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沉沉的大门缓缓打开,马原、陈官人、马六爷几人鱼贯而出,虽然身上没伤,但担惊受怕折腾了一宿,还是各个神色委顿,跟霜打的茄子似的。
见他们出来,等在门口的茶馆伙计,赶忙招呼一声,沈默和铁山便驾着两辆马车过来。
几人见了沈默,都是眼含热泪,抱拳作揖道:“秦老板,您太仁义了,不嫌我们给你找麻烦,还花那么多钱保我们,我们真不知该如何……”
“什么都别说了,先上车。”沈默把马鞭丢给马原,掀起车帘道。
马车上,陈官人没了平时的趾高气扬,再次道谢后,又连连叹气道:“无妄之灾啊……”
沈默拿出香烟给他压惊,马六爷和周老汉也吧嗒吧嗒抽起了旱烟,小小的车厢很快就烟雾缭绕。
“我到现在没弄明白,怎么就有东厂的人在茶馆里呢?”马六爷也不雄赳赳了,垂头丧气道:“真是对不住秦老板,让您停了买卖还破了财。花了多少钱,回头我让浑家给你送去。”几人也点头称是。
“只能说是倒霉了。”沈默叹口气道:“我方才打听过了,昨晚是东厂密探第一次出任务,就到了敝店……几位也无须自责,原先上海城的老百姓聊天,可以说是百无禁忌,只要较起真来,没有抓不进去的。”
“唉,以后说话可得加小心了。”侯掌柜缩缩脖子道:“都怨我先提的这茬,钱我一个人出了。”
“不用你出,”沈默摇摇头道:“钱对我来说没有异议,诸位今后还是省着点花,多买点粮食存着吧。”
“怎么了?”众人瞪大眼,如惊弓之鸟道。
沈默稍稍掀开一点窗帘,望一眼外面平静如常的街市,轻声道:“这天下,要乱了……”
(未完待续)
------------
第九一一章 侠之大者(上)
侠之大者-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衡阳城北,湘江与蒸水合流之处,江流环带,最为一郡佳处,故有书院起焉。名闻遐迩声震天下的石鼓书院,就坐落在这里。
这座依山而建步步登高的宏伟书院,于唐朝元和年间始建,于两宋年间兴盛,不知多少先贤在此浇下了心血。这座北宋时,还需要与其它三家,共享四大知名的书院,能在本朝超越同类,号称‘天下第一书院’,却是因为它曾经是圣人朱熹的道场。
然而最近几十年,这家理学圣地却风光不再,已经多年没有叫得响名号的大儒坐镇,学生的数量也连年递减,就连其收入的主要来源――各界的捐赠也越来越少。虽然还远没到撑不下去的地步,但颓势已经十分明显。
原因无它,成也朱子,败也朱子耳。理学占统治地位的时候,这里是圣地,不管是师生还是各种资源,哭着喊着往里挤。然而王学大兴后,理学虽然还是官方正学,但那是庞大帝国的惯姓作祟。实际上,它的统治地位已经被心学抢走,无论是学术,还是江湖地位。
作为朱子老巢,石鼓书院更是被当做腐朽顽固的代表,成了被唾弃、被批判、被隔离的对象,要不是它同时还是衡州府学,怕是要露出破落之相来了。
痛定思痛,书院的山长决定顺应潮流,淡化自身的理学色彩。于是山长请到名了满天下的夫山先生何心隐前来讲学。只要这位最著名的心学大师能客座一段时间,书院的朱子气息,自然就洗刷掉了。
明知道对方的意图,何心隐还是欣然而往,因为他也将此视为,王学对理学的最终胜利。
今年二月,结束了在南京的留都大会,确认了琼林学派的正统地位,何心隐不愿意与琼林派那帮官威深重的家伙搅在一起,便跟李贽同时离开南京,一个去福建讲学,一个应邀来到衡阳石鼓书院。
这个年代,心学大师的魅力,比后世的超级巨星还要强之百倍。尤其是何心隐‘士未必高贵,农工商贾并不低下’,‘人人都应成为自己的主人’的主张,对那些布衣黎庶,商贾末业的吸引力实在太强了。因此,他每到一处讲学,必定有大批的庶民商贾子弟闻风归附。
何心隐一到石鼓书院,便像磁石一样,吸引湖广各府的人士汇集过来,不仅可容纳四百余人的书院,住进去一千多人。书院外的石鼓山上,也星罗棋布扎满了帐篷,最少还有三千人。
何心隐白天登坛讲学,答疑解惑,晚上是他的休息时间。尽管书院里头到了晚上,依然是人声嘈杂灯火通明。但为了保证他能休息好,书院特意空出了后山的东岩草舍,不许任何人打扰。
何心隐虽然年近七十,但因为有精湛的调元之术,故而一天讲学下来,口不干退不软,就像没什么损耗似的。只是他厌烦那些虚与委蛇的应酬,才以自己需要休息为由,吩咐每天晚上不见客。
然而今天,他破例了,因为来访的客人太特殊了。
草堂中点了几盏灯,亮度还算不错。
摇曳的灯光下,两个须发微白的老人,在举杯对酌,抚今忆昔的交谈着。
那个颧骨高隆,鹰目犀利的是何心隐,而另一位长髯飘飘,剑眉凤目的老人,竟然是久违了的张居正。
听两人的谈话,他们不仅认识,而且还属于旧雨故知那种……他们的话题绕来绕去,总是离不开嘉靖二十六年,因为那是两人相识的年份。
那一年,两人还都是意气风发的年轻人,恰好住在同住一家客栈。当时满客栈的举子里,就数他两个最出挑,一个江西解元,一个湖广解元,都是风流倜傥,人中龙凤。但是真要说起来,何心隐文武双全,又年少多金,却又是张居正比不了的。
这么万里挑一的人物,自负是难免的,问题是这位仁兄狂得没边了。一次举子们的聚会上,何心隐当众说:“何某虽然不才,但这次来京会试,奔的就是甲科。余者皆不在吾辈眼界之内。”甲科就是一甲前三名。眼下汇聚京城的,乃是全国数千名千里挑一的举子,各个都称得上出类拔萃,却没有几人敢像他这样口吐狂言的。
有人看不服气,故意问道:“柱乾兄,如果你考不上甲科呢?”
