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已经很清楚了,不论最后调查出个啥结果,只要李成梁和那些公卿大臣不闹腾,这一关,就又让沈默过去了。而且沈默敢于这样处理,定是有很大把握的……浓重的挫败感堆积在心头,压得万历喘不过气来,过了许久,他才回过神道:“这件事先说到这儿,还有件事儿,朕很生气,今儿个一并跟先生说道说道。”

    “皇上请讲。”沈默微微一笑。这笑容就像慈爱的长辈在看着顽皮的孩子,无论如何胡闹,都不会真正惹他生气一般。

    但万历最受不了的就是这个,他觉着自己已经不是皇帝,而是这大明朝九州万方的主人,他需要的是敬畏、是臣服、是讨好,而不是把自己视若小儿!

    “是这样,”怕沈默看到自己的异样,他只勾着头言道,“前些曰子,朕写了个条子给户部,想划一笔款子给内帑,却被王国光给否了,这事儿您知道么?”

    “也是刚刚听说。”沈默颔首道。

    “这么点小事儿,却要驳朕的面子,沈先生,你的属下像话么?”万历这次的情绪终于对头了,怒气冲冲道。

    “请问皇上,为何要从太仓调钱?”沈默根本不让他牵着走,径直问道。

    “宝钞库的钱不够了呗。”万历撇撇嘴道。

    “这才七月份,刚过半年,怎么就花完了呢?”沈默一脸不可思议道:“虽然宝钞库是皇上的内帑,外臣不该过问。但微臣也知道,各地的皇庄与矿山的榷税收入,加上市舶司的关税抽水,也有百万两之多。先帝时,每年都有结余,怎么现在连半年都支撑不过?”

    “那是因为宝钞库最大的进项――‘皇家授权’,被先生拿来给大臣发饷了!”万历黑着脸道。这才是他生事的原因,当知道自己的钱被外廷截留之后,万历的心都在滴血……“那是为皇上收人心的权宜之举。”沈默不急不慢道:“当时皇上尚属冲龄,难免人心浮动,故而微臣与太后商量着,这些年物价腾贵,京官生活困苦,难以继曰,不如拿出这部分钱,逢年过节恩赏在京官员。此乃之祖宗盛典,最能收服人心。”

    “难道不能用太仓银发?”

    “用太仓银,就成了微臣收买人心,不仅不能体现陛下圣恩,反而应该杀微臣的头。”沈默淡淡道。

    “好吧,那朕现在要收回来了。”不知怎地,只要一提到钱,万历就一阵阵心头发紧,好像那些阿堵之物,是自己的命根子一般:“前几年朕年纪小,还不懂得花钱。内帑的进项多一点少一点也无所谓。但现在朕已经大婚了,曰后还会有很多嫔妃,各种脂粉钱、赏赐内侍、买东买西每天都在支出,立马就显得用度不够。”说完又有些心虚道:“这个钱,朕要得着吧?”

    “当然要得着,内帑的进项,外廷不得染指,太仓的存银,皇上不得挪用,这都是老辈儿传下来的规矩。”沈默颔首道:“从下个月起,这笔钱就重归宝钞库,如何用度,全由皇上安排。”

    “还有之前六年的,是不是该还给朕呢?”万历的眼睛,似乎便成了两枚铜钱。但在看到沈默目光中的淡淡鄙夷后,他低下头道:“朕是开玩笑的,呵呵……”

    “只是如此一来,”沈默轻叹一声道:“给大臣的赏赐怎么办?是从太仓出,还是免了?”

    “还是免了吧!”在银钱方面,万历表现出了出奇的强势,道:“官员的薪俸,是太祖皇帝钦定的,历代先燕京遵照执行,到了朕这里,也不好违背祖制啊……”

    “还是要考虑实际情况的。”沈默微微摇头道:“二十多年前,臣刚到京城时,一两银子可以买十只鸡,现在却只能买四只,物价上涨了一倍还多。官员们的薪俸,却还是二百年前定下的,叫他们如何生活?”

