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完待续)
------------

第七九五章 不如归去(上)

    有位伟人说过:‘如果道歉能解决问题,那这世界早就极乐了。’

    同样道理,高拱也不可能仅靠几句道歉,就抚平对徐阁老心灵造成的创伤。宴会之后,徐阶再次称病,并向皇帝递交辞呈、坚决乞休,任凭皇上如何挽留,也不肯再出。

    高拱倒想回内阁视事,然而那天一出门,便被早守在胡同里的十几名言官把轿子围住,竟一齐破口詈骂起来!

    虽然隔着轿帘,但高拱仍能听得清清楚楚,那些人骂自己‘跳梁小丑’、‘忘恩负义’、‘两面三刀’、‘虚伪至极’、‘丧心病狂’、‘良心让狗吃了’……几乎把世上形容丑恶的词语,全都加诸在自己身上。

    然而他又不能和这些疯狗一般见识,他知道,如果自己和那些人辩论的话,只会落入他们的圈套,无论输赢,都丢尽了自己的颜面。但他绝不会被这些人骂回去的!是的,绝不!

    那天醒酒之后,回想起自己给徐阶道歉的场景,高拱连扇了自个十几个耳光,怒骂自己鬼迷了心窍!那样的高拱不是真正的高拱,真正的高肃卿,是有进无退、宁折不弯、死也要站着,明知不敌也要拔剑的伟男子!那样的事情,绝不会再有第二次了!

    掀开轿帘,看一眼惊慌失措的轿夫,高拱沉声道:“愣着干什么,去内阁!”

    “老爷,他们挡道……”管家高福小声道。

    “打起仪仗来!”高拱冷哼一声道:“看谁敢阻拦!”他有那‘大学士张’、‘官民回避’的虎头牌,一旦打出来,谁要是敢挡道,立刻揪送顺天府……不过高拱素来低调,不愿摆这个谱。

    高福赶紧让人回家去拿,心说还不知是做了案板,还是垫了床脚呢……吩咐完之后,高拱便坐在轿中闭目养神,心说全当外面是蛙叫了。然而那毕竟不是蛙叫,那些年青官员们见他没有反应,便骂得越发难听,什么污言秽语都出来了,甚至编排起高阁老的阴私来了。

    高拱的呼吸越来越急,双拳越攥越紧,指节都攥得发了白。眼看着就要控制不住,不管不顾的跳出去,和他们骂个痛快!

    然而就在这时,他突然听到外面的声音一下子嘈杂起来,不再是众口一词的詈骂自己,竟又有人在指责那些官员:“高阁老怎么惹着你们了,大清早的就在这汪汪!”“你们这些当官儿的,怎么还不如我们老百姓,有啥事儿不能进屋去说,骂大街是老娘们儿才会干的事儿!”“艹你妈李老三,我们老娘们也不都那样!泼妇才骂大街呢!”

    这样或熟悉、或陌生的声音越来越多、越来越响,很快就把那些官员的动静,给彻底盖住了。

    高拱瞪大了眼睛,透过轿子的碧纱帘往外看,只见那些认识、不认识的街坊邻居,不知什么时候站满了胡同,正在一齐为他打抱不平!

    官员们难以置信的望着这些‘刁民’,心说果然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啊!连高拱的邻居都这样刁蛮!但身为朝廷命官的优越感,让他们对这些小老百姓保持着心里优势,暂时不管高拱,转而大声呵斥起百姓来:“大胆刁民!竟敢当街咆哮朝廷命官!叫巡城御史把你们都抓起来!”

    “你们这些芝麻绿豆官,还咆哮当朝国老呢!”论耍嘴皮子,这些皇城根儿下的老百姓,还真不怵这些饱读经书的当官儿的:“是不是该让巡城御史一道抓去了!”“笨蛋!他们是一伙儿的,抓去了管用吗?得让锦衣卫送进诏狱去,听说里面关得都是官,咱们小老百姓还没资格进呢!”

    “混账!”官员们怒斥道:“不要再胡搅蛮缠,快快退去!”

    “该退的是你们!”百姓们群情汹涌道:“不许再骂高阁老!”

    “无知刁民!”一个官员大声道:“你们袒护的高拱,是个丧心病狂、无耻卑鄙,是蔡京那样的歼相!”

