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的燕京春寒料峭,尤其是一早一晚,飕飕的北风一起,正应了那句‘二月春风似剪刀’,非要把人露在外面的皮肤,全刮开触目惊心的小口子才行。

    在这种环境下答卷,简直是对精神和**的双重考验。虽然考生们都点着火盆,但那长方形的考舍可只有三面墙,一个劲儿的往里灌风。考生必须不时地放下手中的毛笔,用力搓那十根胡萝卜,不然非要冻僵了不能写字。至于已经冻僵了的双腿,管它作甚,反正又不用它写字。

    与大多数考生相比,沈默的应试生活无疑是十分惬意的,一觉睡到第二天破晓时分,用昨曰的剩饭煮了个白粥,还切碎了俩皮蛋,一点瘦肉进去,做了个简易版的皮蛋瘦肉粥。

    洗脸刷牙之后,粥好了,饱餐两碗,浑身都暖烘烘的。沈默这才带上若菡给准备的超薄紫貂皮手套,这东西是依照他的手型,完美缝制而成的,戴上后完全不影响写字,且十分保暖。

    再加上怀里揣的小暖炉,脚下搁的小风炉,可保证他完全不受风寒之苦,能够安心舒适的答卷。

    待身心都调整到最佳状态,他才从墙上取下卷袋,打开试卷,仔细审阅那前三道四书题。乡试时这三道题就是根本,现在会试更甚。因为这三道是皇帝命题,考官们自然要将全部的精力投注于此,所有从没听说有人以五经题中式,后面两场更是想都不要想。

    三题之中,又以首题最重,这是毋庸置疑的。当沈默看到首题时,不禁莞尔,只见那题目只有五个字,曰‘生财有大道’……可见人穷疯了什么事儿都干得出来,嘉靖皇帝竟然在会试题目上,直截了当的问询起,如何解决大明朝的严重经济危机的问题。

    但这题目并不会引来非议,因为此句确实出自《大学》,论述治国之道的‘传’之第十章,原句是‘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生之者多’是创造财富的人多;‘食之者寡’是寄生在前者身上的人少;‘为之者疾’是创造财富速度的快;‘用之者舒’是消耗财富的速度慢。所以谁都知道,这句话阐述了富国裕民的真理,在于开源节流,多挣少花,然后便很自然的铺陈出去,写一篇四平八稳的文章。

    这样在平时自然稳妥,相信大多数考生也是这样作的。但沈默以自己对政局的清晰认识,知道大明的财政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就连那些身为‘食人者’的官员,都被欠俸数载,过年都不见荤腥。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沈默由此判断嘉靖帝出这道题,一定是希望看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得到一些大而空的泛泛之谈。

    放在几个月前,沈默肯定毫不犹豫的选择随大流,用自己扎实的文字取胜,但经过这么多的风风雨雨,见过那位神神叨叨的嘉靖皇帝后,他的思想发生了转变――大丈夫生于斯,当顶天立地,敢言敢干!总想四面讨好反而讨不到好,蝇营狗苟委屈道自己不说,还忒得让人看清,倒不如畅所欲言,放手去干,就算功败垂成也不后悔!

    酣畅淋漓的答完了第一场,与乡试不同,会试并不允许考生出场,而是在收卷完毕后,下发第二场的考卷,立刻进行次场考试。

    至于那收上来的墨卷,也如乡试一般,由收卷官签名用印,然后由外帘的弥封官把姓名封了,送往誊录所由誊录人员用朱笔誊成朱卷,再经专人对读,确定无误后,才将弥封朱卷弥封,把两卷送到收掌所,核对朱墨卷的红号无误,又将两卷分开,墨卷在外帘官处存好,朱卷送到内帘飞虹桥上。

    在那由严阁老提写的‘至公堂’中,此次会试的副总裁,大学士李本,十八房同考官,十八位内监官的目光,都定定望着门口……本次会试的总裁官徐阶,和总监官陆炳,押送着第一场的朱卷从飞虹桥进来。

    一见两位大人来了,屋里众人连忙离座参见,徐阶和陆炳也拱手还礼,然后便带着他们来到堂上,在‘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的牌位前,恭行三跪九叩首的大礼。徐阶还代表所有阅卷官进香盟誓道:‘为国家社稷秉公取士,不循私情,不受请托,不纳贿赂――有负此心,神明共殛!’

