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什么意思?”李贵妃的目光锐利如刀。

    “娘娘可知道,什么叫《遗诏》?”冯保两眼闪着幽光。

    “遗诏?”李贵妃一愣,她当然不陌生。在本朝,皇帝活着的时候不知发布过多少圣旨、上谕,但最重要的一份却是他死后的遗诏,因为这是他一生的总结,而国家的大政方针也将在这封文书中被确定。

    而遗诏最关键的秘密在于,它根本就不是皇帝本人的遗嘱,却是由大臣代写的,也根本不皇帝意志的体现,而是体现了代写大臣的意志……让冯保这一提醒,李贵妃想起了六年前,闹得沸沸扬扬的《嘉靖遗诏》事件,当时还是次辅的高拱,炮轰当时的首辅徐阶,说他撇开内阁诸公,独拟遗诏,巴拉巴拉巴拉……但以高拱和隆庆的关系,也丝毫无法动摇已经颁布的遗诏,皇家以孝道治天下,有道是父死,三年不改其道。哪怕明知《遗诏》不是父皇所立,但只要是以大行皇帝末行之命颁布,新皇帝就必须奉为不易之法。

    “遗诏在手,天下在握!”冯保的脸上,出现了和太监不相符的刚毅,道:“娘娘,您说对么?”

    “可是,”李贵妃大为心动,却又有些忌惮道:“遗诏向来是由辅臣拟定的,后宫不得与闻。”

    “从来没有这样的规矩!”冯保大摇其头道:“那都是文臣编造出来唬人的……您想,遗诏,顾名思义,是先帝末命,订立人应该是先帝,怎能由大臣僭越?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说法,不过是因为当年正德皇帝猝死,来不及立遗诏;然后先帝笃信长生,忌讳生死,才让外臣们钻了空子,遂以为定制。”

    “原来如此……”李贵妃恍然道:“若非冯公公提醒,我岂不是要自讨苦吃?!”

    “娘娘只是对这些事不了解罢了。”冯保摇摇头,恢复了平和道:“老奴在司礼监,就是干这个的,所以才会知道一些。”

    “那你说怎么办?”李贵妃对冯保已经形成了依赖,问道:“现在皇上昏迷不行,这个遗诏怎么变出来?”

    “……”冯保虽然早就胸有定计,但还是故作沉吟了好一会儿,方咬牙道:“娘娘相信老奴么?”

    “都这时候了,还问这种话。”李贵妃嗔怪的瞪他一眼。

    “那您就让别人去司礼监宣见,设法拖延一些时间。”冯保平静道:“老奴这就去起草遗诏。”

    “你……”李贵妃有些不信道:“这么短的时间,成么?”

    “不成也得成了,”冯保苦笑道:“难道还有别的办法么?”

    “也是……”李贵妃点点头,她只能相信冯保了。

    文渊阁正厅中,四位辅臣都在,却出奇的没有办公,沈默在小声和张四维说着话,张居正枯坐在那里,垂首不语。高拱则坐立不安,一时在堂中踱步,一时走到门口,大声问道:“有没有消息?”

    “还没有……”每当外面传来令人失望的回答,他都会转身进屋,对几个阁臣愤怒道:“要反天了,要反天了!”今天下午未时末,毫无征兆的,大内突然关门,各处宫禁落锁,切断了禁宫与外界的联系。

    这种情况,历史上一共也没出现过几次,在高拱印象中,只有当年壬寅宫变时,为了搜捕杨金英的同党,才在白天关闭过宫门。这自然引起了他的极度不安,马上派人去皇极门问话,倒是很快就有了回音,原来是宫门禁闭,在大内搜查娈童。

    “是谁下得命令?”高拱先是心神一松,但旋即绷紧了,这种命令,肯定不是出自皇帝。

    “是冯保冯公公,说奉了皇后娘娘的懿旨,和贵妃娘娘的令旨。”那名司直郎恭声答道。

    “再探,有情况随时来报!”高拱面色凝重的挥挥手,让自己的门生退下,自己则皱眉沉思起来。在皇帝病发的节骨眼上,按说所有人都该静观其变,冯保却敢冒天下大不韪,掀起这样一场波澜,显然是早有预谋的。那么他一定要达到一些目的,最低限,也得是借机把孟和拱掉。但目前这情势下,意义不大……因为据孟和所言,皇帝已经恶了冯保,就算要换个大内总管,也轮不到他来做。

    而且在宫内如此大张声势的搜捕娈童,这可是结结实实打皇帝的脸啊!老虎不发威,以为是病猫吗?天子之怒可不是他个死太监能承受的。所以冯保要么是想疯一把就死,要么就是有恃无恐。

    他的倚仗是什么呢?两宫娘娘?笑话,皇帝真发起火来,两宫娘娘也保不住他。那就只能是,他相信皇帝不会追究此事了,但如此**裸的揭丑行为,皇帝可能不追究么?

