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给自己上道号、要下面献灵芝之外,其余的诏令究竟是皇帝的本意,还是下面人扯虎皮做大旗,还真不好说。但无疑,这一条条都会记在皇帝身上,作为他‘荒银无度’的证据。

    “这是谁这么缺德?”沈默不由笑道。他发现这些上谕并不是一时发的,实际上年前年后跨度三个月,但编纂邸报之人,却将其集中在一期发出,其震撼效果自然倍增。虽然不知道是谁干的,但邸报归礼部审核,赵贞吉那个老东西肯定是逃不脱干系的。

    看完了惨遭恶搞的嘉靖帝,沈默心情大好,再看地方上的消息,更是一地鸡毛。宣大告急,如潮汐般准时的俺答先生,又来了抢劫了;广东瑶民陈以明率众起事,号‘承天霸主’,流劫高要、阳江等处,官军进山讨剿,屡战皆败。陕西河南地震灾后重建缓慢,瘟疫不断,大批难民逃荒,其中两成去了燕京山东,其余的都下了江南。

    一般的府县,都视难民如洪水猛兽,一旦有无数难民如潮水般涌来,对官老爷们来说,麻烦就大了,乌纱就悬了。沈默前几天便已经在苏州城外,见到零星的难民了,看来必须开始筹划如何应对了。

    当然在地方新闻中,永远都是东南唱主角,沈默看到胡宗宪上‘抗倭策’,简单说来重点在:一,选武将,可用者许立功赎罪,不习水战者宜罢。二,任文职,教练将士。三、精选练,革去老弱之兵。四,明职掌,分道统兵,各负其责。五、论奇功,破格升赏。六、分信地,各级官员必须固守各自属地。七、行抚谕,遣官传谕曰本国王禁戢诸岛。皇帝俱准施行。

    沈默欣喜的看到,胡宗宪终于把水战放在首位了,如此水陆并举,抚剿结合,才是遏制倭寇的正确途径。

    清晰的思路,明确的建议,反映出胡宗宪终于可以畅所欲言,一展抱负了,而嘉靖帝也给予了这位总督以最大的信任,在无人掣肘的情况下,沈默相信胡宗宪会将抗倭的局势,一点点扭转过来。

    然后是战事,双方互有胜负,但总体还是来去自如的倭寇占便宜。沈默从朱十三的情报中,发现徐海、叶麻活动频繁,在浙江进攻受阻后,有向苏松方向移动的倾向。朱十三还特别提醒沈默,让他注意散布流言的歼细,说常熟太仓等地,现在都流传着倭寇四月打过来的谣言,千万不要造成不必要的搔乱。

    沈默眉头紧皱起来,拿起第三份物价监测,用了一刻钟时间,将各项最新数据填在他所作的价格变化曲线图中,发现本地十五种必需品的价格,基本稳中有升,但变动不大。

    但当对常熟太仓等供应地的价格进行分析时,却发现有明显上扬趋势,尤其是最近半个月,大米价格上涨了五成,从一两七一石,涨到了二两五,虽然说现在青黄不接正是米价上涨的时候,但去年同期,不过是一两八一石,到了五六月最贵的时候,也不过才涨到二两一、二而已。

    至于面粉的价格,比大米稍贱些,但涨幅也差不多,上等白面也到了二两四一石。

    要是按照这么个涨法,今年的粮食还不得突破三两一石?沈默的眉头拧成个疙瘩,突然想起当初自己微服私访,在饭馆里听到那‘魏四爷’说:‘今年会三成歉收,常熟去壳新米价,会涨到一石三两三左右。’

    ‘这是准确的预言,还是恶意的煽风点火?’沈默不由有些紧张道:“把沈鸿昌给我找来!”虽然苏州一时还没有风波,但要到大涨那天再着急,就什么都晚了!

    仅过了不到两刻钟,沈鸿昌气喘吁吁的赶来了,给沈默恭敬磕头道:“叔,您找侄儿有事儿啊?”

    沈默一抬手道:“坐下说。”待沈老板坐下,他便直截了当的问道道:“最近有什么异常?”见沈鸿昌一脸的茫然,只好又道:“券,那些券的发行量!”

    “哦,”沈鸿昌点头道:“最近那边催得很急,出了上个月的两倍还多。”

    “这么多?”沈默皱眉道:“怎么不报告?”

    “您老是说,饼价波动大了才向您汇报。”沈鸿昌小意道:“但酥饼的价格只是涨了一成,所以我就没敢惊动您老。”

    “嗯……”沈默抱胸道:“最近买饼多吗?”

    “没有变化,”沈鸿昌道:“就是涨得那一成,也是按照惯例,青黄不接时必涨的。”

    “粮食的进价呢?”沈默轻声问道。

    “进价?”沈鸿昌摇头道:“也没什么异常啊,就是比往年贵些,不过今年雨水少,歉收是一定的,一两七一石也是正常的。”

    “一两七?”沈默失笑道:“你这是哪年的黄历了?”

