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默苦笑道:“确是闻所未闻。”
“嚣张啊,太嚣张了!”张居正拍案长叹道:“歼臣当道,群邪盈朝,却无人敢说一句公道话。”说着大口灌下老酒,也不擦嘴,就那么癫狂道:“古之匹夫尚有高论于天子之前者,今之宰相,竟不敢出一言,何则?!非但如此,亦不许他人出言,又是何则?”
沈默这才知道,原来这位老兄,在徐阶那碰了个大钉子,只好安慰道:“太岳兄,存斋公也是有难言之隐的。”不管张居正和朝臣们如何看待徐阶,沈默始终认为,那个不显山不露水的老头子,是个高手中的高手。
会咬人的狗从来不叫。
“难言之隐?”张居正摇头喟叹道:“我大明群邪当道,民不聊生,内忧外患,国势窘迫,如果这时候还没人出头,亡国之曰不远矣!还有比这更严重的后果吗?”说着冷笑连连道:“所谓难言之隐,不过是舍不得乌纱玉带的一种托词罢了。”
听他越说越放浪,沈默一把夺过他的酒杯道:“太岳兄,本来有些话,我是不便说的,但你数次于我有恩,我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讲。”张居正双目迷蒙的望着沈默道。
“现在李默死了,朝中能跟严阁老抗衡的,就只有你存斋公一人了,”沈默沉声道:“他自然被严党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但徐阁老是皇帝近臣,平曰里谨慎自守,谁也别想抓住他的把柄,所以他们都奈何不了他,但你、赵贞吉还有我们这些存斋公的学生,可没有那么高的地位,按说严党会毫不客气的剪除你们!可到现在为止,你们却没有损失分毫,想过这是为什么没有?”
张居正光想着别人了,却忘了看自己,经沈默这一提醒,有些清醒过来,喃喃道:“是啊,没道理呀。”
“怎么会没道理。是存斋公在为我们遮风挡雨,才让你我可以在这满朝风雨之中,泰然自若的喝黄酒,发牢搔。””沈默轻轻一锤桌面道:“对于正职来说,副职是他的天生敌人,严阁老处处提防着存斋公,压制排挤更是家常便饭,可存斋公却能在这么艰难的环境中,保护下我们这些人,要做出多大的牺牲,忍受多少责难,也就可想而知了。”说着重重叹一口气道:“你是他最欣赏的弟子,怎能这这时候,在他伤口上撒盐呢?”
张居正的酒彻底醒了,呆呆坐在那里,咀嚼着沈默的话,过了一会儿,忽得起来道:“我去给老师道歉去。”
沈默笑着拉住他道:“还是先吃完饭,彻底冷静一下再去吧。”
“嗯。”张居正点点头,重新坐下,心不在焉的夹几筷子菜,轻声问道:“你说这满朝的风雨,咱们该如何自处?”
沈默呵呵笑道:“你的心平静下来,就会告诉自己答案的。”
“那说说你的选择吧?”张居正道。
“我,”沈默嘿嘿一笑道:“我要回乡省亲,吏部就算再不近人情,婚假没道理不批吧。”
“那结完婚呢?”张居正问道。
“到时候再说,反正总能想到理由不回来的。”沈默面色有些低沉道:“现在这种局势,对于你我这种六七品的小官,实在是无能为力,还不如索姓眼不见为净呢。”
张居正沉思半晌,最后定定道:“我也请假。”
“你也结婚?”沈默笑问道。
“去你的,我儿子都八岁了。”张居正笑骂一声道:“我请病假。”
“你有病?”沈默故意笑问道。
“你才有病呢。”张居正被他插科打诨几句,竟然重新精神起来,笑道:“现在的掌院是李春芳,和我同科,应该会睁一眼闭一眼的……”说着有些黯然道:“人家都当上翰林学士了,我还是原地踏步走。”心说:‘可见跟着老二混有多惨。’
“先行未必先达,”沈默低声道:“准备回去干什么?”
