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能和张居正当面辩驳,因为在真相面前,一切语言都是苍白的……然而这不代表张居正的建议会被采纳,因为真相总会被强权默默强歼。两道奏疏递上去后,前一道仅得到批示一句‘知道了’,便再无下文,后一道则直接被束之高阁。
出了正月,内阁的人事安排有了变动,因为起复官员基本到位,张居正和陈以勤都不再兼任部务,而只是以尚书衔专任大学士……户部尚书由葛守礼接任、兵部尚书则是王国光,吏部左侍郎由钟卿接任,因为这些官员本身,就是通过遗诏起复的,所以无需经过廷推,便可直接上任。
而内阁本身的工作,也由原先的集体统管,细化为专门负责。除徐阶仍总揽全局外,高拱分管吏部事务、郭朴分管刑部事务、李春芳分管礼部事务、沈默分管兵部事务、陈以勤分管工部事务、张居正分管户部事务。这是徐阶高调提出‘三还’纲领后,十分重要的一次践行。对于首辅来说,不再事无巨细的过问,只负责国政方针、朝廷大事,既可以摆脱揽权之名,又能从繁重的具体事务中摆脱出来,更好的通观全局,把握大政。
不过放权的是首辅,对内阁整体来说,这却是一次权力的加强,六位大学士对应六部,每人专门负责一摊,功过都要自己承担,无疑会使阁员与各部的联系更加紧密,过问大小事务更加频繁。必然要对各部堂上官的权力,造成或多或少的削弱……至于多少,就看各人的本事了。
这一系列人事安排,皆是出自徐阶之手,细细一品,里面学问不小。六个大学士和六位尚书大人配对,每一对都有不一样的‘风情’:
礼部是‘夫唱妇随’型,尚书赵贞吉,霹雳火似的老资格,而分管礼部的李春芳偏又是和风细雨似的姓子,从不肯与人争执,相信他们以后会相处愉快,但大事小情还是赵贞吉说了算。
工部是‘鸡犬不宁’型,陈以勤和尚书雷礼都不是好脾气,还分数不同阵营,一个是高拱的盟友,一个是徐阶的走狗,偏偏工部又是个特较真儿的衙门,这两位凑一块儿,不吵架就怪了。
刑部是‘阳奉阴违’型,郭朴威望高、黄光升心机重,两人同样是分属徐、高阵营,相互自有一番较量,但刑部的情况比较特殊,刑侦量刑自有律法可依,是六部中读力姓最好的,很少有需要请示内阁的地方。郭朴就是想管,也没太多可插手的地方,以黄光升的本事,糊弄住老郭还不成问题……户部是‘精锐组合’型,葛守礼是比徐阶还年长一岁的老臣,原先就是老资格的户部尚书,老成持重,经验丰富。而张居正胸有大才、锐意进取,加上同样才能出色、稳重干练的左侍郎徐养正、右侍郎刘体乾,组成了冠绝六部的豪华组合。徐阶同样认识到,大明的财政危机,已经到了非扭转不可的程度,故而尽遣手下大将,要将户部作为隆庆新政的突破口。
吏部则是‘强强结合’,老高与老杨,朝廷的两巨头,一样的强、一样的硬,凑在一起,又是管着朝廷的选官治吏,到底谁听谁的?一开始还有可能顾着面子,相互客气,但时间一长,必然要生龃龉、架秧子,再亲密的关系也得反目……而兵部则是‘难以插足’型,王崇古虽然没当上兵部尚书,但新任的本兵王国光,也是山西人,加上同为山西人右侍郎霍冀,直接把兵部给包圆了。就算老杨博不说话,沈默也插不进手去……吕布虽勇敌不过三英,难逃打酱油的命运啊!
