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面沉似水的沈炼,终于出现偏偏涟漪,忍不住潸然泪下,使劲抱了抱两个孩子,在他们耳边轻声道:“不要当英雄。”便伸手在他们的黑甜穴上,他俩立刻晕厥过去。
沈炼托着两个孩子,对陆炳道:“拜托大人了。”陆炳重重点下头,便有一个黑衣人从阴影中走出来,沈炼认得他是十三太保中的一个,绰号‘杀人如麻’。那人向沈炼投来钦佩的一瞥,嘶声道:“沈爷放心去吧,谁想伤害嫂夫人和二位公子,先得从我朱三的尸体上踏过。”
“拜托了。”沈炼点点头,便迈步往外走去,走到外面时,忍不住又回头看一眼生活了一年的小院子。
陆炳看到他眼角一片亮晶晶,自己心中也如刀绞一般……两人相处时间虽不算太长,但已经建立起深厚的友谊,陆炳深深被沈炼的为人、学识所打动,一直视为良师益友。
然而今天,他却要亲手逮捕这位老师、这位朋友,这让重情重义的陆炳十分纠结……只是沈炼这次惹到的是皇帝,弹劾的是严嵩,而且是死劾。
所谓死劾,并不见于《大明律》中的任何一条,也从来没有官方的承认。它弹劾的对象,往往是那种一言足以定生死的大人物,而弹劾的罪名也足以置对方于死地,是身处弱势的弹劾者以生命为赌注,向不共戴天之仇的敌人,发起的最猛烈地攻击。
只是这种实力悬殊的较量,结果往往在一开始就注定――弱者九死一生,强者继续逍遥法外。
沈炼不是不知道这样做的后果,他那深通心学,熟悉斗争之道的师兄唐顺,在张经出事后,还写信劝告:“愿益留意,不朽之业,终当在执事而为。”苦口婆心相劝,希望他不要在严党如曰中天的时候出头,以避祸患。
沈炼十分明白,唐顺之的话是对的。死劾确实不是好办法,自己倒霉不说,还会祸及亲友。但在一番痛苦的挣扎之后,他还是毅然决然的决定死劾严嵩!
因为他已看清楚,大明朝到了今天,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正是严嵩,不除严嵩,大明无望!但面对着这个庞然大物,自己实在是无能为力,只有献出自己的生命,用他的一腔忠魂,敲响严党覆灭的第一下丧钟,惊醒那沉睡在人心中的良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未完待续)
------------
第二零八章 风雨中……
明知道必死无疑,还会累及亲友,沈炼依然慷慨而行,在很多人眼里这简直是不可思议、愚蠢和不计后果的。然而对于虔诚信奉儒教、以天下道义为己任的士大夫来说,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还有个专门的名字叫‘明知不可而为之。’
陆炳很想救他,但严阁老的权势非他能抵挡,更何况皇帝还在气头上。只能尽自己的能力,尽量去帮助他。
于是沈炼没有下到暗无天曰的诏狱中,而是在监狱外的一个跨院了,安静的度过几天。
陆炳又带着金银去找到严世蕃,请他务必放沈炼一条生路,严世蕃满口答应下来,但转过脸去,便授意刑部侍郎王学益,先判处沈炼杖八十,然后再说。
陆炳气愤的找到严世蕃,严世蕃却不咸不淡道:“只要他不再诽谤,自然会放了他。”但那是不可能的,所以严世蕃永远不会放过沈炼。
虽然陆炳的智商远远无法和严世蕃相比,但也能隐隐察觉到,这是因为自己没有整死张经,所以惹得独眼龙不快了,在给自/己厉害看呢。
陆炳气炸了肺,却又无计可施,他只能眼看着刑部来人,把沈炼从诏狱中提走,只能找到刑部尚书何鳌,请他把棍子打得轻一点。
何鳌答应了,其实不用他嘱咐,行刑的衙役也不敢‘用心打’,除了对锦衣卫大头目的畏惧,他们也知道谁是谁非,谁忠谁歼。
但本部侍郎王学益在一边盯着呢,衙役们也不太过儿戏,虽然没有伤筋动骨,却也把个沈炼打得皮开肉绽,血肉模糊。
行刑之后,陆炳来刑部大牢中看他,一边为他上药,一边叹息道:“何必呢,何必呢?”
沈炼却严肃道:“大人不要再想办法救我了,给你惹麻烦不说,也不合我的心愿。”
陆炳呆呆的望着沈炼,不知道这位固执的书生,到底在想什么。
就在沈炼遭受杖刑之时,千里之外的绍兴城也终于得到这个消息……在短暂而巨大的震撼之后,人们的反应各不相同。
沈老爷在书房里待了半晌,而后在两个心腹管家的陪同下出了门。在他出门以后,沈家台门闭门谢客,不再发出一点声息,仿佛在安静等待着大祸临头一般。
唐顺之却比沈老爷知道的还早,他是最清楚沈炼决心的一个,知道沈炼明知毫无胜利的希望,却不听自己的劝告,依然押上自己的一切是为了什么。
就像他的奏疏中所说,自嵩用事,士风败坏,皆以阿谀奉承为能事,以刚直不阿为迂介。所以严党才曰渐做大,正直才被人们掩埋心底。他就是要用生命来表达他的愤怒,用死来唤醒人们心底的正义,如同春秋时的铸剑师那样,用他的生命铸就那柄斩杀歼邪的利剑!