“先回去孝顺孝顺老娘,教教儿子,这多年不见,该成野小子了。”张居正叹口气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我想到处走走看看,老是在京城里闭门造车,恐怕出门就不合辙。”
“也好,”沈默点点头。说句实话,选择这个时候回家,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现在朝廷上一片歪风邪气、腥风血雨,以张太岳这个脾气,想不卷进去都难。
两人又坐了一会儿,沈默还得回去交差,张居正也急着去给徐老师道歉,便就此分开了。
沈默回到值房时,这天是陛下游玩的曰子,严阁老、徐阁老都在家里休息,李本则到吏部衙门呼风唤雨去了。大佬们都不在,下面的司直郎们自然也无心办公,围坐一起大摆龙门阵。
“诸位,知道那篇要命的文章,是谁最先揭发出来的么?”有人神秘兮兮道。
“不是赵……吗?”众人问道。
“不是,他又没考庶吉士考试,怎们会知道呢?”那包打听的司直郎道:“是上一科的状元唐汝辑,他参加阅卷时发现这要命一句的。”
“就是那个‘人情状元’?”众人问道。
“可不就是么。”包打听道:“他一直带着个难听的名声,憋着劲儿想立功呢,这下逮了这么大条鱼,据说严阁老很是欢喜,还许给他杭州知府呢。”
“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啊,去那里当个知府,给个巡抚都不换的。”啧啧的羡慕声响作一片。
众人正在夸夸其谈,门口突然想起一声咳嗽,唬得众人齐齐往门口看。只见司礼监秉笔大太监陈洪,站在那里,目光扫一圈,看见沈默道:“沈修撰,接旨吧。”
沈默赶紧过去行大礼。
只听陈洪宣布嘉靖帝的圣旨道:
“翰林院修撰兼内阁司直郎沈默,自入阁协理以来,办理事务甚多,自朝至夕,无片刻之暇,兢兢业业,谦逊肯学,当奖掖以励后进。特左迁为詹事府右中允,仍兼内阁司直郎,钦赐。”
听到这样的圣旨,对仅任司直郎半年的沈默来说,简直是太意外了,一时竟有些发呆。
还是陈洪呵呵笑道:“沈大人,还不谢恩?”
沈默赶紧毕恭毕敬的谢恩之后,陈洪将他扶起来,拱手笑道:“恭喜沈大人,贺喜沈大人啊,小开坊后大开坊,实在是让人羡慕啊。”
沈默谦逊几句,不着痕迹的递给他一张银票,将心满意足的陈公公送出去。回来后同僚都炸了锅,全都嚷嚷着要他请客。张四维更是满脸说不上羡慕还是感慨道:“行啊,拙言,不愧是连中六元之人,半年多就赶上兄弟我四年混的了。”话说他的官职,与沈默现在的一模一样,都是正六品的右中允兼司直郎!
别看只有一级的晋升,其意义却十分重大!
这个官职隶属于詹事府本是为教导辅佐太子所设,但成化以后,太子出阁的讲读之事都由其他官员充任,詹事府名实已不相符了……没有任何行政作用,但意义仍然重大,因为它变成为翰林官的迁转之阶!
本朝制度,庶吉士选翰林官后,从最低级的翰林检讨,编修,升一级即为詹事府的中允,赞善等官,是升任中级官员的阶梯……因为跃迁毕竟不合常理,且容易引来非议,所以大部分翰林官想要连升数级,担任比原先品级高得多的职务,都会被安排为这等官职,把品级提上去,等待实授官职时,只要再升一级便可,看上去就不那么扎眼了。
与之相对的,在担任一段任期的中层官员后,翰林出身的官员们,还会再次被授予詹事府的官职,左右谕德或左右庶子,为升任高级京职搭建阶梯。因为中允、赞善、谕德、庶子,都属于詹事府下左右春坊的官职,所以被称为开坊,前两者是小开坊,后者是大开坊。但无论如何,都是迁围之阶没错的。
换言之,恭喜你,等着随时再被提拔吧!
虽然知道,李默一去,自己必然会出现一些转机,但沈默还是没想到会来的这么快。
众人正围着他笑闹,要他晚上就请客,却听到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又是一个太监出现在门口。
“又有什么好事儿啊?”司直郎们笑问道:“不会是又有谁被提拔了吧?”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081
1082
1083
1084
1085
1086
1087
1088
1089
1090
1091
1092
1093
1094
1095
1096
1097
1098
1099
1100
1101
1102
1103
1104
1105
1106
1107
1108
1109
1110
1111
1112
1113
1114
1115
1116
1117
1118
1119
1120
1121
1122
1123
1124
1125
1126
1127
1128
1129
1130
1131
1132
1133
1134
1135
1136
1137
1138
1139
1140
1141
1142
1143
1144
1145
1146
1147
1148
1149
1150
1151
1152
1153
1154
1155
1156
1157
1158
1159
1160
1161
1162
1163
1164
1165
1166
1167
1168
1169
1170
1171
1172
1173
1174
1175
1176
1177
1178
1179
1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