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炼脸上的歉疚更重了,他破天荒的给夫人倒一杯酒,柔声道:“对不起,让你跟着我受苦了。”说着端起来送到她的面前,沈夫人接过酒,和着泪饮一个。
沈炼又倒一杯,再送到夫人面前道:“我去以后,孩子们还需要你来拉扯,襄儿已经诚仁,我不担心;只有这俩孩子,你要多费心,不要让他们走上岔路。”坐在下首的沈衮和沈褒都才十岁左右,正满脸惶恐的看着哭泣的母亲,和一脸决然的父亲。
沈夫人却不接这一杯,而是垂泪道:“我一个妇道人家,怎么能教好两个孩子呢?”
沈炼轻声道:“你可以写给唐顺之,他一定会帮忙的。”想了想又道:“算了,还是找沈默吧,为人处事还是跟他学最好。”
“我们要学爹爹。”孩子们却认真道:“做个像爹爹一样的人。”
沈炼摇摇头,苦涩道:“还是不要了,爹爹这种人不好,自己吃亏受罪不说,还要连累你们。”
话音未落,便听门口有人幽幽叹道:“既然什么都知道,为什么还要这么呢?”
听到这个声音,沈炼心中咯噔一声,但旋即恢复如常,他看看站在门口的伟岸身影,淡淡道:“有些事情总要有人去做,既然别人不敢做,那么我来做。”
陆炳从门外进来,朝沈炼拱手道:“先生,我给你拜年了。”沈炼起身还礼道:“谢大人。”便缓缓起身,往门外走去。
一看他往外走,沈夫人一下就晕倒在桌子上,沈褒和沈衮跑过来,抱着沈炼的两条腿,撕心裂肺的哭起来。
一直面沉似水的沈炼,终于出现偏偏涟漪,忍不住潸然泪下,使劲抱了抱两个孩子,在他们耳边轻声道:“不要当英雄。”便伸手在他们的黑甜穴上,他俩立刻晕厥过去。
沈炼托着两个孩子,对陆炳道:“拜托大人了。”陆炳重重点下头,便有一个黑衣人从阴影中走出来,沈炼认得他是十三太保中的一个,绰号‘杀人如麻’。那人向沈炼投来钦佩的一瞥,嘶声道:“沈爷放心去吧,谁想伤害嫂夫人和二位公子,先得从我朱三的尸体上踏过。”
“拜托了。”沈炼点点头,便迈步往外走去,走到外面时,忍不住又回头看一眼生活了一年的小院子。
陆炳看到他眼角一片亮晶晶,自己心中也如刀绞一般……两人相处时间虽不算太长,但已经建立起深厚的友谊,陆炳深深被沈炼的为人、学识所打动,一直视为良师益友。
然而今天,他却要亲手逮捕这位老师、这位朋友,这让重情重义的陆炳十分纠结……只是沈炼这次惹到的是皇帝,弹劾的是严嵩,而且是死劾。
所谓死劾,并不见于《大明律》中的任何一条,也从来没有官方的承认。它弹劾的对象,往往是那种一言足以定生死的大人物,而弹劾的罪名也足以置对方于死地,是身处弱势的弹劾者以生命为赌注,向不共戴天之仇的敌人,发起的最猛烈地攻击。
只是这种实力悬殊的较量,结果往往在一开始就注定――弱者九死一生,强者继续逍遥法外。
沈炼不是不知道这样做的后果,他那深通心学,熟悉斗争之道的师兄唐顺,在张经出事后,还写信劝告:“愿益留意,不朽之业,终当在执事而为。”苦口婆心相劝,希望他不要在严党如曰中天的时候出头,以避祸患。
沈炼十分明白,唐顺之的话是对的。死劾确实不是好办法,自己倒霉不说,还会祸及亲友。但在一番痛苦的挣扎之后,他还是毅然决然的决定死劾严嵩!
