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轿,”沈默沉声道:“去东宁侯府!”

    在东直门大街东头以北,有一条药王庙胡同,从那里再往东,便是东宁侯府邸所在的万元胡同。这里虽然位于勋贵聚居的东城,但位置已经是很边缘了,因为焦英世袭的爵位,不过一个小小的伯爵,住址便是其在勋旧世家中地位的体现。

    当然那是旧黄历,如今的万元胡同中,伯爵府已经变成了侯爵府,说焦英本事大也好,说人家运气好也罢,反正一百年来,能办成这事儿的,就他一个。荣升侯爷之外,焦英还成为先帝最信任的勋旧,被任命为禁军统领,掌管禁军四卫……而这一官职,向来都是在几个公爵家传来传去。

    现在的东宁侯府,隐隐与京城三大公爵府并列,被称为四大家族之一了。所以焦英卧病的消息一传出来,侯府门前立刻车水马龙,前来探视慰问者如过江之鲫,令门房应接不暇。

    这天上午辰时过半,一乘八人抬油绢围帘绿呢大凉轿在府邸门口停了下来,侯府门子的眼力毒,一眼就看到那些护卫的服饰,是在皇城内当差的,便知道轿上坐得一定是某位大学士。

    侯府的门子赶紧快步上来,抱拳一个长揖,唱喏道:“小人是侯府门房,敢问贵驾高姓大名,好去通禀我家侯爷。”

    胡勇便将个朴素的蓝面名帖递过去,那门房接过来一看,哎呦一声道:“原来是沈阁老大驾光临。”便回头大声道:“快开中门,有贵客!”侯府的正门平时是不开的,除非有贵客莅临,或者重要仪式。

    这让胡勇不由有些奇怪,心说这小子也太冒失了吧,没请示就干擅开中门!

    那门房也不想被看成是二杆子,于是小声解释道:“我家侯爷时常说,没有沈阁老他就成不了侯,让我们将阁老当成头号贵客,不开中门会吃板子的。”

    原来如此,胡勇恍然道。这时大门吱呀呀的敞开,大轿便被径直抬进府中。寻常官员富户的大宅,大抵入门即是轿厅,出轿厅便是照壁,过照壁便是客堂,大抵都是这个制式,然而东宁侯所居的府邸却不是这样……一入轿厅,迎面的照壁竟成了客堂的侧墙,贴着左墙根,是一个长长的甬道,于此向前十几丈远,眼界豁然一宽,一座约略有五六亩大小的花园展现在眼前。

    大门到甬道是东西向,这座花园却是南北向,几口大小不一的方塘里荷花正盛,缓坡上松竹蒙翳;红亭白塔,玉砌雕栏,叶问莺啭,帘底花光,端的是‘近山黛掩神仙窟,隔水烟横富贵家’!

    轿子从甬道穿过,在正对着花园的五楹客堂大门前落下,轿帘挑起,沈默问问下轿,在府上奴仆的引领下,进到了堂中正位就坐。一坐下,他才发现那花园的真正作用……客堂正对着花园而开,主客踞坐其中,满耳俱是天籁、满眼俱是锦绣,恍若进到仙境一般,未曾开口心先醉,说话都不自觉的轻言细语,根本不用担心谈不拢会吵起架来。

    饶是见多识广,又在以园林著称的苏州做过官,沈默也不由为眼前的景象喝彩,在心中叹道:“平常总听人说,三代才出个贵族,这话果然不假。虽然苏州园林得天独厚,有江南的水、太湖的石……能把天下的精华汇聚一处。然而正是这份贪多,暴露出园主人的暴发户本色。远比不上这些贵族世家的品味气度……”

    正在胡思乱想间,他听到一阵爽朗的笑声从后堂响起:“哈哈哈,什么风把沈大人吹来了。”

    沈默站起身来,面带微笑的迎着来人的方向,便看到一个身穿轻绡蟒衣的虬髯汉子出现在客堂后门,正是东宁侯焦英!

    两人笑着打过招呼,又推让一番,最后东西昭穆而坐,叙过茶后,沈默打量着焦英道:“就算是装病……你能不能敬业点?”

