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当越来越多的官差聚集过来,尤其是一身官服的府尊大人,策马出现在众人面前时,百姓们气势还是为之所夺。自古官不与民斗,对当官的畏惧,已经根植在人们心里。即使最鲁莽的青年,不是彻底被逼疯了,也不敢对官老爷不敬。

    尤其是还有文魁星光环加持的沈大人。

    “这是怎么回事儿?”吴县的典史高声问道:“你们聚集在这里要造反吗?”

    三尺不知从什么地方冒出来,向沈默哭诉道:“大人,他们逼我开门,还抢了咱们的货船!”

    “屁船!”有人忍不住骂道:“船上全是沙子石头,那也叫粮船吗?”

    三尺反驳道:“谁说都是粮船了,还有给大人修衙门的沙石,沙石船!”

    “屁!”谁也不信。

    沈默面色铁青的看着这一幕,他的愤怒谁都能感受得到,目光在人群中寻索,终于看到了头发散乱的海刚峰。

    看到他阴沉沉的目光,海瑞拢了拢头发,排众而出,“大人,您不能过去……”海瑞在老百姓心里的地位,是很高的,恐怕十个沈默加一块,都比不了,所以见他要只身过去,人们纷纷挽留他。

    “都让开。”海瑞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人群不由自主的分不开道路。

    见他往前走,又有人跟在后面,海瑞只好又道:“都给我站住。”

    这才甩脱了众人,只身来到沈默马前,双膝跪下道:“大人,今曰之事,全是海某一人鲁莽,所有罪责由我一人承担,百姓们都是我叫来帮忙的,他们毫不知情,请您放过他们。”

    (未完待续)
------------

第四零九章 双方

    运河码头上鸦雀无声,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沈默脸上,沈默则看着海瑞,面无表情道:“本官怎么跟你说的,一切有我做主,为什么把我的话当成耳旁风?”

    “海瑞,无话可说。”海瑞闭目道:“任凭大人处置。”

    “那好吧,”沈默点点头道:“带走。”

    便有两个官差过来,摄于海瑞往曰的威严,不敢拿他,只是小声道:“海大人,请跟我们走吧。”

    海瑞点点头,站起身来,大步往外走去。

    “不能让海大人走!”老百姓终究还是分是非的,他们都清楚海大人是个为民请命的好官,这次揽下责任,也全是为了他们,便有那良心发现的往前涌去,想要将海大人给拉回来。

    “都站住!”海瑞回首怒斥道:“你们要陷本官于不义吗?”这正是他所担心的,要不也不会急着站出来,以自己为人质,防止事情闹大。

    “大人,我们已经断粮几曰了,再饿下去就要出人命了。”一个老者看不下去,朝沈默跪拜道:“海老爷没有办法,这才带着我们过来看看,原意也不是要抢劫,只是想……”说着看看沈默,有些畏惧道:“只是想卖给我们些粮食,结果发现都是沙石,然后就发生了混乱。”所谓人老成精就是这个意思,老头将发现粮食全是沙石,与发生混乱这两件事的顺序一颠倒,便使罪名转移到沈默头上一大半。

    好似如果是白米的话,就不会发生混乱一般。

    海瑞微微皱眉,刚要出声,却听沈默道:“谁说粮食全是沙石?”

    “怎么不是!”小青年们暴怒道:“不信你看!”便将一只麻袋提到沈默面前,撕开口子,沙土石子便哗啦啦的流了出来。

    人们都愤怒的望着沈默,目光中还含着鄙夷。

    这让沈默脸上有些挂不住,打个哈哈笑道:“这个嘛,这是怎么回事儿呢?”

    边上的三尺赶紧接话道:“老爷您忘了,这是咱们在太湖买的石子,准备修府衙用的。”他说话时还挤眉弄眼,更显得贼眉鼠目,一看就不是好人。

    沈默一拍脑门道:“就是这么回事。”

    “没有粮食就直说!少在这拿石子糊弄我们!”总是不乏别有用心之人,躲在人群中叫嚣。

    沈默微微眯眼道:“谁说的?可敢站出来?”

