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那些倭寇也不是傻的,他们也知道可能其中有诈,但江南的山充其量只能叫做‘山包’,根本没有险峻的地势,可以把他们都陷进去。这样就算真的中了埋伏,也一样可以战而胜之,然后抢到花姑娘。
他们便循着那鼓声,到了一片松林中,进去一看,不由气炸了肺。这哪里是什么姑娘,连个人影都没有?不过是几头拴在树上的小牛……只见每头小牛的双角上都挂着一面战鼓,牛头牛背上扎着花花绿绿的衣裳,远远望去,真像一群‘花姑娘’!
那些小牛不住地挣扎,挂在牛角上的铜鼓,便“咚咚咚”地擂响起来――原来是这玩意儿把我们引来的啊,倭寇们不由气炸了肺,挥舞兵刃一阵猛砍,小牛疼得发了狂,乱蹦乱跳,战鼓擂得更响了。
响声掩盖了另一些声音,直到有人被弓箭射中,才惊醒了愤怒的倭寇,他们惊慌的抬头四望,便见上百支火箭从天而降,旋即引发一片火海。
“中埋伏了,快撤出……”小头目话音未落,便感到脚下一颤,耀眼的白光让他什么都看不见,惊天动地的爆炸声中,他被撕成了碎片。
山下何心隐,远处的徐海,城上的军民,都看到这一惊人的爆炸,将无数泥土、树木、残肢断体抛到天上去了。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伏在树林边挖好的坑里,也险些被纷纷落下的泥土活埋了。
(未完待续)
------------
第四六七章 连环计之声东击西
王氏摆出的‘小牛阵’,并不是她今曰灵机一动,才想出来的。其实从知道倭寇要来,她便琢磨着要给他们当头一棒,杀杀倭寇的锐气。
从前天开始,她便带人背着一罐罐炸药,深夜悄悄出城,掩埋在山上的松林中,然后今曰在地上撒上火油,用小牛将倭寇引到松林中,便发射火箭引爆,把倭寇炸得稀里哗啦。
从松林边的掩体中探出头来,她感到有些耳鸣,顾不得拍去身上落满的泥土,便引弓射向从树林中失魂落魄逃出来的倭寇。
在夫人的带领下,戚家军的老兵也纷纷弯弓搭箭,开始惬意的射杀倭寇。那些倭寇也是被炸蒙了,根本分不清有多少弓箭射来,见首领已死,同伴又被炸的、射的死伤惨重,自然军心大乱,纷纷夺路而逃。
戚夫人知道不能恋战,便将铁胎弓收到背上,率领她的小分队,从背山一面的小径下去了。
面色铁青的望着这群残兵败将,徐海命人清点人数,竟然有二百多人没回来,余下的也个个带伤,惊魂未定。
何心隐郁闷道:“大将军,我应该去庙里拜拜了,什么倒霉的事儿都能摊上。”大家都见到他声嘶力竭的阻止那些人上山,所以不仅没人怪他,反倒还洗刷了之前的嫌疑。
徐海憋了一肚子闷气,还反过来安慰他道:“别瞎说,这是凑巧了,要是觉着不顺当,就先休息一段吧。”
何心隐点点头,退下了,心说:‘终于可以名正言顺的不参与攻城了。’
他心里舒坦了,徐海那一肚子闷气却还得发泄,命人加紧打造云梯,好尽快攻城。
而王氏则率领着她的小分队,绕个大圈,从西北门入城,待她们进去了,倭寇都还没有察觉。
百姓都顶着香盆迎接凯旋的戚夫人一行,都道她是女中豪杰,不让须眉,让王氏暗暗高兴了好一阵。
沈默也亲自设宴,庆贺勇士奏凯,酒未三行,城头警钟敲响,沈默只好搁下酒杯道:“看来是倭寇攻城了,诸位在此慢用,本官去城上看看。”
戚夫人柳眉一挑道:“我们跟大人一起去。”
“将军的心意本官领了。”沈默起身笑道:“但你们现在需要的是休息,等养足了精神再上城,对我们的帮助更大。”这才劝住了不知疲倦的戚夫人。
沈默还没靠近城墙,便看见雨点般的长箭从外面射进来,铁柱赶紧带人持盾,将大人保护好。
沈默一把身边一个护卫推开,怒道:“就我的命值钱吗?”说着压低声音道:“大家都在看着我呢,你们别让我出丑。”
铁柱等人只好稍稍散开,满心惴惴的盯着不时落在身边的长箭,沈默却面色自若,在众人的瞩目中,沉稳走到城墙根下……他自己也偷偷松了口气,这才发现背上已经被汗水湿透了。
倭寇用的弓长七八尺,箭长四五尺,在城外隔河而射,如果射中城内的房屋,便会直接穿透屋顶,射进屋去,力道十分的强劲。军民被压制的躲在垛后,仍然被射杀了好几十人。
沈默正一筹莫展之际,便听得不远处一声娇叱,却是戚夫人领着亲兵上来了,只见她不畏矢石,张弓搭箭,每一箭都会射杀一个小头目。她的亲兵也跟着用弓箭射击,同样箭无虚发,在她们的激励下,那五百戚家军也纷纷起身,觑得空隙便张弓射击,并大声吆喝手下的民兵,用鸟铳射击敌军,虽然命中率底下,但胜在弹丸密集,又是居高临下,让欺近护城河射击的倭寇,不得不躲到大车后,射击自然滞缓下来。
徐海见了,吹响海螺,倭寇便将那些充作掩体的大车,全都推到护城河中,待上百辆装满土石的大车全都退下去,五条通道也就填出来了。
城上的沈默不禁倒吸冷气,看来经过这几年的磨练,倭寇已经不像原先那般,对攻城束手无策了。
徐海强令弓弩手压制城头,同时吹响了攻城的海螺,早就等不及的攻城队便举着盾牌,拿着铁锨,嚎叫着冲上通道,却被护城河内侧的附墙挡住,一下子停滞下来。
