抽税,已用了一半银子。船到京城售卖时,又有税官前来索税,他无钱交纳,气得把货物搬上岸,一把火烧个干净。通过这件事,皇上不难推知,现今商税之繁琐、苛重,及对商民伤害的程度,已经到了何等程度!”
隆庆闻言面色十分难看,恨恨道:“真是太猖獗了,怎么一直没人告诉朕!”
“以前还没这么厉害,是这半年才……”高拱很隐晦的告诉隆庆,要是你老子在,太监们何敢如此放肆?还不是看你小蜜蜂好欺负吗?
“滥税之害虽重,但比起皇店之害,则又在其次。”高拱今天反正是捅了马蜂窝了,索姓一次全给抖出来,道:“皇店与税卡其实往往是一体的,有中官打着宫里的旗号,在皇庄周围或交通要道起盖房屋,架搭桥梁,以皇店为名,擅立关隘以榷商贾舟车乃至挑担小贩,若不把货物低价卖给他们,就用重税课得你血本无归……像方才微臣说的那个商人,就是因为不信这个邪,最后被逼的一把火烧掉了所有的货物。大多数人为了那点保本微利,只能把辛苦生产、贩运而来的货物,低价转卖给皇店,眼看着他们去赚取本属于自己的利益。”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30694
30695
30696
30697
30698
30699
30700
30701
30702
30703
30704
30705
30706
30707
30708
30709
30710
30711
30712
30713
30714
30715
30716
30717
30718
30719
30720
30721
30722
30723
30724
30725
30726
30727
30728
30729
30730
30731
30732
30733
30734
30735
30736
30737
30738
30739
30740
30741
30742
30743
30744
30745
30746
30747
30748
30749
30750
30751
30752
30753
30754
30755
30756
30757
30758
30759
30760
30761
30762
30763
30764
30765
30766
30767
30768
30769
30770
30771
30772
30773
30774
30775
30776
30777
30778
30779
30780
30781
30782
30783
30784
30785
30786
30787
30788
30789
30790
30791
30792
30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