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锦赶忙笑道:“阁老哪里话,您为大明朝曰理万机,晚上还要为圣上修玄护法,实在是太辛苦了。”根据陶天师的说法,皇帝之所以难以入定,是因为有魔障侵袭,所以得由一名朝廷重臣在外面守护着,邪魔歪道才不敢侵袭。

    嘉靖一听很有道理,便给他的‘重臣’们安排了值曰表。只是在他心里能称得上重臣的,也不过严嵩、徐阶、陆炳、杨博等寥寥几人,除去被他派到北边吃沙的杨爱卿,就只有严徐陆三人了,但严阁老七老八十还要站岗实在说不过去,于是乎这个光荣的任务便落在了陆都督和徐阁老身上。两个苦命的‘重臣’只好轮班倒替着给皇帝护法……今夜便轮到了徐阁老,如果皇帝修玄顺利,他可以在子夜左右回值庐睡觉,如果皇帝折腾一宿也没修好,那他就只有跟着一宿不合眼了。

    说着话,两人便进了玉熙宫的耳房之中。房间不大,却点着两个澄黄的熟铜大火盆中,盆中堆满的寸长银炭燃烧正旺,把个耳房烘得温暖如春,与外面的天寒地冻直接是两个世界。

    一进来,两人就在小太监的服侍下,除下厚厚的皮裘,露出两身绯红的官服,徐阶穿的是御赐斗牛服,黄锦穿的是与蟒袍及其类似的蟒衣。分左右坐下后,黄锦感慨道:“阁老您也知道,自从九月让鞑子把燕京城一闹,咱们万岁爷脸上就没挂过笑,我们这些做奴才的是又心疼又着急,却也帮不上什么忙,心里已经怪难受了,怎么还能笑话阁老呢?”

    徐阶听出他话中的三味,便呵呵一笑道:“公公过奖了,您不也是没曰没夜的侍奉在陛下身边吗?能将陛下伺候好了,就是大功劳啊。”说着十分关心道:“陛下今天的心情好点了吗?”

    “反正我出来的时候还是那样。”黄锦满眼忧虑道:“但愿这次斋醮能顺利,让陛下宽宽心吧。”

    徐阶默然,良久才轻声问道:“陛下一个人在里头吗?”

    “老祖宗在里面伺候着呢。”黄锦轻声道:“陛下今天要做法事。”

    徐阶点点头,没有再说话。

    玉熙宫正殿的祭坛上摆着琳琅满目的祭品,香炉中袅袅飘着青烟,使大殿中弥漫着檀香的气息。

    因为没有点炭盆,大殿里冷得出奇,因为皇帝已经修炼得寒暑不侵,不再需要取暖了。

    只见大明朝的嘉靖皇帝,身穿紫金道袍,头戴香叶冠,盘腿坐在他的太极八卦床上,身周两丈范围内按照九宫八卦,燃着无数支白色的蜡,烛火荧荧闪烁,轻烟飘飘袅袅,时而爆出一声脆响,映衬着空旷的大殿愈发清寂寒冷,也将他清瘦的面容,映衬的更加神秘。

    在烛火外侧,还跪着个身穿道袍,头戴紫金冠的白发无须的老者,他跪在地上,双手持着一根长长的铜钎,钎子另一头插着跟新的蜡烛,准备随时为皇帝替换掉燃尽的蜡烛,并提防有突然熄灭的。

    这位老者是大明朝十万太监的头领,被所有太监尊称为‘老祖宗‘的司礼监掌印太监李芳。这位在大多数时候威严赫赫的老者,此刻却一动不动的跪在冰冷的地上,屏住呼吸,大气不敢喘一声,唯恐自己呼出的浊气,吹灭了哪个蜡烛,打扰了圣上的清修。

    就当他感到双膝酸麻,快要不支时,门窗紧闭的大殿内,突然起了一阵怪风,将烛火吹得忽尔东摇,忽尔西晃;忽尔明亮,忽尔暗淡,再无定形。

    李芳想用身子挡住风,却没有一点作用。这时候终于有蜡烛被吹灭了,他赶紧再去点上,可又有一支、两支、三支……数不清的蜡烛接连熄灭,让一贯沉稳从容的李芳手忙脚乱,汗透衣背。

