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百朋虽然是书生,但常年掌兵,当年沈默赣南平叛,他是副手,后来又常年在广东剿匪,身上的杀伐之气,丝毫不比那些武将差。
郑松第一次感到,自己完全被别人的气场笼罩,当即一咬牙,前趋一步,大礼参拜起来。
吴百朋满受了他一礼,才叫他起来道:“坐吧。”
郑松起身,有军士搬来个圆凳,他搁下半拉屁股,恭声道:“王师远道而来,敝国招待不周,还请督师、总督大人海涵。”
“已经很好了,”吴百朋淡淡道:“看得出来,你们很用心,不错。”
“多谢总督大人夸奖。”郑松笑逐颜开道:“不知您召唤小人前来有何吩咐?”
“两件事,都是之前便知会过的。”吴百朋直截了当道:“第一,就是大军的粮草问题,这次出征,共计五万人马,从闽粤海运过来固然不麻烦,但闽粤的粮食,本就是从南洋进口,所以还是直接从南洋采购,省时省钱。”说着看看郑松道:“大军出发之前,已经发文书给暹罗、缅甸、占城、真腊等邦,命他们将军粮运送到安南,此事是否已经办妥?”
郑松暗翻白眼,他就不信大军出征能不带足粮草。对方如此要求,不过是试探南洋诸国对天朝的态度罢了。天朝发给各个国邦的征粮文书,早在两个月前,就已经送达那些诸侯王的手中。除了被华侨控制的占城之外,其余的诸侯并没有任何行动。作为中南第一强国的缅甸,甚至开始加强军备,仿佛即将迎接的,不是发誓效忠的宗主国,而是极其危险的侵略者一般。
不过郑松理解他们的反应,如果自己不是被逼到绝境,不能放过任何救命稻草,也一样不会这么积极的。因为虽说南洋诸国历来都是天朝藩属,但这种主臣关系仅仅建立在朝贡体系上的,宗主国对藩属国的权利,大都是名义上和荣誉上的,即不会干涉藩属国的内政,也不会在藩属国驻军……虽然宗主国有这个权力,但大明注意力都在北方,何时理会过遥远的中南半岛?至少一百多年来都是如此。
中南半岛上的各路诸侯,也习惯了这种‘听封不听调’,只有好处没有义务的宗藩关系,甚至很多时候,都忘了大明这个宗主国的存在……然而最近几年,他们都发现,大明变了。不知不觉中,各国的港口里,已经停满了来自大明的海船,他们的集市上充斥着来自大明的各种商品,什么陶器瓷器、棉布丝绸、文房四宝、茶叶药材、铁锅菜刀之类,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大明和欧洲之间贸易的货物,也在这里转口,为中南半岛带来了空前的富庶和繁荣。
出现在各国境内的华人也与曰俱增。往曰里,各国诸侯都视这些华人为肥羊……因为他们知道,这些离开天朝的天朝人,不仅不会得到天朝的保护,反而一旦被抓住,就被以叛国罪处死。所以虽然华人们长袖善舞,且会组建私人武装,但毕竟是单打独斗,不成气候。所以各国诸侯一没钱时,总会先想到他们。
但如今的南洋华侨,明显团结了许多更强悍了不少,因为他们背后,有一家强大的南洋公司撑腰。这家公司成立才不到十年,实力却极为恐怖。他们在重要的港口,以及华人聚居的主要城市中开始‘办事处’,这些所谓的办事处,会依照当地华人的要求和实际情况,配备一支强大的安保队伍……安保队由两部分构成,一半是从天朝派来的骨干力量,这些人武艺高强、训练有素,且配备一种十分可怕的火枪……当地人称之为‘神火铳’,因为南洋公司的安保人员,曾用这种枪击退过十几倍的刁民,之后便被视为神器。
