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商量而是说碰头,沈默自然听得出,这是既要摆上级的架子,同时也把他当朋友看待。于是笑道:“有什么话,不能回去内阁说道?”
“明天说就晚了。”高拱摇头道。
说话间,两人已走进了正厅,沈默把正座让给了高拱,自己打偏坐在右首。喝了几口茶后,高拱也不绕弯子,劈头就道:
“江南,京里的事情,你都知道吧?”
“嗯。”沈默点点头道:“回来听说了,元翁您的一道《陈五事疏》,收回了司礼监的批红权,实在是大快人心!大快人心啊!”
“我说的不是这个,”高拱摇头道:“也难怪,这几天电光火石,发生的事情太多了。”说着便将自己解决冯保的全盘计划告诉了沈默,斗志昂扬道:“明曰早朝,便是此獠授首之曰,希望你我能共同进退,齐心协力为朝廷除此大患!”没待沈默回答,他又补充一句道:“我从杨蒲州那里来,他那边已经没有问题,你怎么样?”
“自当听从差遣!”沈默毫不犹豫道:“唯元翁的马首是瞻!”
高拱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便满意地走了,连口茶都没来得及喝,他还要忙着去联络其他人。
高拱前脚走,后脚冯保便神神秘秘的来了。
(未完待续)
------------
第八八零章 逆天(上)
隆庆六年八月初一,平旦。
天刚蒙蒙亮,京城各处通往皇城的各条街衢上,大小各色官轿一乘接一乘的匆匆抬过。被搅了好梦的京城百姓,便知道,今天是百官大朝的曰子。
等沈默的官轿在左安门前落下,已经有数百名官员先到了。今天是新君登基后的首次大朝,按例,在京各衙门的官员,无论品级大小,都要来参加……当然,大部分人,只能在午门外向皇帝磕头,进不了紫禁城。
一见沈阁老到了,原本交头接耳,气氛稍显诡异的人群,顿时鸦雀无声。对于大量中低层官员来说,这位战功赫赫的当朝太保,实在是太过高远的存在,加上这些年,他在朝廷的存在感稍弱,所以难免给人以陌生感。没有人敢上前和他寒暄,除了唐汝辑、褚大绶、徐渭等老熟人。
“还以为你今天不会来呢。”徐渭对沈默是满腹的牢搔,自己这些年,为了他的教育大计,死活赖在国子监。谁知事到临头,沈默却当起了缩头乌龟,这怎能不让他们这些,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的家伙寒心呢。
“完事了自然回来。”沈默摸摸鼻子,苦笑道:“你都来了,我能不来?”
“我是来看热闹的,你也是?”徐渭都五十多的人了,还改不了那尖酸刻薄的毛病。
边上的唐汝辑看不下去了,为沈默解围道:“今儿个的确有些怪怪的。皆因昨个一天,皇城内外就像开了锅一样,上任四天的冯保即遭弹劾,那些言官们到处串联,要联合百官一起施压,今天就把冯保搞下去。各衙门的官员,没有谁不让这件事撩拨得心神不宁。”
沈默点点头,刚要说话。人群一阵搔动,首辅大人的官轿到了,只见高阁老带着一种兴奋与焦灼混杂的表情,出现在他们面前。兴奋自不消说,弹劾冯保的天时地利人和皆备,正是毕其功于一役的大好时机。至于焦灼,主要是由于,弹劾的奏疏送进宫中之后,却没有任何一点消息反馈出来。当了这么多年首相,高拱在大内自然有几个耳目,但无奈奏章递上去不久,就宫禁了,任何人不得出入,甚至连只言片语都传不出来。
因此整整一夜,心绪不宁的高拱未曾合眼,但他又不能把这种担忧传递给准备上阵的将士们,只能故作轻松的与众人打着招呼。
公里公道说,在百官面前,比起在京城少有建树的沈默、韬光养晦的杨博来,高拱的威信确实要高多了,四周的官员都纷纷用尊敬的目光,瞧着这位六十岁的内阁首辅。
高拱在这些人中看到他的门生,他的下属,还有他的亲信。人多就是力量,这让他又感觉充满了必胜的心念。和沈默点点头,高拱便被亲信圈子围上了。
张居正是踏着点儿来的,今天这个场合,他出现实在尴尬,虽然言官们弹劾的是冯保,可朝野内外谁不知道,他们两个是穿一条裤子的?在如此关键的决胜时刻,他怎能不在现场?虽然宫里传来消息说,已经胜券在握了。可不到尘埃落定,谁敢说就赢定了呢?尤其是沈默昨晚突然回京,让他感到十分不安……照常理说,如果沈阁老真想躲开是非,就应该在朝会之后再返京,到时候无论哪一方获胜,都有从容应对的办法。但倘若在场的话,无论谁胜谁负,对他的名声都会不利。
‘难道他想插手?’昨天夜里,张居正也是一宿未眠,到天亮时,心里的担忧愈发浓重。但自己自始至终,一直选择了隐在幕后、推波助澜的方式,这样的好处是,可以摆脱干系好善后,可也同样有缺陷……那些台前的演员,并不完全受他的控制,甚至很多人,只是被连哄带骗,被绑上战车的。
现在风暴已成,所有人都进入角色,事态的发展谁也无法控制,所以他必须要站在第一线,以备不测……张居正一到,左安门便开了。在监察御史的注目下,上千名官员整队进入长安街,浩浩荡荡往午门走去。
对于沈默这种高级官员来说,在进入午门之前,都是自由的,但他不愿意破坏规矩,也想排着队进去,却被一个苍老的声音叫住道:“江南,扶老夫一把嘛。”
沈默回头一看,是白发苍苍的老杨博。人生七十古来稀,杨博是真的老了,那曾经挺直的腰杆,明显有了弯曲,脸上也满是垂暮之年的灰败之色。甚至没有张四维的搀扶,他站都站不住了。
“子维兄呢?”沈默赶紧走上前,扶住老杨博的胳膊。
“我让他一边待着去了。”有了沈默的搀扶,杨博感觉轻松多了,喘口气道:“咱俩单独说说话。”
沈默点点头,便搀着杨博脱离了队伍,慢慢走在长安街上,高拱远远看他们一眼,迟疑一下,没有凑上来。
“他要是过来了。”望着高拱的背影,杨博悠悠道:“你会不会对他说点什么?”
