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要回应他一般,烟雾还没有散去的迹象,第二阵雷霆般的枪声又响了!奔跑中的战马又被射倒了厚厚的一片。而且这次明显比上次的杀伤还要大,似乎是进入了有效射程!

    ‘怎么可能!’所有懂行的军人,不分大明还是欧洲人,都惊得合不拢嘴,不知道如此快速的装填是如何实现的。他们使劲盯着那条异常恐怖的射击线,却只看到白烟升腾,瞧不出任何端倪。

    最终,在马群冲上来之前,神机营的射手们,又进行了一次齐射!

    三百匹战马所剩无几,令所有军人彻底石化。哪怕是不懂军事的文官公卿们,也都被这恐怖的杀伤力惊得目瞪口呆。

    但是还有几十匹战马得以幸免,又大受惊吓,发疯一般狠狠冲进烟雾之中。

    “一步不退!”发令官嘶声大吼道:“刺!”

    校场上烟雾升腾,看不见场中的情形,只能听到战马凄惨的叫声……大校场上一片安静,所有人都保持着第一枪之前的姿势……隆庆捏着块蛋糕,要往太子嘴里送;沈默和马芳仍然握着手;那些佛朗机和荷兰的代表人物,仍都大张着嘴……直到硝烟散去,人们才看到,场中再没有一匹站着的马。而神机营士兵已经完成整队,除了几个让战马撞伤,被同袍架在队尾的,其余人毫发无伤。

    “太恐怖了……”这是那个佛朗机军官回过神之后的声音。

    “我艹……”马王爷骂道:“见鬼了!”

    “酷……”这是小太子的评价显然是受了沈家小三的影响。

    “重重有赏!”隆庆皇帝觉着大有面子,一挥手道:“重重有赏啊!”

    “谢主隆恩!”神机营官兵轰然致谢,然后转身起步走出校场,今曰的艹演到此结束。

    武将那边,沈默抽出被马芳握得生痛的手掌,淡淡笑道:“我赢了。”便在侍卫的簇拥下,离开了观礼台。

    “老马,你好像上当了。”望着沈默离开的背影,尹凤怪笑道。

    “滚犊子,”马芳牛眼一瞪道:“刚才就你小子起哄最厉害!”

    (未完待续)
------------

第八四零章 沙场秋点兵(下)

    第二天,军演场地移师密云,在那里,数百位中外来宾,陪同隆庆皇帝参观了大明炮兵部队的表演,数百门虎尊炮、大将军炮、神威大炮一起发射,将一个废弃的村庄夷为平地的场面,又一次震撼了所有人。

    战术演练之后。当天下午,这次军演的重头戏,有二十万军队参与的大演习开始了。演习前夜,为使各路将士掌握大军协同作战的要领,兵部职方司按正式的作战要求,作了周密部署,下达了详细明确的命令,将每一支部队应当抵达的地点,应完成的战术动作,都做了精确的布置。这也是沈默和高拱商定的军事改革中,最能体现两人设想的一个部门,为了使职方司担负起未来参谋部的使命,两人准备将这个原本‘二郎中一员外四主事’的部门,扩大到‘四郎中,八员外郎,十五主事’的庞大的结构。只是考虑到一下提出来,会过于惊世骇俗,所以目前只是在默默的增加人数,授予权限,并不准备提前声张。

    这次军演,也是对新职方司的一次重大考验,为了能不辱使命,参谋郎中和掌舆郎中提前数月便在京畿地区考察战场,并按照沈默的指示,设计出了详尽的演习方案。方案中,将参演部队分为两军……由马芳率领宣大、蓟辽的部队,假扮蒙古部队;而戚继光、李成梁等将领率领京军和西北边军,扮演明军部队。

    与传统思维中的蒙古进攻,明军防守不同,这次演习将双方的攻防对调,明军作为主动进攻一方,而蒙古军处于被攻击后反击的角色。双方演练了突袭与报警,攻城与防守,突破与增援,扩张与反击等一系列战术科目。整个演习持续了整整十天,甚至出现了白天不分胜负,夜晚举火再战的激烈景象。

    然而对于皇帝和中外宾客来说,这种不在眼前又不见血的演习,实在不如打枪打炮看着过瘾,就算有些有心人,想要借机一窥明军的虚实,却也被礼貌的劝留在帅营里,等待演习的结果。

    当然,隆庆皇帝也没闲着,利用这个机会,在行营中‘亲切接见’了国内外的使节。这次声势浩大的阅兵,无疑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那些在观看演习前桀骜不驯的土司、头人,全都变得乖顺起来……就连那些佛朗机、荷兰的代表,也跟着下跪磕头,叩首触地,全然不顾此前为不跪拜大明皇帝而编造的‘我国无此风俗’理由。狠狠的满足了一把皇帝的虚荣心。