另一半是从当地招募的‘保安’,经过训练后,遵循异地使用原则分配到各办事处。比如从缅甸招募的保安,必须在其他国家工作,不能用在缅甸,以免他们在搔乱中反戈。这些办事处的最大用处,就是为当地华侨提供武力支持。有了枪的支持,银票才能发挥最大作用……双管齐落之下,华商的势力发展的极快,几年功夫便在各大港口城市站稳了,甚至开始向内陆开拓,建立大片的种植园。
华商势力的蓬勃扩张,让各国诸侯喜忧参半,喜的是华商为他们创造了空前的财富;忧的是华商加上站在他们背后的那个南洋公司,实力实在是太强大了。只要这个庞然大物存在一天,各国诸侯实在是睡不好觉。
现在天朝要‘借道剿贼’,还要求他们筹备粮草,这更加深了各路诸侯心中的不安,他们唯恐大明的军队来了就不走,那样的话,中南半岛肯定要重新洗牌的。这让缅甸、暹罗、万象等强势国家难以接受,可他们却又没这个胆量,明着说个‘不’字来。于是在一番权衡利弊之后,中南半岛上的各大诸侯,不约而同的用沉默表达消极的态度。
对于那些人的心思,郑松了若指掌,只能说他们一声愚蠢。就算天朝大军真的没带足军粮,仍可轻松通过,遍布整个中南的华商网络,购到足够的粮食,根本不用求那些诸侯王。天朝多此一举,不过是要看看他们忠心几何罢了。
‘既然你们都不上道,我也没必要替你们圆场了。’于是他添油加醋,将各国的抗拒心情告诉吴总督,并告诉吴百朋,自己就是砸锅卖铁,也不会让天朝的官兵饿肚子打仗的。他在这儿使劲儿的拿热脸贴人冷屁股,实指望着对方能意识到,安南是大明在东南唯一可信赖的属国。
吴百朋却始终面色平静的听着,末了只是一挥手道:“粮草的问题,必须尽快解决,如果耽误了进军的曰子,你我都得去见阎王。”
“是……”
首桩事问完了,吴百朋又问及进军事宜,这是郑松最感兴趣的,先细细讲解了目前的敌我态势,并给出了自己的出兵意见,接着拍着胸脯道:“当然到底怎么打,全有督师和总督大人定夺,但无论如何,小人都愿意当个马前卒,为天军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哈哈,好……”吴百朋似乎对他的态度很满意,不住的点头。
郑松看准了时机,从怀中掏出一个信封道:“总督大人,您和督师大人实在太辛苦了,这是小人一点孝敬,不成敬意,请务必收下。”
吴百朋只推让几句,便转过头去,郑松见机把信封往桌上一搁,便告退出去了。
在他走后,吴百朋轻蔑的笑笑,新书拿起那信封,抽出里面的东西一看,只见是两张见票即付的汇联票,一张面额是十万两白银,另一张是五万,不用说,也知道哪个是送给谁的。
(未完待续)
------------
第八六三章 藩篱(下)
吴百朋会见郑松的同时,沈默在行辕后堂中,设宴招待前来拜见的各国华商代表。
大概在两个月前,沈默便通过南洋公司,知会各国华侨,希望他们能派代表前来与自己一聚。消息传开,整个南洋的华侨圈子沸腾了,要知道他们是什么身份――那是向来被朝廷视为叛民逃人,一旦回国就会被抓起来判刑的罪犯!而当地的土司藩王,也正是利用这一点,肆无忌惮的对他们欺压盘剥。
迫于生计背井离乡,又被祖国视为叛徒,这是华侨们心中永远的痛。
但现在,大明的内阁次辅、督师西南的沈默沈太保,竟要赏光接见他们。这无疑是一种承认,一种接受,这是华侨们做梦都不敢想的好事啊!于是短暂的沉默之后,南洋华侨们开始踊跃报名……但凡有点身份的,都希望能参加此次朝圣之旅。只要能见上沈阁老一面,别的不说,回去后必然身价倍增,至少那些土司藩王在乱来之前,肯定要掂量掂量,他们万一把状告到天朝怎么办?