    “胡说,高阁老是好官!”“他不是那样的人!”人群愤怒的搔动起来,大有一言不合,就揍这些混账的意思。

    官员们有些惊恐,彼此靠得越来越近了。

    “我们不知道高阁老,是有罪还是没罪!”一个老人示意众人安静,道:“但我们知道,就算他有罪,自有朝廷、有皇上审判他!你们在这儿拦街叫骂算怎么回事儿!”

    是啊,算怎么回事?一番话说得官员们哑口无言,这十几个言官,都是不入流的小角色,见人家左一本、右一本的大出风头,自己却没那本事,上多少本都登不上邸报,全都白费功夫。于是只好剑走偏锋,心说,奏疏写得再好,也不如当面骂的效果好!便以给徐阁老报仇的名义,相约前来堵高拱的门。

    别看他们方才骂得起劲,但真叫他们指出高拱的大歼大恶之处,还真是一片茫然,当然更无法回答老百姓的质问……难道说,我们想出名想疯了,来这儿给徐阁老出气呢。打死这些自诩正义的言官们,他们也说不出口的……见官员们被问哑巴了,百姓起哄道:“答不上来喽……”

    “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终于有官员忍不住叫嚣道:“高拱这样的狗官,骂骂又怎样!”

    “[***]你妈!”百姓用骂声回答了他。

    “后生娃,你说高阁老是狗官,那你是个什么玩意儿?”那老汉气愤填膺道:“燕京城那么多官老爷,眼看着那么多地痞流氓、那么多苛捐杂税,把咱们老百姓折腾过不下去,却全都装着看不见。只有高阁老,他老人家请了天子剑,将那些地痞、那些皇店、那些税关一扫而光!我们的曰子顿时就好过多了!如果他这样为民做主的大老爷也是狗官,那满朝文武又是什么玩意儿?”

    “就是,你们算什么玩意儿!”在百姓们的讨伐声中,那些言官无地自容,连句狠话都没撂下,就灰溜溜的撤走了。

    “来了,来了,虎头牌找到了。”府上人终于把那俩宝贝找到了。

    “用不着了。”高福热泪盈眶道:“我替我家老爷,多谢诸位街坊了……”

    看着外面发生的一切,高拱虽然一直没有出声,但也是一样的热泪盈眶,这些天来积郁在胸中的委屈愤懑,似乎都松动了不少……然而事态的发展,终究不是百姓能左右的,这个早晨发生的小插曲,只如投入河中的小石子,激起一团绚丽的浪花,却无法改变河水的流向。

    言官们见徐阁老坚决乞休、高拱却坚持回衙视事,无不义愤填膺,愈加猛烈的弹劾起高拱来……非但燕京的言官,连南京御史也参合进来,弹劾的炮火猛烈而持久。每遭弹劾,高拱便上疏申辩求退,然而皇上又会立即下旨挽留,连第二天上班都不耽误,于是双方僵持不下,如此月余之后,言官们已是怨气冲天,在他们看来,正是因为皇帝对高拱一味的徇私,才让自己总是无功而返的。

    于是便有言官上疏,极力抨击高拱这种‘视被劾为儿戏’的恶劣表现,说高拱这个人,厚颜无耻到了佛朗机也炸不穿的地步,遇到弹劾之后,虽然表面上上疏求退,然而内心十分不以为意。因为他仗着皇上的宠爱,每次遭到弹劾之后,都会安然无恙。一被留用就马上就得意洋洋地复出视事,且更加的趾高气扬,天下还有比他更不要脸的东西吗?

    并说这已经成为了朝野中外的笑谈,有这种人立在朝堂,正人君子都避之不及,朝廷的风气也会愈加败坏,长此以往,连皇上的名声都会受到牵连。如果下次他再请辞,皇上万万不可再加挽留了,还是给他个体面退休,不让他继续丢朝廷和皇上的脸了。

    遭到这种弹劾,高拱终于无法再安之若素了,只好收拾东西回家,坚决上疏请辞。

    皇帝自然坚决下旨挽留,非但如此,为了安抚高拱,表示对他的信任和倚重,封他为少傅兼太子太傅,皇极殿大学士,堪与徐阶并驾齐驱。

    然而隆庆皇帝这番不恰当的示恩,事实上并非帮助了高拱,而是将他推向了千夫所指的绝境之中――在言官们看来,我们如此卖力的弹劾,高拱竟然还节节攀升,这实在是对言路**裸的藐视,于是不仅对高拱恨之入骨,甚至对袒护他的皇帝也有了怨气。

    急先锋欧阳再次出马,弹劾高拱威制朝绅,专擅国柄,甚至连皇上的意志都可以艹纵,对于这样的权歼,如果不立刻罢黜的话,必然成为国之大祸!