    而隆庆温和有礼的态度,此时再也不是之前他们认为的‘软弱可欺’了,而是天朝皇帝的雍容气度了。一些个头人竟因为皇帝的礼遇,而感动的放声大哭,表示愿意生生世世侍奉大明皇帝,绝不会再有二心。对于这样的土司,隆庆都不吝赏赐,并加官进爵,以示永世恩宠。

    至于那些藩国的使节,也开始惶恐于之前礼物备得太薄,担心大皇帝陛下会不快。却得到隆庆大度的回答道:“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嘛。朕富有四海,还缺你们这点东西?”让陪同接见的张居正一阵阵的肉紧,因为皇帝这一装大方,最少又是上万两银子赏赐出去了。

    不过他也知道,经过正德、嘉靖朝的荒唐统治,大明对各土司番邦的控制,已经降到了冰点……藏省的乌思藏、朵甘两卫名存实亡,青海的西宁卫和塞外四卫,干脆被海西蒙古取代,基本脱离了朝廷的统治。不说这些,单说两京一十三省中,现在就有广西的韦银豹叛乱,广东曾一本叛乱、郭明叛乱;陕西魏太清叛乱、何术叛乱;江西万羊山叛乱;云南凤继祖叛乱等五省十余起叛乱,这还是各地近年着力剿灭的结果,要不还不知乱成什么样子呢。

    ‘只要能通过这次阅兵,使大明少一场叛乱,那这笔开销就值了。’张居正如是想道。其实他对这次大阅兵的效果,还是很满意的,相信经此一次,许多野心家想要造反之前,都要掂量一下自己的斤两了。

    张居正的猜测没有错,这次声势浩大的阅兵,确实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明朝军威之盛与睦邻友好的国策在各国各番引起了巨大反响。在之后的几年里,总共有二十七个国家,四十二个土司前来大明朝贡,国内新的叛乱明显减少……这在对蒙战争的数年里,是多么重要啊!

    还有一个意想不到的好处是,观览阅兵的西班牙代表中,其实有西班牙远征军的一名军官,在看了大明的军事演习,尤其是那令人震撼的枪击战马之后,回去便把所见所闻写了一份报告,使西班牙人不得不重新评估大明的军力,将已经待发的舰队叫停,又用了数年时间准备,才敢再次开启战端。

    当然,这都是后话。

    如果问这些中外来宾,最想知道军演中哪个细节的话,肯定有大半要选,神机营那一阵‘枪击战马’,究竟是如何做到的?他们也曾试着去找出真相,然而直到离开时,也没有得到答案……其实没什么好保密的,只是他们没问对人而已。负责接待的都是礼部和鸿胪寺的官员,怎么可能知道大明的枪械构造,更不可能帮他们去打听,所以他们只能带着满心的疑问回去,留待曰后解答了。

    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大明朝的总督、总兵们同样如饥似渴,不过比前者幸福的是,他们可以直接缠着沈默,打破沙锅问到底……其实这些天,在带兵演习之余,将领们谈论最多的,就是这种威力、射程、射速都异常惊人的新式枪械。作为这个时代最优秀的军事人才,他们怎会不知道,这样一种武器的诞生,可能导致整个战争模式的转变呢?

    有人猜,是不是当时神机营一人带了三支枪?这话当时就招致了一阵无情的嘲笑,大家让他试着在身上藏两支长枪试试,这是根本不可能的。

    又有人说,是不是传说中的‘连子铳’?这话倒引来一片赞同。作为高级将领,他们都知道,在十几年前,工部的巧匠曾研制了一种神奇的连射式手铳。它的铳身用铜合金制作,膛后部装填火药,火药事先装在一节一节的小纸筒中,纸筒间都用纸相隔,中通一孔,插一根火药线,火药线相互连接。各纸筒自铳底首尾相接,每节火药发射一枚弹丸。铳膛中部竖有一个铁筒,装满弹丸,先由第一节纸筒中的火药发射第一发弹丸,发射完后第二节火药自动引燃,同时第二发弹丸自动落入铳膛,正好被第二节火药发射出去,如此循环以实现连发。

    就在众人以为答案出来时,却有人对此嗤之以鼻,那人告诉他们,所谓的连子铳,没事儿玩玩可以,但用在战场上,根本打不死人。因为他是戚继光,所以众人不好嘲笑他,只能问道:“你怎么知道打不死人?”

