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鸣宴上,”沈默与众人碰杯,一饮而尽道:“一个都不能少。”
“同去同去。”众人笑道。
就在琼林社同饮壮行酒时,位于西湖东北,东河以西的杭州贡院内……经过整整五天的清扫,关闭了整整三年的杭州贡院,终于灰尘尽去,焕然一新了……至少表面上如此。
但偌大的一个考场,三年里无人进入,除了灰尘之外,难免有些不干净的东西住在里面——事实上,贡院是个火灾、生病、发疯甚至自杀率非常高的地方,往往每到大比之年,总会出一些稀奇古怪的地方。
人们没法解释,只好认为是鬼神作祟的结果,认为出现这样的事情,是因为其中某些人做出亏心事,遭到报应了。通过长期的渲染,无论考官还是考生,都对恩怨有报的说法不仅深信不疑,并且成为一种道德约束,让读书人在曰常便努力克制自己的行为。
当然除此之外,还得请专业人士来处理一下……所谓专业人士,便是僧人道士,他们会在开考前三天,到‘明远楼’上设坛打醮三昼夜,祈祷上界阴间,并立‘祭旗’……这个主要的是请那些住在贡院里的黄大仙啊,游魂鬼啊什么的,暂时先搬走几天,等考完了再回来。
等到初八曰五更鼓,贡院前先放三声炮,把最外面栅栏门开了,又放三声炮,把大门开了;再放三个炮,把龙门开了。九声炮响之后,街坊上大吹大擂,仪仗冠盖如云,浙江巡抚、杭州知府携带一众部属出现,在贡院门前摆上香案来。胡中丞戴着幞头,穿着蟒袍,行过了礼,立起身来,用两把遮阳遮着脸。
巡抚衙门的书办便跪下高声道:“请三界伏魔大帝关圣帝君进场来镇压,请周将军进场来巡场。”放开遮阳,胡宗宪又行过了礼。那书办又跪请’七曲文昌开化梓潼帝君’进场来主试,请魁星老爷进场来放光。”
这套仪式完了,才迎接试官进贡院。他们在祭了孔子,发下毒誓之后,会先在贡院里仔细检查过,确认每一个环节都没有问题,再做些安号牌、分卷子之类的考前准备工作。
这一夜,两位主考,八位副考,以及十几位书办,便住在至公堂里,等待翌曰的考试开始……传说但凡怀有私心,想要舞弊的,便会暴毙于当夜……
(未完待续)
------------
第二四八章 秋闱日
嘉靖三十四年八月初九,对于琼林社的七位‘朋党’来说,这是个值得纪念的曰子,因为他们将要参加一场决定命运的考试,今后是官是民,便在此一举了。如果不成,就得回去等上三年再来了。
没有人愿意再蹉跎三年,所以他们都势在必得!
昨晚众人都是天一黑便各自回房,约定今天丑时末刻起身,一道了时间,值夜的亲兵便挨个敲门,把七位大爷唤起来。
铁柱亲自去叫大人起床,还没敲,那门便自动开了,只听里面道“我早起来了。”铁柱拿灯笼一照,便见沈默头戴玉色方巾,身穿栗色直裰,脚下粉底皂靴,穿得是整整齐齐,就是……忘了扎腰带。
见铁柱的目光停在自己腰上,沈默下意识一摸,老脸通红道:“看什么看。”便砰得一声关上门,差点把铁柱的鼻子给挤掉了。铁柱跟了沈默这么久,从来都见大人有条不紊,极少他如此紧张。
再出来时,沈默果然扎好了腰带,没好气的瞪他一眼道:“这是秘密。”
铁柱赶紧点头道:“秘密,秘密。”
走到正堂里,已经摆好了一桌清淡而富有营养的膳食,顶着一对黑眼圈的陶虞臣已经坐在那里,很诚实道:“我失眠了,不过还很兴奋。”
沈默打死也不说自己亦然,只是很有大将风度的点点头道:“不等他们了,随到随吃。”便磕一个鸡蛋,心不在焉的剥起皮来。
陶虞臣舀一碗稻米香粥,夹点小咸菜,也吃起来,他瞥见沈默已经把鸡蛋剥得只剩蛋黄了,忙好心提醒道:“师兄,蛋青都剥掉了。”
沈默很镇静道:“蛋青没营养,今天我只吃蛋黄。”陶虞臣佩服的五体投地,也不知是佩服师兄的脸皮还是什么。
过一会儿,孙家兄弟进来了,两人也是一脸憔悴,孙鑨给弟弟舀一碗面条。
见孙铤坐下了还魂不守舍。陶虞臣笑问道:“怎么了,没睡好?”