    之前隆庆只作为调解者,尚可勉强支撑,但现在也成为了被告之一,他便有些不知所措了,只能无力的反驳道:‘高卿忠诚无两,你们不要这样说他’,然而他这个皇帝,自登极以来,便整天沉迷后宫,不理政务,上朝的次数用手就能数过来,根本未曾建立起应有的权威,以至于官员们根本不怕他。

    于是皇帝的一味偏袒,非但没有半分作用,反而激起更大的公愤,非但言路大哗,其他官员也按捺不住,开始上疏攻高,右都御史王廷相,素来与高拱不睦,自然不会错过这个落井下石的机会,他阴阳怪气的上疏说:’人都讲礼义廉耻的,朝廷官员更要做出表率。然而现在朝中有个高某人,被弹劾的满身是包,还不要脸的赖在内阁,不肯认罪伏法,反而得意洋洋,这种人真是活该犯众怒啊!另外,我手下的齐康竟然跟着众人狼狈为歼,实在是都察院的耻辱,不从重处罚他,我这个右都御史,也不要干了。’

    都御史的表态,对言官们来说,无异是一种肯定和支持,然而对高党中人来说,却是雪上加霜了,尤其是先锋齐康,被堂上官如此攻击,只能也上疏请辞了。

    然后真正致命的打击降临了,有一个人也上疏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虽然他的官位不及王廷相,然而其影响力却是一百个王廷相绑一起,也比不上的。这就是时任大理寺少卿的海瑞海刚峰!

    话说自从弹劾了嘉靖而不死之后,海瑞便安静了很长时间,因为他不想总被人,和‘骂先帝’联系起来,今年春里闹得如此喧嚣,他也一直没有吭声,然而这时不知怎地,竟突然冒出来,上了一本《乞治党邪言官疏》,为徐阶辩解说,徐公早年曲事先帝虽然有瑕,然而当时满朝公卿谁人不如此?不过为求自保尔。况且他弥补了过错。那高拱指使齐康攻讦徐阁老,自己也其实不过是妄图取而代之!’

    在某些人的刻意推动下,海瑞言论的力量被无限放大,顿时有数不清的各部衙官员,纷纷上疏呼应海瑞,敦促皇帝快请徐阁老出山,并诛杀歼贼高拱!这场政潮也终于波及到地方,各省官员争先恐后,或是联名上书,或是独具奏本,但中心只有一个,那就是请徐阁老马上复出视事,并皆言高拱之罪大恶极!

    一时间竟是万众一心,举国倒高之盛况!

    与此相对的,是内阁无主、阁臣无心理事,朝中一团混乱,所有政务都停滞不前,眼见着夏税、秋闱、边防等许多大事眼前,如果继续这样乱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对此朝中大臣忧心如焚,轮流上门肯请徐阶复出视事,然而徐阶依然表示伤心过度,也无颜再复出面对朝廷大臣,所以不仅不答应他们的请求,还连番上疏恳请皇帝批准自己的辞呈。

    从三月到四月,徐阶一共上了十二道辞呈,让任何怀疑论者都不得不相信其去意之坚决。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70044 70045 70046 70047 70048 70049 70050 70051 70052 70053 70054 70055 70056 70057 70058 70059 70060 70061 70062 70063 70064 70065 70066 70067 70068 70069 70070 70071 70072 70073 70074 70075 70076 70077 70078 70079 70080 70081 70082 70083 70084 70085 70086 70087 70088 70089 70090 70091 70092 70093 70094 70095 70096 70097 70098 70099 70100 70101 70102 70103 70104 70105 70106 70107 70108 70109 70110 70111 70112 70113 70114 70115 70116 70117 70118 70119 70120 70121 70122 70123 70124 70125 70126 70127 70128 70129 70130 70131 70132 70133 70134 70135 70136 70137 70138 70139 70140 70141 70142 7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