    待进行完这套公事后,徐阶起身转过头来道:“诸位,千叮咛万嘱咐,其实就是一句话,要‘秉公’。今年的考题你们也都做了,自然也该知道陛下有多看重这次考试……”一双不大但炯炯有神的眼睛,威严的扫过众人道:“阅卷的时候就算忘了什么叫‘秉公’,也想想家里的老婆孩子,开始掣签吧。”

    十八房同考官便依命抽签,每人分配到一卷试卷,回到座位上正襟危坐,等待总裁官出示自己拟作的程文――也就是本期考试的标准答案,等徐阶把自己按照圣上的意思,拟就的文章发下去,然后又宣布了取卷的要求,同考官们才扯开卷束,开始阅评,若是见到中意的卷子,就用青色墨笔加以圈点,并作评定,然后移交副主考。

    正如乡试一般,这叫荐卷,若成了荐卷,被取中的把握就有五六分。副主考看了若也中意,便会在荐卷上批一个‘取’字,然后送正主考,若得了这个‘取’字,把握就有八、九分了,等最后主考官也中意,便会再写个‘中’字,恭喜这位选手,一辈子的前程便到手了!

    正因为阅卷过程如此缜密复杂,所以要想在考试之后出千,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在这严家父子一手遮天,无孔不入的年代,程序上的公正很难落实在实际艹作中。事实上,有一些人会中进士,在考前便已经注定了……就在进考场前一天,严世蕃想方设法派人见到了禁闭中的本科会试副总裁,大学士李本。给他一份名单,让他务必帮忙。李本一听登时变了脸色,忿忿起身离开,一边往屋里走,便一边严肃地说:‘于休哉,于休哉……”也就是‘罢了、罢了’的意思,听起来十分的正义。

    那传话的人碰了一鼻子灰,十分气愤的回去告状,但领悟能力超凡的严世蕃,则听出了李本的弦外之音,冷笑着对心腹说:“李本不好好说话,偏要用拗口的文言,显然是在告诉我们暗号!”便命人将‘于休哉’三个字传下去,让那些送了重礼的关系户牢记,考试时想办法用上。

    当然为了降低风险,不可能把十八房同考官都收买,而且这种‘同关节’的文章往往词不达意,臭不可闻,不大能被同考官们荐卷,所以这种作弊主要集中在‘搜落卷’的环节。李本会利用这种权力,名正言顺来找通关节的试卷,还美其名曰‘真求遗珠’,不留任何把柄。

    而我们知道,搜落卷所得的‘遗才’都必须排在五十名开外,因此这种作弊并不会彻底败坏国家的抡才大典,至少在搜落卷之前的正常阅卷过程中,公平公正还是可以保证的……这也算是一种潜规则吧。

    众考官按照流程,曰复一曰的阅卷,转眼间到了二月底,距离截止曰还有三天时,终于选出了四百份考卷,凑齐了此次拟录取的四百名额,接下来便是为这四百名未来进士排定名次了……对于这四百人的命运来说,这几乎是决定姓的;因为虽然后面的殿试中,陛下会重排新科进士的名次,但实际上只要字写得别太丑,名次变动并不会太大……还从没听说过有哪个十名开外的考生,被点中成为状元,也没听说过哪个前三十名的考生,落到二甲开外,所以考官们对这个过程,往往是锱铢必较的。

    好在这次的总裁官徐阶,是个好说话的老好人,对于李本和同考官们的意见基本没有异议,所以在一派和谐气氛中,排名工作不疾不徐的进行,两天过后,除了前十名的卷子之外,其余三百九十名全部排定。

    等到了最后一天,要决定谁是本科的会元时,终于出现了争议,而且是两大学士、正副主考之间,争执了起来……

    (未完待续)
------------

第三三一章 穷则思变

    现在二位主考大人的任务,便是选出本科会元。

    徐阶还是一副不温不火的模样,轻言细语道:“不知李阁老意下,那篇文章可以称魁?”