    “今年的呀?”沈鸿昌一脸无辜道:“敝号一个月去常熟进一次面粉,上次就是这个价。”

    “你知道现在多少钱么?”沈默敛去笑容道:“二两四一石!”

    “啊?”沈鸿昌腾得站起来,脱口而出道:“不可能吧?”说完想起府尊大人这么着急把自己找来,定然不是为了消遣,便跌坐下来道:“怎么会这样呢?”

    沈默沉声道:“按照目前上涨的趋势,到五六月份,突破坊间流传的‘三两三’是很可能的。”

    沈鸿昌呆呆坐在那,面色一阵青、一阵红,突然狠狠一拍大腿道:“我知道了!那帮当铺票号的兔崽子,肯定已经知道这个消息了!”红着眼对沈默道:“他们是想囤积我们的各种券,等到物价上涨以后再对外出售,这样他们就发财了!”说着咬牙道:“不过是发的我们商家和老百姓的财!”

    他说的没错,商家发行了那么多的券,已经是骑虎难下了!纵使进货价格上涨,也得维持销量,但很多老百姓会拿着他们以原先价格卖出去的票券来购买商品――一旦进货价超过原先的售价,就意味着卖得越多,赔得也就越多!

    老百姓也不会赚到便宜,因为大半的券都在当铺、票号的手里,他们肯定会坐地起价,只要比当时的实际价格便宜一点,老百姓也会抢购一空的!

    到最后,只肥了那些当铺和票号……一想到自己这几年赚来的钱,可能哗哗如流水一般淌出去,沈鸿昌便感觉心如刀割,满脸哀求道:“大人,您不能让这种事情发生啊,不然就全完了……”

    “冷静。”沈默低喝一声道:“你不是要约请当铺和票号的东家来见我们,现在就去,就说明天午时,我请他们在府衙吃饭。”

    “是。”沈鸿昌起来道:“我这就去一家家通知。”

    “不要慌里慌张,”看他紧张兮兮的样子,沈默缓缓道:“天塌下来,我顶着!”

    “是。”沈鸿昌深吸口气,朝沈默深施一礼,转身昂首挺胸出去,只是被门槛绊了一跤,摔着就出去了。

    看他手忙脚乱的样子,沈默不由笑了一声,但笑容很快凝固在脸上,目光也变得沉重起来,因为他要面对的,将是一个庞然大物般的利益集团!

    想要战胜他们?难……但不战胜他们,苏州就永远不是他沈拙言的苏州,干什么都会事倍功半!

    “干!再难也要干倒他们!”重重一锤桌面,沈默沉声道:“把归有光找来!”

    老归很快就到了,只见大人轻吹着桌上墨迹未干的纸张,听到他进来,头也不抬道:“拿着这谕令,派人接管吴县、长洲、太仓、吴江、常熟的粮库、银库,命各县听我统一调派,没有我的命令,不许动一粒米、一两银!”说着拿起大印,盖在纸上道:“为期,两个月……”

    听说只是暂时的,归有光松口气道:“属下尽力去办。”

    “不是尽力,”沈默目光如剑的望着他道:“而是必须做到!”

    “大人明鉴,”归有光苦笑道:“虽然知县们是您的下官,但咱们苏州的知县各个有来头,有任务,未必肯买卑职的账。”怕沈默不信,还举例道:“嘉定知县阮自嵩,是浙江巡抚的阮鄂侄子;吴江知县唐棣,是杭州知府唐汝辑的堂弟……”

    “我不听谁是谁的人,”沈默沉声道:“你只管拿着命令去,听不听是他们的事儿。”

    归有光心中苦笑道:‘大人还真个姓……’

    (未完待续)
------------

第三九三章 粮食危机

    第三九三章粮食危机当天夜里,沈默去见了毛海峰。

    铁柱将其安排在一家偏僻的旅店里,这让专程前来的毛海峰颇为不爽。

    沈默皱着眉头向他解释道:“现在开埠的事情遇到了麻烦,所以不得不低调行事。”

    “什么麻烦?”毛海峰蹦起来道:“难道你们要变卦不成?”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19634 119635 119636 119637 119638 119639 119640 119641 119642 119643 119644 119645 119646 119647 119648 119649 119650 119651 119652 119653 119654 119655 119656 119657 119658 119659 119660 119661 119662 119663 119664 119665 119666 119667 119668 119669 119670 119671 119672 119673 119674 119675 119676 119677 119678 119679 119680 119681 119682 119683 119684 119685 119686 119687 119688 119689 119690 119691 119692 119693 119694 119695 119696 119697 119698 119699 119700 119701 119702 119703 119704 119705 119706 119707 119708 119709 119710 119711 119712 119713 119714 119715 119716 119717 119718 119719 119720 119721 119722 119723 119724 119725 119726 119727 119728 119729 119730 119731 119732 119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