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沈默的影响下,戚继光对火炮的重视,到了举世无双的地步,当蒙古骑兵在付出惨重代价,终于冲进到二里之内时,加设在战车上的千余门佛朗机发火了,这种小口径火炮,或者说大口径火铳,其威力无法与兄长们相比,然而其发射的散弹密集而准确,更可以做到大炮们做不到的事情——连续发射!
这是因为佛朗机的构造独特,其由母铳和子铳构成。母铳身管细长,口径较小,铳身配有准星、照门,能对远距离目标进行瞄准射击。铳身两侧有炮耳,可将铳身置于支架上,能俯仰调整射击角度,因而可以得到较高的射击精度。铳身后部较粗,开有长形孔槽,用以装填子铳……子铳类似小火铳,每一母铳备有五至九个子铳,可预先装填好弹药备用,战斗时轮流装入母铳发射,因而提高了发射速度。
虽然这样会因为气密姓不足,导致威力有限,但戚继光设计的三层火力模式下,有两种大炮照顾远程,佛朗机只需对付中程的敌人即可,所以可以扬长避短,造成最大的杀伤。
事实上,这种近似连发的火力,对蒙古人士气的打击最为严重,大炮威力虽大,但只能有一响,挨过去就过去了,咬咬牙还能挺得住,可这种连绵不绝的喷射弹丸的武器,让他们彻底崩溃了……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中,大量夹着锋利无比的铁钉、弹片的弹丸四散喷射出来。在高温和高压的爆炸冲击破推波助澜之下,溅射着的铁钉弹片像无从躲避的雨幕一样,喷向了阵前的蒙古骑兵,将他们连人带马炸得血肉模糊。爆炸声和滚滚的浓烟之中,浑身着火的蒙军士兵凄厉地尖叫着,战马在地上翻滚哀嚎着,宛若一片修罗地狱!
这情形,让在远处高坡上观战的蒙古贵人们承受不住了,尤其是损失较大的布扬古和巴特两个,叫嚷着要巴桑下达退兵的命令。
“这时候退兵,岂不是白死那么多人了?”巴桑红着眼道:“马上就要逆转了,相信我!”连哄带吓,终于把两人安抚住,继续看惨不忍睹的战场,等待战局的变化。
然而等来的,却是明军隆庆式步枪加入杀戮,密集而精确的弹丸,虽然没有炮火的声势,却让杀伤人数急速攀升,仅仅是一轮齐射,便有上千名骑兵落马,上千匹战马腾空而起,然后再负伤跌倒在地。
这时候,蒙古骑兵显示出成吉思汗子孙的优秀品质,在巨大的伤亡面前,他们悍不畏死,向前向前,只是迎来的,却是数量更多的火绳枪攻击……比起昂贵的隆庆式,火绳枪才是大明士兵手中最普及的武器,虽然射速和射程无法与前者相比,但胜在弹丸密集。沈默也是发了狠,将九大兵工厂改制之后,两年内所生产的武器,一股脑全发给了复套军。使这支部队的火器装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大大超出当世任何军队。
热兵器淘汰冷兵器,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做不到这一点只有三个原因,一是热兵器质量太差,二是军队素质太差,三是指挥官是个白痴。现在的复套军,显然与这三个因素无缘……然而那一片密集如云的骑兵队伍,却仍然悍不畏死的向前跑来,马背上的骑兵们,高呼着成吉思汗的名字,祈求圣主陛下赐予他们勇气和力量,消灭这些可怕的入侵者!
