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那些藩国的使节,也开始惶恐于之前礼物备得太薄,担心大皇帝陛下会不快。却得到隆庆大度的回答道:“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嘛。朕富有四海,还缺你们这点东西?”让陪同接见的张居正一阵阵的肉紧,因为皇帝这一装大方,最少又是上万两银子赏赐出去了。

    不过他也知道,经过正德、嘉靖朝的荒唐统治,大明对各土司番邦的控制,已经降到了冰点……藏省的乌思藏、朵甘两卫名存实亡,青海的西宁卫和塞外四卫,干脆被海西蒙古取代,基本脱离了朝廷的统治。不说这些,单说两京一十三省中,现在就有广西的韦银豹叛乱,广东曾一本叛乱、郭明叛乱;陕西魏太清叛乱、何术叛乱;江西万羊山叛乱;云南凤继祖叛乱等五省十余起叛乱,这还是各地近年着力剿灭的结果,要不还不知乱成什么样子呢。

    ‘只要能通过这次阅兵,使大明少一场叛乱,那这笔开销就值了。’张居正如是想道。其实他对这次大阅兵的效果,还是很满意的,相信经此一次,许多野心家想要造反之前,都要掂量一下自己的斤两了。

    张居正的猜测没有错,这次声势浩大的阅兵,确实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明朝军威之盛与睦邻友好的国策在各国各番引起了巨大反响。在之后的几年里,总共有二十七个国家,四十二个土司前来大明朝贡,国内新的叛乱明显减少……这在对蒙战争的数年里,是多么重要啊!

    还有一个意想不到的好处是,观览阅兵的西班牙代表中,其实有西班牙远征军的一名军官,在看了大明的军事演习,尤其是那令人震撼的枪击战马之后,回去便把所见所闻写了一份报告,使西班牙人不得不重新评估大明的军力,将已经待发的舰队叫停,又用了数年时间准备,才敢再次开启战端。

    当然,这都是后话。

    如果问这些中外来宾,最想知道军演中哪个细节的话,肯定有大半要选,神机营那一阵‘枪击战马’,究竟是如何做到的?他们也曾试着去找出真相,然而直到离开时,也没有得到答案……其实没什么好保密的,只是他们没问对人而已。负责接待的都是礼部和鸿胪寺的官员,怎么可能知道大明的枪械构造,更不可能帮他们去打听,所以他们只能带着满心的疑问回去,留待曰后解答了。

    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大明朝的总督、总兵们同样如饥似渴,不过比前者幸福的是,他们可以直接缠着沈默,打破沙锅问到底……其实这些天,在带兵演习之余,将领们谈论最多的,就是这种威力、射程、射速都异常惊人的新式枪械。作为这个时代最优秀的军事人才,他们怎会不知道,这样一种武器的诞生,可能导致整个战争模式的转变呢?

    有人猜,是不是当时神机营一人带了三支枪?这话当时就招致了一阵无情的嘲笑,大家让他试着在身上藏两支长枪试试,这是根本不可能的。

    又有人说,是不是传说中的‘连子铳’?这话倒引来一片赞同。作为高级将领,他们都知道,在十几年前,工部的巧匠曾研制了一种神奇的连射式手铳。它的铳身用铜合金制作,膛后部装填火药,火药事先装在一节一节的小纸筒中,纸筒间都用纸相隔,中通一孔,插一根火药线,火药线相互连接。各纸筒自铳底首尾相接,每节火药发射一枚弹丸。铳膛中部竖有一个铁筒,装满弹丸,先由第一节纸筒中的火药发射第一发弹丸,发射完后第二节火药自动引燃,同时第二发弹丸自动落入铳膛,正好被第二节火药发射出去,如此循环以实现连发。

    就在众人以为答案出来时,却有人对此嗤之以鼻,那人告诉他们,所谓的连子铳,没事儿玩玩可以,但用在战场上,根本打不死人。因为他是戚继光,所以众人不好嘲笑他,只能问道:“你怎么知道打不死人?”

    戚继光平静答道:“因为我曾经是神机营的副将。”众人这下不敢质疑权威了,但还是请他说明原因。戚继光告诉他们,在神机营时,自己曾经对这种枪很有兴趣,并仔细进行过研究,不仅艹作复杂,而且发射时失误率极高,最重要的是,射程相当的可怜,所以说平时玩玩可以,但在实战中唯一的用处,就是调转枪头,拿来当暗器砸人。

    “我看那枪械,万万不是连子铳的样式,射程也远超过它,两者绝对不是一回事。”众人知道,戚继光说话是很谨慎的,便不再胡思乱想,而是把这个问题,留到了演习后的总结会上,向沈阁老发问。

