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守礼摇摇头,即使实话也是戏谑道:“你现在已是首辅,老夫怎能倚老卖老,失了朝廷的规矩?”但因为刚在六科受了气,这话说的有些冲了。
沈默丝毫不以为意,请葛守礼进了会客厅,把正座让给了他,自己打偏坐在右首。喝了几口茶后,葛守礼半开玩笑半认真道:“江南,咱们这算是朋友闲聊,我请问,这个首辅已经当了半年,感觉滋味如何?”
“呵呵……”沈默轻啜口茶,顿了顿才苦笑道:“八个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好,这正是宰相该有的心情。”葛守礼点点头,道:“老朽待罪官场,已经四十多个年头儿了。亲眼见到了翟銮、夏言、严嵩、徐阶、李春芳、高拱六位首辅的上台与下台。虽然一辈子没当过大学士,但也总结出了点当首辅的门道。”说着看看沈默道:“不知首辅大人,有没有时间听老头子絮叨?”
“洗耳恭听。”沈默微笑着颔首道。
“那好,我就长话短说。”葛守礼道:“老朽发现,要想把这个首辅当安稳了,关键是三点。第一点,现在皇上太小,不必说。第二点,就是一定要笼络住人心。忠歼都是后人评说,对于我们百官来说,他们都是我们的长官,甭管严嵩还是高拱,都是一样一样的。”
“……”沈默点点头,对这点他深有感触。
“像严分宜,一上台就请示嘉靖皇帝,给两京官员提高折色,官越小获得本色俸越多,让两京官员对他感恩戴德。像徐华亭,甫一上任,就大平冤狱,因进忠言而被嘉靖皇帝治罪的官员,死者昭雪封谥,生者加官进爵。仅此一点,士林清议就完全倒向他这边。就连高拱,他虽然貌似粗豪,但对绝大多数官员,他还是优恤有加,从不吝惜名器。譬如说,对我这样当部堂多年再也无法晋升的老臣,他向先帝请旨额外颁赐,赐了老夫个荣禄大夫、太子太师,由二品变成了一品,俸禄拿到了顶级,一年多了几百石粮食上千两银子。而且除了我本人,还有常例恩荫子孙,让一个儿子免了考试,就直接进入官场,这又是好大的人情。”
“想不到,我会跟你说这些吧?”说到这儿,他看看沈默道。
“……”摇摇头,沈默微笑道:“一直以为您老是口不言利的道学先生。”
“老朽当然不会把这些话挂在嘴上,”葛守礼淡淡道:“就像那些官员,嘴上说的和心里想的,总不是一回事儿。”他这才道明了真意:“老朽也是六十之后,才对此有一番深切的认识。我把人们口头上公认的理想称为‘阳’,而把人们不能告人的私欲称为‘阴’。而调和阴阳,就是宰相的任务,具体说来,就是使‘不肖者犹知忌惮,而贤者有所依归’。这个看起来标准很低,但能做到这一点的,无不是千古流芳的贤相,如果把目标定得更高,那就不是实事求是了。”
沈默不动声色的点点头,老头的话他听懂了……分明是在教育自己,你这个当首辅的,不应该一上任就亮明态度,急吼吼的推行新政,这样会使你失去超然的地位,注定为一些官员所反对,这样还怎么调和阴阳?更何况,你以为那些支持推行新政的人,真的像他们嘴上所说,是为国为民呢?其实心里头都是为自己打算。地方官想着征税方便,不要坏了仕途;京官们则为了巴结你这个首相大人,纯粹为了支持而支持。
要不怎么说,思想只能在同一层级的人对流呢?要是葛大爷能有耐心跟韩楫这么循循善诱,也不至于话不投机到对方出言挤兑。
然而沈默听了这番话,心里头却有些不是滋味。一方面,他承认对方说得话句句都是忠言;但另一方面,对方有意无意摆老资格的语气,说明自己在他们这些老臣眼里,还是太嫩了。可想而知,就算法令通过后,人家该掣肘还是要掣肘。
好在自己早有对策……
(未完待续)
------------
第八八三章 神鞭(中)
沉吟有时,沈默调整好自己的情绪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您说首辅当论道经邦、燮理阴阳,我十分的同意。然而我听说,政事顺则民心顺,民心顺则天地之气顺,天地之气顺才能阴阳有序。”
“不错,一国之政顺与不顺,是调和阴阳的关键。民间有谚云,家和万事兴。于一国也是同样道理。”葛守礼终于忍不住直白道:“元辅准备实行大政,朝野也期待您实行大政。老朽以为沈公在朝,当行帝王之道,刷新吏治、与民休息,调和一下高阁老在位时的暴烈激进。现在要全面推行一条鞭法,虽然出发点是富国强兵,但此法弊端太多,恐怕会事与愿违。”说着一脸恳切的拱手道:“元辅,请恕老朽倚老卖老。这种关系到国之根本的税政**,实在是一动不如一静,动则百弊皆出啊!”