    那就只能是……皇帝无法追究了。

    想到这儿,高拱惊惧而起:‘莫非冯保这个丧心病狂之徒,竟要控制皇帝!’他急得团团乱转,越想越觉着可能……以皇帝如今的健康状况,如果有两宫太后的支持,冯保完全有可能做到!

    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高拱强迫自己镇定下来。大内乃是外臣的禁地,在没有证据表明皇帝被挟持的情况下,宫门一关,自己就无能为力,担心也没有用了。还是想想,如何亡羊补牢,防止事态恶化吧。

    堂堂宰辅,自有临危决断的能力,很快,他便下了五道命令,第一,立即把所有阁臣召集到文渊阁,不能让他们离开自己的视线,防止内外勾结;第二,在京衙门所有官员不得离衙;防止有人造谣生事;第三,命顺天府、兵马司全体出动、巡逻京城,防止有人趁机作乱;第四,并监视设在宫外的内廷机构,防止太监生事;第五,命兵部派员至各京营坐镇,防止有人调动军队,立即下令蓟辽总兵戚继光,收拢部队,停止一切作战训练,全军回营待命,有不遵令者,立斩无赦。

    把一道道命令传达下去,高拱便来到议事堂中,令他心中稍安的是,三位大学士在得知情况后,没等他下命令,便都已经回来了。

    “诸位,宫里很可能有大事发生。”高拱环视三人道:“我等身为宰辅,肩负社稷之责,这种时候必须当好定海神针,绝不能让小人趁机作乱,坏了皇上的江山!”顿一下道:“召集诸位回来,就是为了磋商个妥善对策出来。”

    众人点点头,都等他的后话……谁不知道老高独断专行惯了,都是他一人发号施令?果然,高拱也没有征询别人意见的意思,把自己的决定‘一、二、三、四、五’,通知了众人。三位大学士都点头,没有异议。

    其实高拱还有一件事想说,就是草拟遗诏的事儿,但他对隆庆是有一种超乎君臣师生的感情的,从心底不愿提到那两个字。不过他还是打好了腹稿,一旦需要,挥笔立就,不耽误任何时间。

    于是便开始了令人煎熬的苦候,一直等到红曰西下,申末时分,才有乾清宫的小太监前来传旨,命全体内阁成员一起进宫见驾。

    这可是要托孤的架势了,高拱一听如遭重击,一把抓住那小太监的胳膊道:“皇上到底咋样了?”

    “小人不知道,”小太监早得了吩咐,哪敢胡说八道,只能低着头,畏缩道,“李公公差小人速来传旨,我就跑来了。”

    “走,去乾清宫。”高拱定定神看看诸公,说着抬脚就要出门。那小太监却不挪步,小声道:“高老先生,旨意说得明白,要内阁全体成员一起进宫。”

    “全员在此。”高拱怒道。

    “不是说,内阁有五位大学士么?”小太监怯生生问道。

    “……”高拱心说我怎么把那位忘了,确实,内阁还有个高仪,但已经病休一年,所以早就当他不存在了:“另一位高阁老病重,不必叫他。”

    “小人不敢违旨。”小太监瑟缩道。

    “去你……”高拱刚想让他滚球,却又想到自己还有件事没做,便硬生生收了脸色,闷哼一声道:“速去把高阁老请来!”

    (未完待续)
------------

第八七四章 宾天(下)

    文渊阁,议事厅。

    那小太监刚要退走,却又被高拱叫住道:“让内阁全员一起进宫,是皇上的旨意吗?”

    “不,是皇后的懿旨,贵妃娘娘的令旨。”这个没法含糊,小太监只好老实答道。

    “什么?!”高拱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还是一阵两眼发黑,追问道:“为何不是圣旨?”

    “皇上已不能说话了……”小太监回答一声,才发现自己说漏嘴了,他见高拱还要追问,唯恐说多错多,赶紧低声道:“小人到院子里候着。”说罢不待高拱回答,便倒着退下。

    高拱也没有拦他,而是坐回交椅上,缓缓揉着太阳穴,终于定下心神,抬起头来,面色灰败地对三位阁臣颤声道:“诸位,皇上有可能……不行了,按例,阁臣要代拟遗诏,我们合计一下吧。”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24567 24568 24569 24570 24571 24572 24573 24574 24575 24576 24577 24578 24579 24580 24581 24582 24583 24584 24585 24586 24587 24588 24589 24590 24591 24592 24593 24594 24595 24596 24597 24598 24599 24600 24601 24602 24603 24604 24605 24606 24607 24608 24609 24610 24611 24612 24613 24614 24615 24616 24617 24618 24619 24620 24621 24622 24623 24624 24625 24626 24627 24628 24629 24630 24631 24632 24633 24634 24635 24636 24637 24638 24639 24640 24641 24642 24643 24644 24645 24646 24647 24648 24649 24650 24651 24652 24653 24654 24655 24656 24657 24658 24659 24660 24661 24662 24663 24664 24665 24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