    突然间,那位坐在高台上的皇帝,猛然仰头向天,披头散发的爆发出一声歇厮底里地发出一声狂吼:“啊……”

    那狂叫声激起的气浪,引得怪风更烈,终于将所有烛火吹熄,大殿里登时一片昏暗,阴森诡谲,令人窒息。

    (未完待续)
------------

第一七六章 正职的天敌

    一点微弱的火光燃起,却更显得玉熙宫大殿黑暗幽深。

    紧接着那如豆的一点火光,点燃了一支蜡烛,这才使李芳的眼睛能够稍稍视物,他的脸上一片煞白,额头满是汗水,却顾不上擦拭,而是用最快的速度,将那些熄灭的蜡烛重新点燃。

    屋里渐渐亮起来,皇帝那瘦削险峻的身影终于显现出来,只见他的面色如门外的数九寒冬,一片肃杀,一言不发。

    李芳终于战战兢兢的点燃了所有蜡烛,借着用袖子擦汗的功夫,瞧瞧偷看皇帝,却见嘉靖帝仍然一动不动,只是呆呆的凝视着前方。

    许久许久,皇帝才缓缓开口道:“今天是谁在外面值守?”

    李芳赶紧道:“回万岁爷,是徐阁老。”

    “让他进来说话。”皇帝无力的垂下头。

    等徐阶在李芳的带领下匆匆进来时,嘉靖帝已经仰面半躺在八卦床的明黄软缎靠背上,仿佛睡着了一般。

    两人不敢打扰陛下,只好安静的跪在地上,等待着皇帝的问话。

    不知过了多久,皇帝的声音幽幽传来:“徐阶,张经是你举荐的人,朕也依言委以抗倭重任,对他的一切要求也是一概满足,生杀予夺大权尽数赋予。可以说是亲之信之、任之用之,就是严嵩也没有得到过这样的权柄!”说到这,嘉靖重重一拍明黄色的靠枕,干瘦的手臂上青筋暴起,他霍得坐起身来,两眼直勾勾的望着徐阶,仿佛要吃人一般,近似咆哮道:“可是他呢?他是怎样报答朕的?威福自享,专横跋扈,拥兵自重,养寇糜财!简直是无君无父的令人发指!”他的双手使劲抓着靠枕,尖锐的指甲已经深深陷了进去。

    徐阶一听,登时满心冰凉,心里充斥着严阁老的狞笑,他知道自己好不容易取得了一点优势,这下便要轻易的付诸东流了……而且自己往后将面临无比险峻的局面,因为那个人已经将自己视为大敌了!

    他险些便要晕厥过去,忙狠掐一下大腿,回神叩首道:“请陛下以龙体为重,切不要气坏了身子啊。”

    “你们这帮废材都快把朕的江山给丢了,还让朕怎么保重!”嘉靖帝一脚踢翻了面前的玉磬,尖声叫道:“你们说因为倭寇流窜数省,所以要设立总督,统揽抗倭大权,朕听了你们的;你们说要南攻北守,先全力解决倭寇,再回过头来与北边鞑子周旋,朕也听了你们的!朕给了你们最宝贵的信任,你们却用什么来报答朕!”皇帝挥舞着双手,歇斯底里道:“南方按兵不动、坚壁勿战,任倭寇劫掠我钱粮重地,杀戮我江南百姓!北方还是按兵不动、坚壁勿战!竟让俺答那个老奴酋,长驱直入,听凭俺答兵在燕京城外掳掠,把朕的家门口弄得满目焦土、生灵涂炭!你们统统的罪该万死!!!!!!!”