“葛老的忧虑老成某国,但从嘉靖十年起,到现在已经足足五十年,推行的效果很好。”沈默淡淡道:“而且该出的问题,都已经暴露出来,这次推行的新法,不会让人失望的。”
“那老夫倒要请教元辅。”葛守礼冷笑道:“这个法新在哪些地方?”
“还是葛老提问,”沈默淡淡道:“我来解答吧。”竟想让堂堂首辅像下级一样作报告,简直是老糊涂了。
“也好。”葛守礼也意识到自己的失礼,歉意的笑笑道:“老朽正有一肚子嘀咕要请教元辅呢。”老头年纪大了,稍稍喝口茶,整理下思绪,才问道:“首先,条编法讲的是一刀切。全国一千一百多个县,有山地、有水乡、有旱田……还有林地、果园、棉田,有江河湖海里打渔的,林林总总这么多,如何一刀切?”
“您老说的这些,正是条编法不得不行的理由。”沈默温和笑道:“原先我在地方上当知府时,每到收税季节就头疼。好家伙,就看老百姓肩扛手推送来完税的东西。除了粮食,还有各种土特产,什么纸笔墨砚、竹木藤漆、绫罗丝缎、锅碗瓢盆,甚至还有咸鱼腌肉,收上来把仓库堆得满满当当,就是不见银钱。更愁杀人的是,我还得把这些东西,再解送给三十多个军政机构,这个运送过程不仅要征调大量劳役,三成损耗是最起码……付出这么大代价,可作用如何呢?一旦国家有事,朝廷用银,除了粮食之外,这满仓的东西都一无用处!国家需要的是什么,是钱,是粮!而有钱就能买到粮,所以不收东西只收银钱,这是利国利民利官的善政!”
“我没说改收银钱不好,”葛守礼摇头道:“可一条鞭法是不论仓口,不开石数,只看每亩该银多少!但地有贫富之分,上下等产量相差何止十倍?就算同一块地,不同的年景差异也是巨大,一刀切能切得动么!”
“这个问题很关键,”沈默点头道:“标准的决定权自然掌握在户部手中。但这个折算标准不是恒定的,也不是统一的。当初太祖皇帝设立对应各省的十三清吏司,本意就是为了分管各省财政。然而在财政安排上出现了偏差,各省所收的赋税,不经户部直接解送往接收单位,结果户部财权大空,只能当个国家的大会计。十三清吏司自然也就有名无实了。”
葛守礼点点头,他是多年老吏,自然对这些来龙去脉十分了解,便听沈默继续道:“现在,是到了恢复祖制,让十三清吏司发挥作用的时候了。内阁预备让一个清吏司负责一个省的折纳系数,不仅每个省不同,甚至要细化到州县。法令颁布后,将由户部侍郎分别带队,下到各省去,每府每县的敲定。之后每年完税前二月,由清吏司再次下到各省调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比照去岁执行,还是有所增减。”
“这个……”葛守礼听得有点晕,苦笑连连道:“首辅大人,恕我直言,虽然户部是个大部,但要完成您的设想,怕是得再扩大数倍才行。而且还有个监管问题,您怎么保证他们不会被下面人糊弄,甚至被他们收买了?”