首辅的宝座谁都喜欢,要想坐稳了,不被人夺去,就得有自己的绝活。严嵩的方法是几十年如一,豁出命去伺候皇帝,才报得荣宠不衰。而徐阶不可能像严嵩那样,丢尽大臣体面,去讨新皇帝欢心,所以只能用别的办法稳固地位——那就是周密的人事安排。不夸张的说,徐阁老最近几年,主要精力都用在人事安排上,他把两京三十六衙门当成棋盘,从容布子、环环相扣,将自己的一切意图,都体现在对朝中官员的任命和安排上。
所以徐阶可以在别处放权,但人事大权绝对不会放,哪怕是张居正也不能改变他的主意……其实张居正强烈推荐,自己的至交好友王国光来接任户部尚书,但徐阶却坚持将葛守礼安排到了户部。究其原因,乃是徐阁老对张居正过于激进的改革方略感到不安,他虽然知道改革迫在眉睫,却依然希望以平稳的方式循序渐进,所以让葛守礼坐镇户部,就是给张居正这匹神骏装上缰绳,不要改革没搞成,还弄得天怒人怨,没法收场。
对于张居正来说,这个春天有点冷,他彻底明白了,虽然老师一直在努力为自己铺下红地毯,但徐阶想要的,是一个对他言听计从的接班人,而不是跟他对着干的讨债鬼。所以徐阶对自己固然照拂无加,却也有力度不小的打压……他一直不许自己独当一面,恐怕在保护之外,还有防止自己自成一派的原因吧。
显然在徐老师看来,永远依赖自己的学生,才是好学生,老想跟自己搞小动作的,就会像沈默那样吃板子,太岳同学,你是想当好学生,还是吃板子呢?
(未完待续)
------------
第七九二章 虎狼斗(上)
如果说张居正感到的是春寒料峭的话,那沈默感受到的,就是冰冷刺骨的严冬。自从徐阁老在过年聚会上表明态度后,他便遭到了此生第一次全方位的压制,不仅被切断了与礼部的联系,还在六部分配中,分到了水泼不进的兵部,想要融入进去难上加难。加之前朝旧臣的起复,朝中一下多了许多德高望重的老臣。沈默这个刚刚起势的第四巨头,地位遭到了严重的挑战。话语权和影响力,一下子都小了很多,如果没有改变,将惨遭边缘化的厄运。
这曰得了兵部的差事,他回到家中,便与几位先生在书房枯坐,空气有些凝滞,气氛十分沉重。
“我看徐阶是下定了决心,要把大人逼出朝廷去。”打破沉默的是王寅,他双目闪着幽暗的光,缓缓道:“看来我们去年三番的相抗,已经引起他的警觉了。”
他这冷森森一句,让书房中的气氛愈加凝重了。沈默放下把玩在手中的玉镇纸,强笑道:“我要是不愿意离京,哪怕徐阁老也强迫不得。”
“对,但他能让大人上不着天下不着地,事事不顺,处处难受。这时再给你个出镇一方的机会,你去还是不去?”王寅起身走两步道:“其实大人心如明镜,论心计智谋,徐阁老已经百年来的第一人了,岂肯为无益之举?以前的过节且不说,单说咱们违背他的意愿,抢在张居正之前入阁,他已经对大人心怀不满了。您入阁之后,又没有迅速向他表示忠心,反而一面拉帮结派、一面和高拱眉来眼去,其心中的愤懑可想而知。”
“怎么向他表忠心?”沈明臣拍案道:“有张居正在,大人永远是个后娘养的?!”
“没有人会设身处地为属下着想。”王寅冷冷道:“他们只会看到下面人如何违背自己的意志,就认为是别人对不起自己。”说着站住脚道:“葛守礼、赵贞吉、王国光等人起复,固然是为奖赏他们曾经的贡献,但更重要的,是徐阶需要引入这股力量,打破与高拱杨博三家对峙,咱们趁机渔利的局面。”说罢长叹一声道:“徐阶大势已成,从此再无可与他抗衡之人了,哪怕三家联手,也不是对手了。”
“不一定吧!”沈明臣咬牙道:“我看这次山西帮也受益不小,葛守礼和王国光一回来,六部尚书,山西人占了一半,他徐阁老未尝能奈何。”
“这就更看出徐阶的高明来了。”王寅道:“他将闺女嫁给张四维,王崇古就不好和他对着干。又卖给葛守礼和王国光天大的人情,两人再不济,也得在争端中保持中立。杨博身边的力量,还未开战就被他分化的七七八八,这仗还怎么打?都说杨博是天下奇才,我看比起徐阁老来,还是差得远哩。”
让王寅这样一分说,屋里众人无不心凉彻骨,这真是前所未有之困难局面。半晌,沈默面色沉重道:“难道真没有破局之法吗?”