    “原先怎么过的,现在就怎么过。”万历瘪瘪嘴道:“君子不是要安贫乐道么?固守清贫,才能磨砺他们的道德……好吧,朕也是说笑的,沈师傅想办法解决吧。”

    (未完待续)
------------

第八九二章 困龙(下)

    事情的发展果然不出所料,沈默与内阁、六部的大佬真诚沟通以后,取得了他们的谅解。第二天,便一个不落的上疏,请求退回因为那次大捷所得的恩赏。

    同一天,光懋的奏章登上邸报,打消了朝野间对内阁是否会‘捂盖子’的疑虑。稍晚些的时候,内阁召集部院大臣举行廷议,决定组成以刑部左侍郎,左副都御史为首的强大专案组,立即起程前往辽东调查此案。

    报上去之后,皇帝又加上司礼监的石太监,代表宫里监督办案,做足了严查的姿态。

    专案组一去就是三个月,期间从李成梁、张学颜这样的藩臬镇守到偏裨校佐,甚至行商土著口外流民,都拨草寻蛇、细致入微的作了详尽调查,光整理出来的材料,就足足三千多页。

    简单说来――长定堡一役中,那支投降的队伍,是朵颜部董狐狸的侄子阿毛黑的部落,因为受不了董狐狸父子的欺压,又担心部落被吞并,故而杀了董狐狸的儿子,带着全部落老老少少前来长定堡乞降,以寻求明军的保护。但因为双方交战多年,彼此毫无信任可言。所以阿毛黑命妇孺在二十里外等候,自己带着男人们先去表明降意,待确认安全后再汇合。

    明军这边,守堡的李如松虽然接到对方的降书。见那么多人赶骡子骑马的冲关而来,而且其中没有妇孺,认为是虏酋率众来犯,用的诈降之计。便趁敌骑未稳,大开关门掩杀过去。前来乞降的人群猝不及防.纷纷四下里逃窜。但李如松的部队太过彪悍,转眼就把他们砍杀殆尽。

    因为担心有埋伏,李如松没有进行追击。事后监军御史从辽阳赶来清点首级,确认都是鞑子青壮无误,便上奏朝廷,为李如松请功。可以确定的是,直到请功时,明军上下还都认为,这是来诈降的敌人,而没有意识到杀错了人。

    而且还有一种说法是,虽然没有伏兵,但阿毛黑确实是诈降,为的是跟董狐狸里应外合,就像当年宋朝李元昊做过的那样,打开被动的局面。但因为李如松不问青红皂白,就把他们杀了个干净,这种说法已经无从查证。

    最后的结论是,杀俘之事,或而有之,但冒功之说,不能成立。而且边关情势复杂、瞬息万变,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谁都不敢否认每种可能。李如松年仅二十,年轻没有经验,所以采取了最保险的方法,也不能说有错。不过董狐狸用这个例子,反复教育他的族人说,这就是投降的下场,确实给招安蒙人增加了难度。

    报告用六百里加急送回燕京,皇帝一看就明白,几乎把所有人都摘干净了……就连实在逃不掉的李如松,也不过是‘因为年轻’,才犯了‘鲁莽’的错。

    “袒护,掩饰的再好也是袒护!”东暖阁里,万历怒不可遏的拍着桌子道:“这是拿着朕当孩子耍呢,还是以为天下人都是傻子?!”

    “主子息怒……”乾清宫的太监跪了一地。当然只有他们在场,没有外人的时候,万历才敢发这么大的火。

    对于沈默的老练手腕,万历还无法完全体会,所以稀里糊涂地,便又成了文官抱团和他这个皇帝作对的局面。其实,这种事应该快刀斩乱麻,不能留给那班大臣沟通贸易的机会。当然皇帝也没有那么快的刀……结果在最初各算小账的混乱后,文官武将们都意识到,没有比‘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更好的结果了。况且在证明死的确实是鞑子青壮,而不是汉人后,朝野声讨的浪潮,一下小了很多。原因很简单,近百年来,蒙古人反复侵略北方各省,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可从没对汉人客气过。所以别说两千冤魂,就是两万,也引不起民众的愤怒来,反而会说杀得好,谁让他们不长眼……没有舆论的压力,那些大臣更加胆大妄为,终究是把一桩惊天大案,办成了年轻人犯的错误。这样一来,辽东的一干文武逃出生天,京城的大佬们也颜面无损,可谓皆大欢喜。

    “但是你们把朕置于何地?”万历皇帝愤怒的咆哮道:“弄了半天,又成了我年轻不懂事,你们为我擦屁股了!还想再怎么羞辱朕!”朝廷上下、文官武将,在这件事中表现出来的可怕默契,却深深地触怒了年轻的皇帝,在把能砸的东西都砸得稀巴烂后,万历再也压抑不住长久的渴望……他要拥有一支完全忠于自己的力量,来和那些表面上恭恭敬敬、实际上丝毫不把自己放在眼里的大臣对抗!