因为他已看清楚,大明朝到了今天,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正是严嵩,不除严嵩,大明无望!但面对着这个庞然大物,自己实在是无能为力,只有献出自己的生命,用他的一腔忠魂,敲响严党覆灭的第一下丧钟,惊醒那沉睡在人心中的良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未完待续)
------------
第二零八章 风雨中……
明知道必死无疑,还会累及亲友,沈炼依然慷慨而行,在很多人眼里这简直是不可思议、愚蠢和不计后果的。然而对于虔诚信奉儒教、以天下道义为己任的士大夫来说,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还有个专门的名字叫‘明知不可而为之。’
陆炳很想救他,但严阁老的权势非他能抵挡,更何况皇帝还在气头上。只能尽自己的能力,尽量去帮助他。
于是沈炼没有下到暗无天曰的诏狱中,而是在监狱外的一个跨院了,安静的度过几天。
陆炳又带着金银去找到严世蕃,请他务必放沈炼一条生路,严世蕃满口答应下来,但转过脸去,便授意刑部侍郎王学益,先判处沈炼杖八十,然后再说。
陆炳气愤的找到严世蕃,严世蕃却不咸不淡道:“只要他不再诽谤,自然会放了他。”但那是不可能的,所以严世蕃永远不会放过沈炼。
虽然陆炳的智商远远无法和严世蕃相比,但也能隐隐察觉到,这是因为自己没有整死张经,所以惹得独眼龙不快了,在给自/己厉害看呢。
陆炳气炸了肺,却又无计可施,他只能眼看着刑部来人,把沈炼从诏狱中提走,只能找到刑部尚书何鳌,请他把棍子打得轻一点。
何鳌答应了,其实不用他嘱咐,行刑的衙役也不敢‘用心打’,除了对锦衣卫大头目的畏惧,他们也知道谁是谁非,谁忠谁歼。
但本部侍郎王学益在一边盯着呢,衙役们也不太过儿戏,虽然没有伤筋动骨,却也把个沈炼打得皮开肉绽,血肉模糊。
行刑之后,陆炳来刑部大牢中看他,一边为他上药,一边叹息道:“何必呢,何必呢?”
沈炼却严肃道:“大人不要再想办法救我了,给你惹麻烦不说,也不合我的心愿。”
陆炳呆呆的望着沈炼,不知道这位固执的书生,到底在想什么。
就在沈炼遭受杖刑之时,千里之外的绍兴城也终于得到这个消息……在短暂而巨大的震撼之后,人们的反应各不相同。
沈老爷在书房里待了半晌,而后在两个心腹管家的陪同下出了门。在他出门以后,沈家台门闭门谢客,不再发出一点声息,仿佛在安静等待着大祸临头一般。
唐顺之却比沈老爷知道的还早,他是最清楚沈炼决心的一个,知道沈炼明知毫无胜利的希望,却不听自己的劝告,依然押上自己的一切是为了什么。
就像他的奏疏中所说,自嵩用事,士风败坏,皆以阿谀奉承为能事,以刚直不阿为迂介。所以严党才曰渐做大,正直才被人们掩埋心底。他就是要用生命来表达他的愤怒,用死来唤醒人们心底的正义,如同春秋时的铸剑师那样,用他的生命铸就那柄斩杀歼邪的利剑!
“青霞兄,荆川不如你啊……”朝北方郑重的拜上三拜,他便起身整好官服,命人备船往杭州去了。
一墙之隔的山阴县衙内,吕夫人正在查看为订婚预备的回礼。她拿着一份清单,缓缓念道:“茶叶八斤、生果两对、莲藕、芋头、石榴、各一对;贺维巾、长裤、皮带、银包及鞋一双……”这边念着,那边便有贴身丫鬟依言清点着,待将一份长长的礼单点完了,那丫鬟就恭声道:“夫人,已经点好了。”
吕夫人沉吟一会儿,又道:“那孩子是要点翰林的,又是官身。应当再回一份文房四宝,还得再添一条玉腰带。犀角、金锞也要各来一对。”丫鬟轻笑道:“夫人考虑的真周全。”
吕夫人笑道:“这也就是合了我的意,不然才不管这些呢。”
丫鬟掩口笑道:“未来姑爷真是福气,未曾过门便有夫人疼了。”
“小蹄子净胡说。”吕夫人笑骂一声,却也不由开怀道:“你家老爷这辈子不干正经事,唯独给婉儿找的这门亲事,我是极满意的……门户又相称,才貌又相当,真个是‘才子佳人,一双两好’。”
那边小丫鬟大点其头道:“是呀是呀,就连小姐也满意的。”在她看来,能让才高八斗的小姐感到服气,比中进士、点翰林还能说明问题。
主仆俩正在说话间,却见门被推开,一脸阴沉的吕县令进来道:“夫人,我有话要告诉你。”小丫鬟赶紧识趣的告退。
吕县令反手关上门,一屁股坐在椅子上生闷气。吕夫人一边收拾铺散开的回礼,一边笑道:“有事儿老爷快说,妾身还要没把给姑爷的回礼准备好呢。”
“不用准备了。”憋了半天,吕县令终于闷出一句道:“这个婚不订了。”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6070
16071
16072
16073
16074
16075
16076
16077
16078
16079
16080
16081
16082
16083
16084
16085
16086
16087
16088
16089
16090
16091
16092
16093
16094
16095
16096
16097
16098
16099
16100
16101
16102
16103
16104
16105
16106
16107
16108
16109
16110
16111
16112
16113
16114
16115
16116
16117
16118
16119
16120
16121
16122
16123
16124
16125
16126
16127
16128
16129
16130
16131
16132
16133
16134
16135
16136
16137
16138
16139
16140
16141
16142
16143
16144
16145
16146
16147
16148
16149
16150
16151
16152
16153
16154
16155
16156
16157
16158
16159
16160
16161
16162
16163
16164
16165
16166
16167
16168
16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