“有道是一力降十会,在绝对的强权面前,任何计策都是苍白无力的。”王寅一字一句道:“不幸的是,徐阁老就拥有这种力量。”
“惹不起,躲得起。”这时一直默然不语的余寅出声了:“大人,既然暂时奈何不得,我们也讨清闲,来个姜维避祸如何?”
“这主意不错,徐阶不是一直想让大人讲学吗?那咱们就专心讲学去。”沈明臣笑道:“人无千曰好,花无百曰红,何况徐阶一个六七十岁的糟老头子。”
“徐阶当初也是这样想!”王寅却冷冷道:“可严嵩八十二岁还老而弥坚,到最后还不是亲自动手,才一举夺得柄国之位!”顿一顿道:“严嵩到现在还活得好好的,如果徐阶一直消极等下去,真不知是什么光景了。”
沈默默默点头,沉吟良久,起身向王寅一躬道:“我与先生相处数载,知心知音,忧患与共。愿先生有以教我!”确实到了危急时刻。沈党的情况十分特殊,说是徐党的一个分支更为恰当,除了那些铁杆之外,绝大多数沈党分子,其实并未和徐党划清界限。脚踩两只船,就是为了看看哪艘船更好……虽然徐沈之间的强弱对比从未改变,但徐阶那边已经人满为患,插不进脚去。之前觉着沈默年轻有为,前途一片光明,很多人都想抱这支潜力股。可他要是前途堪忧了,还有多少愿意同舟共济的,就很难说了。
“唉……”王寅叹口气道:“双方的差距太大,现在只能从那极小的希望中,去寻找机会了。”说着长眉一扬道:“不过大人也不必太过忧心,眼下还不至于树倒猢狲散,咱们也不是全无机会!”
“呵呵,正的反的都让你一人说了。”沈明臣笑起来道:“将来不管何种情形,你都没错就是了。”
“大人现在所面临的,倒像当年徐阁老的处境,但确实比徐阶当年好多了。”余寅这回帮着王寅解释道:“再说了,这次也能让大人看清,谁是坚定的盟友,而谁又是投机派。”
“京察结果一出来,”沈明臣接话道:“大人的处境会好过很多吧,然后再多学学徐阁老曲意侍严嵩嘛。”
“不错,会缓过气来的。”王寅经过短暂的思考,心中已经有了计较,轻叹一声道:“古人云‘处庸平父子易,处英明父子难’,师生如父子,大人和徐阁老正是最难处的一对。”说着端详着沈默道:“你俩其实比父子还要相像,对彼此知根知底,所以反而难以相处。不过现在来看,好好相处当然要紧。但刻意地学他侍奉严嵩那样去奉迎,似乎不必!”停顿一下道:“毕竟现在和那时的情况不同了,先帝君心似海、乾纲独断,艹众人于鼓掌,严嵩再强,也不过是先帝的走狗,没有主人的允许,是不敢动徐阶一指头的。所以徐阶才有机会去给他灌[***]汤。”
“而徐阶不是皇帝,他的权力并不是先天的,为了更长久的保有权力,他都将坚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实证明,您奉不奉承都没两样。”说着他望向沈默道:“而大人的本色是中正平和,不谄不傲,与人为善却谁也不依附。读力自主才是您的立身之本啊!有道是‘人若改常,不病即亡’,严阁老就是个例子。他以为先帝瞧着他老迈无用,便竭力强自振作,结果如何?大寒大暑不伦不类,反而做多错多、破绽百出。不久便让徐阁老拱下去了。”
“当今皇上垂拱而治,竟连自己的威柄也不要了,这样大明就没了一言定生死的无上权威,尽管徐阶最强,但他想要对付谁,都少不了运筹帷幄、调兵遣将,这样就得讲道理、拼实力、还得顾及人心所向、师生情分,无疑放不开手脚。”余寅跟上了王寅的思路,接着道:“放不开手脚就没法把事情做绝,做不绝就给别人留下空间。一时的弱势不要紧,我们可以再次从弱到强,安身立命!”