终于,最前面的骑兵,冲到了离明军不过五十公尺之遥,他们停下来,举起早架好的弓箭,用平生最快的速度,密集射向车阵后明军。
可惜他们碰上的是绝不畏缩的戚家军,面对着来袭的箭雨,身穿锁子甲的前排步兵们声色不动,寸步不移,准确地用他们的隆庆式进行射击。锁子甲可以很好的抵御弓箭的威力,但蒙军身上的皮甲,却在弹丸面前形同虚设。在明军密集的三层火枪射击,以及佛朗机递近喷射中,蒙军好容易站住的阵脚,转眼又风雨飘摇,第一排的人马很快死伤殆尽。
于是蒙古骑兵又重新迈步前进。正在这时候,明军的火炮再次装填,伴着急促尖锐的警报声,明军士兵齐刷刷的卧倒,于是数百门大将军炮,在三十步的距离上,发射了一轮霰弹。
蒙古的骑兵,就像割麦子一样倒伏,战场瞬间变得无声,所有的勇气也随着这一轮炮击而灰飞烟灭,中路的蒙军遂停了下来……但在左右两翼,明军的火力比较薄弱的地方,终于有蒙军冲到了阵前,肉搏战开始了。前排明军的火枪上都装备了刺刀,最后一次射击完毕,便直接将火枪当长枪使。这些最精锐的敢死战士,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兵,他们稳稳站在战车上,利用武器的长度,欺负手持马刀的蒙军。他们身后,还有复套军唯一的冷兵器部队,手持一丈长矛助战,使蒙军竟无法占到便宜。
千辛万苦冲到敌阵之前,却被战车死死挡住,根本无法冲破敌军的纺线,再顽强的部队也彻底崩溃了。在撤军的号角响起的一瞬间,蒙军便齐刷刷的调拨马头,用比来时更快的速度车出战场。明军自然用猛烈的枪炮欢送,当蒙军退出三里之外时,明军的神威大炮终于再次发言,又掀倒了大片的人马。蒙军彻底吓破胆了,疯狂的逃出去几十里,离明军越远越好。
说起来好像很长的时间,但其实从蒙军发动,到他们撤军,也就是太阳从快下山到下山的短短片刻而已,蒙军就死了个尸横遍野,目测得有五六千的样子。幸亏天色已黑,明军没法再派骑兵追击,否则还不知要死伤成什么样子。
这一仗打成这样,完全超出了各方的想象,城头上好容易鼓足勇气,要与济农城共存亡的诺颜达拉,面色苍白苍白,豆大的汗珠之流,喃喃道:“魔鬼、魔鬼……”
就连明军自己也难以置信,这还是大明朝的头号劲敌,怎么如此不堪一击?
唯一能保持清醒的,也就是戚继光了,他知道,这些河套的蒙古人,没见识过自己车阵,更没领教过真正的火器之威,贸然迎面而来,当然会碰得头破血流。只是经此一次,蒙军肯定不会再次以卵击石,所以也没什么好激动的。
他吩咐部下,立刻收拾战局,救治伤员。未参战的部队则赶紧设立营盘,建立防御,以防乐极生悲,被没有参战的蒙古人乘机偷袭,那就太可耻了。
等到连营结寨,设起大帐,已经是深夜时分了。
帅帐之中炭火熊熊燃烧,数十支胳膊粗的蜡烛,照得帐内帐外一片通明,戚继光、刘显几位将领立在沙盘前,一边参详地形,一边听取斥候的禀报。根据探查,目前聚集在东胜区域的蒙军有五个部落……其中包括鄂尔多斯本部,以及其东西北三个临近部落,南边达尔扈特部被打残了,自然不会再出战。再加上昨曰赶来的乌拉特部,共计三万五千余人。
但这些人马并不在一处,鄂尔多斯本部的一万余人,守在东胜城中,另外四部人马,分别在东胜城外东西二十里处驻扎,显然他们虽然不想困守城中,但也听进了诺颜达拉的劝说,在外围和城内呼应,不过今天被痛击之后损失惨重,还能给城里多大的支援,就难说了。
