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完待续)
------------
第四九八章 返京
俗话说:‘上有京通下有苏杭。’说得就是那三千五百里的京杭大运河,南边的那头是苏杭,北边则起自燕京通州。通州是个水陆大码头,南边来的粮食绸布、茶米油盐各种民生用品,全要在这个地方转运上车,运到京城里,供那上百万张嘴吃穿住用。
朝廷有专门的仓场侍郎驻扎在此,当地靠漕船、廒仓为生的,不知其数,加之此时正是南漕云集、漕米入仓的旺季,码头上人头攒动,到处飘荡着汗臭味,让人没法插脚。
但这是普通货运码头的场景,在另一侧的官家码头上,又是另一番情形,眼前宽敞无比,地面用青石砖铺就,早晨刚洒过水,显得一尘不染,码头边的一溜凉棚,为下面等候接人的贵人们,挡住了炎炎的夏曰。他们轻摇着折扇,说话轻言细语,偶尔也会有爽朗的笑声传出,与另一边的码头恍若隔世。
但也不是谁都怕晒,一个站在官家码头,却身穿布袍的胖大男子,就戴着草帽立在太阳下,一手闪动着蒲扇,一手搭两旁眺望着远处,好似谁家的管家,在给凉棚中的老爷望风一般。
可在场的官人们,不仅不敢小觑他,看见他在太阳底下站着,时不时还有人走过去,请他进凉棚歇息,却都被他不耐烦的撵回去……吃了他的白眼,众大人却仿佛理所当然,没有一个觉着难堪的。
因为他可不是一般人,他是赫赫有名的江南第一才子,现任翰林院侍读学士,陛下须臾离不得的近臣,徐渭字文长。官人们能不小心供着、巴结着吗?
这文长先生学问大,脾气却也怪异,甭管你是皇亲国戚、还是阁老尚书,他一概总是用鼻孔相对,爱答不理,一副生人勿近的模样,也不知陛下怎么受得了。
但有道是‘秦桧还有三个好朋友’呢,还是有人可以和他亲近的。这不,三个年青人走到他身边,笑道:“我说文长兄,大热得天晒一身臭汗,实不是什么有趣的事儿。”
徐渭扇扇蒲扇,摇头冷笑道:“难道站在凉棚里,看老百姓挥汗如雨,就有趣了么?”
一个望之三十几岁,面容端庄的男子,闻言对边上那两个稍年青的笑道:“我说吧,能说服这个犟种的,燕京城里可找不到。”
一个俊雅如公子哥的男子笑道:“过去或许是,现在可不对,”说着一指远处道:“看,拙言来也。”
众人闻言一齐望向远处,果然见一艘官船,缓缓驶到港口,船上插着一串旗帜,仔细看时,便见上面一溜晃人眼的职衔曰:‘大明嘉靖丙辰年状元、詹事府司经洗马,诰封朝议大夫、前翰林院修撰、前右春坊右中允、前苏州知府、前江南市舶司提举,前左佥都御史巡抚苏松。’
沈默一身便衣,立在船头,对身边一个穿皱皱巴巴七品服色的官员苦笑道:“非得插着些牌子不可吗?”
那官员是司经局派去迎接他的,名叫王启明,生得一张虾爬子脸,闻言瞪大那双眼睛道:“这可是大人的荣耀啊,进了京就插不得了……”言外之意,现在不插,更待何时?
“荣耀?”沈默摇摇头,自嘲笑道:“都是前某某、前某某,我怎么觉着像是讽刺呢?”
王启明闻言脸皱成菊花道:“哎呦我的大人,您就坚持一下吧,咱们司经局已经几年揭不开锅了,就等着一位有分量的大人来坐镇,我们才好跟户部硬气点,能讨点救命钱啥的。”
既然他这么说,沈默也不吱声了,眼看着快到岸了,他对身后看着孩子玩耍的若菡道:“待会儿你们直接回家,我还指不定什么时候才能回去呢。”
若菡点头笑道:“你忙着,别挂心我们了。”这时十分突然问道:“阿爹,我们能去紫禁城玩吗?”沈默对儿子的教育太过开放,导致小子们时常语出惊人。
顿时大家一脸黑线,沈默看一眼王启明,见他使劲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便淡淡笑道:“没有皇上的召见,我们不能去,要是哪天有幸陛下召见,你就可以进去看看了。”说着对王启明笑笑道:“小孩子没见过世面,说些不着边际的话。”
王启明赶紧附和笑道:“童言无忌,童言无忌嘛。”
这时候边上的阿吉突然又道:“为什么要听陛下的,阿爹不是说,人应该自己做主吗?”
沈默这个汗啊,干笑一声道:“那是在苏州,现在回了京城,就得听皇上的。”
若菡也惊了一身汗出来,朝王启明尴尬的笑笑,便拖着俩倒霉孩子进船舱里去了,阿吉和十分还在那不甘心道:“我们要回苏州去,我们不要听皇上的……”
‘呵呵……’两个娃进去了,沈默干笑两声,硬是没说出话来,边上的王启明赶紧接道:“童言无忌,童言无忌啊……”
“是啊。”沈默这才点点头,赞许的看王启明一眼道:“启明,你现在是什么职务?”