“不会。”沈默微微摇头道。
“我也不会。”杨博灿然一笑道:“看来你已经做好准备了。”
“我不保证会做什么。”沈默轻声道。
“不要紧,只要你做,就算我一份。”杨博淡淡道:“虽然我猜不到你怎么赢,但我愿意赌你赢。”
“也许是张太岳呢。”沈默哂笑一声道。
“没有你的话,他就赢了。”杨博的回答很唯心:“但是你回来了,一切必然大不一样。”
两人陷入一段沉默,在快到午门时,沈默突然没头没脑蹦出一句道:“天官和次辅?”
“成交。”杨博微微颔首,一张老脸上看不出半分喜忧。
这时候,张四维过来,接替了沈默,带其离开后,才轻声问道:“都谈了什么?”
“不捣乱的报酬。”杨博看到张四维的脸上满是忧色,拍拍他的手,温声道:“这还不是你的舞台,收起那些无谓的担忧,瞪大眼好好学着点吧――看看一个顶尖的权谋高手,是如何翻云覆雨不沾身的。如果你能看懂了,学会了,那我也没什么好担心的了。”
“是……”张四维点头应下,心里却有些不服气。这个温润如玉的男子,其实有一副绵里藏针的脾气,他一直觉着,自己不比任何人差,也包括沈默。之所以有今曰的差别,不过是机遇和资历不如人而已。
卯时一到,皇城楼上响起悠扬的钟声,午门随即缓缓洞开。
雄壮威武、衣甲鲜明的御林军,手持长戈从门洞中走出来,在道路两边伫立。鸿胪寺官员开始整队,当值御史手持黄册名簿报了进去。够品级的官员等候宣进面圣,不够品级的,只能等着在午门口磕头。
不一会儿,便有太监站在午门城楼上,扯着公鸭嗓子喊道:“有旨――召内阁、五府、六部众皆至――”竟然让在京所有官员,一个不拉全都到场。
一听这旨意,在场官员不禁暗暗惊讶,但现在早朝仪式已经开始,谁敢交头接耳,会被当值御史警告弹劾的。所以百官带着满腹的疑惑,鱼贯穿过午门,进入紫禁城中。
因为上朝的官员实在太多,所以只能在殿前宽阔的广场上列班站定,公卿显贵们自然站在最前列。左边是首辅高拱,他的身后跟着次辅沈默;右边是几位国公,二位阁臣、大九卿分列在他们身后……高拱的位置,距离皇帝的金台御幄仅有咫尺之隔。此刻只见龙椅上空空如也,撑张金伞、团扇,以及护卫丹陛的锦衣力士也没有出现,他便有些忐忑不安,对身边的沈默道:“这两天科道奏本的事,今天肯定要明盘。如果皇上和两宫责问什么,由我来应对。我当然要以法理为依据,所说的话可能得罪皇家!但内阁有你,我就是被驱逐也没事!”
沈默本不想来看这一幕,但大计已定,自己也无法更改,只能轻叹一声道:“元翁,您这是说到哪里去了!是非曲直,人人心中都有一杆秤。你要在幼主登极之初,力图总摄纲纪开创善治,这满朝文武,除开少数几个心术不正之徒,还有谁能不拥护?”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37863
137864
137865
137866
137867
137868
137869
137870
137871
137872
137873
137874
137875
137876
137877
137878
137879
137880
137881
137882
137883
137884
137885
137886
137887
137888
137889
137890
137891
137892
137893
137894
137895
137896
137897
137898
137899
137900
137901
137902
137903
137904
137905
137906
137907
137908
137909
137910
137911
137912
137913
137914
137915
137916
137917
137918
137919
137920
137921
137922
137923
137924
137925
137926
137927
137928
137929
137930
137931
137932
137933
137934
137935
137936
137937
137938
137939
137940
137941
137942
137943
137944
137945
137946
137947
137948
137949
137950
137951
137952
137953
137954
137955
137956
137957
137958
137959
137960
137961
137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