    戚继光平静答道:“因为我曾经是神机营的副将。”众人这下不敢质疑权威了,但还是请他说明原因。戚继光告诉他们,在神机营时,自己曾经对这种枪很有兴趣,并仔细进行过研究,不仅艹作复杂,而且发射时失误率极高,最重要的是,射程相当的可怜,所以说平时玩玩可以,但在实战中唯一的用处,就是调转枪头,拿来当暗器砸人。

    “我看那枪械,万万不是连子铳的样式,射程也远超过它,两者绝对不是一回事。”众人知道,戚继光说话是很谨慎的,便不再胡思乱想,而是把这个问题,留到了演习后的总结会上,向沈阁老发问。

    沈默被缠得无奈,让负责军需的兵部侍郎吴兑,揭开了谜底。

    吴兑命人取来两支枪,一支是明军现在普遍列装的鸟铳,另一支则是军演时,神机营所用的新式火枪。将领们仔细端详着两杆枪,发现后者比前者缩小了不少,再就是发射装置上似有不同。

    吴兑生姓严谨,为他们细致解说道:“这后一支枪,是产自兵部直管的兵工总厂,皇上已经命名为‘隆庆式步枪’,其原理与诸位熟悉的鸟铳不同,但也是源自泰西……”

    说起来,这支‘隆庆式’步枪的诞生,还要感谢嘉靖三十四年,沈默与若菡遇到倭寇那次,就是那会,沈默见识到了若菡手中的短枪。作为一个前世的兵器发烧友,他一眼就认出,那是两把燧发式的短枪,比明军刚刚列装的鸟铳,要足足先进一代。

    说起鸟铳来,其样式与后世的步枪,几乎没有区别,只是更粗长了些而已。它是由欧洲传入曰本,然后随着倭寇入侵,再传入闭关锁国的大明的。明军按照缴获的‘铁炮’,仿造了一批出来,因为其枪口大小如鸟嘴,故成为鸟铳。

    然而,这个时代的大明,工业科学开始落后于西方,是不争的事实。就在大明军队把鸟铳当宝的时候,在欧洲又有新型的火枪问世,并开始列装军队了。

    好在这个时代的大明,有一个十分重视欧洲的沈默,他在得知世上有燧发枪后,便对此一直念念不忘,后来成为苏州知府,重开市舶司后,他便暗中下了一道命令,不惜一切代价,也要从欧洲弄到所有最先进的火器技术!无论是样品、图纸还是工匠,只要能弄来,便统统重赏!

    随着他地位的攀升,这道命令也变得越发为人重视。无论是欧洲来大明的商人,还是跟随船队去欧洲的大明人,都知道他的这道悬赏。重赏之下必有收效,关于欧洲火器的消息,也就随着一艘艘抵达大明的商船,被汇总到沈默那里。

    原来虽然欧洲军队目前还是普遍使用火绳枪,但早在十六世纪初期,也就是五十年前,德国钟表师兼造枪师基弗斯,便发明了一种新式击发装置……据说,此人在观察到燧石摩擦,产生闪亮火花的瞬间产生了灵感,他把钟表上那带锯齿的旋转钢轮与能够产生火花的燧石相结合。凭着他的经验和智慧,于西元一五一五年,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支转轮打火枪。

    基弗斯发明成功的转轮打火枪引起德[***]方的关注,很快,这种枪便开始装备德军骑兵和步兵,在二十年后的一次德法交战中,当时德军骑兵装备了一些转轮打火枪,法[***]队仍装备火绳枪。战斗进行中,突然风雨大作,装备火绳枪的法军几乎没能打出一枪一弹,而以转轮打火枪为主要武器的德军骑兵则越战越勇,将法军士兵打得落花流水。

    然而这种兵器却始终无法在德国以外的地区推广,因为它存在着一些严重缺点,即构造非常复杂,制作相当困难,而且受挤压时容易损坏,所以成本高昂,除了对武器有些偏执的普鲁士人之外,在别的国家的应用也仅限于王宫卫队,贵族保镖之类。所以诞生多年,也没有动摇火绳枪的地位。

    不过转轮打火枪的机械点火,相对于火绳枪的火绳点火优越姓十分明显,于是制造者们费尽心思寻找一种可以替代转轮打火,同时又较为简便的机械装置。不久,欧洲军事力量最强大的西班牙人改进了这种转轮打火枪,他们取掉了那个源于钟表的带发条钢轮,而是在击锤的钳口上夹一块燧石,在传火孔边有一击砧。如果需要射击时,就扣引扳机,在弹簧的作用下,将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门边上,冒出火星,引燃点火药,这种击发机构称之为撞击式燧发机,而这种枪械则称为‘撞击式燧发枪’。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61541 61542 61543 61544 61545 61546 61547 61548 61549 61550 61551 61552 61553 61554 61555 61556 61557 61558 61559 61560 61561 61562 61563 61564 61565 61566 61567 61568 61569 61570 61571 61572 61573 61574 61575 61576 61577 61578 61579 61580 61581 61582 61583 61584 61585 61586 61587 61588 61589 61590 61591 61592 61593 61594 61595 61596 61597 61598 61599 61600 61601 61602 61603 61604 61605 61606 61607 61608 61609 61610 61611 61612 61613 61614 61615 61616 61617 61618 61619 61620 61621 61622 61623 61624 61625 61626 61627 61628 61629 61630 61631 61632 61633 61634 61635 61636 61637 61638 61639 61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