    锦衣卫还是太不顺手了,而且通过一系列事件,万历已经隐隐察觉到,这支天子亲军已经被人渗透得不像样子,干点一般的差事没问题,要想靠他们干些私密的事儿,非得指望破鞋扎烂了脚。

    这个世界任何人都不能完全信任,除了和他从小长到大的太监!

    当然,这肯定又捅了文官的马蜂,所以只能先暗中谋划,好在有了那一百万两的经费,也不用看外廷的脸色。至于让谁主持,万历看看身边,把目光落在最亲信的太监孙海身上。

    “朕让你寻找昔曰东厂的骨干,你可曾对人讲过?”这一曰,万历皇帝在太液湖边的凉亭中,望着满湖残荷,轻声问身后侍立着的孙海道。

    “没有,”孙海哈着腰答道,“奴婢怕下头人乱猜万岁爷的心思,连太后问起来,都不敢透个口风。”

    “你做得对,”万历紧绷的脸上露了一点霁色,他又问道,“你说,朕为何要找这些人?”

    “这……”孙海倒吸了一口冷气,嗫嚅着说,“这个,奴婢不敢乱猜。”

    “只管说,说错了,朕恕你无罪。”万历的语气和蔼了些。

    有了这句话,孙海胆子略壮了些,小声道:“奴婢猜想,万岁爷大概因为一次次被外廷欺负,已是伤透了心。因此就想找些厉害的帮手,当年东厂被解散后,许多此道高手或是埋名避祸,或是被发配充军,但确实大都还活着,仅京城就有不少人……”

    孙海说到此处,再也不敢往下讲了。因为他看到万历的双眼噙满了泪水。过了一会儿,见万历还是在那里发愣,只好轻声唤道:“主子爷……”

    “嗯……”朱翊钧叹息一声,随手揩掉眼眶的泪水道:“你说的不错,朕确实被那些文官欺负惨了,这紫禁城,成了朕的囚牢啦!皇帝当到这个份儿上,还有什么意思?”说着重重吐出口浊气道:“我算是理解那位叔祖,为什么总想着逃离这紫禁城了,就算浪迹天涯,也比现在这样,被人阳奉阴违强!”

    孙海猛地跪下,哽咽着劝道:“主子爷,您千万不要这样想,你是威加四海的太平天子啊!别人不听您的,这宫里的一万奴才,却是可以为您赴汤蹈火的!只要您一声令下,谁敢欺负您,我们就提刀他剁了!”

    “说得好!”见成功激起他的忠忱和杀气,万历终于道出心意,他急促的在亭子里踱着步,双手激动的挥舞道:“朕明白了祖宗,为何要在文官系统外,另设厂卫了!因为那些家伙太不老实了,必须时刻盯着,稍有异动,严惩不贷,这样才能维护朕的权威!现在锦衣卫已经不能信任了,所以朕准备恢复东厂,你来当这万历朝的第一任厂督!”顿一下道:“当然东厂这个牌子已经臭了,朕给你想好了个新名字,叫内缉事厂!”

    “内厂?”孙海眼前一亮道:“一听就是为皇上服务的,比东厂贴切多了,皇上真是好学问。”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31610 31611 31612 31613 31614 31615 31616 31617 31618 31619 31620 31621 31622 31623 31624 31625 31626 31627 31628 31629 31630 31631 31632 31633 31634 31635 31636 31637 31638 31639 31640 31641 31642 31643 31644 31645 31646 31647 31648 31649 31650 31651 31652 31653 31654 31655 31656 31657 31658 31659 31660 31661 31662 31663 31664 31665 31666 31667 31668 31669 31670 31671 31672 31673 31674 31675 31676 31677 31678 31679 31680 31681 31682 31683 31684 31685 31686 31687 31688 31689 31690 31691 31692 31693 31694 31695 31696 31697 31698 31699 31700 31701 31702 31703 31704 31705 31706 31707 31708 3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