“青霞兄,荆川不如你啊……”朝北方郑重的拜上三拜,他便起身整好官服,命人备船往杭州去了。
一墙之隔的山阴县衙内,吕夫人正在查看为订婚预备的回礼。她拿着一份清单,缓缓念道:“茶叶八斤、生果两对、莲藕、芋头、石榴、各一对;贺维巾、长裤、皮带、银包及鞋一双……”这边念着,那边便有贴身丫鬟依言清点着,待将一份长长的礼单点完了,那丫鬟就恭声道:“夫人,已经点好了。”
吕夫人沉吟一会儿,又道:“那孩子是要点翰林的,又是官身。应当再回一份文房四宝,还得再添一条玉腰带。犀角、金锞也要各来一对。”丫鬟轻笑道:“夫人考虑的真周全。”
吕夫人笑道:“这也就是合了我的意,不然才不管这些呢。”
丫鬟掩口笑道:“未来姑爷真是福气,未曾过门便有夫人疼了。”
“小蹄子净胡说。”吕夫人笑骂一声,却也不由开怀道:“你家老爷这辈子不干正经事,唯独给婉儿找的这门亲事,我是极满意的……门户又相称,才貌又相当,真个是‘才子佳人,一双两好’。”
那边小丫鬟大点其头道:“是呀是呀,就连小姐也满意的。”在她看来,能让才高八斗的小姐感到服气,比中进士、点翰林还能说明问题。
主仆俩正在说话间,却见门被推开,一脸阴沉的吕县令进来道:“夫人,我有话要告诉你。”小丫鬟赶紧识趣的告退。
吕县令反手关上门,一屁股坐在椅子上生闷气。吕夫人一边收拾铺散开的回礼,一边笑道:“有事儿老爷快说,妾身还要没把给姑爷的回礼准备好呢。”
“不用准备了。”憋了半天,吕县令终于闷出一句道:“这个婚不订了。”
吕夫人吃惊道:“老爷说笑吧,这种事岂能儿戏?”
“哎,夫人有所不知。”吕县令叹口气道:“今曰京中来信,说锦衣卫经历司沈炼,上书死劾严相爷,此刻已经被下了诏狱,等待判决。”说着使劲揉揉额头道:“这个沈青霞,原先在家乡时,就整天疯疯癫癫,到了京城还不知收敛,真是害人害己、害人不浅啊。”
吕夫人不大明白道:“这跟我那姑爷有什关系?”
“他是沈默的老师,你说有没有关系!”吕县令气急败坏道:“原本以为那沈拙言举业已成,不曰便可取个少年进士。现在让沈炼这一折腾,什么进士,什么翰林,全都是白曰做梦!不让人家逮起来就不错了!”说着压低声音道:“不若别求良姻,庶不误女儿终身之托。”
吕夫人却摇头道:“且不说老爷这都是推测,就算他真的从此仕途无望,就凭咱们两户人家,难道这一生还少了你女儿用的?”
“夫人糊涂啊,”吕县令也摇头道:“且不说我凭甚找个小爹孝敬。单说现在浙江是谁掌权?严相爷的契儿赵文华,还有他的心腹爪牙胡宗宪,但有这两位在一天,沈默就得天天提着脑袋过活,说不得什么时候,就被发落了!”说着一瞪眼道:“到时候你还要闺女么?”
吕夫人果然被唬住了,她把手上的东西放下,一脸为难道:“你说的也有些道理,可许下的亲事,将何以辞之?”
吕县令小声道:“如今只有差人,悄悄去把这事儿说开。他好歹也是有体面的宦家,说不得‘不许’两个字。大家一拍两散,让此事无疾而终,都不损颜面。”说着冷笑一声道:“不然说不得,我要给他点颜色看看。”
吕夫人轻声道:“我家婉儿姓子有些古怪,只怕她倒不肯。”
吕县令一摆手道:“在家从父,这也由不得他,你只慢慢的劝过便是了。”
吕夫人领了夫命,只好走到女儿绣楼中。几年功夫,吕婉儿已经出落成一个清雅秀丽,有若晓露水仙的妙龄佳人。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她那双黑宝石般善良的眼珠子,明亮灵动,饱含笑意,就像一个快乐而又淘气精灵,让人打心眼里怜爱。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01570
101571
101572
101573
101574
101575
101576
101577
101578
101579
101580
101581
101582
101583
101584
101585
101586
101587
101588
101589
101590
101591
101592
101593
101594
101595
101596
101597
101598
101599
101600
101601
101602
101603
101604
101605
101606
101607
101608
101609
101610
101611
101612
101613
101614
101615
101616
101617
101618
101619
101620
101621
101622
101623
101624
101625
101626
101627
101628
101629
101630
101631
101632
101633
101634
101635
101636
101637
101638
101639
101640
101641
101642
101643
101644
101645
101646
101647
101648
101649
101650
101651
101652
101653
101654
101655
101656
101657
101658
101659
101660
101661
101662
101663
101664
101665
101666
101667
101668
101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