何心隐淡淡一笑,满饮一杯,倒扣桌上道:“我何某今生再也不进考场!”
人有时不能把话说得太满,不然就得难看。却说两个月的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何心隐不但没有考上甲科,连乙科进士都没有他的份。何心隐也不去参加礼部的考试,争取留在京城读书的机会,收拾收拾行囊,便离京了。
在长达三个多月的旅居生活中,两个愤青因为互相欣赏、彼此认同,已经成了莫逆之交。已经金榜题名的张居正,自然要送这位旧雨新知一程了。十里长亭下,张居正真心实意道:“以兄弟的才气,三年后再入春闱,必可金榜题名的。”
然而何心隐却满不在乎道:“叔大,你不用安慰我,我自己的本事自己清楚。现在考不中,只能说明这科举,只取些被理学洗脑的百无一用之徒。何况功名原是羁心累人之物,与我格格不入。之所以来京城一遭,只不过是为了应付家父。现在过场也走了,牛皮也吹破了,我是不会再进科场了。”
张居正虽然听着别扭,但又欣赏这股子磊落洒脱之气,仍然感到可惜道:“你一个读书人,弃绝了功名,又能做些什么呢?”
“这话说的,难道我辈读书,就是为了货与帝王家,赚顶乌纱帽么?”何心隐摇头道:“我要去遍访名师,学习真正的学问,”说着朝张居正笑道:“等我学成经邦济世之学,到时候的成就,一定比你这个当官儿的大。”
“一定如此。”张居正也被他的豪侠之气感染,两人痛饮一番,便就此抱拳揖别。之后的三十八年,两人走出了两条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张居正在朝为官,最终位列宰揆,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新政改革。虽然因为‘夺情事件’黯然下野,但他的改革,至今仍然深刻的影响着这个国家。
何心隐却仗剑走天涯,执笔写春秋。讲学、当大侠、开聚合堂、还曾经设计除掉过严嵩……把想做的事情都做到了,而且件件做得精彩,拿出哪一件来,都够寻常人骄傲三代的。
两条本来应该越拉越远的人生轨迹,却在命运的安排下出现了交点。
当然,要不是张居正找上门来,两人也见不着……自从几次想要起复都无果后,张居正堪透了一些事情,便不再谋求出山,而是游山玩水,过起了闲云野鹤的曰子。这次他正欲往衡山游玩,听说何心隐在此讲学,竟改变行程过来石鼓书院。
到了之后,张居正没有立即自报家门,而是在书院听了一天的讲,到散讲时才让人持自己的名刺去见何心隐。
知道是他来了,何心隐立刻请进,吩咐书院备一桌酒席,不要让任何人打扰。
时隔三十八年,两位昔曰好友,终于又坐在一起,举杯相邀了。上次对饮时,还都是风姿翩翩的少年郎,这次却都成了花甲之年的半老翁,怎能不让两人唏嘘伤感?
但何心隐知道,张居正找自己,肯定不是叙旧的。二十年前,自己刚刚成为心学大师时,就收到过他的绝交信,至今犹能记得张居正对心学的评价:‘吾所恶者,恶紫之夺朱也,莠之乱苗也,郑声之乱雅也,作伪之乱学也。’之后两人曾经在燕京相见,一番言谈,不欢而散。之后同门问此人如何?何心隐发出了此人‘能亡我学’的论断,结果使王学全面倒向沈默,自此走上了与张居正作对的道路。
他十分清楚,这位故友的字典里,从来就没有‘宽恕’二字,所以此番前来相见,肯定是有话要说的。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28464
28465
28466
28467
28468
28469
28470
28471
28472
28473
28474
28475
28476
28477
28478
28479
28480
28481
28482
28483
28484
28485
28486
28487
28488
28489
28490
28491
28492
28493
28494
28495
28496
28497
28498
28499
28500
28501
28502
28503
28504
28505
28506
28507
28508
28509
28510
28511
28512
28513
28514
28515
28516
28517
28518
28519
28520
28521
28522
28523
28524
28525
28526
28527
28528
28529
28530
28531
28532
28533
28534
28535
28536
28537
28538
28539
28540
28541
28542
28543
28544
28545
28546
28547
28548
28549
28550
28551
28552
28553
28554
28555
28556
28557
28558
28559
28560
28561
28562
28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