“啊,属下是司经局的七品校书,”王启明自嘲笑笑道:“像我这样的书籍管理员,局里有十几号呢。”
“这么多人,不是浪费吗?”沈默道:“校书上面是什么呢?”
“回大人,是六品经承,这个人少。”王启明虽然是绿豆官,可京里混的就是比地方上那些官员鼻子灵,知道自己出头的机会来了,马上吐沫横飞的大表忠心道:“大人,我这人别的本事没有,就是占了个实心眼,大从今往后,生是大人的人,死是大人的鬼……”
“打住打住。”沈默摇头大笑道:“我要你个死鬼干什么?”
王启明不好意思的笑笑道:“我就是一个比喻……”
“行了,别比喻了。”沈默拍拍他的肩膀道:“回去后你就是我的经承了,跟着我好好干,不会让你吃亏的。”
让他这一拍,王启明的骨头都酥了,当即给沈默磕头道:“属下谢过大人,从今往后您让我往东、我不往西,让我撵鸡我不追狗,总之一句话,让我干啥我干啥。”
沈默虚踹他一脚道,笑骂一声道:“马屁精!快到了,赶紧安排安排下船吧。”虽然是骂人,可透着掩不住的亲热,让王启明大为受用,腾得跳起来,精神抖擞道:“得令!”便猴子似的蹿下去了。
船靠码头,沈默一眼便看到了徐渭、吴兑、孙铤还有诸大绶四个,使劲招手笑道:“大热天跑出来接我,兄弟真是过意不去啊。”
四人一起哈哈笑道:“要是我们不来,你才会过意不去的。”
船一停稳,沈默便快不下来,与四人挨个抱成一团,说话都好几年没见了,大家彼此都十分想念,使劲你拍拍我、我捶捶你的,表达着心中的欣喜之情。
稍稍笑闹,吴兑小声提醒他道:“别人也来了。”沈默微不可察的点点头,便朝不远处的三人拱手笑道:“太岳兄、子维兄、思济兄,劳你们大驾前来,真是折杀拙言了。”
几年不见,张四维还是那个样,朝沈默呵呵笑道:“拙言兄凯旋返朝,做兄弟的怎能不出迎呢?”
张居正却沉稳了许多,颔首笑道:“拙言,别来无恙啊。”
那思济兄乃是原杭州知府唐汝楫,当年外察,他也得了优异,被调入京城,任左春坊左论德,他觉着自己跟沈默是共患难过的老交情,所以亲热的上前,跟沈默套近乎道:“拙言老弟,咱们真是有缘啊,一起在翰林院,一起去江南,现在又一前一后回来京城,今后可要多亲近才是。”这话稍有些突兀,若是顺着他往下说,指不定会冒出什么幺蛾子来呢。
沈默不着痕迹的抽出手,呵呵笑道:“已经够亲的了,再亲就得搬被窝去思济兄家睡了。”惹得众人笑成一片,也就把这茬绕过去了。
这时候,码头上那些不是迎接沈默的官员,也凑过来向他问好,沈默一一笑着回礼,等到摆脱出来时,已经是临近中午了。
众人正要登车进京,唐汝楫突然提议道:“这个点了,还是在通州吃个饭,然后下午回去,正好晚饭前进京。”他都这么说了,众人纵使跟他不是一路,但今天都是来接沈默,也不好再说什么。
唐汝楫便领着众人,到了通州最有名的酒楼‘食为天’,他显然是用心良苦,早定好了最豪华的包厢,点了最珍贵的酒菜,众人一到,立刻开席。
这些人全都是翰林出身,人中龙凤,哪个不明白,唐汝楫这番做作是为了什么,有心要提醒沈默,不要着了他的道,但想一想还是算了……能算计这家伙的人,估计还没出生呢。
然后就是排定座次,沈默是今曰的主宾,自然坐了主位,唐汝楫坐在他右手边的主陪,众人本想让官职最高的徐渭坐在沈默左边,但他却眨眼笑笑道:“还是请张太岳坐吧,太岳兄是嘉靖二十六年的前辈,咱们还是按规矩来吧。”说完便一屁股坐在沈默对面,怎么劝都不起来。
张居正不禁摇头苦笑道:“文长兄,你这是寒碜我啊。”话虽如此,他还是坐在了沈默的左手边。众人便按着及第年份叙座,然后传菜开席,为沈默接风敬酒,自然不在话下。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自然要说些闲话,可让沈默奇怪的是,这些人只是异口同声的,向他询问苏州城的事儿……诸如市舶、抗倭之类。对于他提问京城的事情,却一概含糊过去,岔开话题,仿佛在忌讳什么。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804
1805
1806
1807
1808
1809
1810
1811
1812
1813
1814
1815
1816
1817
1818
1819
1820
1821
1822
1823
1824
1825
1826
1827
1828
1829
1830
1831
1832
1833
1834
1835
1836
1837
1838
1839
1840
1841
1842
1843
1844
1845
1846
1847
1848
1849
1850
1851
1852
1853
1854
1855
1856
1857
1858
1859
1860
1861
1862
1863
1864
1865
1866
1867
1868
1869
1870
1871
1872
1873
1874
1875
1876
1877
1878
1879
1880
1881
1882
1883
1884
1885
1886
1887
1888
1889
1890
1891
1892
1893
1894
1895
1896
1897
1898
1899
1900
1901
1902
1903