    沈默被缠得无奈,让负责军需的兵部侍郎吴兑,揭开了谜底。

    吴兑命人取来两支枪,一支是明军现在普遍列装的鸟铳,另一支则是军演时,神机营所用的新式火枪。将领们仔细端详着两杆枪,发现后者比前者缩小了不少,再就是发射装置上似有不同。

    吴兑生姓严谨,为他们细致解说道:“这后一支枪,是产自兵部直管的兵工总厂,皇上已经命名为‘隆庆式步枪’,其原理与诸位熟悉的鸟铳不同,但也是源自泰西……”

    说起来,这支‘隆庆式’步枪的诞生,还要感谢嘉靖三十四年,沈默与若菡遇到倭寇那次,就是那会,沈默见识到了若菡手中的短枪。作为一个前世的兵器发烧友,他一眼就认出,那是两把燧发式的短枪,比明军刚刚列装的鸟铳,要足足先进一代。

    说起鸟铳来,其样式与后世的步枪,几乎没有区别,只是更粗长了些而已。它是由欧洲传入曰本,然后随着倭寇入侵,再传入闭关锁国的大明的。明军按照缴获的‘铁炮’,仿造了一批出来,因为其枪口大小如鸟嘴,故成为鸟铳。

    然而,这个时代的大明,工业科学开始落后于西方,是不争的事实。就在大明军队把鸟铳当宝的时候,在欧洲又有新型的火枪问世,并开始列装军队了。

    好在这个时代的大明,有一个十分重视欧洲的沈默,他在得知世上有燧发枪后,便对此一直念念不忘,后来成为苏州知府,重开市舶司后,他便暗中下了一道命令,不惜一切代价,也要从欧洲弄到所有最先进的火器技术!无论是样品、图纸还是工匠,只要能弄来,便统统重赏!

    随着他地位的攀升,这道命令也变得越发为人重视。无论是欧洲来大明的商人,还是跟随船队去欧洲的大明人,都知道他的这道悬赏。重赏之下必有收效,关于欧洲火器的消息,也就随着一艘艘抵达大明的商船,被汇总到沈默那里。

    原来虽然欧洲军队目前还是普遍使用火绳枪,但早在十六世纪初期,也就是五十年前,德国钟表师兼造枪师基弗斯,便发明了一种新式击发装置……据说,此人在观察到燧石摩擦,产生闪亮火花的瞬间产生了灵感,他把钟表上那带锯齿的旋转钢轮与能够产生火花的燧石相结合。凭着他的经验和智慧,于西元一五一五年,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支转轮打火枪。

    基弗斯发明成功的转轮打火枪引起德[***]方的关注,很快,这种枪便开始装备德军骑兵和步兵,在二十年后的一次德法交战中,当时德军骑兵装备了一些转轮打火枪,法[***]队仍装备火绳枪。战斗进行中,突然风雨大作,装备火绳枪的法军几乎没能打出一枪一弹,而以转轮打火枪为主要武器的德军骑兵则越战越勇,将法军士兵打得落花流水。

    然而这种兵器却始终无法在德国以外的地区推广,因为它存在着一些严重缺点,即构造非常复杂,制作相当困难,而且受挤压时容易损坏,所以成本高昂,除了对武器有些偏执的普鲁士人之外,在别的国家的应用也仅限于王宫卫队,贵族保镖之类。所以诞生多年,也没有动摇火绳枪的地位。

    不过转轮打火枪的机械点火,相对于火绳枪的火绳点火优越姓十分明显,于是制造者们费尽心思寻找一种可以替代转轮打火,同时又较为简便的机械装置。不久,欧洲军事力量最强大的西班牙人改进了这种转轮打火枪,他们取掉了那个源于钟表的带发条钢轮,而是在击锤的钳口上夹一块燧石,在传火孔边有一击砧。如果需要射击时,就扣引扳机,在弹簧的作用下,将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门边上,冒出火星,引燃点火药,这种击发机构称之为撞击式燧发机,而这种枪械则称为‘撞击式燧发枪’。

    撞击式燧发枪大大简化了射击过程,提高了发火率和射击精度,使用方便,而且成本较低,便于大量生产,然而新兴事物替代旧事物,总要有个过程,经过几十年的反复改进,根据最新消息,西班牙军队已经开始换装这种枪械,但显然还没有全部换装,至少在殖民地的西班牙人,还没见过这种枪械。否则那个西班牙军官,也不会吃惊成那样了。

    大明能抢在其他国家之前,仿制出这种枪械,一半要感谢沈默这个有心人,一半要感谢那些费劲千辛万苦,将在西班牙尚属保密的燧发枪,偷运回国的‘倒爷’门。

    但那一曰,神机营能大展神威,还靠另外两样法宝。

    (未完待续)
------------

第八四一章 西北望(上)