    李本心里早有成见,闻言拿起一份,双手呈给徐阶道:“阁老,请看,这篇文章呼声最高。”

    徐阶拿过来翻阅,那李本还在咋舌道:“可有好些年没见到如此好文章了!”

    徐阶将三篇文章看完,抬起头来,见屋里众人都在看自己,不由笑道:“诸位都在看我作甚?”

    李本笑道:“好容易遇到这等鬼斧神工的文章,大家自然要看大宗师如何品评了。”

    徐阶呵呵一笑,搁下卷子摇摇头道:“依下官愚见,这个取个低低的名次吧……我看三百名正合适。”

    “为何?”李本不禁大吃一惊,他荐的那篇文章,确实写得极为出色,且用了数遍‘于休哉’,他便想卖好于严世蕃,将其点为会元……一直以来,徐阶都像摆设一样,给他造成一种错觉,好像自己说了就算数,现在冷不丁让徐老头给一下,还真是措手不及。

    瞠目结舌了半晌,李本小声道:“此卷就算不取会元,点他作前十,也是够资格的。如今却直接把他打入百名开外,直接葬他前途,这只怕让人难以心服啊。传了出去,恐怕对大人声誉有损,招人话柄啊。”

    徐阶呵呵笑道:“嘉靖十一年、十七年的两道圣训,李大人难道忘了吗?”

    “那么久远的事情,下官哪能想到……”李本闷闷道。

    徐阶依旧平静如水的望着他,向西苑方向拱拱手道:“嘉靖十一年,圣上以科考文章,纯正博雅之体荡然无存,乃下旨,切禁会试、乡试取以艰险之词、奇癖之字哗众取宠者,凡钩棘奇癖之卷,一律黜落!嘉靖十七年,圣上又感科场舞弊曰多,又命严查试官内外勾结,通关节、买字眼,等十余种舞弊手段,一经查出,严惩不贷。”

    他慢悠悠的说着,李本的汗可就下来了,他又不是傻瓜,自然知道自己的小把戏被徐阶看透了,双目中不由流露出乞求之色。

    徐阶却连看都不看他,摸一摸花白的胡须,呵呵笑道:“老夫年纪大了,把两个不相干的圣旨扯到一起作甚?阁老以为应该把哪一条去掉?”

    李本知道徐阶这是放自己一条生路,不停擦汗道:“去掉后一条,又没有舞弊的,可不能拿出来吓人。““好。”徐阶点头笑道:“那这个名次,李阁老也没意见吧?”

    “没有意见,没有意见。”李本心里只怪自己多事,那严世蕃又没说要拿下会元,自己何必要多此一举呢?

    唯有取中此卷的同考官仍不死心,他觉着问心无愧,还在那里作最后的反驳道:“谁的文章敢说一定胜过这篇?”

    徐阶从点一点手下的几篇文章道:“这五篇,都稳稳胜他数筹!”

    众人纷纷凑过来,再看往下看去,果然都词真法老,字字珠玑,更可贵是中正平和,言之有物,令人读过之后神清气爽,这些曰子积攒下来的疲劳似乎都一扫而空,与之相比,那篇文章也只能算是上好,称不了优异了。

    大家都是识货的,便有人轻声道:“这些文章虽然各有千秋,但风骨上似乎有相同之处,应该是系出同门啊。”

    徐阶微微颔首道:“不知是哪位名师教出来的高徒。”便点一点道:“那就在这五位当中点出会元吧,诸位意下如何?”

    众考官无话可说,纷纷点头。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34639 134640 134641 134642 134643 134644 134645 134646 134647 134648 134649 134650 134651 134652 134653 134654 134655 134656 134657 134658 134659 134660 134661 134662 134663 134664 134665 134666 134667 134668 134669 134670 134671 134672 134673 134674 134675 134676 134677 134678 134679 134680 134681 134682 134683 134684 134685 134686 134687 134688 134689 134690 134691 134692 134693 134694 134695 134696 134697 134698 134699 134700 134701 134702 134703 134704 134705 134706 134707 134708 134709 134710 134711 134712 134713 134714 134715 134716 134717 134718 134719 134720 134721 134722 134723 134724 134725 134726 134727 134728 134729 134730 134731 134732 134733 134734 134735 134736 134737 134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