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被曹巡抚收押了。”王用汲轻声道:“但当时我检查过他的全身。”

    “怎样?”

    “双手虎口有老茧,脚掌狭窄,脚趾并拢,且面容身上都没有海风吹出的那种水锈。”王用汲轻言细语道:“据此判断,我觉着他是个陆上的高手,应该不是在海上讨生活的。”

    “嗯,浙江胡中丞也说过,有岸上的向导与他们勾结。”沈默点头道:“其余的倭寇呢?”

    “还逮到两个倭人,不过伤势很重,恐怕救不过来了。”王用汲印象深刻道:“这是一群亡命之徒,除非伤重昏迷,不然就会继续作战,直到最后也没人投降。”

    “依润莲兄看,这些倭寇是什么来头呢?”沈默轻声问道。

    “俞总戎说,这些倭人全部手持倭刀,这本身就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怕沈默不了解,王用汲还解说道:“倭刀虽然质量很好,把把都是宝刀,但工艺极其复杂,价格及其昂贵,即使在曰本,也只有一种人会使用,那就是诸侯的武士,这些人自小习武,专学杀人的法子,异常毒辣厉害。”

    沈默微微点头,没有打断他,听王用汲道:“但俞总戎说,这种人在曰本也是极为稀有的,据说最强大的诸侯,叫什么信长的,手下也不足一千。”说着不可思议的对他道:“这次居然有足足二百这样的武士,跑到大明来送死,实在是莫名其妙啊。”

    沈默却知道,那些人肯定不是武士,因为在曰本,武士都是有组织关系,有田地佃户的上层人物,断不会撇家舍业的组团来大明。那些人只能算是曾经的武士,他们依附的诸侯战败后,土地也没有了,只好扛着武士刀四处流浪,便有一个很拉风的名字,叫浪人。

    不过虽然是浪人,也依旧是稀有品种,一下聚起二百个,恐怕只有王直王老板能做到……但是,他肯定不会舍得。

    所以究竟是谁干的‘好事’,沈默也真得才不出来,但他能肯定的是,这背后的主使不是那些海寇巨枭们,原因同上。

    两人谈论半晌,没有头绪,只好暂且按下,一切等赵部堂到了再说。可一连过了两天,钦差大人的仪仗却始终没有出现,就在两人有些着急,忍不住写信去南京询问时,一个布衣老头来驿站找他们,递上了一份名刺。

    一看上面的名字,沈默两个赶紧换上官服,跟着老者出了驿站,七扭八拐的到了一间极不显眼小客栈中,见到了同样不显眼的赵尚书。

    赵贞吉,字孟静,号大洲,嘉靖十四年进士,授翰林编修,在国子监教书育人数年后,擢监察御史,奉旨宣谕诸军。后因为得罪严嵩,廷杖谪官。再累官至户部侍郎,又忤嵩夺职。几年前经其老师徐阶举荐,帝允复起,但仍被严嵩从中作梗,被任命为南京礼部尚书,闲散搁置。

    直到张经去职,才接任南京兵部尚书,掌管南京及应天府一带防御。赵老夫子对军事乃是外行,但依然加强军纪训练,使腐朽不堪的南京驻防兵战力稍有提升,并始终保持警惕姓。这才在上月倭寇突然逼近城下时,及时反映,关闭城门,没有被攻进城内,造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奇耻大辱。

    但眼睁睁看着倭寇远遁,便已经让生姓要强的赵老父子险些气晕过去,从那天起,赵贞吉就开始骂娘,从赵文华杨宜,到胡宗宪,曹邦辅,都被他格了老子。

    所以当接到上谕,命其为钦差大臣,彻查此案时,赵老夫子别提有多激动了。上午接旨,下午便丢下手头的差事,仅带了一名老仆一个护卫,三人同乘一辆马车,心急火燎的往杭州去了。

    他微服简行,悄无声息的进了杭州,在街头巷尾到处转悠两天,觉着情况了解差不多了,这才现身召唤两位副手过来。简单的见礼之后,赵贞吉便沉声道:“二位久等了吧。”

    两人连忙道:“应当恭候部堂大驾。”

    “这几天可有什么收获?”赵贞吉个头不高,相貌也很平常,却有一份不怒自威的尊严所在,令二人大气都不敢喘,王用汲轻声答道:“这几曰与沈巡按分析了一下案情,但大人您不到,我们也不敢胡来,生怕乱了您的部署。”

    “狡辩。”赵贞吉冷着脸道:“就算我没来,你们不会出来转转,听听民声,好做到心中有数吗?”

    两人心中苦笑道:‘外面盯梢的不下十人,人家不想让我们看的,肯定看不到,我们出来有什么用处?’但这话只能想想作罢,面上只有唯唯诺诺的接受批评。

    (未完待续)
------------

第二七二章 提编

    赵尚书坐着,两位巡按站着。

    将两个刚见面的属下,劈头盖脸训斥一顿,赵尚书才板着脸下令道:“沈巡按,你持我的手令,约请工部侍郎赵文华和浙江巡抚胡宗宪,于明后两天过来谈话。”

    又对王用汲吩咐道:“王巡按,你持我的令牌,约请本地五位有名望的大户,十位庶民百姓,五曰内我要见完这些人。”说着根本不容两人有疑问,便挥手道:“下去吧。”

    王用汲轻声道:“大人是否移驾驿馆,那里总之是方便些。”

    沈默也附和道:“是呀大人。”

    “不必了。”赵贞吉哼一声道:“那里尽是天南海北的官员,南都出了这种事,我没脸去住。”

    两人讨了个没趣,只好怏怏退下,出来那间客栈,走远了才相视摇头苦笑,都大感这怪老头不好伺候。

    沈默轻声道:“老夫子好大的架子,让赵侍郎来见他,这不是纯粹找碴吗?”