“人数不是问题!”沈默一摆手,有些自得的笑道:“从隆庆元年开始的国子监改革,到现在已经六年多时间了……”
“原来元辅打得是这般主意。”葛守礼恍然道。所谓国子监改革,引子就是隆庆元年,南京秋闱监生之乱。当时沈阁老代表朝廷向监生承诺,给他们更好的教育和出路。回到燕京后,他提出改革国子监。
首先。在校的监生全部肄业后,将不再接受花钱捐监。只接收举、贡、荫三种监生,并将恢复祖制,以坐监积分与实习历练磨练他们。学制定为四年,前三年以坐监积分,学习文化知识为主,待新科进士产生后,也会进国子监学习……不过人家就不必积分了。然后无论是新科进士,还是修满积分的监生,都会被派到各衙门实习历练,一年后按照各衙门、吏部、国子监给的综合考评排定名次,进行分配。
当然为了避免有关系户走终南捷径,引起科场出身官员的不满,沈默定下了严进严出的规矩。首先,各省督学要对所举荐的监生负责,监生在校期间的成绩、表现,将是考核其政绩的重要依据、二是‘坐监三年’的前提,是监生能够修满积分。如果修不满,还得继续念下去,最多六年修不完的,只能打回省里自己处理了。并且,最后一年实习的衙门,肯不肯给好评,还得看他们的表现。
就这样,还引得朝野满是怨言,那些已经从科场出来的,和挤不进国子监的举子们,曾经许多人愤怒的上书,说这是乱法亡国!好在一来沈阁老是六首状元,牌子又硬,加之又是朱元璋定下的规矩,这才没有让他们闹起来。
后来,隆庆四年第一批监生毕业,又有人闹腾,但在之前一年的实习历事中,各部大佬们已经见识到了这些监生的过人能力,爱他们还来不及呢。于是高阁老一声断喝,这个世界安静了……现在降妖镇魔的门神已经回老家了,反对的声音又起来了……“人手的问题解决了。”言归正传,葛守礼道:“监管怎么办?”
“这就得您老来办了。”沈默朗声笑道:“都察院也有十三道御史啊!”
“您是说?”葛守礼眼前一亮道。
“不错,一道盯一省,出了问题立即参奏。”沈默笑望着葛老头道:“既然您老这么不放心,我就把监管大权交给您,你看那里有问题,立即提出来,该整改整改,该处理处理,甚至某些地方暂时停止,你都有权决定,怎么样?!”
“啊……”葛守礼被沈默的气度折服了,有些美好的情绪在胸中滋生,一时说不出话来。
“因噎废食要不得啊,葛老。”沈默轻舒口气,笑容依旧和煦如春风道:“百姓为税赋苦矣。方才说的纳税还是轻的,对老百姓来说,最大的麻烦是徭役。因为田赋和人头税多少还能见到东西,当官的赖不掉。徭役可就不好说了,修河堤、给驿站当差、整修道路,这都是徭役,累死累活完成了任务,还得给当官的行贿。你要是不给钱,他就大笔一挥――没干,下次接着干!你有意见?这事儿我说了算,说你没干就没干,你能咋地?百姓苦于税赋久矣,再不改革,真要国将不国了。所以无论如何,咱们都得把这件事办成办好!”顿一下,坚定的挥挥手道:“为了避免法久则弊,我们要从一开始,就把规矩立好了,立完善了!”