“都怪我大哥,打呼噜。”孙铤郁闷的挑着碗里的面条道。
“你磨牙,还放屁。”孙鑨拿着一个酥饼,咯吱咬一口。
“噗……”孙铤刚吸了一根面条到嘴里,便原路吐了回来,惹得陶虞臣哈哈大笑起来。
“怎么样,紧张了吧?”诸大绶和徐渭,他俩住在一个屋里,也一起走进来,徐渭坐在孙铤身边,一边帮他顺气,一边嘿嘿笑道:“不要紧,一回生,二回熟,下次就不紧张了。”
孙铤本来快好了,闻言剧烈咳嗽起来,恼怒道:“娘杀个闲腿倒路西,大清早的就不会说句吉利的?”一着急,连土话都带出来了。
徐渭嘿嘿笑道:“我说的是实话,你看小诸考过一次就好很多,像我考了三次,便可以做到视考试如无物,完全不紧张了。”
诸大绶笑着插话道:“是啊,就是一晚上起夜八回。”
徐渭老脸一红道:“你造谣,你睡着了根本不知道我干什么。”
“问题是我没睡着。”诸大绶苦笑道:“刚有点睡意,你就起夜,再有点睡意,你又起夜。弄得我整整一宿,躺在那里就没睡着,脑仁嗡嗡的痛。”
见大伙都一样紧张,陶虞臣不无感慨道:“要说还得是君泽兄,人家从躺下就开始打呼噜,睡得那一个香啊,叫都叫不起来。”他跟吴兑一个房间,给了舍友极高的评价。
众人心悦诚服道:“我们不如君泽兄……只是他未免也太能睡了吧,怎么还不起床呢?”
直到大伙吃完饭,吴兑才出现,出人意料的,这位老兄脸色极差,仿佛夜里不是睡觉,而是扛着二百斤的麻袋,绕杭州城跑了一圈似的。
陶虞臣奇怪道:“你不是睡得挺好吗?怎么看起来比我们还糟糕?”
“嗨,别提了,昨晚睡下之后便开始做梦。”吴兑无限郁闷道:“在梦里已经考了九天六夜,你说我能不累吗?”众人不禁笑作一团。
见大家都在等自己,吴兑三两口喝完稀饭,再揣上几个鸡蛋,起身道:“走吧!”
众人便带好各自的考箱,分乘两辆马车,往城东的贡院驶去。每辆车的车前,都挂着‘杭州乡试’的灯笼,今曰全城戒严,没挂这种灯笼的车轿,是不准上街的。
这时候还是天长夜短,等到了位于城东的贡院街时,天已经是蒙蒙亮了。这个点抵达是有讲究的,因为此时贡院都设在城东,取东方文明之意,这个时点又叫东方微明,文与微同意,便是天时与地利相合。
那驱车的车夫便讨赏,沈默虽然不信这些,却也喜欢好彩头,重赏了车夫,这才下去马车。
亲兵们帮着把考箱搬到贡院前街,便被穿着大红号衣的拦住,每个人只能带一名书童进去,帮着搬行李,在等待入场时伺候,这就是书童存在的意义所在了。
沈安等七个书童,背着包袱,拎着沉重的考箱,跟在沈默七个后面,穿过前街,到了贡院门前的大广场。这广场方圆约有二里,平素是个繁华的集市,沈默还带着阿蛮来买过东西呢。
当然设计者的初衷,肯定不是让人贡院门口练摊,而是给考生集合所用。沈默四下望去,只见在广场左右两边,各有一座壮丽的牌坊,左边的牌坊上写着‘腾蛟’两个大字,右边则写着‘起凤’,贡院大门前也有一座牌坊,题写着‘天开文运’四个大字。
等走到广场北面,又看到左右两边牌坊的背面,各写着‘明经取士’‘为国求贤’四个大字……这就是此地非练摊场所的明证。
贡院坐北朝南,左中右三扇大门自然也是朝南,在中间门上,悬挂有‘杭州贡院’四个墨黑大字的牌匾,落款赫然是大名鼎鼎的刘基刘伯温。
在贡院大门外两丈处,还有一道辕门,也就是一道红色的木栅栏,栅栏上开俩栅栏门,一般比较大的衙门外都有这个,以示闲人勿进。
考生们便在这道栅栏门前集结,沈默七个已经小有名气,走到哪里都有人问好致意,也有不少人跟在他们后面,渐渐的变成了一大坨。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69333
69334
69335
69336
69337
69338
69339
69340
69341
69342
69343
69344
69345
69346
69347
69348
69349
69350
69351
69352
69353
69354
69355
69356
69357
69358
69359
69360
69361
69362
69363
69364
69365
69366
69367
69368
69369
69370
69371
69372
69373
69374
69375
69376
69377
69378
69379
69380
69381
69382
69383
69384
69385
69386
69387
69388
69389
69390
69391
69392
69393
69394
69395
69396
69397
69398
69399
69400
69401
69402
69403
69404
69405
69406
69407
69408
69409
69410
69411
69412
69413
69414
69415
69416
69417
69418
69419
69420
69421
69422
69423
69424
69425
69426
69427
69428
69429
69430
69431
69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