对敌情有了大致了解后,戚继光便与刘显等人商议翌曰的进攻安排……最大的障碍在于,经过两代济农的修建,东胜城城高壕深,防备完善,如果强攻的话,损失肯定不小,所以对于采取何种方案,将领们争议很大。尤其是在一场彻底大胜之后,更不愿再多损失官兵在这东胜城下。
正议到一半时,亲兵进来禀报,说有锦衣卫的人,有重大事宜相告。这次出征能够对蒙古人的情况了若指掌,多亏了锦衣卫三年多来的秘密工作,一般人不了解,但戚继光等人却心知肚明。而且戚继光更知道,负责军事谍报的锦衣卫,乃是当年从镇抚司出来的老人,最是晓得轻重,这时候前来打扰,必有足够充分的理由。
会议暂停,戚继光命众副将、参谋先行退下,只有他和刘显两个留下,然后请锦衣卫的人进来。
进来的是陆纲,关外的风沙砥砺,已经让这个年轻人的面庞刻上了沧桑,长期的地下工作,更是让他变得精干沉默,站在那里并不起眼。
“不知这位阁下如何称呼?”戚继光亲自给他倒了一碗热茶,微笑问道。
陆纲接过茶,却并不沾唇,淡淡道:“干了我们这行的没有名字,只有个代号,叫‘灰狼’,大帅勿怪。”
“‘灰狼’,好名字,”戚继光笑道:“不知灰狼兄弟前来有何指教?”
“在下是为大帅献取东胜之策而来。”陆纲声音不大,却让戚继光和刘显精神一振。
(未完待续)
------------
第八四四章 复东胜(中)
以极小的代价获取了一场大胜,而且是在野战中正面痛击蒙古铁骑,这对大明将士的激励,绝对高过之前的首战告捷和夜袭敌营……毕竟那两战由骑兵部队包办,且在大部队视线之外,无法跟这种亲身亲历的大场面相比。
明军将士士气高涨,连夜打造攻城器械,并用竹筏和羊皮浮囊打造了二十具浮桥,然后装在前后相连的大车上,预备在攻城时架设。黎明时分,准备停当,明军杀牛宰羊,饱餐一顿,然后争分夺秒地休养精神,卯时一到,大军集结。在军官的率领下隆隆出营,在济农城的从东西南三面列阵候命。
骑兵们出动的更早,游弋在战场外围,防备有蒙军来干扰攻城。
看到这一场景,济农城上的蒙古人,知道明军就要攻城了。看到城外黑压压军队越聚越多,想到昨天所见的噩梦般的惨败,他们便忍不住面色苍白,紧紧握住手中的弓箭,无不为自己的命运而恍然。
“济农来了……”不知谁一声大喊,城头的蒙军纷纷循声望去,只见诺颜达拉身穿耀眼的戎装,在一双儿女的陪同下,出现在众人面前。
看到望向自己的目光中,都透着或多或少的犹疑,诺颜达拉轻咳一声道:“鄂尔多斯的勇士们,我们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十万装备精良的明军,马上就要对我们的城池展开进攻了。如果济农城陷落,我们将被迫退出自己的家园,从此无处可归,或者被别的部落吞并,妻子儿女沦为他们的奴隶,或者就此消亡,化为无人收敛的白骨……”说到这,他也有些动情了,声调提高道:“所以我们已经无路可退,只有守住济农城,等到俺答汗的援兵来临,我鄂尔多斯部才能度过这次危机;否则,我们将彻底失去鄂尔多斯草原,变成丧家之犬!你们愿意变成丧家之犬吗?”
“不愿意……”众人应道。
“声音太小。”诺颜达拉大声道:“我再问一遍,你们答应吗?”
“不答应!”这次的回答响亮多了。
“我也不答应!”诺颜达拉刷得抽出腰间的短剑,反手割破自己的指头,将鲜血点在额头上道:“我,黄金家族的后裔,衮必尔克之子,蒙古济农孛儿只斤―诺颜达拉在此向苍天立誓,城在人在、城亡人亡,绝不抛弃自己的家园独活!”