    当然没人敢站出来,但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对官府的不信任,也是,大伙缺粮呢,你给拉些石子、杂草回来凑合,当我们是孙悟空呢,可以吃铁胆,喝铜汁?

    面对着公众的不信任,沈默似乎感到很受伤,一脸索然道:“今天未时初刻,运河码头售粮,本官亲自坐镇,看看到底有没有粮!”说着一挥手道:“都走吧。”

    “那海老爷呢?”人们担心问道。

    “我不会处罚他的。”沈默酸酸道,心说我怎么没有这么好的人缘呢?不过他也知道,人家海瑞走得是群众路线,拥趸本来就多,跟自己这种曲高和寡的,根本不是自己这一路人。

    见海大人也点头了,人们将信将疑的离开了,心说:‘反正也没有别的办法,就信官府最后一次吧。’

    当天午时,人们从四面八方,抱着一丝侥幸而来,当他们聚集到码头上时,便见到那里已经扎起了简易的棚子,还用布幔挡住,愈发显得官府心虚。

    官差衙役们出来,闹哄哄的让人们排好队。就在排队的时候,人们看到一艘粮船缓缓靠在岸边,有水手扛着麻袋鱼贯从船上下来,然后就被帷幔当着,看不见了。

    顺着两道木栏杆夹成的细细甬道,人们不得不排成单行,缓缓往前挪动……这样的队伍一共有五条,也就是五个售粮口,但队伍依然望不见首尾――当最前面的已经进去帷幔时,后面的还没有进码头呢。

    在官差们的强制维持下,打头的人们还算有序的进去帷幔,就见一溜长桌后面,堆着许多的麻袋。有上午闹事的发现,两种麻袋是一样一样的。

    但当官差们解开麻袋,露出来的却是白花花的大米。

    人们不由松口气,也更加奇怪了,为什么他们打开是大米,我们打开就是沙子呢?难道这就是人品差距?

    当然他们也是稍微一想,注意力便被朝思暮盼的大米吸引去了。

    几个月下来,苏州城的粮食交易已经形成特色了,人们已经习惯了按人头限量,也习惯了持券购买粮食,所以不用沈默他们再费口舌。轮到谁,谁便交付粮券、称上三斤米,然后买完走人。

    当看到果真有人买出大米来,外面排队的老百姓,终于将一直悬着的心放松下来,也有人悄然脱离队伍,并没有买米,便快速离去了。

    那几个人穿街走巷,进了个不起眼的院子,不久便有人骑马出来,向城外不紧不慢的行去。

    那骑马的人出了城,过枫桥古镇的石板路小巷,不久便到了一座碧瓦黄墙的寺院。那寺院坐落在绿树丛中,大殿前立着个大铜鼎,上面写着‘一本正经’四个大字。那人将马交给小沙弥,自己穿过大殿,进去后院内,只见青松翠柏,曲径通幽。

    那人便从小径走了过去,花树丛中似有人影闪现,但看清来人后,便归于平寂。

    走到小径的尽头,有一座六角形重檐亭阁,那人在门内外自报姓名,门便开了,开门的竟是那消失已久的拙政园主,王氏宗主王子让。

    待进去后,更是发现,彭家的家长彭玺,潘家的家长潘庹,以及陆家的族长陆鼎都赫然在座,除了他们四个外,还有数人也皆是城中大族的头头!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24107 124108 124109 124110 124111 124112 124113 124114 124115 124116 124117 124118 124119 124120 124121 124122 124123 124124 124125 124126 124127 124128 124129 124130 124131 124132 124133 124134 124135 124136 124137 124138 124139 124140 124141 124142 124143 124144 124145 124146 124147 124148 124149 124150 124151 124152 124153 124154 124155 124156 124157 124158 124159 124160 124161 124162 124163 124164 124165 124166 124167 124168 124169 124170 124171 124172 124173 124174 124175 124176 124177 124178 124179 124180 124181 124182 124183 124184 124185 124186 124187 124188 124189 124190 124191 124192 124193 124194 124195 124196 124197 124198 124199 124200 124201 124202 124203 124204 124205 124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