    声如负伤的野兽,凄厉狂暴,显然皇帝内心的挫败感,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徐阶和李芳只能拼命的叩首,流着泪劝万岁息怒。

    嘉靖一边砸东西,一边用湖广土话拼命的咒骂……只是谁也听不懂他在骂什么。终于等他将所有东西都砸完了,再下去只能砸徐阶和李芳了,这才一屁股坐在榻下,倚着八卦床大口大口的喘着粗气。

    李芳赶紧上前,给万岁爷顺气,一边还哭道:“主子,您要是还不好受,就打奴婢吧,若是能让您顺了气,就是打死奴婢都值了。”

    徐阶也砰砰磕头道:“陛下啊,一切皆是臣等的过失,臣愿意引咎辞职,承担一切罪责,但求您千万保重龙体啊……”说着便摘下头顶梁冠,搁在一边,把头紧紧的贴在了地上。

    先是痛痛快快的发泄一通,再经过他俩这一番情真意切的劝解,嘉靖皇帝的气也消得差不多了,他叹口气道:“徐阶,你不容易,朕是知道的……这次鞑子包围京城,也全赖你应对得当,才没有失了国体,朕是承你这个情的……”

    徐阶叩首于地,连称不敢……皇帝所说的‘鞑子围京’,是指蒙古瓦剌部首领阿勒坦汗,率领数万骑兵,于九月里绕过形同虚设的宣大防线,攻破京师的门户蓟门,将燕京城周边府县抢劫一遍,然后在通州驻足,窥视着大明朝的首都。

    不过阿勒坦汗,也就是俗称的俺答,却没有攻击燕京城,这不是因为他对大明友好,而是他的兵太少……明朝一百七十多年矢志不渝的敌对态度,让蒙古部落始终处于物资匮乏的恶劣生存环境下,再也无法恢复到他们祖先的强盛程度,已经丧失了攻取大明首都的实力和豪气。

    反观大明这边,自从成祖爷迁都燕京,便一直以首都为屏障,以天子守国门,用一种强悍的姿态,保护着身后的中原和江南……虽然从土木堡之变,大明的军力由盛转衰,但这种强硬却从没丧失过。

    说句青皮无赖的话,不就是打到燕京来吗?咱们京城的爷们早习惯了……反正你又攻不破燕京城,早晚还得回去。

    不过人家嘉靖皇帝曰夜勤修苦练,没有把五帝请来,倒把俺答这个丧门神给招来了,虽然不甚害怕,但心里的憋屈也就可想而知了。他也知道这回指望不上三清道君了,赶紧一面命各地军队勤王,一面把严嵩找来,让他全权负责,抓紧时间把那帮天杀的赶走。

    这个黑锅严阁老是万万不会背的,他便赶紧找来兵部尚书丁汝夔,让他全权负责,抓紧时间把那帮天杀的赶走。

    丁汝夔却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将这个黑锅传递下去,只好委屈的背在背上。但去京营转了一圈回来,丁大人连上吊的心都有了……因为编制十四万人的十二京营,算上老弱病残,还有不到五万人,其余的九万多弟兄,却都只见其名不见其人。

    丁尚书管着兵部,自然知道这九万弟兄不是集体开小差,而是被京营的军官们吃掉了……也就是传说中的‘吃空额’。他只好哭丧着脸找严阁老,说千万别和鞑子打啊,不打咱们还是个可以唬人的纸老虎,一打可就露馅了。

    严阁老一听也麻了爪,沉吟半晌,终于缓缓下达了指示:“我们还可以和他们谈嘛。”

    这个更加黑的黑锅,只好由丁尚书继续背下去,他偷偷派人出城,向俺答说明了来意:“开个价吧,怎么才能滚蛋?”

    俺答是个痛快人,很快回话道:“开放互市就滚蛋。”其实蒙古部落之所以百多年如一曰的抢劫大明边疆,除了不劳而获的快感之外,还有个不容忽视的原因,那就是他们除了牛羊马匹,几乎什么都缺……以至于他们打劫时看见菜刀铁锅,比金银珠宝还高兴。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4896 4897 4898 4899 4900 4901 4902 4903 4904 4905 4906 4907 4908 4909 4910 4911 4912 4913 4914 4915 4916 4917 4918 4919 4920 4921 4922 4923 4924 4925 4926 4927 4928 4929 4930 4931 4932 4933 4934 4935 4936 4937 4938 4939 4940 4941 4942 4943 4944 4945 4946 4947 4948 4949 4950 4951 4952 4953 4954 4955 4956 4957 4958 4959 4960 4961 4962 4963 4964 4965 4966 4967 4968 4969 4970 4971 4972 4973 4974 4975 4976 4977 4978 4979 4980 4981 4982 4983 4984 4985 4986 4987 4988 4989 4990 4991 4992 4993 4994 4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