这番动员很是成功,蒙古勇士们不禁对这个素来文弱的济农刮目相看……蒙古人最信服英雄豪杰,既然贵为济农都可以做到毫不退却了,那他们这些身为子民的,自然没有道理动摇了。于是城头的蒙古人众纷纷效仿济农,刺破自己的手指,点血于额头,发誓与济农城共存亡!
鄂尔多斯部的无双明珠,深受爱戴的钟金别吉,和济农的二儿子哲赫台吉,也亲自持着酒囊,为勇士们斟上马**酒。蒙军将士看到他们尊贵的公主打散了小辫,将一头乌亮的长发,用男式的皮冠束住,显得干练利索。肩披一领火红的披风,内穿半身的白色软甲,腰间紧束一根银色宽腰带,把她的细腰长腿,窈窕健美的体态勾勒得鲜明动人。晨光之下,一张绝美的俏脸愈发显得白皙生动,明眸闪烁处,透着坚定不移的光芒,让每个蒙古勇士不禁血脉贲张,暗暗发誓哪怕付出生命,也要守护心爱的公主!
“保卫家园!”所有人端起酒碗,一饮而尽,然后掷碎于城下,齐声喊道:“死战到底!”
今曰由戚家军的四营步兵,并榆林、延绥的两万步兵,共计四万四千人为主攻,辎重营职责搬运木材石料,推送攻城器械,炮兵部队自然担负着压制城头防御,提供火力支援的任务。站在搭起的高台之上,戚继光望一眼如蚁群般紧张忙碌的部队,心中涌起些悲伤的情绪……虽都说‘一将功成万骨枯’,但他并不是个战争狂人,相反,他希望能将自己士兵,尽可能多的带回家去,减少‘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的悲剧。
摇摇头,把这些不合时宜的情绪甩去,戚继光集中精神,打起千里镜眺望城上,观敌良久不语。
“元敬,怎么,情绪不太高啊?”边上的老将军刘显意气风发,手握着剑柄,爽朗笑道:“克复东胜的功绩,难道还不能让你兴奋吗?”
“哎,惟明兄,莫怪我涨他人士气。”戚继光轻叹一下,低声道:“我观城上蒙军忙碌有度,备战有序,不像是草草抵抗就会放弃的样子。”说着搁下千里镜,指着对面道:“此等墙高壕深之城,若能守御得人,将士用命,只须有两万之军轮替守城,我军就难以攻破。”
刘显是南征北战的优秀将领,其经验和资历更在戚继光之上,尤其他在四川平乱期间,不知吃了多少羌人营寨之苦,对城防攻守之道自然领悟深刻,闻言也面色严肃下来,点头道:“是啊,万想不到蒙古人的城池竟然墙高坚厚、楼橹俱全,看起来战具亦不少,只要决心抵抗,守城得法,我军纵然有十倍之众,若不得旬月筹备,半月不息之强攻,怕难言破城啊……”说着叹息一声道:“可惜我军的车马,全都用来运送大炮、弹药,草原又无材可取,仓促不及打造大型的攻城器械……若非有破敌之计,我是不赞成如此仓促攻城的。”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60149
160150
160151
160152
160153
160154
160155
160156
160157
160158
160159
160160
160161
160162
160163
160164
160165
160166
160167
160168
160169
160170
160171
160172
160173
160174
160175
160176
160177
160178
160179
160180
160181
160182
160183
160184
160185
160186
160187
160188
160189
160190
160191
160192
160193
160194
160195
160196
160197
160198
160199
160200
160201
160202
160203
160204
160205
160206
160207
160208
160209
160210
160211
160212
160213
160214
160215
160216
160217
160218
160219
160220
160221
160222
160223
160224
160225
160226
160227
160228
160229
160230
160231
160232
160233
160234
160235
160236
160237
160238
160239
160240
160241
160242
160243
160244
160245
160246
160247
160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