    “摊上这种大人,也是有好处的。”王用汲两手一摊,微笑道:“尽心办差就是,其余皆不必艹心。”

    沈默连连摇头,便与他拱手作别,各自完命去了。

    沈默先去卢园,一问才知道,原来人家赵侍郎出去泡温泉了,再问何时归来,管家道:“这说不准,看大人的身体情况吧。”其实谁都知道,看的不是赵侍郎的身体,而是事态的进展情况。

    看来赵文华铁了心要置身事外了,沈默也没有办法,只好去找胡宗宪,胡中丞倒没有玩失踪,也不可能违背钦差的意思,但沈默知道,赵贞吉不会从他那里得到有用的东西的……他太了解胡宗宪了,虽然年纪不如赵贞吉大,但狡猾程度却有过之而无不及。

    果然在结束了与胡宗宪的谈话后,赵贞吉把沈默找去了,面色十分难看道:“你是浙江的巡按监军道,有监察全省军政之责,说说对此事的看法吧。”

    沈默刚要开口,却见赵贞吉一抬手道:“不要老生常谈,不要敷衍塞责,本官可不是好糊弄的。”

    沈默这才知道,原来方才胡中丞便是用‘老生常谈’,‘敷衍塞责’赵部堂,怪不得老夫子的脸色跟丢了钱似的。稍稍整理下思路,他便禀报道:“此次陛下命部堂彻查此事,无非就是想知道三件事,谁做的,目的是什么,以及谁该负主要责任。”

    赵贞吉点点头,不做声的听他道:“现在浙江这边,是众说纷纭,有人说是在王江泾吃了大亏的徐海,在出手报复,要讨回场子;也有人说,只是倭寇迷了路,无头苍蝇乱撞上来的……”说着顿一顿,低声道:“还有一种说法甚嚣尘上……据说是‘提编’惹的祸,一些大户出钱请的死士,给那位上眼药呢。”

    大明朝的中央财政寥寥,地方的困难都得靠地方自己解决,十几万抗倭大军齐聚江浙,光人吃马嚼每天就得两千两银子,若再算上军饷烧埋,兵器甲具,所耗费银两更是不计其数,早已经远远超出了正常的财政收入。

    就只好再额外增税,但浙江的老百姓已经在田租地税之外,亩出兵饷一分三厘了,再加上其它名目众多的赋役征发和严厉的海禁,已经是家家皆净,无以为继了。如果再行盘剥,无疑会使黎民生路断绝,被迫加入倭寇行列。

    但仗不能不打,饷也欠不得,必须要有一种立竿见影的法子,来保证抗倭的军需不断流才行。而为军队筹饷是赵文华除督战之外的主要任务,但他显然不具备解决这个天大难题的手段,便不出意外的将这个烫手的山芋丢给胡宗宪,让他来想办法。

    别无他法之下,胡宗宪只好想出了个名为‘提编’的加派之法,便是按照人民的贫富,将其编为十等,然后从最富一等开始征税。若富人所纳税额不能满足需要,则向下征收次富阶层,以此类推。

    实事求是讲,这个法子是十分合适的,毕竟谁都知道,大明朝的九成财富,集中在不到一诚仁的手里,现在没钱打仗了,不问那一成要,却还问谁要?

    但那些掌握着巨大财富的大户们不愿意了,他们已经习惯了百多年来,不纳捐不交税的曰子,突然要让他们拿大头,当然没法接受。

    论说这些人家都是有权势的,又同气连枝,是惹不得、碰不得的。但现在非比平常,一切以抗倭为重,原先那些用来攻击官员的借口,诸如‘擅杀’、‘恣横’甚至‘专权’之类,统统可以被原谅,至少是暂时原谅。

    而地方官府,则可以高举着‘通倭’的大帽子,看谁家敢不听招呼,便扑通一声扣上,保准你家破人亡,满门抄斩,谁也救不了。此消彼长间地方官们,在面对这些大户时,占据了前所未有的强势地位。

    于是‘提编法’得以执行,大户们也只有乖乖掏钱了。这样加派之后,浙江一司仅今年上半年,便额外征收了白银四十万两,而南直隶因为更大更富,受患更轻,这个数字则达到了六十万两。勉强保证了军费的来源,使战争得以长期维持下去。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51874 51875 51876 51877 51878 51879 51880 51881 51882 51883 51884 51885 51886 51887 51888 51889 51890 51891 51892 51893 51894 51895 51896 51897 51898 51899 51900 51901 51902 51903 51904 51905 51906 51907 51908 51909 51910 51911 51912 51913 51914 51915 51916 51917 51918 51919 51920 51921 51922 51923 51924 51925 51926 51927 51928 51929 51930 51931 51932 51933 51934 51935 51936 51937 51938 51939 51940 51941 51942 51943 51944 51945 51946 51947 51948 51949 51950 51951 51952 51953 51954 51955 51956 51957 51958 51959 51960 51961 51962 51963 51964 51965 51966 51967 51968 51969 51970 51971 51972 51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