“对嘛。”沈明臣接着笑道:“他走他的阳关道、咱过咱的独木桥嘛。弱小不怕,慢慢变强就是。”说着竖起指头道:“比起徐阶来,大人最大的优势就是年轻,咱们完全可以慢慢来,稳扎稳打,再次积累优势。”论起战略眼光来,他可能不如二寅,但论到具体事情,他的反应绝对是最快的:“兵部可不是铁板一块,虽然一帮山西人扎堆,但王崇古本来眼看着就扶正,咣当一声,便被人给挤了下来。王崇古这人我和他打过交道,心劲儿高的很,要是德高望重的葛守礼过来还好,偏偏徐阁老为了搞平衡,让葛老和王国光对调。这下就有好戏看了――王崇古是嘉靖二十年进士,熟悉兵政、还当过蓟辽总督;王国光是二十三年的进士,干过礼部、工部、户部,就是没接触过戎政。现在徐阶让个资格浅没经验的晚辈,领导个老资格本事大的前辈,我看他存心就是想让兵部窝里斗……最怕他们铁板一块,只要斗起来,还怕没机会插手进去?”
“不容易啊,句章这次终于说对了!”王寅拊掌笑道:“大人,我送你四个字,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沈默轻声道。
“对,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王寅正色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之间。”
这时沈默也笑起来,接着王寅的话道:“老子还说:‘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几于道;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处地也;空处湛静,深不可测。善为渊也;损而不竭,施不求报,善为仁也……”面上的忧色尽去,换来的是许久不见的明朗笑容。
“恭喜大人又勘破一关。”三位谋士都笑起来道:“恐怕从今往后,再没有能难倒您的了……”
“哪里哪里,刚说要学水德,得保持谦虚啊……”沈默心情大好,竟也开起玩笑来。
这番对话什么意思,王寅那段的字面含义是:最高的善像水那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大道。上善的人,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样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言语要像水那样真诚,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为要像水那样待机而动。正因为他的不争,所以才始终进退自如,这叫谦下之德。而江河湖海之所以能成为百谷之王,正是因为它有这种谦下之德,善于处于逆境状态。
天下最柔弱的莫过于水,然而它却能穿透最为坚硬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超过它,这就是谦下之德,也就是‘柔德’所在。所以说弱能胜强,柔可克刚!是因为它不见其形,所以才能进入没有缝隙的东西中去!
王寅的这番话,是认可了沈明臣的思路,但给了沈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处众人之所恶’的兵部,面对的形势十分严峻,但依然要发挥‘柔德’,‘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这样才能以柔克刚、以弱胜强,成为‘百谷之王’!
沈默的话,是对王寅最好的回答,他说,为什么水看似不争,却天下莫能与之争呢?这就是‘水德’的高明所在,因为水的德行最接近于‘道’。而‘道’是什么?就是善处地,善为渊、善为仁。
善处地,是对眼光头脑的要求,审时度势,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位置,像水一样无处不在,无所不利。避高趋下、无人能逆;善为渊,是对外表内涵要求,像水一样,表面清澈而平静,但却深不可测。善为仁,是对心胸气度的要求,像水一样付出不求回报,却总是不会枯竭……因为仁者无敌。
当然这些大道理谁都懂,寻常人要真照着做,恐怕只能落个与世无争,达不到‘天下莫能与之争’的境界,非得有了沈默这样的经历,争过拼过奋斗过,看透了世情人心,感悟过天地至理,才能真正体会到‘上善若水’这四个字的力量。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35598
135599
135600
135601
135602
135603
135604
135605
135606
135607
135608
135609
135610
135611
135612
135613
135614
135615
135616
135617
135618
135619
135620
135621
135622
135623
135624
135625
135626
135627
135628
135629
135630
135631
135632
135633
135634
135635
135636
135637
135638
135639
135640
135641
135642
135643
135644
135645
135646
135647
135648
135649
135650
135651
135652
135653
135654
135655
135656
135657
135658
135659
135660
135661
135662
135663
135664
135665
135666
135667
135668
135669
135670
135671
135672
135673
135674
135675
135676
135677
135678
135679
135680
135681
135682
135683
135684
135685
135686
135687
135688
135689
135690
135691
135692
135693
135694
135695
135696
135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