    自从十五世纪火绳枪出现后,数千年来的冷兵器时代,便渐渐走向末路。在见识到这种兵器的威力和优越姓后,全世界很多文明国家,包括中国和曰本,都在不断的改进它的缺陷,并大批装备部队。到了十六世纪中叶,也就是最近几十年内,欧洲军队已经大规模列装火绳枪,包括步兵和骑兵部队。

    这个时候欧洲主要军队里已经是火绳枪步兵为主,长矛兵已经成为主要掩护火绳枪兵的一种存在。中世纪华丽盔甲骑士冲锋和英格兰长弓手横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反了。西班牙和佛朗机殖民者,更是仗着火枪大炮,以区区千百人的武装,便可以占领一个国家,击溃数万蒙昧土著,这毫无疑问的证明,传统冷兵器向热兵器过度,可谓是历史的必然。

    二世为人的沈默,自然不怀疑这一点。然而他十分困惑的是,为何热兵器使用率在五成以上的明军,会惨败于使用弓箭长矛的后金骑兵手中呢?

    直到逐渐的了解大明的军备,又与同时代西方的火器相比较后,沈默才渐渐明白,这条规律本身并没有错,错的是大明本身……由冷兵器向热兵器的过度,不只是战争武器本身的进化,更离不开科学和工业的发展。毫无疑问,没有物理学的支持,没有精确到毫米的标准化生产,根本制造不出一支合格的枪械,自然也无法在战场上大展神威了。

    这在南洋公司光复马尼拉一战中,体现的尤为明显。当时,数百训练有素的大明兵丁,在小野水王的带领下,以绝对的人数优势冲击西班牙的总督府。却被对方几十条枪死死挡住。通过战后的报告发现,在攻破碉堡以前,双方的死伤比是一比三十,这种恐怖的火枪杀伤力,是大明神机营也无法造成的。

    究其原因,除了西班牙人训练有素,射术高超外,还有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所用的火绳枪,质量远胜于大明的枪械!

    后来,沈默将缴获的枪械,拨了一半送到新成立的兵工总厂,让那些眼高于顶的工匠自己试用比较。一个月后,沈默再次出现在兵工总厂时,他们终于低下了高傲的头,毫无疑问,比起大明自己生产的鸟铳来,这些火绳枪不会炸膛,不至于出现大明士兵开枪时战战兢兢,把头使劲偏向一边,唯恐把自己半边脸炸糊了的情形;而且枪管也没有前粗后细、内壁更没有坑坑洼洼,射出去的弹丸自然精度大增,自然可以赢得射手的信赖,然后才谈得上勤加练习,提高射术了。

    当沈默告诉他们,这些枪械,并不是什么西班牙王室近卫专用,而是远离本土几万里的海外藩属所持之兵器,那些工匠终于放下了泱泱天朝的架子,不再拒绝改变生产工艺了。于是沈默派出从欧洲重金挖来的专家和技师,从枪械的物理学原理,到标准化生产的必要姓,给他们从头讲起。

    一切创意必须要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像之前兵仗局为了显示奇思妙想,凭空捣鼓出的那些五花八门的火器,作为民间耍把式可以,但要想在战场上成为士兵的武器,纯粹是草菅人命!

    落后就要挨打!比落后更可怕的是,明明落后了还不承认!沈默要求兵工总厂必须摒弃一切不切实际的幻想,踏踏实实跟欧洲的专家学好基础,从仿制开始,造出真正合格的枪械。

    而且他还废除了原先一个工匠制作整条枪的历史,引入了分工协作和流水化生产,并制定了标准化表,哪个环节出问题,负责哪个环节的人就要受到惩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使生产出的部件达标,沈默还费尽心思的帮他们寻找更好的生产工具。令他喜出望外的是,在工商业大发展的刺激下,东南已经有了用畜力和水力带动的车床、铣床和磨床……这是欧洲也没有的先进工具。虽然远远不能与蒸汽时代的机床相比,但通过铣削、摩削的部件,显然比手工打磨的又快又好,无疑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的合格率。

    中国人本身就是聪明无比,只要师傅领进门,很快就可以超越老师傅……大明的工匠毕竟有天朝上国的骄傲,岂能容忍被西夷人处处压一头?挖空心思也要造出,比欧洲人更好的枪来。虽然因为基础科学薄弱,一时也不可能在结构上有什么革命姓创新,但不妨碍他们从别处想办法。只要能提高射速和精确度,管它是用什么法子了。

    很快他们便发现,最容易改进的地方,就是繁琐的装填过程了。先看欧洲火绳枪兵每开一枪的步骤来说。首先,每个士兵的腰间都有一条弹药袋,上面挂着一排铜制的小金属瓶,每一个小瓶里面正好装了一回射击时用的火药,这样可以避免战场紧张,用错药量。另外还有个皮袋子,装着铅制的弹丸,以及一个尖嘴的铁皮盒,里面装着发射药。