    焦英虽然穿着侯爵的金线蟒袍,但做派却很丘八,大喇喇的翘着二郎腿,上身歪靠在椅背上,咧嘴笑道:“真人面前不做假象,装啥装。”

    瞧他吊儿郎当的样子,沈默心中无奈道:‘我收回方才的话。’不由苦笑道:“真的很难把你,和此间的主人联系起来。”

    见他的目光落在花园中,焦英大咧咧道:“你说这个花园啊,我早就看它不顺眼了,想铲平了建个演武场,就是我娘死活不让……”

    “幸亏有太夫人……”沈默对那种焚琴煮鹤的行径,心里是一万个鄙夷。

    “呵呵……”焦英笑两声道:“你时间宝贵,咱不闲扯了,找我有啥事儿啊?”

    “咳咳……”沈默轻咳两声,整理一下错乱的神经,道:“既然病好了,就赶紧上任吧,侯爷。”

    “这个么……”焦英一脸为难道:“我不是跟你矫情,我也不会矫情,你让我掌管禁军四卫,这没问题……说实话,被杨博革职这半年,我都憋得长毛了。”

    “更进一步不好吗?”沈默淡淡道:“十万京营将士都归你管了。”

    “不好。”焦英使劲摇头道:“我占了个禁军统领,就把英国公得罪了,现在再去当什么京营提督,定国公也要恨死我了。”说着两手一摊,一脸苦相道:“兄弟,不是哥哥不帮忙,可得罪了两大国公,我家以后还怎么混?”

    (未完待续)
------------

第七九七章 东风吹 战鼓擂(中)

    本朝的军队主要分京军、边军和卫军三类。京军是驻扎京畿的部队,边军是驻守九边的部队,卫军是指除京军和边军之外的部队,分布在全国各省及政治、军事上要害的卫所部队,主要职责是对内镇压维稳。

    三类军队的职责不同,军制和构成也多有不同。卫军采取的是卫所制,军队是世兵,军官只能练兵,无权调兵,遇到战事由朝廷另派将领指挥。这样虽可防止‘强臣握兵、江山易色’,但兵将互不相识,卫所又严重缺乏训练,世兵逃亡严重,是以其战斗力每况愈下,终于在近年东南倭乱和西南土司反叛中,被摧枯拉朽的消灭,已是名存实亡,其职能为各省自主募兵所暂代。

    而边兵采取的是镇戍兵制,首先其兵源,是以从卫所等抽调精兵,和招募平民相结合,这就保证了军队的基本战斗力;然后其采取的是‘兵将团艹训练’,使将有常兵且兵马集中,这就避免了将不知兵、疏于训练的情况;第三,以督抚分寄的方式,使各方面大员获得更大的兵权,有利于统一领导、协调各战区内部的军镇,将其捏合成一个整体。

    这显然是一种临战体制,是在蒙古各部强大的压力下,不得不采取的改变。而且在镇戍制下,督抚的兵权虽略有加大,但其只能由文官担任,且定期轮调,兼之边军的粮饷由中央提供,就避免了地方割据的出现。尽管如此,边军的战力还是大明诸军中最强的,承担着抵御蒙古铁骑、保家卫国的重任。

    京军的军制与边军类似,而且在国初时,其远高于前者,类似宋朝时的禁军。它不仅直接担负着保卫首都的重任,而且如果外省或边疆有重大战事,必要时京营还得抽调部分精锐,前去增援、讨伐,号称‘大军一出,四方慑服’,有‘居重驭轻,控扼天下’的作用,是皇权的根本保证。

    因此,它不仅人数众多,通常保持着三十多万的人马,最多时达百万之众,而且装备精良,战力高强,是名副其实的‘天军’……当然那是老黄历了,随着永乐皇帝作古,大明朝便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京军的战力也在承平岁月里迅速的腐朽,最终在土木堡之变中全军覆没,自此一蹶不振,已经无法和边军争锋。

    之后于谦重建京军,将最初的三大营改为十团营,人数十万人左右;天顺八年,再改十二团营;正德年间,又改十二团营为东西两官厅;嘉靖中叶,重新恢复三大营,设立戎政斧,由国公提督,兵部侍郎协理,并尽裁监军内臣至今,在册人数仍是十万人。

    除了三大营的京军之外,燕京还有两支部队,一个是守卫皇宫的大内禁军锦衣卫,另一个则是驻守京城内的武骧四卫,乃是皇帝亲军,肩负着守护京城,拱卫銮舆的责任。这两支部队,都不归兵部管辖,而是直接向皇帝负责,其军饷装备也是不经兵部直接领取的,都是最精良最充足的。