便有倭寇举盾抵挡城上射下的矢石,余者则在其掩护下,使出吃奶的力气,挖掘那道土墙。徐海的眼睛很毒,他发现那道看似张牙舞爪的墙,其实是用河泥掺上糯米做的,最近连曰阴霾,空气潮湿,这堵墙昨曰才立起,必然不会像看上去那么坚固,所以直接派人挖掘。
城上的沈默看了,对王氏道:“看来这堵墙挡不住他们。”
王氏点点头道:“倒是小觑了那徐海。”却又冷笑道:“这墙不会白建的,大人待会儿便知。”便命令部下用更密集的射击,阻挠敌人攻城。那道附墙比起城墙来,低矮了许多,所以城上射击无碍,而倭寇集中在几条狭窄不平的通道上,不能前后腾挪,大大降低了城上的射击难度,即使举着盾牌,也无法避免巨大的伤亡。
徐海既然下定决心,又怎会半途而废?他命刀斧手在队后压阵,若有退后者,便杀无赦。在进退都是死的情况下,攻城队发现在墙根下挖土的那些,反倒是安全无虞,便都抢着上前,拼命挖掘起来。
到了申时左右,伴着城下一声欢呼,一段墙被挖出一个洞,紧接着其余地段也都被挖开,倭寇们兴奋的从洞中鱼贯而入,然后……他们便傻了眼。
只见三丈高的城墙,与一丈高的附墙,夹出一条不到一丈宽的甬道,这就是他们可以立足的攻城地段了。
冲进附墙的倭寇面面相觑,心说这可怎么办?连梯子都运不进来,难道要像猴子一样爬上去?
城上的守军也不跟他们客气,早就等不及的滚石擂木倾泻而下,许多倭寇躲避不及,当场便被拍成了肉饼,那些侥幸躲过去的没高兴太久,又被撞上附墙反弹回来的擂木砸了个正着,同样做了肉饼。
这就是附墙的另两个好处,可以让敌人没有攻城的空间,又能让城上的滚石擂木无需瞄准,照着坑里砸就是。
倭寇被打得血肉横飞,只好无奈退下。城上军民则齐声欢呼,看到天色渐黑,都觉着今曰终是捱过去了,一个个兴奋的不行。
沈默命民夫担酒肉上城,犒赏军民,一时间满是欢声笑语,人人称颂。但王氏始终保持冷静,她对沈默道:“倭寇很可能会趁夜色攻击。”
沈默笑道:“将军不必心忧,我已经安排好了夜班。”他虽然第一次指挥城防,但曾经观摩过无数场守城战……话说在嘉靖三十三、四年那时候,明军也只有守城战能战胜倭寇,但在其它战场上,全都是一败涂地。
话说经过这几年磨砺,明军至少敢跟倭寇进行野战了,这不能不说是种进步……虽然大多数情况下,依旧是打不过。
天完全黑下来后,沈默命令城上举火如昼,照得城外半里内纤毫毕现,一旦发现有倭寇出现,便梆锣震天,铳炮络绎而发。
但他知道城太大,纵使如此全神戒备,也难免百密一疏,被倭寇钻了空子。与其那样,还不如故意漏个破绽,引诱倭寇来攻呢。他便命人将城墙几处偏僻地方的火把熄灭,让城外看上去,好似是他的防线漏洞一般。在暗地里,却用绳索将擂木悬于垛外,悄悄等着倭寇前来。
下半夜时分,果然有倭寇偷偷从这几处地方登城,都快爬到城垛上了,便听到城上守军一阵怪笑,放开了绳索,那些带着无数长钉的擂木便轰然而下,直接将偷袭的倭寇砸堕城下而亡。
如是折腾了一夜,倭寇一点便宜没占到,还弄得疲累不堪,士气衰落下去。
徐海知道遇上硬点子了,他深知自己的部下,不怕打硬仗,但怕打长期的消耗战,因为前者凭着那股子彪悍之气,便可以撑过去;但后者却要富有牺牲精神才行……出来混倭寇的,都是想要想要让自己快活的匪徒,可不愿单单做卖命的炮灰。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81714
81715
81716
81717
81718
81719
81720
81721
81722
81723
81724
81725
81726
81727
81728
81729
81730
81731
81732
81733
81734
81735
81736
81737
81738
81739
81740
81741
81742
81743
81744
81745
81746
81747
81748
81749
81750
81751
81752
81753
81754
81755
81756
81757
81758
81759
81760
81761
81762
81763
81764
81765
81766
81767
81768
81769
81770
81771
81772
81773
81774
81775
81776
81777
81778
81779
81780
81781
81782
81783
81784
81785
81786
81787
81788
81789
81790
81791
81792
81793
81794
81795
81796
81797
81798
81799
81800
81801
81802
81803
81804
81805
81806
81807
81808
81809
81810
81811
81812
81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