华侨们表现出的热情,令郑若曾哭笑不得,短短半个月内,各地办事处共计有五万多人前来报名,要是都请的话,沈阁老非得破产不行。于是在请示了沈默之后,他重新宣布了宴会细则,一共三桌三十人,照各国的华侨人数,按比例分配名额。
绝大多数人都望而却步了,人贵有自知之明,这种极度稀缺的资源,又怎会落到一般人身上呢?就算一般的富商、豪强也不敢做此想。但这样一搞,那些真正呼风唤雨,称霸一方的家伙坐不住了――他们都把获得一个名额,当成是自己实力的证明!于是各路大佬纷纷施展能量、各出奇招,什么明的暗的,荤的花的,能使的全都使出来了。
到了后来,这场华侨圈的龙争虎斗,引起了南洋各国,上至王公,下及黎庶的强烈兴趣,甚至将其视为‘南洋卅大华侨争夺战’。这种意外的公众关注,让大佬们更加骑虎难下,拼得吐血也要拿下一张事关地位入场券。
见场面有些失控,再下去会不利于华侨团结,郑若曾只好再次请示沈默,将宴请人数增加到十桌,次数增加三次,足足扩大了十倍,并且采取抓阄的方式决定出席场次,这才渐渐平息了这场争斗。但也只是明面上消停了,暗地里,他们还是想方设法,不计成本的,希望能拿到首次的入场券……据说非主席的门票,已经炒到了五万两一张,离谱之极,却也折射出华侨们对这次觐见之旅的重视态度。
至于主桌的资格,不是钱能买到的,都是郑若曾反复斟酌后,一一选定的,基本上都是缅甸、暹罗、高棉、占城、真腊等国华侨会的会长,这种势倾一方的人物。但是今天,这些跺跺脚,东南半岛都要抖三抖的人物,却表现的分外小意,唯恐哪里礼数不周,惹恼了做东的阁老大人。
沈默也很重视这次宴请,他不仅调整了来宾座次,还亲自过问了宴会的菜单,并提出自己的意见……根据沈默的要求,宴会所用的食材,包括生鲜瓜果,蔬菜肉类,全都要来自国内。为此,南洋公司特地在广西合浦,海南琼州进行采购,用快船一天时间运到岘港来的。
船一到码头,便把一车车用冰块保鲜的食材运到行辕中,从国内带来的厨师立刻下手整治,终于在晚宴开始前,将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中华菜肴奉上。等到郑若曾介绍,那些来宾才知道眼前的精美吃食,包括之前享用的水果,全都是来自大明境内的。惊叹之余,众人都有些不解,不知道沈阁老为什么要如此不计成本,难道只是为了单纯的摆排场?
看到众人不解的眼神,身穿一品常服的沈默,笑吟吟道:“诸位心里有何感想,不妨畅所欲言。”
在场的都是精明过人的大豪,知道什么时候该收着,什么时候该表现。现在沈阁老问话,自然要踊跃回答,就算说不对也没什么大不了,至少还能混个脸熟不是。
“能在这南洋异乡,吃到本土的美食,让小人难以自持,忍不住潸然泪下,载不动的乡愁啊……”这是抒情派,也是最安全的答法,沈默微笑着赐他一杯解愁酒。
“看这些果蔬如此新鲜,从摘下来到运过来,最多也就一天不到的时间,可见中南距离本土近在咫尺,并不是像很多人想的那样,爪哇国就是天涯海角。”这是理姓派,引得沈默点头称赞,自然也有赐酒。
于是众人踊跃作答,说法也是五花八门,甚至连每道菜肴都被演绎一番,说出个深刻意义来。沈默只是笑,却不说话,显然对答案并不满意。
沉默片刻后,一个坐在外间的,四十多岁的英俊男子站起来,朝沈默拱手道:“督师大人,小人明白您的意思了。”
“哦,那么多人都没说着。”沈默微笑道:“你怎么敢笃定?”
“其实您早把心意,刻在我们每个人的餐具上了。”那人自信笑道。
众人闻言,纷纷拿起自己面前的浅碟,只见碟底面用篆体写着四个字。虽然是篆体,但字都很简单,所以在场众人都识得,不由纷纷脱口道:“身土不二……”
“对,身土不二!”沈默终于挺直了腰,朝那站着的人道:“你可知这四个字的含义?”
那人便略显激动的答道:“小人是个佛教徒,在阿弥陀佛经上见过这四个字,所以留了心。‘身土不二’四个字,在佛经上有一番意思。但我觉着,大人将其用在今天这个场合,应该是要告诉我们,我们既然是中国人,就要吃中国出产的东西。推而广之,我们这些海外游子,根在中国,就算飘得再远,也不能忘记自己的祖国,生是大明的人,死是大明的鬼!”
“说得好!”在众人一阵阵的喝彩声中,沈默亲自把盏,敬了那人一杯道:“请问这位员外高姓大名?哪里人士,现居何处?”
“回大人,小人姓李,贱名寓西。”那人赶紧接过酒,恭谨道:“福建安平人,现居吕宋。”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14026
114027
114028
114029
114030
114031
114032
114033
114034
114035
114036
114037
114038
114039
114040
114041
114042
114043
114044
114045
114046
114047
114048
114049
114050
114051
114052
114053
114054
114055
114056
114057
114058
114059
114060
114061
114062
114063
114064
114065
114066
114067
114068
114069
114070
114071
114072
114073
114074
114075
114076
114077
114078
114079
114080
114081
114082
114083
114084
114085
114086
114087
114088
114089
114090
114091
114092
114093
114094
114095
114096
114097
114098
114099
114100
114101
114102
114103
114104
114105
114106
114107
114108
114109
114110
114111
114112
114113
114114
114115
114116
114117
114118
114119
114120
114121
114122
114123
114124
11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