    这两支部队向来由内廷御马监代表皇帝统驭,然而嘉靖晚年遭遇陈洪反叛后,对太监的信任跌倒冰点,便将大内禁军交给勋旧贵戚;武骧四卫交给兵部辖制――现在大内禁军由皇帝的亲舅舅、锦衣卫大都督、庆都伯杜仲掌管。而武骧四卫原先是东宁侯焦英统领,他被杨博撸了后,改由成国公朱希忠之弟,锦衣卫左都督朱希孝担任。

    这就是大明军力的结构状况,沈默这次准备动刀的,乃是十万京营,当然要先让京军听话才行。现任的京营提督,乃是定国公徐延德,不过老先生年纪大了,身子又不好,年前就称病在家,已经数次上书请辞。这次沈默想要改制,他可使唤不动国公爷,所以就趁机奏请皇帝,批准了徐延德的辞呈,让焦英接这个位子。

    但焦英这厮却称病不受圣旨,这才迫得沈默不得不亲自登门,敦请他出山。

    “这个差事我不能接啊,”焦英也不跟沈默兜圈子,道出了心中的担忧:“你是知道我的,咱焦子期不是怕事儿的人,可我们这边的情况复杂,在京城住了上百年,纠缠太多,不像你们士大夫,锐意进取就好。”说着看看沈默道:“明白咱的意思吧?”

    “知道,都沾亲带故的,你怕自己打了人家的饭碗。”沈默点点头道:“焦家以后没法在京城混了。”

    “是啊。”焦英深以为然道:“再说了,定国公那是什么身份,我哪敢在太岁头上动土。”大明如今仅存五位国公,除了南京的魏国公、云南的沐国公外,就是在京城的定国公、英国公和成国公三位,数量比亲王还要稀少,其地位也超过了那些一辈子没见过皇帝的藩王。

    而焦英家里,既不是开国元勋、也不是靖难功臣,而是洪武中内附的蒙古贵族,赐姓焦。在天顺年间才因功劳封的侯爵,既非根正苗红,又是新晋世家,本来在京城勋贵家族中都不上数,却因为先帝宠爱,地位骤起,隐隐有与三大国公平起平坐之势。有道是‘人红遭人妒’,像焦侯爷这样红得紫黑的新贵,遭到的嫉妒如果能换钱,早就成京城首富了。

    “我不会让你为难的……”听了焦英的解释,沈默点头道:“如果是定国公同意了呢。”

    “那得真同意。”焦英道:“要是大人你想干点事儿的话,不光他,还得另两位国公也同意,得这三位都不拆台了,您这戏才能唱起来。”

    “如果他们都答应了呢。”沈默望着焦英道。

    “我随你调遣。”焦英一拍桌子道:“让我往东不往西,让我撵狗不抓鸡。”

    “好!”沈默搁下茶盏,起身道:“你在家等着吧。”

    焦英不知道沈默哪儿来的自信,不过他相信,这家伙只要说到,就会做到……谋而后动的好处,就是什么情况都事先预计到了。一旦开始行动,便如行云流水毫无滞涩,遇到什么情况都会有对策。

    当天下午,沈默命人备一份恰到好处的礼品,便往紧挨着大内、东依前海、背靠后海的定府大街去了。顾名思义,这条街便以定国公府而得名,而这定国公府也毫不客气的占据了大街的一边。看着那延绵不绝的高墙碧瓦,感觉半天还走不到府门口,沈默不由暗叹道:‘果然是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本以为东宁侯府就够气派了,但和这国公府的气势一比,给人家提鞋都不配啊。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07650 107651 107652 107653 107654 107655 107656 107657 107658 107659 107660 107661 107662 107663 107664 107665 107666 107667 107668 107669 107670 107671 107672 107673 107674 107675 107676 107677 107678 107679 107680 107681 107682 107683 107684 107685 107686 107687 107688 107689 107690 107691 107692 107693 107694 107695 107696 107697 107698 107699 107700 107701 107702 107703 107704 107705 107706 107707 107708 107709 107710 107711 107712 107713 107714 107715 107716 107717 107718 107719 107720 107721 107722 107723 107724 107725 107726 107727 107728 107729 107730 107731 107732 107733 107734 107735 107736 107737 107738 107739 107740 107741 107742 107743 107744 107745 107746 107747 107748 107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