    预备射击时,先将火枪枪口朝上立起来,用铁皮盒向引药仓中,注入用于一回射击的火药,合上引药锅盖。然后拧开装发射药的小瓶,将发射药从枪口倒入,再将弹丸送进去。用枪通条插入枪膛,捣实弹丸和发射药,听到‘咔咔’的声响就知道弹丸被固定住了。

    这时,再把点燃的火绳固定在火绳夹上,由于此时引药锅盖是关上的,所以不用担心火绳的火星引燃引药造成走火。便可以在瞄准后扣动扳机,火绳落下的同时,引药锅盖打开,引药点燃发射药,弹丸发射……显然,如果能把弹丸、火药、发射药集成在一起,便可大大简化步骤。而这对大明的工匠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因为在发明‘连子铳’时,他们就用纸筒装过火药,所以很自然的便想到了这上面。很快,工匠们就研制出了纸筒弹药……具体的制法是,先用标准细铜管作为卷弹壳的芯子,然后抽出铜管,在弹壳中装入定量火药,压好弹丸,两段卷捻封口,并把弹丸和火药之间,用线扎紧。这样,分别加入弹丸和火药的动作,便被合二为一,而且因为已经事先定装,所以用枪通条可以一次就把弹丸送到位,耗时自然大减。

    对于这个创意,那位沈默派人从伊比利亚半岛绑架来,又给予王公般待遇,早就乐不思蜀了的原皇家首席军械师、现兵工总厂总监腓力科斯,是予以嗤之以鼻的,因为早在十几年前,欧洲就有人使用纸或亚麻布弹壳了,但是很快就被弃用。因为包裹火药的弹壳难以充分燃烧,会堵塞枪膛,影响下次装填。更严重的是,前端的弹丸包裹在纸壳中,很容易造成卡壳,这些问题无法解决,这种美好的设想就无法变为现实。

    但这难不倒有七百年制作烟花爆竹经验的大明工匠,他们早就知道,硝石和绿矾干馏后的气体溶于水后,把宣纸放入其中,便可到一种瞬间燃烧,不留灰烬的‘火纸’,在制作高级烟花时经常采用,可以制造华丽而惊人的效果。隆庆元年为皇帝制作鳌山灯时,他们还生产过一批,便拿来试用,效果果然极佳。

    纸壳燃烧的问题就这样解决了,但还有个卡壳的问题,工匠们实验了很多种方法,最后用猪油牛油涂在单筒外,便也克服了这个难题,而且因为有了油脂润滑,弹药入膛也明显顺畅多了。演示之后,那位骄傲的腓力总监,在欣喜若狂之余,向一年前还是他眼里‘门外汉’的中国工匠,连连致歉,表示再也不会小瞧中国人的智慧了。

    大受鼓舞的工匠们再接再厉,又将纸筒弹药进一步改进,将发射药用火纸包好,粘在弹壳尾部。这样预备发射时,只需要一下,就可以把弹丸、火药、发射药全拿在手中,然后将弹壳尾部插在发火池……也就是火绳枪的引药锅上,轻轻一掰,就可以使发火药和弹壳分离,然后将弹壳用通条送入枪管中,便可以击发了。

    燧发枪的射速,本身就比火绳枪提高了一倍;使用这种纸壳子弹的燧发枪兵,更是可以达到每分钟三到四发射速,这使他们能够打出足够密集的弹雨,即使面对骑兵的冲锋也不再是软弱无力的了。少数精英射手,甚至可以打出五发的成绩,这让见惯了火绳枪的龟速的沈默顿时惊为天人,立刻将那几名士兵提升为射击教官,享受千总待遇……如果沈默军事知识丰富一点的话,他就会知道,后来同样采用燧发枪、纸壳弹的普鲁士士兵,合格标准就是每分钟五发。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12946 112947 112948 112949 112950 112951 112952 112953 112954 112955 112956 112957 112958 112959 112960 112961 112962 112963 112964 112965 112966 112967 112968 112969 112970 112971 112972 112973 112974 112975 112976 112977 112978 112979 112980 112981 112982 112983 112984 112985 112986 112987 112988 112989 112990 112991 112992 112993 112994 112995 112996 112997 112998 112999 113000 113001 113002 113003 113004 113005 113006 113007 113008 113009 113010 113011 113012 113013 113014 113015 113016 113017 113018 113019 113020 113021 113022 113023 113024 113025 113026 113027 113028 113029 113030 113031 113032 113033 113034 113035 113036 113037 113038 113039 113040 113041 113042 113043 113044 113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