“要是能严格按元辅说的办,这事儿倒真有可为之处。”不知不觉,葛守礼的立场在渐渐松动:“但都察院能监管官员,却管不了那些歼商……老百姓要完税,得先把东西卖给他们,才能换回银钱。平白让那些歼商加进来,使百姓多了一重剥削,这也是老朽反对的一个重要原因。”
“谷贱伤农,这是无法根治的死结。”沈默叹口气道:“但百姓为完税而出售货物,是带有强制姓色彩的,并不是买卖自由的市场行为。所以我们必须要保护农民,打击投机倒把。”
“那么如何去做呢?”葛守礼追问道。
“三个办法。一方面,官府要通过常平仓,在粮价低的时候高价买入,调解粮价。”沈默眉宇间的杀气一闪而过道:“另一方面,要严厉打击歼商不法,对于在完税期间哄抬物价的,以破坏国家税赋**重处,轻则罚款杖刑,重则杀头抄家!”
“也只能如此了。”葛守礼叹口气道:“希望严刑峻法能让歼商收敛。”
“葛老,您是山西人,自然对晋商十分了解。”沈默也叹口气道:“应该知道,我大明绝大多数商人,都是诚实守信,视口碑为生命的。只要我们把工作做透做细,相信各个商会会出面阻止有人搞乱市场,把那些害群之马赶出去的!”
“但愿如此吧。”葛守礼点点头,这一条算是通过了,又道:“我现在相信,这个法子,是很好很好的。但是能好多久,我还不乐观。因为它受地方官员的素质影响太大。不是我抹元辅面子,秉承圣人教化,爱惜羽毛的官员不少,可千里当官只为财的人还是太多太多了,这些人能在高压之下忍一时,但一有机会他们就伸手。”端起茶盏,却发现早就喝干了,他有些尴尬的搁下道:“一条鞭法施行后,旧的摊派并没有消除怎么办?或者消除了又再生出来怎么办,百姓岂不是比原先负担耕种?还有官吏的贪污问题,固然征银有定数,可老百姓交上来,都是细碎银子,地方上要熔炼成银锭,这里面会有损耗。但是多少没有定数,多出来的都进了他们的腰包。”
“葛老确实把条编法看的很透啊。”沈默一边给他斟茶,一边赞赏的颔首道:“这确实是两个难题,第一个还好说,都察院严加监管,一旦有税外摊派,或者免费劳役的情况,立即上奏弹劾,查实后撤职严办!”顿一下,他有些无奈道:“至于火耗的问题,民有福祉,官也有福祉……”觉着这样的话,出自一个首辅之口,实在是不恰当,他便换一种说法道:“说难听点,就是只有千曰做贼,没有千曰防贼,我们把这个口子堵死了,他们又会去别处找漏子捞钱。不如就睁一眼闭一眼,把他们喂饱了,只要好好给我干活,可以不追究。”说着冷哼一声道:“要是拿了钱还不干人事儿,那这些钱就是他们的催命符!”讲起经权之道,沈默绝对是超一流的。
“亏老朽还自吹什么阴阳之道。”葛守礼老脸羞红道:“在元辅面前不过是班门弄斧,贻笑大方了。”说着有些萧索道:“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我们这些老人家,不服老不行啊。”
“此言差矣,有道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见葛守礼终于被说服了,沈默心中欣喜,随手一顶高帽送出道:“我这个首辅当的是真真假假,最盼着有您这样的老人家随时提点着,才能不至于行差踏错,成了国家的罪人。”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20157
120158
120159
120160
120161
120162
120163
120164
120165
120166
120167
120168
120169
120170
120171
120172
120173
120174
120175
120176
120177
120178
120179
120180
120181
120182
120183
120184
120185
120186
120187
120188
120189
120190
120191
120192
120193
120194
120195
120196
120197
120198
120199
120200
120201
120202
120203
120204
120205
120206
120207
120208
120209
120210
120211
120212
120213
120214
120215
120216
120217
120218
120219
120220
120221
120222
120223
120224
120225
120226
120227
120228
120229
120230
120231
120232
120233
120234
120235
120236
120237
120238
120239
120240
120241
120242
120243
120244
120245
120246
120247
120248
120249
120250
120251
120252
120253
120254
120255
120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